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事特稿:海軍某軍事代表室監造新一代導彈驅逐艦(170)記事

[複製鏈接]

25

主題

103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5shandy 發表於 2006-11-3 1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軍事特稿:海軍某軍事代表室監造新一代導彈驅逐艦(170)記事

  2006年9月下旬的一天,浩瀚的南海,雲淡天藍,艦馳浪飛。一場波瀾壯闊的海上對抗演習激戰正酣。
  在威武雄壯的艦艇編隊中,一艘具有遠程目標指示和預警能力,具備空中、水面、水下攻擊能力和超視距打擊能力、區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戰艦銳不可當,艦上各種先進武器盡顯神通,無堅不摧。
  在演習中擔任「旗艦」的這艘戰艦,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導彈驅逐艦。這艘新型戰艦的誕生,凝聚著海軍駐某造船集團軍事代表室廣大軍代表的智慧和心血。
  6000多張圖紙修改單,讓新型戰艦更顯神威
  2000年10月,由國內多家專業研究所、院校和軍代表組成的專家隊伍,悄然會師江城武漢,對新一代戰艦的設計圖紙進行審查。
  總審圖師徐永明曾參與了近百艘艦船的審圖和監造工作,對新一代驅逐艦的審圖,他比喻為「從雞蛋裡挑骨頭」,目的是為了造出更好的戰艦。
  在50多天的審圖中,他們有的熬紅了雙眼,有的嘴上起泡,有的嗓子沙啞得說不出話,有的雙腿浮腫不能站立,有的腰椎頸椎病複發……但他們沒有絲毫懈怠。審圖結束后,徐永明和戰友們向設計單位提出的近2000條修改和改進意見,均被設計專家採納。在隨後的建造過程中,他們又相繼提出了上千條改進意見。為此,設計生產單位綜合各方面意見先後下達了6000多張修改通知單。每一張修改單,都使新一代戰艦的性能指標向前跨越一步。

  戰艦的隱身性是現代高科技裝備的一個重要指標。總代表高峰在一次檢查中發現,艦上的後桅桿設計雖然滿足了船體結構受力的要求,但也犧牲了一些隱身性指標。他當即向有關廠所提出了修改意見。當時,桅杆已裝艦,修改設計技術難度大,成功幾率小,而且重新生產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直接影響到新一代戰艦的建造進度,工廠還會為此蒙受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不是顛覆性問題不要輕舉妄動!」「沒有絕對把握不要輕舉妄動!」高峰面對的幾乎是一片反對聲,但他認準一條:「只要有提升戰艦作戰性能的可能,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實現。」他帶領軍代表自己動手修改設計方案,優化後桅桿結構,驗證隱身指標。經過7個晝夜的連續奮戰,終於拿出了一套使新型戰艦達到最佳隱身效果的設計方案。

  新一代戰艦上的大型電子裝備多,開機時,會產生一定強度的電磁場。副總代表孫明想,官兵常年在艦上工作,如何才能讓他們避免微波輻射的傷害?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技術準備,他提出了增加「微波輻射告警裝置」的設想。
  「越是先進裝備越要體現以人為本。」孫明的設想得到海軍裝備部門領導和上級機關的支持。他一次次向電子行業的專家請教,一次次請工程技術專家指點,研製方案經歷了20多次修改完善,先後30多次進行各種參數的測試和模擬試驗。孫明和戰友們艱苦奮戰200多個日夜,終於將告警裝置研製成功。
   風險,靠智慧和汗水化解
  在這型戰艦上,新研製的設備和裝備超過30%。在國際造船歷史上,超過這個界線就意味著高風險。
  面對超強風險,軍代表室首次將風險管理模式引用到大型軍品的研製過程中,採取風險預測評估、預警、化解等措施,使一個個風險歸零。
  某大型雷達有多個陣面,每個陣面有數米寬,高度則相當於一層樓,其基座與艦體的對接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細度。如此高的安裝精度要求在造船史上尚屬首次。為化解安裝中的風險,軍代表們對300多個點進行了測量,採集了8000多組數據。
  為拿到最精確的測量數據,測量都安排在夜間進行。為此,軍代表與廠所技術人員奮戰了80個通宵。雷達安裝時,對環境溫度、氣象條件都有嚴格要求,他們專門與當地氣象局建立了預報專線,每15分鐘了解一次氣象變化。整個安裝過程科學、嚴密,精度優於設計指標。
  模塊化艦船技術,至今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嘗試過這一方法。這一技術對保證艦船總體性能、互換性、可靠性和改裝、維修都十分有利。
  先進的必有風險,風險意味著挑戰。軍代表這一職業本身就是高風險職業,敢於挑戰是他們的職業素養。時任海軍上海軍代表局局長鬍毓浩、總代表杜建明果斷拍板:
「干!」
  查友其、周洪江、孫明、顧益森、陶連新5位軍代表組成的精兵強將,臨危受命。他們與研究人員一道將模塊化造船技術涉及的關鍵技術細化為10多個科研課題、幾十項子課題,與10多家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組成攻關聯合體。經過歷時6年的艱苦攻關,首次在中國軍艦建造史上成功實現了武器模塊化技術的應用。
  試航,讓新一代戰艦更完美
  試航,是每一艘新造艦船的必經程序。目的是為了驗證軍艦總體性能以及各種武器裝備、動力和保障系統是否達到設計指標的要求,讓軍艦在正式交付部隊之前充分暴露問題。
  新一代導彈驅逐艦的海上試驗項目有1200多項,僅試驗手冊就有1米多高。
  機電組軍代表曾喜在一次試航中發現,燃汽輪機在高速運轉的情況下,供油裝置工作有時不穩定。國內30多名專家分析研究了幾個月,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曾喜走上軍代表崗位30多年來,參與了中國第一艘遠洋打撈救生船、第一艘遠洋科學考察船、第一艘遠洋測量船和第二代導彈驅逐艦等重點裝備的研製監造任務,他負責的動力裝備全部是優質工程。
  眼前遇到的難題,就像一塊巨石壓在曾喜心頭。這個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到新型戰艦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和艦船的機動性。他向代表室領導立下軍令狀: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在新艦交付部隊前啃下這塊硬骨頭!
  每一次試航,不管有沒有他的任務,曾喜總是第一個到機艙,詳細記錄設備的運行參數,返航后連夜對比、分析、確定試驗方案。他患有嚴重的胃病,胃曾被切除五分之四,可每一次出海,不管風浪多大,不管暈船嘔吐多厲害,他始終沒有離開過機艙半步。他把每個航次中搜集到的數據逐一鑒別、篩選、比對,對照設計圖紙,作出改進方案。然而按改進方案做試驗,前後試航10次,都沒有成功。
  不言放棄的曾喜,毅然否定親自設定的方案,推倒重來。試一次,改進一步,改進一步,再試一次。那段時間,他白天出海,晚上做第二天的試驗方案,經常加班至深夜。經過3個月的不懈努力,他最終解決了燃油壓力波動問題,使動力裝備完美無缺。
  「向黨和人民交付優質軍艦」,是軍代表們共同的誓言。新型戰艦下水后,他們組織長達120天、9000海里的航行試驗。對試驗中暴露出的300多個研製缺陷和質量隱患,及時組織專家攻關解決,使新裝備交付合格率達100%。
  為了這個100%,軍代表們的付出卻難以用數字錶述:他們用5年時間完成了9年的工作量,累計加班達2300天。
  正是這樣一群軍代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就了共和國戰艦的鋼筋鐵骨;他們用拳拳報國之心,築起了護衛海疆的和平盾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2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