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河北電力局「一局兩制」:同一工種收入差十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0-10 0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0月10日05:27   新京報 

    直供與農電合併十年,一局同時出現「旱澇保收」與「連年虧損」兩種局面,同一工種收入差距十倍

  ■核心提示

  號稱「暴利」的電力系統,卻有上千職工收入十年不變、靠貸款發工資。而且,同屬河北省泊頭電力局,同一工種的職工收入相差可達十倍。此中懸殊來自於,他們分屬直供還是農電。

  「一局兩制」的獨特局面,在這裡存在已十年之久。合併之後,兩個系統仍保留原有體制:一邊旱澇保收,一邊自負盈虧,一邊嚴控進人,一邊人數飆升,怪象之下,爭端不斷。

  





電力工人在電線架上工作。同屬河北省泊頭電力局,同一工種的職工收入相差可達十倍。



  「倒不是在乎這點錢,我就是不服氣。」9月29日,李剛領到了單位發的過節費,看到7張百元鈔票,他有點生氣。




  39歲的李剛是河北泊頭市供電局的高級工程師。讓他不服氣的是,同屬該局,同是高級工程師,有人拿到的過節費是7200元。有此懸殊只是因為,李剛屬於「西院」,他們屬於「東院」。

  「西院」是指地處泊頭市西環的原泊頭局農電局,「東院」則指4公里之外的原滄州局供電所。十年前,兩個單位合併為泊頭市電力局,但至今兩邊仍運行不同體制,形成河北省獨一無二的「一局兩制」局面。

  在此局面下,「兩院」的差異日益巨大。在電力壟斷經營的情況下,原農電口卻墜入連年虧損,與「東院」職工待遇的懸殊也由此而來。

  「整天喊著暴利降薪的電力系統,有我們這1000多口子人靠貸款發工資的職工,也算是奇聞了吧。」原泊頭農電局局長耿世平嘆口氣。

  在他看來,「一局兩制」的種種怪象,都來自於十年前那次畸形的合併。

  「分治」終結

  1996年合併前五年裡,農電局年年漲工資,單位一年還有幾百萬的盈利。

  「做夢都沒想過,一個小供電所,有一天能把我們農電局給並了。」有35年工齡的王寶起,見證了「一局兩制」一步步地演進。

  當初,供電所確實不起眼,由滄州電力局設在交河縣下屬的泊鎮。而泊頭市農電局前身「交河縣農電局」已是個歸地方政府管的正局級單位。

  一個地方出現兩個供電系統,原因在於泊鎮曾有的輝煌時光。「正是因為以前泊鎮交通位置重要、工業比較發達,用電量超出了交河縣供電能力,所以才由我們滄州局在泊鎮專門建了個供電所,直接供電。」9月29日,滄州電力局農電處朱處長說,供電所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

  1983年1月1日,一次不期而遇的行政建制改變,驟然提升了泊鎮供電所的地位。

  根據國務院批示,河北省政府撤銷交河縣,恢復泊頭市建制。此後,泊鎮供電所擴大「勢力範圍」,幾乎佔據供電的「半壁江山」,而泊頭市農電局,則負責給剩下30個農村鄉鎮供電。

  兩個系統實行不同的供電方式,也運行不同的體制。供電所由滄州局直管,實行「直供」,收入各方面也納入河北省局統一管理。農電局按照縣級電力局的一般慣例實行「噸售」,向上級電力局買電,然後自行銷售,自負盈虧。

  「那時候,農電局絕對是好單位,托多少關係還進不來。」曾被評為泊頭十大傑出青年的趙勇說,當年從部隊轉業費了不少勁才進了泊頭市農電局。

  據老局長耿世平以及多名老職工介紹,1996年合併前五年裡,農電局年年漲工資,單位一年還有幾百萬的盈利。

  1996年,國家電力法出台,該法規定,一個行政區域只允許存在一個供電機構存在。泊頭市農電局和泊鎮供電所兩分天下的供電模式,走到了盡頭。

  合併前後

  「當時想,不論是誰『託管』誰,還不是在一個鍋里吃飯。」圍繞合併,滄州電力局和泊頭市地方政府的博弈,正式開始。

  「滄州局還是不捨得放下泊頭市內,這接近兩億千瓦時的供電量。」9月28日,耿世平說,當初的合併之爭,根本上還是供電利潤之爭。

  耿世平說,按照當時的政策,如果一個行政區域存在兩個以及以上供電機構,原則上是將處理權力交給地方政府,同時,改組以後的供電機構也傾向於由地方政府管轄。

  但是,事後的合併,卻是滄州局佔了上風。

  耿世平說,合併前後,滄州局先是將泊鎮供電所升格為泊頭供電局,名義上成為和泊頭農電局對等的單位,從而為「託管」農電局做了準備。

  而在合併后新局長的任命上,農電局內部與市政府的鬥爭,也為滄州局掌握「主動權」提供了機會。

  耿世平介紹,合併前他已面臨退休,當時農電局的幾個副局長都爭著當局長,而泊頭市政府也想任命一名局長。兩方僵持不下,出現了局長「真空」的狀況。

  1996年,泊頭市農電局歸滄州電力局設在泊頭的供電局託管,合併成泊頭市電力局,局長由滄州局直接委派。

  「當時想,不論是誰『託管』誰,還不是在一個鍋里吃飯。」農電局職工蘇立達說,沒想到此後十年裡,當初對合併的期望化為泡影,而「一局兩制」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矛盾。

  「兩院」爭端

  「獎金還沒有發出來,東院的職工就鬧到領導辦公室里去了。」

  2000年,33歲的李剛主動辭去了用電科科長職務。

  「我是科長,他是剛工作的小科員,就因為是東院的,工資比我還高,我怎麼帶人埃」時隔6年,李剛提起此事仍憤憤不平。

  1990年本科畢業進入泊頭農電局的李剛,是目前電力局僅有的幾位高級工程師之一,但他的工資只有幾百元。

  「同工不同酬,我氣不過,再說,這麼點錢讓我怎麼養家?」李剛現在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做生意上。

  像他這樣,邊在電力局上班,邊搞點副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電口職工,不在少數。

  當初費盡周折進入農電局的趙勇,現在「兼職」當起了村支書,干起了村辦工廠。

  「他們的基本工資都是我們的兩倍還多,更不用說福利了1他很是激動。

  同屬於泊頭市電力局,剛剛進入「直供」的年輕職工,一個月工資都有一千多元,而在農電這邊工作十年的老職工月收入才六七百塊錢。

  在此情況下,「兩院」的矛盾也越發激化。

  據原來的副局長劉瑞閣介紹,前任局長張新海為了平衡東西院的關係,決定給西院職工每月增發300塊錢的獎金。「獎金還沒有發出來,東院的職工就鬧到領導辦公室里去了。」

  「最後的處理方案是東西院職工都加300塊錢,還引起了兩院職工的不滿。」劉瑞閣說。

  「每到過年過節,因為同工不同酬、獎金不一樣,東西院的矛盾就會激化。」耿世平說,如果不解決「一局兩制」,遲早會出現更大問題。


  「僧多粥少」

  「周邊幾個縣市都是盈利的,他們最多的也不過是四五百人。」

  兩院職工收入的差距來自於兩邊不同的體制:原泊鎮供電所職工,工資由河北省電力局統一發放,而原農電局職工,則要根據這一部分的盈虧情況自主發放。

  「電力系統,算得上是暴利單位,旱澇保收的河北電網年利潤是巨大的。」耿世平說,這是「東院」職工福利不斷增加的根本原因。

  而在這十年裡,「西院」部分卻年年虧損,入不敷出。

  剛剛調任泊頭電力局局長的徐文清說,這十年裡農電口所管轄的農村地區用電量並未大幅增長,而職工數量則一路飆升,「僧多粥少,自然工資水平就上不去了。」

  根據耿世平介紹,合併前,農電局編製內職工不到300人。到現在達到了620人,加上農電臨時工,農電方面現在要養活1000多口人,入不敷出不可避免。

  「周邊幾個縣市都是盈利的,他們最多的也不過是四五百人。」9月28日,泊頭電力局現任用電科科長賈樹森(音)說。

  與此相比,「東院」職工數量增加並不多,僅百餘人,與合併前基本持平。

  老職工們將原因歸結為「一局兩制」下的進人機制不同。按照程序,「東院」進人要由河北省局來批准,而「西院」進人遠沒那麼嚴格。

  「合併以後,農電這邊進人一直都沒有什麼標準,都是走後門進去的。」農電職工蘇立達說,基本上只是局長同意,或者市政府領導打個招呼就可以進來。

  「直供方面的家屬、親戚,不能到他們那邊,全部都安排在了農電。」9月28日,多名農電職工表示,由於局長都是由「直供」委派,所以也在進人時為「直供」系統大開方便之門。

  2005年4月,滄州局局長丁一忠帶領的調查組調查結果顯示,有160多名現有職工,是通過「直供」那邊的關係安排過來的。

  現任泊頭電力局局長徐文清表示,職工的大量增加多數還是農電口職工的子女,有些一家三四個子女都在農電口。

  他表示,現在已經嚴格控制進人,但是,「現在的人口基數在那裡,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太大改變。」

  難解之局?

  「分開后要獨立結算,又要養活1000多口人,根本不可能維持。」

  「整個電力局的管理上,也有很大問題。」趙勇等多名職工說,兩院實行「兩制」,「直供」旱澇保收,農電自負盈虧,而局長是由直供方面過來的,對農電的管理業務不熟,這是造成虧損的原因之一。

  「直供方面的領導職工,有河北局的底子做支撐,習慣了大手大腳。」耿世平說,局裡最多的時候有120多輛車,現在仍有73輛。

  對於泊頭市電力局是否存在管理問題,滄州局農電處朱處長沒有正面回答,「人都是有擅長不擅長的地方,換了誰,也會有些缺陷的。」

  「一局兩制」狀況已經引起了更廣層面上的關注。

  河北省電力局工會主席一份工作報告中稱,滄州供電公司提出一份「關於儘快解決泊頭市電力一局兩制的提案」省電力局主要領導已進行批示,目前已提出了初步方案。

  但泊頭市電力局至今並未獲知此份方案。

  農電口的職工提出了三個方案:一,把現在農電口的職工都劃歸到河北電力系統里,跟直供的職工一樣待遇;二是,直供職工撤出泊頭,由農電口的職工成立跟周邊縣市一樣的地方供電局;三是,農電局獨立出來,恢復1996年合併前「兩分天下」的局面。

  這三份方案,均未得到滄州局農電處朱處長和泊頭電力局局長徐文清的認可。

  朱處長表示,現在河北電力系統基本不進人,而且對新職工要求很高,農電職工達不到要求,人數也太多,所以全部納入同一系統基本沒有可能。

  「如果滄州局的直供職工全部撤出泊頭,這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幾億資產誰擔得起責任?」徐文清說。

  對於第三種方案———恢復「分治」局面,徐文清認為,泊頭農電方面已負債纍纍,「分開后要獨立結算,又要養活1000多口人,根本不可能維持。」

  「一局兩制是個歷史問題,一下子想解決,是不可能的。」朱處長說,這個問題在滄州局經過多次討論,還未形成合適方法,而此次新派至泊頭的徐文清以前是主管農電的,希望他能解決這一問題。

  「這個局長很難當。」徐文清說,目前正在策劃股份制改革的事情,但是能否最終解決「一局兩制」的歷史懸案,他心裡也沒有底。

-----------------------------
報酬與自己的貢獻無關?!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26

主題

2718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沙發
tangyuan 發表於 2006-10-13 06:50 |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3
王五 發表於 2006-10-13 08:25 | 只看該作者
TND就是不合理,這如何建立和諧社會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