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取之於民的稅收為何感覺不到用之於民?

[複製鏈接]

95

主題

471

帖子

19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nbi 發表於 2006-11-28 1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許朝明

  「國家的財政資金主要是納稅人通過稅收的形式向國家提供的。政府用這些錢,怎麼花?為什麼這麼花?必須向納稅人有一個交待,唯一的辦法就是公開透明。在不少國家,書店裡都可以拿到預算的詳細情況,每個部門多少,為什麼這麼多,當然涉及國家機密的除外。」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作出上述表示。李金華的這段話,讓我很有感觸。

  筆者曾擔任某時政論壇版主。在那個論壇里,不時有人討論這樣一個話題,我國的財政、稅收收入年年攀高,為何普通百姓的負擔仍那麼重,福利待遇不見顯著提高,相反,一些理應由國家提供的公共品卻還得由百姓賣單。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事實上並不限於某個論壇,網路和日常生活里都不乏類似的疑問。它反映了當今國人一個較為普遍的困惑:取之於民的稅收為何感覺不到用之於民?

  以2005年為例,這一年中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9%。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稅收收入達到3.09萬億元(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也首次突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財稅雙雙突破3萬億元,顯示了我國強勁的經濟實力,理應讓人們感到欣喜:國家有錢了,老百姓的負擔應該輕了吧?然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國家財政有兩個用途:社會公共性支出和維持國家機器運轉的開支。細化一下,可以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五大類型。在這些項目中,普通人較容易體會到的是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社會保障支出。不妨以這兩項為例,看看稅收在其中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

  在第一項中,以教育和衛生尤其讓人關注,應該也是財政投入的重要對象。先看教育,從數據上看,教育投入佔GDP比重長期低於3%,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百姓感受也能說明這一點,高等教育收費昂貴人所共知,普通家庭供一個大學生很困難更是事實。資料顯示,現在平均一個大學生每年花費在萬元以上,4年大學需要4萬多元。以此計算,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年、一個農民近14年純收入。義務教育更不用說,這麼多年了,「義務」還無法與免費掛鉤,而免費的義務教育早已成為「國際慣例」。再說衛生支出,衛生部公布的一項統計顯示:全國醫院長期負債額達350億元,去年全國醫院用於建設的資金為185 億元,其中財政投入只佔23%,其餘是由醫院貸款和自籌。而所謂的自籌,不用說就是向患者要錢,如今,「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一個重要社會問題,「辛辛苦苦20年,一病回到改革前」的「因病返貧」現象屢有所見。總之,在教育、衛生這些領域,百姓難以感受到財政的作為。

  第二項社會保障支出,也是百姓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簡單點說,迄今為止,仍有一部分城鎮居民和80%的農村居民無法享受到醫療衛生、養老保障,更不用說其他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人民所享受的各項福利待遇了(比如免費培訓、帶薪休假、生育補貼)。從社會保障範圍之窄和福利待遇之缺,已足以看出財政在這方面的投入是多了還是少了。

  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是與廣大百姓最密切相關的領域,然而正是在這些領域,百姓很難感受到財政、稅收的作用。據說,在這些領域的投入,只佔財政總支出的25%,而美國則佔75%。人家是發達國家,這個比較不足為憑。可是,每年幾萬億的財政收入,總得有個去處吧?不在以上領域,那就應該是用在經濟建設、行政管理等方面去了?然而,在經濟建設的有些領域,同樣看不到這一點,比如公路建設,按理說修路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然而人們開車上高速要交高速費、過橋要交過橋費、有車就得交養路費,而且有的費用一交就是10年20年沒有盡頭。在修路上面,哪感覺到財政投入的影子,不是全靠事後百姓沒完沒了的交費嗎?

  有人說,財政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被公車消費、公款吃喝、公款旅遊消耗了,對此,網上有不同的版本,我不知道相信哪一個,但無論哪一個,這個數目都不少,確實佔了財政收入的很大比例。據說,這個比例之高在國際上是排在前面的,我同樣不敢確定。都說「社會主義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然而取之於民是肯定的,用之於民卻難以感覺到。是感覺錯了,還是本來如此,我覺得這真是個問題。國家每年幾萬億巨款是怎麼花掉的,有關部門難道不應該像李金華所說的那樣「公開透明」,並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嗎?

0

主題

197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沙發
不復還 發表於 2006-11-29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