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6年11月08日星期三

[複製鏈接]

27

主題

52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卓一凡 發表於 2006-11-10 0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6年11月08日星期三


巴基斯坦軍營遭自殺炸彈攻擊 至少35死



   
【綜合外電消息】巴基斯坦西北部一處軍事基地八日遭到自殺炸彈攻擊,至少造成三十五名新兵死亡。官員認為可能是激進份子為報復政府軍日前以飛彈攻擊一所伊斯蘭學校,所採取的反制行動。

  據外電引述目擊者稱,強烈的爆炸使得正在參加晨間集會的受訓士兵嚴重受傷,肢體殘骸和被炸得粉碎衣角四處飛散。

  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譴責這起炸彈事件是一起恐怖攻擊行動,並警告死亡人數還會上升。發言人指出,至少有三十五名受訓官兵死亡,二十多人受傷,許多人傷勢嚴重。

  一名巴國內政部官員表示,炸彈客是以新兵訓練營基地為目標,顯然是為了報復政府軍日前攻擊一所伊斯蘭學校,造成八十多人喪生的攻擊事件。


  這是巴基斯坦政府自二零零一年在與阿富汗邊界部署強大的軍隊追剿基地組織以來,最血腥的一次攻擊行動。

  巴基斯坦政府指控基地組織利用學校做掩護,訓練自殺炸彈客。但強硬派的伊斯蘭團體反而指控當局濫殺無辜的學生,並組織大規模的抗議行動。



  
【時事點評】在對這則消息做具體點評之前,我們覺得有必要對巴基斯坦近一個多月來的「相關新聞」做個梳理,之後,對這起爆炸案相信大家自己就會有個大致的判斷。



●巴基斯坦國內就一直在「製造新聞」


   
我們知道,自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上個月在美國抖露出「美國威脅要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的秘密」、發出「求救信號」之後,巴基斯坦國內就一直在「製造新聞」:

   
首先,在9月30日,穆沙拉夫乘坐的巴基斯坦空軍一號專機從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起飛後計划飛往巴基斯坦,但是專機在起飛約12分鐘后就被迫緊急返回並降落倫敦希思羅機場,原因據說是受到了炸彈的威脅;

   
其次,等到好不容易回國之後,也就是10月4日,在巴首都伊斯蘭堡以南約13公里處拉瓦爾品第的一個公園的草地上,就發生了一起炸彈爆炸,爆炸地點緊挨著穆沙拉夫居住的陸軍總部。

  
再就是,僅隔一天,也就是10月5日,巴基斯坦安全人員就在緊挨著巴基斯坦總統府、總理秘書處和外交部等政府機構的議會大廈附近草坪上發現了兩枚火箭彈和發射器。在火箭彈被發現后,穆沙拉夫就乘坐直升機抵達議會大廈進行演講。



●在沒有進一步證據之前,系列蓄意襲擊案「當然」同「基地組織」有瓜葛


  
有意思的是,據巴安全人員分析稱,兩枚火箭彈為俄羅斯製造,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顯然是在暗示「它們可能來自阿富汗」。眾所周知的是,阿富汗毗鄰前蘇聯國家,而且按穆沙拉夫的「一慣說法」,「本.拉登就在阿富汗的某個地方」,因此,在沒有進一步證據之前,這些蓄意襲擊案「當然」同「基地組織」有瓜葛。

  
到了10月30日,在中巴剛剛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戰略對話之後僅僅兩天,巴基斯坦軍方「就及時得到情報」,從而搶在英國王儲夫婦「造訪」之前,果斷地動用直升飛機對一所位於阿巴邊境、且引起其「訪問興趣」的宗教學校進行了「提前摧毀」,結果打死了約80名與基地組織有關的可疑武裝分子(巴基斯坦的說法)。



●圍繞巴軍方的「那次」軍事打擊行動、「各方的反應」足以說明三點


  
事實上,對巴基斯坦軍方的那次軍事打擊行動,我們曾經進行過詳細的分析,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巴基斯坦「行動的果斷」、以及企圖維護阿富汗穩定的「美英」在事後「保持沉默」的「異常態度」,足以說明三點:


第一,能夠引起如果英國王儲夫婦「訪問興趣」的,當然是極有價值的目標。我們認為,英國王儲夫婦「準備看望」的絕不會是與「美英」為敵的極端勢力,顯然,巴基斯坦軍方果斷地打掉了一個極有價值的、「親美的」「基地組織」。



●如何理解「合理衝撞模式」



我們知道,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非常之複雜,「美英」勢力與塔利班等伊斯蘭教極端勢力從來就犬牙交錯,顯然,在這種現實下,不論是巴基斯坦軍方打掉一個英國王儲「有興趣造訪」的「宗教學校」、還是巴基斯坦軍方的一個訓練營因此而立刻遭到自殺性恐怖襲擊報復,就手段而言,都可以理解為「合理衝撞模式」中的一種。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只要華盛頓不再「以武力威脅的形式」恐嚇、或者顛覆巴基斯坦政府,那麼,不論是巴基斯坦軍方「將來再次」打掉一個英國王儲「有興趣造訪」的「宗教學校」、還是巴基斯坦軍方的一個訓練營因此而「再次」遭到自殺性恐怖襲擊,在我們看來,都可以理解為「合理衝撞模式」中的一種。

顯然,雙方「打擊的對象」、與「使用的工具」都被貼上了「極端組織」與「反巴基斯坦政府勢力」的標籤,這與那種「要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的「政府式軍事威脅」,以及那種「要到巴基斯坦境內抓拉登」的「美國政府式軍事挑釁」有著「本質的區別」。


非常清楚,儘管朝核試驗是「中俄」著眼於緩解巴基斯坦承受的美國軍事壓力的一種策略,但是,它在我們的眼裡顯然屬於一種「非合理衝撞」: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俄之所以要這樣,就是因為美國對事關「中俄」全球戰略布局的核心戰略利益--「巴基斯坦通道」進行了上述那種「政府式軍事威脅」,以及那種「政府式軍事挑釁」;


所以,中俄也要以發「朝鮮保護者」的身份、慫恿「出於自身利益也願意配合行動的朝鮮」「悍然」進行了核試驗,以對美國亞洲盟友--日本進行軍事威懾為手段,以衝擊美國西太平洋框架為目的,對美國戰略核心利益也施加了「政府式軍事威脅」、「政府式軍事挑釁」。



●「再談」北京何以「願意勸說」朝鮮回到六方會談


第二,我們認為,圍繞巴軍方的「那次」軍事打擊行動,「美英」對巴基斯坦軍事行動「保持沉默、不置一評」的意義重大,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種「難得的沉默」與朝鮮「突然願意」重返六方會談是緊密相關的。


我們知道,在朝鮮同意重返六方會談之後,布希再次對中國表示感謝,說是感謝中國「說服了朝鮮」。


對此,東方評論員的一慣觀點就是:朝核試驗本身就是對巴基斯坦承受美國巨大軍事壓力的一種「減壓手段」。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直主導著朝核六方會談的中國、在與俄羅斯聯手用朝核試驗掀開東北亞核競賽之一角后,是既沒有義務、也沒有興趣,僅僅就為了美國人的利益,就去「勸說」朝鮮無條件地回到六方會談。


  
因此,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給出的判斷就是:真正令北京「願意勸說」朝鮮回到六方會談的,不是北京的義務與興趣,而是華盛頓的「行動對行動」,是華盛頓在北京最關注的、對「確保中國伊核話語權、爭取中東和平進程話語權」至關重要的巴基斯坦通道問題上,以「實際行動」明顯地表現出了「願意考慮」放棄企圖以武力威脅那種「非合理衝撞」的模式、去「爭奪」伊核問題主導權、去「維繫」中東和平進程話語權的企圖心。


●「中俄美」在圍繞伊核的「巴基斯坦通道」問題上的較量,似乎又暫時回歸到「合理衝撞」的模式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俄」針對美國的「新中東」亮出阿富汗這張牌之後,華盛頓也針對伊核問題對中俄打出了「軍事威脅巴基斯坦」這張牌;之後,在巴基斯坦發出「求救信號」、且「中俄」針對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打出東北亞核競賽這張牌之後,隨著華盛頓對巴基斯坦打掉了地一個「親美」的「基地組織」一聲不吭,且不再沖著巴基斯坦追問「拉登在哪裡」,「中俄美」在圍繞伊核的「巴基斯坦通道」問題上的較量,似乎又暫時回歸到「合理衝撞」的模式。

其實,我們認為,「中歐俄美」圍繞伊核問題、在南亞方向進行的「合理衝撞」,極有可能表現為「另一種形式」。

在一則檔案資料之後,我們將繼續這個話題。




檔案資料:巴阿峰會主題:打擊塔利班



  【東方檔字.NO200609060147】據報道,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同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在喀布爾舉行峰會,商討共同打擊塔利班武裝。早些時候,巴基斯坦政府和該國邊界一些親塔利班的部族達成了"北瓦濟斯坦協議",要求當地各部落驅逐外國好戰分子和停止越界攻擊巴基斯坦軍事目標,而巴基斯坦方面則減少當地的軍事力量。  

  據BBC報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漫長的邊境地區據信是塔利班殘餘勢力、伊斯蘭激進分子與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和其他成員的棲身之地。阿富汗政府說,該國發生的大多數暴力活動都是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分子所為﹔巴基斯坦則把這一問題歸咎於阿富汗當局。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和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周三(9月6日)舉行峰會,會談的首要議程就是確保兩國在反恐戰爭中協調與合作。  

  實際上,這兩位總統的會談被視為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會談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討論巴基斯坦與瓦濟里斯坦部落領導人簽署的一項和平協議。過去三年,瓦濟里斯坦邊境地區一直是激烈戰鬥的中心。巴基斯坦做出這一舉動是要向卡爾扎伊總統顯示,它正在為阻止武裝分子越過邊境的問題採取行動。  

  然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穆沙拉夫這一舉措是為了不讓巴基斯坦軍方太丟面子,因為政府軍在該地區損失了數百名士兵,成千上萬巴基斯坦士兵將會從部落地區撤離,而塔利班代表也同意不會進入阿富汗境內活動。這一承諾看來難以兌現。根據協議,武裝人員在部落地區可以自由活動,同時,外國武裝人員只要遵守和平協議,就可繼續留在當地。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份我們曾經點評過的新聞素材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那份「北瓦濟斯坦協議」。不過,在給出具體點評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回顧一個之前已經討論過的話題。


●「俾路支之虎」的歸天,是對華盛頓的「釜底抽薪」


  
在這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用了大幅時間討論巴基斯坦擊斃「俾路支之虎(既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反政府勢力頭子)」的新聞。就如我們當時所說的那樣,「俾路支之虎」的歸天,既是對華盛頓南亞政策的「沉重打擊」、也是對其阿富汗政策、甚至中亞政策的「釜底抽薪」。


  
我們知道,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最大的一省,直到幾天之前,不論是在巴基斯坦政府眼裡,還是在「中美」的眼裡,它有著這麼幾大特點:


●與中國能源戰略淵源甚深的「瓜達爾港」就在俾路支



  第一,知名度非常高、且與中國能源戰略淵源甚深的「瓜達爾港」就在該省;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波斯灣是美國的勢力範圍,數十萬美軍在當地有「隨時製造動亂」的能力,因此,中國在能源安全上、早就開始實行「繞開波斯灣」的政策了。


顯然,建設瓜達爾港口就是中國構建「脫離海灣」之能力的關鍵一步。在我們看來,有了瓜達爾,「中國油管」就可以「近距離」觸及中國正在擴展影響的「非洲石油」了。



  
第二,該省是巴基斯坦「走陸地」聯通伊朗的唯一通道;也就是說,它是中國與伊朗之間「保持陸地聯絡」的必經之地。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多次強調,保住中國到伊朗的陸上戰略通道,是中國、以至俄羅斯、歐盟保障「伊核話語權」的核心之所在,更是「中俄」維持上海合作組織對中東輻射能力的核心之所在。

  
不難看出,對中歐俄而言,處於巴基斯坦與伊朗之間「咽喉要地」的俾路支省,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華盛頓破解「中歐俄」、瓦解「上合」最想施展、也最具效力的一招



  
東方評論員認為,如果反過來看,由於歐洲依靠中俄的「硬實力」在伊朗問題上成功地扮演著「最具靈活性」的角色,而中俄的硬實力又相當程度源於與伊朗的「地理性接近」,源於伊朗、巴基斯坦這「兩個觀察員」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地理聯結」。


因此,「有效」切斷巴基斯坦通道,分割上海合作組織「兩核心國家」與伊朗之間的地理聯繫,也就成了所有華盛頓可以嘗試破解中歐俄「抗美團體」、瓦解上海合作組織的手段中,最想施展、也最具效力的一招。

與此類似,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在「俄伊」間的亞塞拜然「下血本」、也是為了切斷俄羅斯與伊朗間的陸地聯絡。



●在「拉登藏在哪裡?」的遊戲中,俾路支省向來就是拉登「最有可能的藏身之處」


  
第三,該省位於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交界的三角地帶,在美國情報部門「玩了五年之久」的、「猜測拉登藏在哪裡?」的「猜迷遊戲」中,俾路支省向來是拉登「最有可能的藏身之處」。



●搞武裝割據、甚至分裂巴基斯坦之類的遊戲,俾路支省是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地方」


  
第四,最為重要的是,俾路支省還是巴基斯坦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經濟最為落後的一個省。近幾年中,俾路支省布格蒂反政府部族勢力和一些武裝組織不斷向中央政府要求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自治權,同時還希望獲得更多控制當地天然氣和其它礦物資源的權利,並為此經常與巴基斯坦政府進行武力對抗。


事實上,也正是出於這種擔心,幾年來,巴基斯坦在反恐的問題上,對華盛頓也是盡心儘力。對巴基斯坦政府而言,就算是不為別的,只是將局面「再多穩定幾年」也值。

  
然而,自2004年底以來,俾路支省接連發生襲擊天然氣管線、鐵路設施和政府機構的事件。在我們的印象中、有兩件事最能說明當地的「反叛形勢」和「美國因素」有多麼嚴峻:在05年年12月,在巴總統穆沙拉夫視察馬里部落控制下的戈赫盧地區的時候,就在其乘坐的直升機將要降落之前、其機降地點遭到了8枚火箭彈的襲擊。

在明白了上面幾大特點之後,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華盛頓對這個地方是如此地感興趣了:顯然,如果東方評論員站在華盛頓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的話,那麼,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地面上「不毛」、地下卻「富得冒油」,且還有反對武裝割據的的俾路支省,如果「搞搞武裝割據、甚至分裂巴基斯坦之類的遊戲」,那可真是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地方」。


●在被迫暫時回歸「合理衝撞」的較量模式之後,在巴基斯坦通道問題上,華盛頓還是有牌可打的


顯然,說到這裡,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如果華盛頓不再以「武力威脅」等形式、以這種容易引起「中俄」劇烈反應的「非合理衝撞」方式逼迫巴基斯坦「選邊站」,而是利用俾路支省的上述特點,通過搞分裂巴基斯坦、或者在這塊巴基斯坦通往伊朗的必經之地進一步製造混亂,那麼,毫無疑問,這將極大地威脅「中伊」之間「巴基斯坦通道」的安全,也將極大地威脅巴基斯坦能源走廊的安全,前面說了,與中國能源戰略淵源甚深的「瓜達爾港」就在該省。

另外,我們也知道,泛亞鐵路的「南北路線」(也就是俄羅斯-中亞-波斯灣這一路),將從俄羅斯走「上合成員國的中亞國家」、在哈薩克與「北部路線」相交、再經「唯一不是上合成員國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土庫曼、穿伊朗,一方面直接到達波斯灣的海港、一方面再繞回巴基斯坦:或在巴基斯坦與「南部路線」(中國南部-緬甸-印度-伊朗-土耳其)相聯通,或者橫穿巴基斯坦、直接與中國境內的鐵路聯通。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華盛頓想在俾路支省做文章的話,那麼,它還可以決定泛亞鐵路的「南北路線」暢通與否。

綜上所述,我們想強調的就是,如果華盛頓想在俾路支省做文章、那麼,由於這一過程將是「緩慢」與「可控」的,因此,在我們看來,這種角力完全有如一種「合理衝撞」,「中俄」也就很難象這次所做的這樣:一接收到巴基斯坦的求救信號、就「立刻下決心」打出東北亞核競賽牌。


顯然,東方評論員認為,如果站在華盛頓的角度去考慮,在圍繞伊核問題的巴基斯坦通道問題上,在被迫暫時回歸「合理衝撞」的較量模式之後,華盛頓手中還是有牌可打的。這一點,恐怕正是「有人」在巴基斯坦想通過那一系列爆炸事件「著重證明的事情」。


●胡錦濤主席日後南亞之行的重點內容


在我們看來,對這一危險,不論是巴基斯坦、還是伊朗,更或是有意從中東獲取能源、輸出商品的中國、印度決策層,都應該高度警惕才是。顯然,如何有效地消除這一威脅,應該是胡錦濤主席日後南亞之行的重點內容。

0

主題

39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8
沙發
deniro 發表於 2006-11-10 11:18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主題

1508

帖子

48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0
3
b00918 發表於 2006-11-10 12:37 | 只看該作者
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2 1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