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都市「剩飯族」:紮根美食城與服務員搶剩飯(圖)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6-11-1 1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將食客吃剩的各種飯菜、飲料收集在一起,就成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攝影/北京晨報 王穎

耐心等待
「吃剩飯族」紮根美食城
■來自天南海北 ■吃了兩到三年 ■總結一套「吃經」
他們常年穿梭於大排檔的餐桌間,他們的眼神時刻盯著餐桌上的殘羹剩飯。他們並非大排檔的服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是隱藏於都市之中的「吃剩飯族」。「吃剩飯族」大都沒有工作,甚至沒有住所,每天靠吃別人的剩飯充饑。日前,記者對萬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場大排檔中「吃剩飯族」的生活進行了暗訪。
現場直擊
用餐高峰
來20多人
「吃剩飯族」成員均為男性,穿著普通。
10月29日上午11時許,記者第一次來到位於阜成門萬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場五層的「美食天地」。時值中午用餐的高峰,食客們在櫃檯前點好自己的飯菜后,都坐在大廳的餐桌上就餐。然而在眾多食客當中,一些人的舉動卻與常人不一樣,他們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些人都為男性,穿著普通,有的人手中拿著一個一次性飯盒,有的則背著手,在餐桌之間的過道上走來走去,在眾多坐著的食客中間,他們看起來非常顯眼。他們的眼睛一直盯著桌上的食物,並用眼光打量著周圍食客的一舉一動,看到有食客離開,他們立即上前,如果食物合乎自己的口味,就立即坐下來食用。他們正是活躍於這個大排檔之中的「吃剩飯族」。他們把自己的這一行為稱作「撿飯」。
昨天中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美食天地」時,發現「吃剩飯族」中的大多數人也都已經到來。他們穿梭於人群中,踅摸著自己的午飯。「吃剩飯族」大都對食物並不挑剔。據其中的一人講,每天固定來此吃剩飯的人有七八人,周末人多時能有二十多人,有的已經吃了兩三年。
14時,隨著食客減少,「吃剩飯族」也心滿意足地離開,消失在商城之中。
跟服務員
搶奪剩飯
吃剩飯有三部曲:待機、尋找、落座。
記者跟蹤了一名每天都來此吃剩飯的中年男子,記錄了他「撿飯」的全過程。昨天上午11時20分,這名男子乘坐電梯來到「美食天地」,此時的上座率已經達到約70%。該男子徑直走到大廳,環視了一下后,開始緩慢地在餐桌之間的通道上行走,邊走邊看兩邊食客面前的盤子。轉了一圈,看到食客們都吃在興頭上並無離開的意思,他隨即找了個座位,坐下休息,但眼睛還是不住地四處游移。
該男子坐了5分鐘后,見有食客陸續離開,他便立即起身,再次開始新一圈的尋找。一位女子剩了半盤宮保雞丁蓋飯,前腳剛離開,他就走過去把盤子端走,在離開的途中,還順手拿了一個沒人吃的餡餅。該男子隨後來到電梯間的窗檯前,在這裡享用剛剛撿來的食物。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可能是沒有吃飽,他再次來到大廳,尋找新的食物。不一會兒,一份麻辣燙被他端了回來。
而另一名穿著紅黑夾克的男子就顯得有些「霸道」。食客前腳剛走,他一屁股就坐在座位上,拿起筷子開始狼吞虎咽起來。坐在他旁邊的兩位食客顯然沒搞明白髮生了什麼,面露詫異之色。而「紅黑夾克」對此不以為然,吃完后換了一片區域,繼續尋找。這時,「紅黑夾克」突然發現了一份沒怎麼動過的套餐,但還沒走過去,一名服務員已經搶先一步把餐盤拿起,準備倒進垃圾車。只見「紅黑夾克」迅速衝上前去,拉住了服務員的胳膊,服務員明白了他的意思,將餐盤交給了他。
記者調查
午餐晚餐 都來蹭飯
他們每頓連吃帶轉兩個小時,食量驚人,面色紅潤。
一名負責清理餐桌的服務員告訴記者,「吃剩飯族」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午「美食天地」一開門,「吃剩飯族」中就有人來,一直到晚上「美食天地」打烊,最後一個人才離去。記者發現,「吃剩飯族」的食量非常驚人,通常會在大廳里連吃帶轉兩個小時,從他們離開時的表情來看,都很滿足。每個「吃剩飯族」成員的面色都很紅潤,看起來很健康,有些人的肚子還隆起,大腹便便的樣子讓人想不到他們竟然是靠吃剩飯為生。
18時,當晚間食客增多時,「吃剩飯族」再次出現。常年在此吃剩飯,他們已經成了這裡的熟面孔。見到保安,他們甚至還和熟識的保安打招呼。當記者詢問一位保安為何對「吃剩飯族」的行為不予以制止時,保安無奈地表示,對方沒有影響到別人,他們也不好加以制止。
吃剩飯族 有三類人
他們都認為吃剩飯避免了浪費,雖然丟人,但理直氣壯。
「吃剩飯族」互相之間並沒有太多了解,見面也沒有交流,只有在都吃飽肚子之後才會偶爾點頭示意。記者通過與「吃剩飯族」接觸后發現,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大都沒有工作,而且都自稱曾努力過,但就是找不到工作,迫於生計來此吃剩飯;都認為吃剩飯是避免了浪費,雖然覺得有些丟人,但也理直氣壯。
第一類:家庭貧困者
每天來此吃飯的老劉(化名)並不願意告訴記者他的真實姓名。老劉告訴記者,他是北京人,已在此吃了兩年多了。「我沒工作,家在附近,所以每天來這裡都很方便。」老劉說,他家裡有個上大學的孩子,為了能給孩子多攢點學費,他只得來這裡吃飯,這件事也只有他愛人知道。
據老劉說,在這裡吃剩飯的北京人,只有三個。在記者和老劉閑聊時,另一名經常穿「綠馬甲」的中年人從記者面前走過了十多次,一會兒拿一個餡餅,一會兒拿一份炒麵。記者發現,像老劉一樣,「綠馬甲」也都挑一些幾乎沒動過的食物,而且很少在座位上吃,都是拿到電梯間或者樓道人少的地方再吃。
第二類:外地流浪者
「吃剩飯族」中人數最多的就是外地來京的流浪人員,他們居無定所,每天都靠來此吃剩飯填飽肚子。來自陝西的老賈告訴記者,他來北京后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不得已來此吃剩飯。老賈每天在醫院或者火車站借宿,早上有時順便替病人排隊挂號,掙一二十塊的零花錢,「連衣服都是在醫院的廁所里洗的,要是穿的不幹凈,沒法來這裡吃。」
第三類:外來打工者
42歲的白建華是「吃剩飯族」中的一個另類,雖然他有工作,但是每周還是要來這裡吃幾頓剩飯改善生活。白建華告訴記者,自己孤身一人來北京闖蕩,他也不會做飯,大排檔飯菜的種類豐富多樣,正好滿足了他的需求。「這兒的飯我買不起,一份飯怎麼也要十多塊錢,而吃剩飯一分錢都不用花。」
但記者注意到,雖然白建華為了省錢吃剩飯,但他卻還抽著香煙,「飯可以吃剩的,可是煙還是得抽自己的。」
●吃飯經驗
盯緊女食客
吃剩飯也有經驗。來自河北衡水的老韓悄悄告訴記者:「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多注意點女的。她們嘴比較刁,很多東西買來覺得不好吃就一口都不吃了,而且食量小。而男的一般吃完飯就剩不下什麼了。」
「吃剩飯不會生病嗎?」記者問。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有些看著生病的人的剩飯,我一般也不吃。還有像麵條、餛飩之類的,除非實在沒的吃了,我一般不吃,湯干不幹凈不好說。」老韓自信地說。
●食客態度
大多數認為
不影響就餐
「吃剩飯族」是否影響食客就餐?針對此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多數食客表示,只要「吃剩飯族」不影響他們正常就餐,他們除了表示驚奇和不理解外,就餐不會受到影響。但也有食客表示,老有人在旁邊盯著自己吃飯,感覺很彆扭,而且想想他們正在吃別人的剩飯,自己也會感到陣陣噁心。
在市場內工作的郭先生每天都來此吃午飯,他告訴記者,有一次他的同事感冒了,一不小心在他的炒飯上打了個噴嚏。郭先生只得重新再買一份,然而當他回來時,發現一個男子正在吃他的炒飯。「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喝止了他,沒想到他知道不能吃的原因后,竟然全部吃掉了。」
大排檔的服務員小王也多次與「吃剩飯族」打交道,收拾餐桌時,經常會被他們半路攔下,要走剩飯。「看他們也挺可憐的,我也不跟他們計較。」

與服務員爭搶

滿載而歸

吃剩飯族
●商城說法
無法去禁止
管理難度大
記者隨後致電萬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現象並非萬通的大排檔獨有,在很多大排檔里都有同樣的狀況,「尤其是在南方,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隨著社會進步而產生的一種新現象,這些「吃剩飯族」其實也是乞丐,但是他們都衣著整潔,與普通顧客無異,商場也無法禁止他們入內。
工作人員表示,吃剩飯者的行為實際上是不允許的,商城也加大人力對此現象進行管理,要求保安對吃剩飯者進行勸離,但是由於吃剩飯者的行為沒有觸犯任何法律,管理起來難度非常大。
●吃剩飯族·對話
什麼都好,就是太丟人
老韓今年40歲,河北衡水人,未婚,兩年前來京。昨天,記者在老韓吃飯時與他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
記者:您在這兒吃了多久了?
老韓:兩年。
記者:當初怎麼想到來這裡吃飯?
老韓:找不到工作,沒吃沒喝好幾天,路過這裡時,看到有人的飯剩了很多,餓得不行就吃了。
記者:在這吃剩飯怎麼樣?
老韓:挺好的,什麼都有,營養很豐富。就是……
記者:就是什麼?
老韓:吃剩飯什麼都好,就是太丟人!(老韓開始沉默)
記者:別的吃飯的人會煩你們嗎?
老韓:應該不會的,我穿得挺乾淨的,而且我不是要飯,是吃別人不要的飯,往好了說,我這樣做避免了浪費。
記者:覺得丟人,為什麼還來吃?
老韓:沒辦法,找不到工作。
記者:找不到工作為什麼不回老家?
老韓:家裡只有一畝地,回去也掙不到錢。
記者:那你在北京不也掙不到錢嗎?
老韓:總比回家好,沒混出樣子,回老家沒面子。
記者:你會一直吃下去嗎?
老韓:也許吧。我現在開始打點小工,也能掙些小錢了。
醫生提醒
吃剩飯易得
肝炎和腸炎
「你們吃剩飯不怕得病?」面對記者的提問,所有的「吃剩飯族」都笑了,「沒事,都是剛做出來的,乾淨著呢!」大排檔的服務員也表示,沒聽說過「吃剩飯族」有生病的。
記者就吃剩飯是否衛生的問題採訪了醫生。醫生表示,「吃剩飯族」所吃的食物雖然不存在品質變質的問題,但是潛在著傳染疾病的危險。像肝炎和腸炎、痢疾等消化道系統的疾病,都容易通過殘留在食物和餐具上的唾液傳播。所以,「吃剩飯族」不要以為沒有得病就認為沒有問題,最好還是不要再吃剩飯。
記者手記
剩飯讓人
越吃越懶
「還有人吃剩飯?」在記者採訪時,很多食客對隱藏在自己身旁的這些「吃剩飯族」還不了解。但親眼目睹了他們吃剩飯後,食客們不得不接受眼前的這個事實。吃剩飯是否乾淨衛生放在一邊姑且不談,是什麼讓這些七尺男兒放下尊嚴去吃剩飯?
在接觸「吃剩飯族」之初,記者認為食客們所浪費的大量食物,甚至是沒有怎麼動過的食物給「吃剩飯族」提供了資源。如果沒有人浪費,把飯吃得乾乾淨淨,「吃剩飯族」還會找到「豐盛」的飯菜嗎?還會喝到各種啤酒、飲料嗎?是食客們的浪費,給了「吃剩飯族」一個冠冕堂皇而又聊以自慰的借口:吃剩飯可以減少浪費,還能填飽他們的肚子,何樂而不為?「我們有這個需要,但最終還是浪費的食客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事情看起來是食客浪費糧食在先,才會產生「吃剩飯族」。然而,隨著幾天來記者與「吃剩飯族」接觸的增多,發現「吃剩飯族」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記者接觸的每個「吃剩飯族」都沒有工作,但他們從沒有談到如何去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而是在抱怨機遇不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下崗的老張見記者關注他吃剩飯,對記者產生了抵觸情緒,「吃剩飯怎麼了?這不挺好嘛!」「別問這麼多,要不你贊助我點?」從老張的言語中可以聽出,他已經非常適應這種吃剩飯的生活,並且不願再去改變。這些一吃就是兩三年的「吃剩飯族」,已經開始依賴於吃剩飯度日的生活。來自衡水的老韓寧肯在此吃剩飯,也不願回家務農,理由竟是掙不到錢,雖然他也知道吃剩飯「太丟人」。來自於「吃剩飯族」內心的惰性,已經戰勝了他們的尊嚴。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節約了,「吃剩飯族」該何去何從?勞動讓人勤勞,這種讓人越吃越懶的剩飯,還是少吃為妙。浪費的食客們也從自己做起,節約糧食,幫幫「吃剩飯族」「戒毒」。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