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胡錦濤訪印爭拗點:歸還達賴六世出生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6-11-27 09: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時報 2006.11.15

Pallavi Aiyar/編者按: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這次訪問印度的預備談判里,懸而未決的領土爭議是焦點之一。中國總理溫家寶去年訪印期間同新德里達成「有讓有得」的總原則。按此原則,新德里希望中國將西段的「阿克賽欽」交給印度,而中國則希望印度讓出東段的「阿魯納恰爾邦」(地圖見下)。其中阿魯納恰爾邦的達旺(Tawang)地區是一大膠著點,中國聲稱它是西藏的一部分,並有達賴喇嘛六世出生於此為證。但印度排除把「有人地帶」納入領土交換之列,讓步機會甚微。

北京---在印度政經圈子眼裡,無論是在經濟特區建設還是城市規劃方面,中國「模式」都是值得學習的。然而,至今為止,北京對印度的重視程度始終不如美國。不過,隨著國家主席胡錦濤下周一踏上訪印之旅,中國的印度觀察家們都認為,北京已開始重新審視與新德里的關係。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CICIR)的南亞問題專家馬加力教授表示,印度近年來出色的經濟表現和在國際舞台上日趨重要的角色,都令中國不得不重新評估這個鄰國的綜合國力。

馬教授認為,發展中印關係如今已成為北京的重中之重,因為新德里是一個「四合一」(four-in-one)的國家。他解釋道:「中國為理想外交夥伴所定義的四個特徵,印度都符合。」這四個特徵分別是發展中國家、鄰國、國力崛起中、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IIS)研究員榮鷹則指出:「中國已意識到,對印關係將關乎亞洲的穩定。考慮到以往的兩國關係,中國領導人需要在最高層次照顧與印度關係。」他表示,加上胡錦濤此次的訪問,過去一年半中已先後有兩位中國領導人出訪印度,足以說明北京對印度的重視程度。去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了印度。

胡錦濤將是近十年來首位訪印的中國最高領導人,但北京觀察家對訪問成果並不特別看好。多數分析人士稱,這次的國事訪問無疑將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不會獲得任何重大突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南亞室主任胡仕勝說:「我認為,雙方不會在邊境爭議等突出問題發表重要聲明。但從多方面看,這也正表明了中印關係已走向成熟,趨於正常。只有兩國關係較為糟糕時,人們往往才會期望高層出訪能為雙邊關係帶來重大突破。」

他認為,胡錦濤的這次訪問,將主要改善經濟層面的關係。雙方可能會設定新的貿易目標,譬如達成保障對方投資利益的協定。近來,印度頻頻以涉及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企業設置諸多限制,阻撓它們投資其通訊、港口等特定行業;在如此背景下,這樣的投資保障協定更形重要。

在懸而未決的領土爭議上,中國的分析人士均表現得頗為謹慎。榮鷹指出:「『有讓有得』(give and take),是處理領土問題的總原則。」這項原則是溫家寶總理去年訪問印度期間,與新德里達成的(注1)。

「領土交換」被視為最可行的領土解決方案,即中國將西段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交給印度,而印度則讓出東段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這樣就可以為解決領土爭議打開新局面(注2)。

不過,印度已排除把「有人地帶」納入領土交換之列,即意味在歸還阿魯納恰爾邦土地問題上拒絕讓步。其中,印度視為軍事重地的達旺(Tawang)地區更是個膠著點,因為中國聲稱它是西藏的一部分,而當年達賴喇嘛六世在此出生就是明證(注3)。雙方均堅持彼此的立場,令交換方案變得異常複雜。可惜的是,除了該方案,目前提出的其他設想寥寥無幾。

榮鷹說:「我們需要記住的是,領土爭議是雙邊關係的一個重要話題,但不再是兩國的僅有話題。由於雙方均同意承認這一爭議,並致力於尋求政治解決方案,它並未給雙邊關係蒙上以往那樣的陰影。」

馬加力相信兩國在胡錦濤訪問期間,會宣布「採取更積極務實的態度,加快領土問題的談判進程」。但也有其他分析人士認為,兩國似乎更情願將這個棘手問題放一放,留給未來的領導人處理。

如這屬實的話,中印關係的全面正常化將依然難以實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領土爭議遲早會成為制約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深入發展的瓶頸。印度目前限制中國企業投資,就是最好的例子。

胡仕勝也認為,若不完成邊界劃分,兩國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性夥伴關係」。然而,與其他專家一樣,他也沒有任何打破僵局的建議。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崔天凱最近表示,兩國仍在進行領土爭議談判並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雙方正就一框架協議進行探討。但鑒於雙方的談判內容高度保密,外界無從得知這些成果的詳細情況。

榮鷹說,最近幾輪的談判均在友好、輕鬆的氛圍下進行,與過去那種緊張環境截然不同;單從這一事實,已可以看到希望。胡仕勝對此亦表贊同:「有跡象表明,邊界談判取得緩慢的進展。」不過,他強調,與其緊盯著領土問題,兩國不如大力發展經貿關係,多探討地區問題,以保障共同周邊地區穩定,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

事實上,一些地區上的問題,確需要中印兩國深入探討。例如,印度對中國與巴基斯坦堅如磐石的關係深表擔憂,中國則對印度頻頻「親近」美日兩國存有警惕。

在訪印行程結束后,胡錦濤將直接飛往伊斯蘭堡,開始對巴基斯坦的訪問。在此期間,他將簽署一份涵蓋範圍非常廣泛的能源協定,以幫助巴國的核工業發展。作為巴基斯坦的死對頭,印度將密切關注這一動態。

胡仕勝認為,印度「過於擔心」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他說,中巴關係已不再是昔日的「軍事聯盟」性質,而是「冷戰後正常的盟友關係」。

馬加力補充道:「中國已將對印關係和對巴關係分而視之。我們同時是這兩個國家的朋友,一方面不斷改善與印度的關係,而中巴關係依然維持在原狀,沒有任何提升。」

據榮鷹稱,中巴關係並不針對印度,而是旨在保障中國西部邊境的安全。實際上,中方分析人士也對北京與伊斯蘭堡的軍事、核關係做出了多種解釋;但這些仍難消除印度的擔憂。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愈來愈清楚的,那就是中印兩國在外交政策的許多方面,都共同面臨相似的挑戰。例如兩國均宣稱,要根據自身的國家利益,實行獨立的外交政策。換句話說,就是分別與互有心病的國家建立互信,打造良好的雙邊關係。所以,中國在同巴基斯坦保持著親密關係的同時,也期望同印度發展戰略關係。同樣,印度也要平衡好它與中國、美國和日本的關係。

就像印度難以接受中國與巴基斯坦「卿卿我我」,北京也擔心印度淪為美國進一步遏制中國的工具(今年3月,美國總統布希在訪印期間與新德里簽署了民用核合作協議)。所以,中國並不熱烈歡迎美印達成的核協議,據說還試圖遊說總部位於維也納的「核供應國集團」反對這一協議。

在所有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印兩國去年宣布的「戰略夥伴關係」至今可說虛有其表,雙方仍嚴重缺乏互信。榮鷹總結道:「目前的戰略夥伴關係,更多是一個發展方向,而不是一個現實存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切實加強兩國關係,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改變僵化的思維模式,並在多種因素中尋求平衡。此外,它還需要很大的政治熱情和勇氣。胡錦濤此次的訪印之旅,正是踏出了這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注1:中國總理溫家寶於2005年4月訪問印度,雙方在4月11日簽署了11項協定,其中第一項是《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但這只是政治性的「路線圖」,並沒有在細節和技術上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

注2:《印度快報》今年9月引述印度官方人士的話說,北京已表示,願意在毗鄰印度的西部疆界問題上展現若干彈性,但印度必須在毗鄰中國的東部邊界問題上有所讓步,也就是印度應讓出位於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的色拉山口(Sela Pass)土地,此處距離印度視為軍事戰略要地的達旺(Tawang)僅77公里,但已遭到印度拒絕。

注3:達賴六世(1683~1706)名為倉央嘉措,康熙三十六年時清朝政府封他為達賴六世,康熙四十四年被廢黜,在生時曾寫下大量情詩。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91

主題

367

帖子

164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64
沙發
waterfallsz 發表於 2006-11-27 10:06 | 只看該作者

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 印度總理公然「怠慢」胡主席

  中國國家胡錦濤此次訪問印度,是中國領導人時隔十年後的首次訪問。與美國總統布希在今年初的印度之行相比,胡錦濤此行受到的「冷遇」可見一斑。分析人士指出,這凸顯出印度方面對中國以及美國的兩種態度!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稱,布希在今年3月2日抵達印度是為了向印度贈送「核」禮物,因此,印度總理辛格親自到英迪拉·甘地機場迎接。也許是因為當天沒有安排正式日程,雙方都感到遺憾,旋即在機場舉行了「雞尾酒晚會」,令人大跌眼鏡。兩國領導人始終面帶微笑,所有場面都通過電視進行了現場直播。
         
  美印雙方代表團為了在第二天上午首腦會談之前消除關於核問題合作上的分歧,連夜進行了馬拉松談判,最終在凌晨達成妥協。首腦會談結束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簡直可以用「喜氣洋洋」來形容。兩位領導人以似乎要緊緊抱在一起的姿勢愉快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1月20日,與美國一起主導「兩極化」世界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抵達新德里,但與布希來訪時不同,總理辛格留在總理官邸,派外交部長和科技部長前去迎接。前後根本沒有意外的驚喜,只有老套的儀式。
  事實上,沙特國王阿卜杜拉(2月)和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6月)訪印時,辛格都都是親自去機場迎接的。
         
  當地媒體的態度也隨著政府而走。據了解,一家電台在胡錦濤抵達后發表的題為《龍(中國)的包容:不是戰爭就是合作》的特別評論中發表了「印度洋上正在形成兩國間新的戰線」、「中國想通過周邊國家封鎖印度」等評論家們充滿戒備的看法。第二天也發表了類似的文章。
         
  此外,首腦會談后舉行的記者會氣氛也與布希訪印時不同,兩位首腦的臉上幾乎看不到笑容,甚至給人一種迴避對方眼神的感覺。用西方和東方的禮節差異來解釋,似乎也太過冷淡。
         
  更使雙方尷尬的是,當中印舉行首腦會談時,西藏難民在街上進行示威,甚至企圖闖入會談場所。這同樣與布希訪問時用「人牆」保護的情景截然不同。胡錦濤於22日在新德里印度科學宮進行演講時,可容納一千多人的旁聽座席,竟有一半以上空缺。印度方面顯然非常「失禮」。
         
  觀察家指出,胡錦濤此次訪問印度,是中國領導人時隔十年後的首次訪問。而對此訪問最關心的當屬成為印度「新同盟」的美國和中國「永遠的合作夥伴」巴基斯坦。美國將印度視為牽制中國的籌碼,美國可能會擔心「兩國會走到哪一步」,巴基斯坦則擔心「中國會不會為了印度拋棄我們」。若果真如此,胡錦濤的此次訪問,定會讓美國和巴基斯坦鬆一口氣。
         
  印度之所以能夠「怠慢」中國,只能認為目前印度是中國的「戰略競爭者」,而非「戰略夥伴」。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印兩國的經濟互補關係也極其有限。在印度的出口中,去年中國所佔的比例為6.56%,而從中國的進口也只佔7.29%。對印度來說,即便中國這條出口之路被截斷也並不值得可惜。此外,雖然印度為建立基礎設施五年內需要數千億美元,但印方以安保為由,堅決拒絕接受中國的資金。
         
  事實上,印度是一個特有的以不結盟、實用主義、獨自路線外交而著稱的國家。就在去年9月,印度在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決議案中投贊成票,斷然捨棄了數十年的友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