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里程(原名馮秉誠),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1978年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81年獲碩士學位。1982年赴美,1987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俄亥俄大學和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工作。1993年在威斯康星醫學院從事醫學基礎研究工作。 本文是1996年寫的。(請大家特別留意最後2節,就是7-8節)
自從一八五九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后,進化的思想象野火一樣迅速在思想界、科學界蔓延,對《聖經》所啟示的創造論提出空前的嚴重挑戰。雖然《聖經》的歷史性已被考古學的證據充分證明,不少人仍把進化論當作科學真理,認為創造論不符合科學,是無法接受的。進化論成為許多知識分子接觸、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攔。在談論信仰時,不能不涉及創造論和進化論的論戰。
有關這方面的專著中,潘柏滔博士所著的《進化論-科學與聖經衝突嗎?》對進化思想的發展史、達爾文進化論的證據、基督徒對進化論應有的態度等都有詳盡、全面的論述,資料豐富,分析中肯,值得認真閱讀。由於創造論和進化論涉及面很廣,本章僅就筆者自己在思考過程中認為比較重要的層面加以闡述,與大家分享。
一、進化論是尚未被證實的假說
進化論被寫進很多書里,不少學校也在課堂上宣講進化論。人們自然會認為進化已是事實(the fact of evolution),認為進化論是科學定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進化論並不是科學規律,它只是達爾文基於他觀察到的一些現象而提出的一種假說。這個假說並沒有被證實,目前正受到嚴重的挑戰。
不少受人文主義影響的科學家堅持宇宙永恆、自然演化的無神論觀點。在紅移現象被發現、推測宇宙在不斷膨脹的假說提出后不久,愛因斯坦推出相對論。當別人指出相對的公式中含有宇宙膨脹結論時,愛因斯坦不接受,以為自己的計算有誤,所以特引進一個宇宙常數以消除宇宙膨脹或收縮的可能性。雖然現在有些科學家認為,作為一種反重力的因素,愛因斯坦的這個宇宙常數是可能存在的(參見《Reason』s to Believe》,Third Quarter/1999, Vol/l No/3, P. 3),但當年愛因斯坦加上這一宇宙常數,並非出於科學的洞見,而是信仰的支配。因為他不願意相信宇宙有個開始。所以,在他公開承認失誤,接受了宇宙在膨脹、宇宙必有個開始后,心裡仍感到彆扭。他在和朋友的通信中說:「宇宙膨脹之說,對我有點刺激。」「承認這些證據的可能性,似乎不合理。」不過,這位科學巨匠是值得欽佩的,他畢竟有承認錯誤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