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力收台可能性及相關各方應對方案淺析

[複製鏈接]

128

主題

13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迷人醉 發表於 2006-10-31 2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敖曾比喻台灣是中國的睾丸,台灣問題的解決是中國雄起的必由之路。儘管未脫他嘩眾取寵的作風,但這一比喻的確非常恰切。改革開放以來,尤其近十幾年,隨著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的迅猛發展,中國正從一個地區性大國向全球性政治、軍事強國邁進。而一個連自己的領土統一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國家,是根本無法成為一個全球性政治、軍事強國的。所以,拋開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因素不談,僅就政治、外交方面考量,台灣便是中國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台灣問題的解決無外乎兩種方案,1.通過談判方式和平統一;2.武力收台。前者不戰而屈人之兵,故是上善之策。但這需要一位能掌控台灣政局,並從民族利益出發,具有非凡大義與大勇的政治人物(畢竟並非人人願意從一「國」之君淪為「督、撫、道台」)。但遺憾的是,在台灣政壇,尚無一位這樣的人物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看似溫和的馬英九也極有可能奉行〈不獨、不統,力求自保〉的方針。事實上,這位在「倒扁」運動中表現得十分沉穩、老練,並在民眾中頗具威望的人物,很可能成為大陸在收台過程中,不得不面對,較之「阿扁」更難對付的對手。所以,短期內統一台灣的唯一方式便是武力收台。其實從軍事角度分析,解放軍早在十年前就具備武力收台的能力。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外界普遍認為是礙於美、日的壓力。但筆者認為,主要是顧及損失問題,不僅是解放軍的損失,更主要是如何減少台灣方面的損失。畢竟我們要回收的是寶島台灣,而並非廢墟台灣。考慮到「後台灣時代」的撫台需要,中共很有可能在台海之戰中,不惜以解放軍較大的損失為代價,來換取台灣方面,包括軍隊的最小傷亡率。

   記得當年,以「江、李、朱體系」為核心的中央政府曾經強調過對台動武的三大前提:1.台灣宣布獨立;2.外國軍隊進駐台灣;3.台灣問題無限期拖延。其中1、2不言自明,這一聲明中主要是突出第3點。「無限期拖延」在此實在是用得妙不可言,何謂「拖延」,多久是「無限期」,解釋權完全在中共。此聲明為攻台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及輿論基礎,把應對台海問題的主動權牢牢抓在大陸一方。從另一層面分析,此言論也說明了中共在當時對武力收台已有信心。兄弟綜合、整理了一些來自媒體及在相關部門工作朋友的軍事、武器裝備等信息,似乎都指向同一時間點,因此本人猜測,大陸政府內部,就對台動武應該有相應的時間表。但由於舉辦奧運;一些新型武器裝備研製成功,需要時間列裝;政府換屆等原因,這一時間表似乎被推遲了。像舉辦奧運會這樣錦上添花的活動,並不足以撼動這一時間表,導致其推遲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三、四代領導集體換屆后的政權交接。不過比上屆領導人更加少壯、強硬的「胡哥」應該不會擱置該時間表,更不會取消,它應該僅僅是被推遲了。如果說中共下個目標是征台灣,那麼現階段應該算是平「三藩」,套用「蔣委員長」的一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以利思想統一、政令通暢,當然這裡的外、內是相對黨而言。近來中共內部較大的人事變動,似乎可作為這一說法的佐證。

   綜上所述,軍事手段應該是大陸解決台灣問題較為傾向的方案,幾年內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極大。其實本人並不喜歡〈戰爭〉這個刺耳的詞,更不贊成同室操戈,但換個角度,客觀地講,武力收台確實會帶來一些其他手段無法帶來的好處:首先,這樣解決台灣問題將會更加完全、徹底;其次,可打壓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存在,同時震懾日本。國際上對中國武裝力量的認識多半還停留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的水平上,所以台海之戰將是解放軍對國際社會展示實力、奠定自己軍事地位的一次機會。還有,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目前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其實力水平並不匹配。因此,需要對國際秩序「洗牌」,重新排序。而戰爭是這種「洗牌」的最常見手段。當然,軍事手段的缺點也是不言而喻的。

   美國軍事專家認為,在解放軍對台作戰方案中,採用「絞殺戰」的可能性最大。即利用潛艇、水面艦艇、水雷等武器結合空中力量對台進行聯合封鎖,迫其就範。而筆者卻不以為然,解放軍現在的海、空實力尚不足以對台實施全面封鎖,一旦此法不能使台灣屈服,將不得不承認其獨立的既成事實。今後對台的軍事行動將由<統一戰爭>衍變成<武裝入侵>,這對大陸在輿論和民心、士氣上將會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而且「絞殺戰」還會給美、日、台提供足夠的應變時間,一旦失利,轉而進行登島作戰將會十分困難。因而,本人認為「絞殺戰」並非對台動武的首選。解放軍很可能在以導彈急襲的方式摧毀台灣的機場及防空導彈陣地后,對其戰術目標實施一段時間的空中打擊,隨後便是萬船齊發的登島作戰。以解放軍的陸上作戰能力,一旦登上台島,並建立鞏固的灘頭陣地,便大勢可定。大陸的水面艦艇部隊將用於阻截日、台海軍。而對付美國航母編隊的任務主要由潛艇部隊和戰機聯合擔任。(至於解放軍具體攻台戰術及相關武器的使用將在以後的帖子中與諸位詳細討論)

   雖然台灣方面強調,不排除在偵測到大陸方面的軍事異動后對其進行先發制人導彈打擊的可能性。但筆者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軍事恫嚇。台灣空軍及導彈的作戰能力根本不足以打亂大陸的軍事部署,對戰爭的進程並不能產生多大影響。而此舉不但為大陸攻台提供了很好的借口,使台灣在國際輿論界陷入被動,同時也使他的救命稻草——美、日師出無名。所以,在大陸對台動武之前,無論其有何異動,台灣所能做的只有靜待噩耗。

   談到台灣問題不能不提及另一個不在區內的主角——美國。這裡再次借用一下李敖的比喻,如果台灣是中國的睾丸,干預台海爭端的美軍,對於大陸來說,便似一個手執利刃、「意圖不軌」的壯漢。諸位有「條件」的同好可以設想一下,這一刀不只是帶來切膚之痛,並且奪走終生幸福,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又當奈何。恐怕即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也會以命相抵。更何況自己亦很強壯,而對方已是長途奔襲、心力具疲呢。因此在決心、氣勢上美軍已先輸幾重。中共早已言明,解決台灣問題不惜三大代價:1.重大人員傷亡;2.國際反華勢力對中國實施聯合封鎖;3.經濟建設倒退二十年。而軍方的態度則更加激進。曾有人表示,為應對台海局勢,中國已做好西安以東所有大、中城市被摧毀的準備,而美國也要做好被中國摧毀200到300個城市的準備。儘管這一說法十分誇張,而且僅為個人言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軍方的決心。美國一再強調,如大陸武力攻台便會協防颱灣,,警告大陸不要妄動。並聲言,台海維持現狀最符合美國利益。不過冷靜地分析一下,如台灣獨立,美國便可一勞永逸地永久保留這顆制衡其最大戰略對手的棋子,這才是最符合其戰略利益的,當年美國對蔣介石施壓,迫其獨立(不可否認,蔣介石父子就此問題和在中共對越海戰中,確實表現出令人尊敬的民族氣節)便是例證。而維持現狀一說,乃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選。不惜動用核武相威脅,藉以維持現狀,恰恰說明了美國很清楚,一旦中共對台動武,局勢必定會向不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即台灣被統一。換句話說,美國已經認識到,如果大陸攻台,將無人能阻止台灣被統一。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或許有時表現得像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有時像個無惡不做的強盜,但從沒扮演過「亡命徒」的角色,更不是瘋子。所以,無論戰前態度如何強硬,其目的僅為威懾;一旦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就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以重大人員傷亡為代價,冒著與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結下不解之怨的危險,去打一場結果已經定了的戰爭。但是,出於在國際上外交信譽方面的考量,美國將會本著美台聯防協議,為台灣提供物資、情報及電子對抗方面的支援;甚至可能出動戰機、潛艇以導彈對解放軍渡海船隊進行直接攻擊,或者幫助台灣爭奪制空權。不過美軍應該不會對陸上目標進行攻擊。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對南聯盟進行打擊的戰果表明,運用海、空力量對陸上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其效果差強人意,面對以偽裝見長的解放軍便更難奏效。如果對民用目標進行襲擊,將逼迫中國不得不對美國領土實施報復性打擊。但即便是對最近的關島,解放軍也只有一種打擊手段——戰略導彈。這將導致中美之間全面核大戰的爆發,而中美都清楚,全面核大戰後或許會有倖存者,但決不會有勝利者。屆時地球表面的生存環境恐怕不會比月球強多少。因而,在此問題上中美應該會保持相當的剋制。事實上,在海空對抗中,中美也極有可能默契地控制著衝突的規模。原因很簡單——二虎相爭,定是兩敗俱傷,虎狼之爭才是必有一傷呢。假使美國政府並不識趣,對渡海作戰的解放軍構成較大威脅,解放軍完全可以利用潛艇、戰機,以敢死隊的作戰方式對美軍艦隊實施飽和攻擊。由於實力的差距,衝突時中方的損失一定會大於美方,但就台灣問題,中、美的損失承受能力相差懸殊。美國是民主國家,所以,其政府的態度並不一定代表國家的最終立場。戰爭的正義性對民心、士氣的影響在戰局順利時並不凸顯,一旦在戰爭中遭遇挫折,便極有可能導致反戰人士主政,甚至政府倒台。而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對美國造成這種挫折。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對台動武的最佳時機在美國大選前夕。

   而日本這條「榻畔之狼」在台海之戰中恐怕不會表現得像美國那樣理性與剋制。從明朝以來,我們的這位「老朋友」一直試圖挑戰中國在亞洲的權威。他的確強大過,但現在已時過境遷。戰爭規模如僅限於在戰區廝殺的局部衝突,交戰雙方或許打的是現有裝備。萬一戰爭升級為互相襲擊對方本土的全面戰爭,那麼雙方拼的就是生產。這時沒有廣懋的國土,就意味著缺乏戰略縱深,根本無法為其提供後續生產所需的場地與資源。而中國藏在戰略後方的生產基地,以「大躍進」的方式進行生產,在戰爭中卻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若想徹底摧毀中國的戰爭生產能力,只能是動用核武器與之同歸於盡。儘管爆發全面戰爭,僅在理論上存在可能,但你必須具備這種「抗擊打」能力才可以避免被忽視。其實,擁有相對廣大的國土面積,是在遠距離火力投送技術高度發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泛濫的今天,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的一個必要條件。請注意是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反之則不成立。而以日本的國土條件,只適合選擇作亞洲的瑞士——保持中立,躲起來偷偷發財,尚可偏安一隅。否則,一味謀求政治、軍事??上一條不歸路。但可悲的是,日本現在似乎並未意識到這一點。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便可提升其支持率,這說明武力擴張的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有相當的市場。而台灣的回歸,不但使日、美經營多年,防堵中國的第一島鏈徹底瓦解。而且也為解放軍提供了前出太平洋的理想基地,中國海軍將可以更加方便地監控釣魚島,並扼守日本與南亞、中東及歐洲溝通的唯一航道,而此航道也是日本獲取戰略資源的主要手段。台灣回歸后,美國在遠東的勢力範圍會受到很大壓縮。由於歷史問題,在亞洲已成「過街」之勢的日本,在失去美國的庇護之後,將會十分孤立。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一個不受大陸控制的台灣,對於日本的戰略價值要遠高於對美國。所以,儘管懾於戰略導彈的威脅,日本不敢對中國本土發動進攻,但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一場科技含量極高、具有一定規模的中、日海空大戰是不可避免的。雖然不會對台海之戰的結果產生多大影響,但事關戰後中國的國際威望、武裝力量的軍事地位,此戰打得漂亮與否對中國來說同樣十分重要。我們應當看到,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在裝備水平上確實遜於日本,但如以導彈快艇、戰機,尤其是022級隱身導彈快艇,採用狼群戰術實施突襲亦可有所斬獲。

   接下來,回頭看看一直以我們戰略盟友姿態出現的俄羅斯。普京曾致令太平洋艦隊司令:如台海之戰中美軍介入,俄海軍將馳援解放軍。從俄方利益出發,其應該很樂於加入戰爭中註定會取勝的一方,藉以提升自己在國際上影響力。但本人並不認為俄軍介入台海是必要的,此舉只會導致衝突規模升級,使解放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複雜化。

   很多人認為,台海之戰中,朝鮮會趁火打劫——進攻韓國,其實朝鮮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實力,這樣做只會自取滅亡。目前朝鮮頻繁挑釁,只是想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最終目的是想獲得一個相對寬鬆的外交環境。所以,在中共武力收台時,朝鮮或許會有一些挑釁活動,應該不會有大的軍事動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