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幾個死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10-25 1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作者:王受仁

  產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西方現代藝術,包括有文學、美術、戲劇、音樂、電影等在內,它們以獨立、標新立異為特徵,在藝術發展史上創立了一種特有風格門派,其中,它特有的魅力,至今仍在影響著世界藝術的發展與進步,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它也存在著幾個致命的死穴,影響著它自身的發展。這些死穴就是:反傳統、反理性、反現實和反藝術本身。為了說明這一問題,下面準備僅以美術為例,從以下三方面開展論述:一、西方現代藝術概說;二、幾個死穴的評說;三、如何看待現代派藝術。

  一、西方現代藝術概說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西方世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美、法、德、俄等已基本形成。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形成是在經過了長期的資本主義的工業革命、政治革命、還有各種社會的變革,以及民族、國家的統一鬥爭才逐漸形成的。在這場激烈動蕩的社會鬥爭中,社會的各個階級、隊層的人們,都各有不同程度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中包括有年年月月的勞動血汗;無數戰爭、掠奪的血汗;許多青春年華的付出;許多家庭的離散;絕大多數人建立在資本積累上的艱難痛苦的生活等等。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形成,並不意味著給社會帶來平安、幸福和穩定。由於新興資產階級對資本積累的貪婪,建立在殖民統治,瓜分世界範圍基礎上的兩次世界大戰正在醞釀和爆發之中,西方現代藝術的萌發正是建立在這樣一片社會生活的土壤之中。

  一些胸懷有抱負的知識分子、藝術家,集中於當時城市相對繁榮,思想相對活躍的法、德等國,他們目睹當時社會的現狀,還有他們親身的體驗,因此,動蕩不安、苦悶焦慮、看不到希望、遠離現實、孤荒自賞等,就自然成了他們要表現自己,反映社會的最基本的藝術情感。又由於新興資產階級張揚人性,提倡虛偽的「自由、平等、博愛」。因此在知識分子中思想相對活躍,出現了許多新的哲學、心理學思維方式和理論,如尼採的唯意志論哲學,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等。另外,在天文、地理和自然科學等許多領域內也有許多新的科學的發現,這些都大開人們的眼界。在這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理念的影響下,一些藝術家要標新立異,要建立起新的藝術思維和新的表現手法就自然成了當時最為時髦的東西。

  美術的現代藝術最早出自於印象派的繪畫,如畢沙羅、莫奈、雷諾阿等。他們都是以背離傳統技法開始創新的,如畢沙羅發明的點彩法;莫奈和雷諾阿強調走出畫室,到陽光下去寫生,表現陽光下各種明媚的色彩感。無論是畢沙羅,還是莫奈等,他們都十分重視色彩的分析,開闢了他們新的藝術道路。但真正的現代美術開創是從塞尚開始的,人們都稱他為「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終生孤獨,獨來獨往,一個人致力於用色彩來表現事物最基本形體結構。他反對傳統繪畫素描中的明暗關係立體感,追求色彩關係中的造型。他稱人的感覺是混亂的,繪畫就是要擺脫自己感覺上的混亂,表現出真正的自然秩序和藝術秩序。塞尚的這一理念,是有些費解,只有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去理解。的確是這樣,從塞尚以後,出自於印象派的畫風開始改變,如高更、梵谷等,都是十重視色彩的表現,一反過去建立在素描基礎上線條、造型結構比例和明暗關係的傳統繪畫觀念。色彩的表現也是主觀的、粗獷的,不似傳統繪畫那樣細膩,富於質感。由於這樣,所以美術史上稱塞尚后的印象派為後印象派。

  事隔不久,在法國又出現了野獸派,與之遙相呼應的有德國的表現主義。這一派的藝術風格和理念是強調主體的藝術表現,如表現直覺和夢裡的靈感等。其表現方法是色彩的鮮艷濃郁,筆觸的狂野,造型誇張和變異等,其代表人物有馬蒂斯。還有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這派的畫風主要是在結構的變異上獨樹一幟,強調在平面上表現出非透視的立體結構,也即以主觀的結構原則代替我們面對現實的感覺原則,即畫面上的變形畫,需要主觀分析才能找到立體的內容。還有以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抽象主義。這派的畫風所倡導的是「藝術的抽象」,「藝術的精神」,主張以抽象的色塊、線條的構成來表現人類的精神。

  緊接著,或者說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繪畫流派都以最時髦的口號、主張和表現手法,紛紛亮相於世,相互競爭較量。創新是當時最為時尚的風氣,如有未來派、達達派、超現實主義等許許多多畫派的相繼產生。這些畫派,名稱雖然不同,但實質內容是差不多的,他們都主張藝術要面向未來,要前衛和先鋒一些,完全背離傳統;反對一切理性的干預,主張藝術的直覺;反對藝術表現客觀現實,主張藝術表現自我;有的甚至反對藝術本身,主張就是自我的表現。這些畫派的聚而又散,都是由於各人的行為動機和個性的差異有時過於張揚,因而貌合神離,很不穩固,在創新的旗幟下,稍有不和就會分道揚鑣,另立門戶。它們存在的壽命,最短的就如曇花一現。有的史書上說,所有的以平均年齡來算,興盛期也只有四至五年。所以史書上描述那個時候的現代派別的興起是五花八門的,花樣不斷翻新,可以這樣來形容,就如走馬燈一樣,是在同一光源下,一個個影象走了過來,隨後,又一個個消失。如估算一下,在這一時期前後,現代派美術的流派,如包括一些社團組織在內,我從一本《現代藝術詞典》中得知,共有70個左右的條目。當然,能成氣候的,對後人影響又較大的,就是我們一般人所熟悉的那幾個。

  二、幾個死穴的評說

  事物的發展都是從無序到有序,再由有序到無序,秩序、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支撐點,又特別是事物處於發展過程中,就更是如此。世界就沒有這種完全無序、混亂髮展的事物,如果真是到了這一步,那該事物就不是發展,而是徹底的消亡,熵增值到最大。

  有規律合乎客觀要求的發展,是事物發展的必有秩序,現代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如此,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也不例外。而現代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確這一道理,而且到了後來,還愈來愈偏離軌道,提出反傳統、反理性、反現實、反藝術,只有自由與創新,只有個人的直覺與行為,沒有什麼規矩可尋的藝術主張。在這種錯誤的觀念指導下,因此,有的現代派作品一出手就叫人哭笑不得,無法評說,只能說是荒謬,胡來。可以這樣說,在後階段,現代派藝術幾乎完全陷入了一種盲目無序的發展,自然就給自己走向了一條絕路。我只所以說反傳統、反理性、反現實和反藝術是現代派藝術發展的幾個死穴,就是因為這幾個方面恰恰就是藝術要發展所必須要遵循的幾個最根本的規律,而現代派藝術的發展卻是要從根本上否定這些規律,所以這些錯誤的理念,就成了現代派藝術致命的死穴。

  先評反傳統

  事物的發展歷史都是由過去、現在到未來,這是事物發展的連續性。現在是由過去發展而來,過去是發展到現在的基礎,現在是發展到未來的基礎,事物的發展,包括創新都離不開這個基礎。所謂「繼往開來」,「推陳出新」都是講這個道理。藝術的發展與創新又怎麼能離開已有的藝術傳統呢?西方美術,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已經歷了好幾個重要的發展期,如古希臘、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等幾個時期。在人類長期的美術實踐中,已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藝術理論和實踐的經驗,如古希臘的建築和雕塑藝術;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色彩、明暗、透視、構圖等多方面美術基本技巧和理論;古典時期的繪畫形式與經驗;浪漫時期繪畫情理關係的處理和情感的表達等,這些都是後人繪畫經驗的重要寶貴財富,是後浪推前浪,是後人所必須要繼承和發揚的。這些經驗直至今日,仍是全世界範圍內美術事業要發展的基礎。但是,當時的現代派藝術家們,卻想法要擺脫它們,到後來甚至有人要完全地拋棄,這是極其錯誤的。

  如在印象派的時期,一些畫家不滿傳統老在畫室內待著畫的做法,主張要走出畫室,到陽光下去尋找藝術視覺,發現陽光下各種色彩的變化,光感印象這是對的。在畫法上點彩派更有創新。他們認為要以科學的方法對色彩進行分析,為做到這一點,他們不全在調色板上調色,而是直接在畫布上用色點組合、排列,形成一種全新的色覺效果,也沒錯。總的來說,印象派的創新,還未完全否定傳統的繪畫。到後印象派塞尚手中,創新雖然有了更大的跨越,也仍未完全地否定傳統。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要藉助室外的色彩和光線,畫出浦桑(古典派畫家)的畫來。在高更和梵谷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也可看到傳統繪畫的技法影子,還有他們借鑒東方藝術和版畫藝術的繪畫效果,由此開創了油畫藝術的新的風格。但是到了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超現實主義派、行為藝術等就不是如此了。野獸派濃郁的色彩、變形構圖,並不使人產生美感,藍色的裸體使你無法接受。立體派的主觀結構,使你感到畫面一片混亂,無比例、透視,造型不合邏輯,也會使你無法接受,其原因,就是他們的創新,跨越傳統的基礎這一步跨得太遠了一點。再到後來的未來派等諸流派的表現,由於他們反傳統,所以傳統的繪畫技藝就更是看不到一點蹤影了。這也是後來一些流派藝術發展短命,又得不到社會廣泛承認的根本原因。

  評反理性

  理性是人與動物區別的標誌。人類的理性心理機能除了在精神的病態,或是情緒的失控狀態下,理性心理一般都是常在的,它是支配人類行為的主要心理反應,如人類的幾個主要的心理現象,感知、思維、情緒、意志、行為等,都是在清醒的理智下發生的。有人會說,人在情感發生的過程中就不是理性的,如人在高興的時候,如果忽然想起我為什麼會高興的道理時,那麼高興的情緒自然就會隨著研究和概念的出現而一掃而盡。情與理的發生是相剋的。不錯,的確是這樣。但是,從另一面看,人類的情感的發生又是與理性緊密相關的,因為人類的情感的發性都是與主體需要的滿足與否相關,而人類的主體需要又是充滿著理性的精神的,所以,情與理又是相生的。實際上,在人的心理活動中,情與理總是伴隨著在一起的,失去理智,對於一個人而言絕非是一件好事。縱然在情感的活動中,人類的理性機能雖然有暫時的停止,但並沒有失去,而是在暗中相隨,守護著人的自信和尊嚴。

  藝術中的情感表現,也同樣如此。在藝術表現中,情與理也是不可分的,不可能有純情感的和非理性的藝術表現。藝術情感表現中的理性精神,除了上面所分析的人性心理中情與理本身就是相結合的外,藝術表現自身的本性也離不開理性。什麼是藝術表現的本性呢?所謂藝術表現的本性,就是指藝術表現中特有的技能性、創造性和審美性。藝術表現中的手段、技巧是藝術家相對長期練就而成的,其技巧實施中的自信心、意志力的把握和控制等,都是具有人的理性精神的。藝術的創造性,故然有靈感和奇思妙想的自由發揮,但整體構想和表達也離不開理性的指導。藝術表現的審美性也並非純粹的藝術直覺。故然藝術審美過程中突出的表現是直覺的,但審美的發生和審美的實質內容都離不開理性精神,離不開人類的認識活動,不然的話,人類的美感,審美的創造活動等與動物的快感又有何區別。

  一些現代派藝術家,偏激地只抓住藝術審美的直覺這一特性,而忽略了藝術思維的全過程,以偏概全,顯然是極其錯誤的。他們主張藝術創作或表現要瘋癲,要無意識或下意識的開展,其意就是排斥理性思維活動。我不否定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出現的「瘋癲」或「下意識活動」,如唐代「草聖」張旭,借酒興揮毫寫字,「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還有我們常看到音樂演奏家陶醉的神態等等,這些都是「瘋癲」或「下意識」的狀態。但是,這不是藝術家藝術思維的全部。

  由於一些現代藝術家偏激地強調藝術創作中的直覺活動,反對理性的思維,所以由他們一時衝動所創作出來的某一些作品,往往使許多人看起來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令人費解。像這樣一類藝術品,只能是孤芳自賞,或是少數人的喜愛,得不到社會更多人的認同,又如何會有發展前途呢。具體說,如發生在20世紀中葉美國紐約的行動繪畫和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他們的創作和作品就是如此。他們的創作就是靠一時的衝動,下意識的行動,最後留下來的行為結果就是他們的藝術追求,如行動派繪畫,就靠一張畫布,靠畫家在畫布上隨意地滴顏料,或是直接地潑灑,由此而形成的痕迹就是藝術作品,這是不可取的。目前,發生在我國的行為藝術現象,就是類似地、模仿地在走著這樣一條絕路。

  像這樣一些排斥理性思維的藝術形式,它們又怎樣能夠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怎樣能夠獲得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

  評反現實

  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藝術家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后的結果。它體現有兩個方面:一是藝術家對生活的直接認識,二是藝術家對生活的直接感受與體驗。前者,藝術家對生活的直接認識,就會形成藝術家要表現的外部對象;後者,藝術家對生活的直接體驗,就會形成藝術家對生活的審美評價,形成藝術要表現的內部需要與動力。在藝術創作和表現中,這樣兩個方面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如僅有內部的需要,內部的藝術表現的動力,沒有社會生活的基礎,藝術創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過來,如果僅有外部的生活剌激,沒有內部的需要,沒有創作的靈感和衝動,就不可能有真正美的藝術作品的產生,像過去有些極左的文藝理論家那樣,只顧一味的強調深入生活,而不顧藝術家內在的體驗,內在的審美需要,靠行政命令,下指標搞創作,這是極其錯誤的。

  而現代派藝術家走的是另一條極端。他們不要社會生活,要遠離社會現實,主要靠內在需要,靠藝術直覺、靈感等,這也是極其錯誤的。由於他們的藝術創作走的是這樣一條極其錯誤的道路,所以他們的藝術創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創作的源泉愈來愈沽竭,愈無生氣。原來在印象派的時候,還反映了陽光下自然的各類景象,反映了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到後來,後印象派繪畫的「母題」(繪畫的表現對象)範圍越來越縮小,主要為室內靜物、人物肖像、裸體、花卉,少量的室外風景等。到立體派時,主要的表現對象為模特人物,還有樂器、酒瓶、酒杯、煙斗、撲克牌、報紙和貼牆紙等等。到了抽象派和減少派時,繪畫的表現對象就如減少派的名字一樣,更加少了,僅留下幾何的圖形,線條和色塊。

  繪畫表現對象範圍的縮小,減少和虛無,精神大於形象,壓制形象,排擠形象,其結果,當然與繪畫發展無益。

  評反藝術

  藝術是美的表現和表現的美二者的緊密結合。所謂美的表現是指藝術家審美情感的表現,藝術家在社會生活體驗中所蘊育出來的審美情感的外在渲泄;所謂表現的美是指藝術家所掌握的專門技藝精彩絕倫,出神入化的表現,是藝術技藝最佳的顯示過程和結果。這兩個方面是藝術本性中最主要的要素,不可偏廢。如光有美的情感的表現,而無表現能力,或是光有表現能力,而無應表現出美的情感,兩個偏向都是不行的,都不能成為完美的藝術。

  而現代藝術的走向,卻恰恰是走的一條既反美的表現,又反表現的美的一條異常的藝術發展道路,綜合起來,就是反對藝術本身,由藝術變成為非藝術的道路。

  在現代派產生之初,印象派和後印象派還只是不滿傳統繪畫的一般技法,在表現手法力求創新。但到了野獸派、抽象表現主義、立體派就更加瘋狂,大破大立了。僅就表現的美一項來說,就令人不可接受,因為他們作品中所展示出來的藝術形象,其外形就與人類長期形成所積累下來的審美感相悖。和諧、對稱、比例、統一、有序、變化等等形式的美感,是人類所天生追求的,愛這種美的形式是人類的天性。而現代派的一些作品,在你眼前呈現出的恰恰就與此相反。他們強調錶現出的不是這種感覺,而是觀念,需要人們用觀念去接受,去理解。這種藝術的強求性,主觀命令,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是不可能去接受的,只有在專業圈子裡馴服,成為一種藝術特有的風格為一些藝術家所接受。

  到了後來的未來派、達達派、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繪畫和減少派等等就走得更遠了,他們已發展到不把繪畫藝術當成一門藝術來看待,從根本上否定藝術,強調精神的表現。減少派喊出藝術要「減少、減少、盡量減少」的口號;行動繪畫只有滴和潑顏料;達達派代表杜桑輕而易舉將公廁的便池命之曰《泉》送去參展,又輕而易舉地將在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原畫照片上添上鬍子,也自命是一個「創作」。從杜桑的這兩個代表作品來看,在後來的各種派流的現代藝術追求中,都大致是這樣地,逐漸地沒有了美的表現和表現的美的藝術本性,而只有他們自我個性的張揚。

  藝術作品沒有了藝術,還能談什麼藝術的發展,當然是死路一條。

  三、如何看待現代派藝術

  現代派藝術的發展自已走的是一條絕路,但為什麼現代藝術到了21世紀的今天仍在影響著世界,而且到了中國,在中國現在有一批人在現代藝術的圈內實現著自己人生的價值,這是為什麼?我的回答是,既然它存在,又有影響,就必然有其道理。我認為道理有以下三個方面:即社會的原因、思想的原因和藝術發展本身的原因等。

  社會原因。現代社會的發展還沒有完全解決資本主義社會早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問題,社會主義社會也沒有完全解決社會的公平合理問題,沒有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社會的不公平、不合理,少數人擁有財富,享受生活仍是社會生活的基本現實。因此,社會的競爭、生活的艱難、命運的沉浮、前途的渺茫、心情的苦悶、動蕩、焦慮不安就自然是許多人心理所必然要面臨的問題。人類在命運拼搏中所引起的苦悶心情,必定要發泄、表現,情感能量積累必定要釋放。如何釋放,有的人可能走的是一條正道,順著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而發泄,而表現,隨著社會的力量幫助而解決了;有的人可能走的是一條反道,逆社會前進方向而動,脫離或遊離於社會之外,得不到社會的幫助,於是就隨波逐流,自暴自棄,玩世不恭,戲耍人生。正是由后一類人所組成的社會,才會有社會的陰暗面:吸毒、嫖賭、犯罪等;才會有社會的灰色地帶:另類的時尚(紅頭髮、綠頭髮、剌眼的時裝等),另類的生活追求(同性戀、婚外戀、低俗的夜生活等)。這種陰暗和灰色社會的存在,就是現代藝術存在和發展的土壤。

  思想原因。現代社會的思想是多元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什麼樣的意識形態都有的。有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也有傳統的西方人權民主思想體系;還有各類宗教教派的思想體系,再就是形形色色的各類現代思想體系,如現代哲學、美學、心理學、倫理學、宗教學和自然科學思想體系。其中的現代哲學與美學,就是現代藝術產生的思想基礎,因為它們有相同的理論傾向,這就是反傳統、反理性、反現實。現代哲學以它的時髦、創新深奧而誘人,使開放中國的部分年輕人,包括藝術家趨之若騖。這種思想就成為現代派藝術存在的心理根源。

  藝術自身的原因。現代藝術的發展並非是一開始就如後來的現代藝術那樣荒唐,不能令人接受。早期的現代藝術,如印象派的美學觀念、技法表現、成形的作品,都有許多好的東西值得後人去學習借鑒的,包括後來立體派和抽象派的東西,其中也有許多好東西值得美術界去總結借鑒的,如畢加索、康定斯基等一批現代派藝術大師,仍是值得我們後人去尊敬的。畢加索在繪畫風格上探索較多,為我積累較多的經驗,他的藝術表現也沒有完全地脫離現實生活。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目睹西班牙弗朗哥法西斯政權與人民為敵的殘酷現實,他畫了一套連續性版畫《佛朗哥的幻夢與謊言》,還畫了一幅震蕩畫壇的巨畫《格爾尼卡》,由此獲得世人的稱讚與尊敬。康定斯基是抽象派繪畫的代表,在他實踐抽象繪畫較成熟的時候,他寫出《論藝術的精神》一書,提出藝術創造是「內在的需要」,強調以點、線、色彩和抽象造型來表達思想,傳達感情的藝術主張。他的這些理論,為現代藝術無理性思維向社會交了一份較好答卷,彌補了一些現代藝術家反理性的不足,也為我們更好的認識現代抽象藝術,提供了一把打開心鎖的鑰匙。

  另外,現代藝術無論它的好與壞,因為它是世界藝術發展中的一個環節,而且是有一定影響的環節,我們現代人在從事藝術的發展工作中,就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必須有專人去學習它、研究它,作為我們有益或是有害經驗的借鑒,在學校也必須有這方面的專業教育,這是維護現代派藝術事業存在的正當理由。問題是我們的藝術理論研究要走在前頭,要引導青年人正確認識和對待現代藝術。從事專業的人也不能盲目工作,如盲目的介紹現代藝術,盲目地發展現代藝術。而是要將現代派藝術中的精華部分借鑒過來,發揚光大,應用於我們健康的社會藝術生活之中。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0-25 19:4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0: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