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軍隊以戰避戰,應對東亞困局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9-21 09: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中國為實現其復興夢而奮鬥的世紀。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就是讓中國崛起這一歷史進程按照我們想要的軌跡向下發展。中國人想要安心發展經濟,現實卻不會允許。弱肉強食,亘古不變的真理。中國不是一個小國,而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中國的崛起必然要從總體上改變國際關係格局。國際關係格局的改變伴隨著實力流的大範圍流動。實力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碰撞就是大國興衰中最驚心動魄的成分。若然中國想要成為世界超一流國家,就必須首先在東亞地區實現自身的目標。東亞地區並非簡單的和區內國家的利益衝突,還有區外大國利益的存在。這就決定了,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崛起實際上是對中國能否實現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最終在世界超一流強國中有自身一席之地之目的的一個重大考驗。能夠在東亞地區打開新局面,就必然要打破既有霸權國家對於我們的遏制。成功之後,霸權國家本已不堅定的遏制念頭也會因為繼續遏製成本過高而放棄。歷史的新大幕從此拉開。

    機遇期,挑戰期,並存的兩個事物。當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戰爭陰雲也在大多數中國人沒有注意的情況下靠近中國。當然,也並非中國人全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實。很慶幸,仍然有一部分中國人還在為國家安全奔走呼號,仍然有一部分中國人在以警惕的目光注視著國際關係,仍然有一部分中國人在籌劃著如何應對可能的戰爭危險。無疑,他們是對的。戰爭危險從來就沒有遠離我們,反而在一個時期內步步緊逼。

    一部分中國人對於戰爭威脅冷漠了並非沒有客觀因素的作用。長期的非戰爭狀態的確會讓人們安享太平。這些人是由於對非戰爭狀態的慣性思維。筆者在這兒卻不得不說,他們都錯了。十年前,二十年前,都沒有現在這樣危險。那個階段,中國高不成低不就,小國惹不起我們,大國沒有惹我們的必要。未來一個階段,中國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向著強國的目標前進。過去的那二十多年,中國是發展很迅速。中國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積累力量。世紀更替,中國也走上了量變到質變的分水嶺。

    各種反華勢力寄希望於中國因自身內部問題而崩潰的情況沒有出現,而且希望越來越小。不得不承認,中國內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也要看到,這些問題正在分批分步解決。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是不容質疑的事實,絕大部分中國人是不願意丟棄這樣一個大好局面去鬧於國於民沒有任何好處的所謂革命。一小撮極端分子或者別有用心的人在改革繼續深化的現實面前也將越來越無力。

    中國實力的積累是有目共睹。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已經越來越為中國所影響。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順順利利地走過轉型期。在中國內亂而出現崩潰的幻想已然不太可能出現的情況下,反華勢力已經準備投入他們自身的力量來進行一場對於中國的圍堵。說起來,中國要想衝出亞洲,就不得不面對日本。中國要想走向世界,就必然要面對美國。日本,無疑是美國亞洲的一條走狗。打狗看主人,既然想要衝出亞洲,我們就不僅僅要面對日本了,美國才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競爭者,也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利益攸關方。只有美國手上才掌握著可能從整體上阻礙中國成長為超一流強國的實力和潛力。想要配合內部問題對中國施加影響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軍事方面的動作,特別是戰爭。

    從上個世紀末起,美國就已經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應對中國的軍事準備。美國軍事力量從歐洲向亞洲的轉型也在進行中。同時,美國通過局部地區的武力手段在中國的周邊地區建立軍事據點,意圖從地緣政治上實現對中國的圍堵。最讓中國人難以釋懷的是,美國為了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不惜藉助日本的力量,對日本鬆綁。二戰,可不是美國一個國家打勝的。日本是中國與美國在二戰中的共同對手。將日本鬆綁的後果誰也預料不到。潘多拉出世,一切都不是美國人的智慧可以輕鬆掌握的。美國人有自己的想法,他無非希望通過日本來牽制、消耗中國。日本就真的會按照美國人的想法一路走下去?日本願意按照美國的指示行事不過是看到了自身利益的實現。日本的利益在與中國的對抗過程中既體現在壓制中國上,也體現在消耗美國上。日本能夠看明白,只要美國的實力仍然能夠有效地主導東亞地區,日本即便在遏制中國的過程中獲得什麼利益,那也最終將為美國的所竊取。只有在削弱中國的同時削弱美國,利益才會最終為日本所擁有。誰又能在現在就完全看透日本呢?即便我們能夠確定日本的自身國家戰略必然產生一個階段內同時挑戰中、美、俄三強的局面,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甚至還會把自己推向毀滅。可是,誰又能肯定日本的行為不會給一方甚至幾方造成比較大的殺傷呢?

    無論美國正確與否,危險始終是來了。日本的實力不是反華勢力中最強的。日本有的更多是反華的意圖。在意圖與實力的搭配之下,日本便成為了我們的頭號對手。日本的強硬反華態度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台灣問題的惡化。台獨勢力中的某些人連祖宗都忘記了,竟然希望藉助日本人的力量實現台灣的獨立,成為日本與祖國大陸角力過程的中一枚棋子。在某些台獨分子的眼裡,美國的保障是不安全的。美國隨時可能根據形勢而改變自身的立場。對於他們來說,美國人的承諾不過就是一張隨時可以撕毀的紙。只有日本才是真正的死硬反華勢力,才是最有可能在台獨的關鍵時刻伸手拉一把的「爸爸」。日本的介入又從另一個方向加強了美國介入的可能性。

    說大陸方面不敢武力統一台灣是個可笑的說法。武力統一對於最高領導人來說是穩賺不輸的事情。疑問僅僅存在於賺得多或者少。中國武力統一台灣,成功了,領導人就成蓋世之功。失敗了,在很大一部分人眼裡的「軟弱政府」就變成了一個強硬政府,被堵住的是這些人自己的嘴。即便最壞的結果,也就是下台。身居高位,這麼點事情不會看不穿。可是,真正把台灣問題上升到一個只能勝不能敗的高度,我們還能輸得成嗎?現在沒有武力統一,唯一的理由就是利益上的考慮。先不論這種做法的對錯,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慮,而放下了個人的得失。

    筆者認為,領導人考慮最多的應該是如何整合台灣的問題。台灣問題,不能只從統上考慮。統一統一,統而後一。收復台灣,不是去統治台灣。台灣本身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由於各種客觀的歷史原因而長期與祖國大陸分治了。我們統一台灣最終是為了讓台灣真正融入大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再存在各種不安定因素消耗我們的實力。統而不一,就會成為另一個車臣。這種結局自然和最初的想法是大大不同的。要整合台灣又需要什麼呢?實力!且看兩德統一之後,現在仍然有很明顯的隔閡。大陸和台灣之間統一之後必然存在隔閡,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隔閡減小。兩德統一之後的隔閡主要是經濟差異造成的。大陸和台灣之間卻存在更多的問題。我們的總體經濟規模已經遙遙領先於台灣,人均又有不小的差距。能夠在人均上進一步靠近自然是很有利的。改革的深化還將帶來經濟模式方面的進一步接軌。我們還有兩德之間不存在的問題——台灣海峽。別看一道淺淺的海峽,那就是一道交流的巨大障礙,可以稱得上鴻溝。特別是除了抗戰勝利后的三年時間之外,兩岸之間某種意義上已經隔絕了一百多年了。因而,在統一台灣的問題上慎重並沒有什麼錯。建國初沒有能夠統一確實是個莫大的遺憾。如果那時候就能夠將台灣收回,既沒有那麼長的隔絕時間,也沒有那麼大的經濟差異。可是,歷史不能假設,假設的歷史只存在於幻想之中。幻想之後,還是要面對現實。台灣問題的現實就是我們即便武力統一也將面對很大的負擔。我國領導人自然是不會讓台灣獨立的,可是台灣問題能夠在合適的狀態再多給一些準備時間的話,顯然是更有利於掌控局面。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實力也在高速增長。實力的增長於大陸和台灣的整合有相當的好處。人均經濟水平上的縮小自不用說,更主要的是我們有足夠的實力注入台灣,穩定局勢。

    大家都很清楚,想要控制一個地方,可以從經濟上控制。經濟上的控制是不同於行政控制與軍事控制的另一種控制方法。俄羅斯對於中國在遠東地區的移民很介懷的最大考慮就是經濟因素。中國在遠東地區的移民並不多,怕就怕中國移民通過和國內的經濟聯繫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左右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作為本身為一個國家的統一,使用經濟手段遠遠要比行政手段和軍事手段來得有效得多,也更容易讓台灣人民所接受。台灣地區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其實力不容小視。要想實現對台灣的經濟控制,需要相當的經濟能力。我們的目的終究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如果統一帶來的是對國家整體發展的長遠影響的話,而此時事態的結果又沒有必然發展到台灣獨立的傾向,似乎就沒有必要不顧國家整體利益去執行統一。統一是為了整個中國的未來,推遲統一也是為了整個中國的未來。終究還是需要人來把握的事情。即便略有偏差,也應該以理解和期待的心情來看待。

    大陸方面仍然沒有完全放棄對於和統的希望。大陸方面實力的增強使得武統與和統的可能性都在上升。繼續保持不統不獨這一立場對於台灣所處的狀況來說是越來越困難了。一方面,大陸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就必然讓自身的眼光更為長遠。作為第一島鏈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最後一個以政治實體形式獨立運作的部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於統一的願望必然愈發強烈。同時,對於台獨分子來說,他們的機會越來越小。他們所希望的不僅僅是獨立的過程,還是獨立的結果。台獨分子們同樣在計算成功的概率。概率小了,他們的膽子也會小。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他們再不能實現獨立,即便大陸不武統,台灣自身的經濟對於大陸的依附度也將足夠讓台灣人民認清方向。在台獨分子眼裡,最後的機會快要過去了。一旦中國的軍事力量到達某一水平,美國和日本會因為自身利益考慮而退縮,或者說選擇的投入僅僅是象徵性的。那麼,台獨分子的利益也就沒有了。這顯然是台獨分子不願意看到的。

    台獨就意味著戰爭,這句話我相信不僅僅大陸方面這麼認為。台獨分子、日本、美國都不會認為這句話有任何恐嚇成分。這句話一方面是一個戰略威懾,另外一方面也是個事實。對於中國政府來說,讓台灣正式獨立從一個割據政權變成一個獨立國家的政治風險是任何一屆中央政府所無法承受的。因此,沒有選擇,只能在這一時刻採取最極端的手段阻礙一切的發生。到那個時候,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以至於哪怕是全世界的干涉,中國也沒有任何可考慮的餘地。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動用所有的手段來進行武統。台灣想要獨立,就得看日本和美國的臉色來。我們認為台灣獨立的概率有多大都沒有用,重要的是台獨分子怎麼看。對於台獨分子來說,有美國和日本的加入,其成功的可能性將大大得到加強。台獨分子就是期待這樣將中國引入一場以一對三的戰爭。這種構想一旦實現,吃虧最大的就是中國大陸。至於美、日、台就得看戰爭結果才知道誰的利益最大。不過如果他們覺得有可能勝利甚至哪怕是階段性的勝利,那就不排除他們願意參與到這樣一場大規模戰爭里的可能性。要知道,美、日、台三方都夢想著靠另外兩方來削弱大陸方面。

    從以上推斷來看,理論上統一的最佳時機是能夠有效嚇阻干涉勢力的時候。可是干涉勢力卻未必願意讓我們安心地等到那麼一天。包括美國和日本,他們未必就準備好了因為台灣問題而與中國進行一場戰爭。他們所想的大概是利用台灣問題試探中國的底線。甚至有可能,他們根本就認為,出於避戰的考慮,中國政府在漸進式台獨面前沒有什麼辦法。只要步子不是特別大,問題就不大。很遺憾,他們將中國政府看成了滿清政府。

    我們是否就該為了漸進式台獨而馬上進行武統呢?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從戰略上分析,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機,我們就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拖。這種拖是積極的拖,而不是被動的拖。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主動權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上。不是為和平而和平,而是為利益而和平。隨著大陸和台灣交流的日益深入,台獨勢力日漸緊張。他們也看到了他們所面對的民心流失。只要留給他們希望的空間,他們就可能在絕望之前孤注一擲。能否將他們最後的希望徹底打破將決定我國是否能夠繼續維繫台海地區有利我方的和平狀態。

    幾十年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戰爭了。不僅僅是美國和日本在懷疑我國的戰爭決心,甚至連我國人民也在懷疑。這種狀況的延續所的帶來的被動將體現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上,將體現在台灣問題上,將體現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其實我們在台海問題上的決心一直沒有變,只不過其他方面的解讀並非很客觀和準確。中國如果想讓自己的意圖得到體現,就必須有文章可做。台灣問題是要拖,可是別的問題就未必一定要拖了。

    對日釣魚島和東海問題,還有南中國海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又有一個共同性質,既與台灣方面有聯繫,又主要是對外矛盾。以這類問題為突破口會帶來很大的連帶收益。短期內,想要依靠和平的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都幾乎不可能。兩個問題的背後就有美國的身影。在美國從高位落下之前,中國要順利解決都必然面對戰爭的可能性。這些問題都不同於台灣問題。台灣問題隨著島內民意的改變有可能向著有利於我國的和統方向發展。至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減小統一的反噬效果。釣魚島、東海和南中國海問題都不存在內部反噬的問題。這類問題解決之後基本上不存在什麼反噬的空間。

    缺少和平解決問題的基礎,武力就成為國家的最後選擇。我國是希望延後這些爭端引發大規模衝突甚至全面戰爭的時間。一切卻難以以我國的意志為轉移。幾乎在三個方向都存在力量在擠壓我國的活動空間。無論是日本、台灣還是南海諸國,都在進行試探。繼續以政治手段來拖延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在我國不希望的方向爆發戰爭,最後導致我國的利益受到損害。在無法制止戰爭日益逼近的情況下,盲目避戰只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基於兩害取其輕的原則,主動求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主動求戰,並非我國放棄和平政策。求戰,對於處於我國這樣客觀環境的國家來說是戰術上的先發制人罷了。從戰略角度上,我國仍然是處於後發制人的地位。總體上分析,持續以政治手段延續脆弱的和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自身的戰略運作。特別是在民意上的反應來看,對於政府的威信有特別大的危害。政府正在逐步解決的內部問題就有可能在政府處理對外矛盾不滿意的情況下導致對外矛盾轉移為內部矛盾。處於改革之關鍵時刻,我們自然無法用國家的命運來開如此之大的玩笑。要看到的是,我國國內出現問題概率上升是由於外部環境的作用導致的,是一種有意的行為。敵對勢力寄希望於內外環境的共同作用來延緩甚至停滯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再不有所動作,便有可能被認為是懦弱而非韜光養晦。無論於對內對外局勢的改變來說,都沒有任何確實的利益。對外矛盾在客觀上有利於我國對內問題的處理。單方面地追求和平嚴重損害到我國利益的情況下,通過戰爭改變被動的局面是敵對勢力送到我國手上的機會。

    國內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在爭端上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筆者看到的是,盲目採取這樣的政策並不能解決問題。很長一個時期之內,我國一直採取的韜光養晦政策已經讓某些敵對勢力產生了我國本質上懦弱的印象。想要通過一些強硬的語言來阻礙敵對勢力的挑釁事實上已經成為幻想。在自身沒有做好足夠的軍事準備之前採取強硬的態度就有可能讓我國陷入一場錯誤時間爆發的戰爭。我國的敵對勢力也屬於色厲內茬的角色。他們在按照自身的傾向來預測中國的意圖,從而敢於冒險。他們的冒險也是有一定的根據的,我國的力量面對的問題過多是一個嚴重的弱點。他們試圖以這個弱點為突破口實現自身的利益。我國所需要做的,就是防止這個弱點被敵對勢力利用而造成我國利益的進一步流失。

    一場戰爭,完全可以通過客觀事實強化敵對勢力對於中國戰爭決心的主觀認識。擺在眼前的事實,將使敵對勢力從人人都想在中國身上撈到一把變成人人都不希望成為被中國痛揍的那一個。由於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在國際關係處理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客觀狀況帶來的戰略上的妥協,造成了敵對勢力認為誰多進一步誰就多佔一分利益。只要有一個出頭鳥作為榜樣在中國雷霆般的打擊下受到比較大的創傷,敵對勢力考慮的問題就變成了誰多退一步就多安全一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向是顯而易見的。

    一部分人將釣魚島問題、東海問題以及南中國海問題的解決希望放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上。甚至認為,就這樣一直下去就滿足了。這是崽買爺田心不痛。在一段時間內,我國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無法有效處理這些問題,可以暫時性地忍讓。戰術上的後退是為了未來大踏步地前進。的確,某些我國的領土暫時被敵對勢力所實際控制。在國際上,以武力來解決類似問題很難成功。很難成功不是不會成功。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中國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基於對於未來預測,在某一時期,我國的實力將會在爭議地區遠遠壓倒爭議對手及其幕後的支持者。到了那個時候,不用有什麼國際公論。國際公論就是實力。爭議領土是我國的固有領土,如果不僅僅占理,還佔據實力上的優勢也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那我國完全可以不顧國際社會的輿論。時間一長,在實力的指導下,一切都會改變的。只要能夠最後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我們又掌握了某些國家侵略我國的現實證據。未來還可以轉化為歷史問題。既證明我國的和平主義國防思想,又揭露了周邊一些國家侵略成性的本質。這就是現階段侵佔我國領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當然,這些是后話。

    筆者以為,首先以釣魚島問題為突破口,以一場戰爭來改變局勢是最為合適的。相對來說,釣魚島問題做為突破口要遠勝於東海問題、台灣問題以及南中國海問題。同樣是牽制中國的方向,釣魚島問題具有相當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台灣問題非常不適合作為突破口,必須首先排除。當然,台灣問題作為突破口的障礙不僅僅是前面所提到的內部整合問題。外部問題也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突破口的選擇。台灣問題具有相當大的連帶效應。台灣本身的實力並不足以在和大陸方面的較量中獲得勝利。台灣問題也將極大影響到區內外大國的整體戰略布局。

    從日本的角度上來看,他把台灣的得失看成是決定中國和日本爭奪亞洲領袖的決定性因素。日本因為台灣問題參戰的可能性相當大。日本不大規模干涉我國收復台灣,也可能選擇在釣魚島方向生事以牽制我國的力量。當釣魚島和台灣同時出現危機的時候,我國政府很難做到攘外必先安內。無疑,最終會嚴重影響到我國解決台灣問題的能力。一旦我國解決了台灣問題,美國對中國封鎖的第一島鏈就完全崩潰了,對於日本也是一樣。這是一個心理防線崩潰。以中國的資源基礎的經濟能力,一旦解決了地緣上的一些問題,其海軍的發展和整個戰略形勢都會有相當大的變化。雙方沒有充分交流的不了解狀態也不利於普通民眾和底層官兵放棄頑抗。台灣方面也很有可能為了等待美國的援助而做殊死的抵抗。這樣就延長了台灣問題的解決時間,給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進行干涉留出了時間。我國則將陷入戰略上的被動。

    南中國海問題也不適合於作為我國的首要突擊方向。南中國海問題涉及到了諸多國家。同時和太多的國家發生衝突不利於我國政治和軍事上的運作。同時還要注意到,南沙的地理位置在我國沒有航母的情況下要想解決乾淨有一定困難。在小國手上有較大損失必然影響到民眾的情緒,更可能出現台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同時出現危機的局面。畢竟,南海諸國無論相當於日本還是台灣,其實力都顯得非常疲弱。南中國海問題的解決不僅不足以震懾台、美、日,還有可能損失或者牽制中國相當的軍事力量在當前的次要方向。南中國海問題,並非一定要和所有的國家為敵。在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分化瓦解然後略有警告完全可以減少南中國海問題解決過程中暴力的使用。最為關鍵的還是作用不夠明顯,導致南中國海在三個方向的選擇中分量不夠。

    在東海和釣魚島問題上選擇釣魚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釣魚島是一個明顯的標誌,是一個人們都能看到的東西。海域的劃分,很可能很大一部分國內外民眾都無法弄清楚。釣魚島作為陸地的歸屬,是能夠很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要知道,我們不僅僅是要讓敵對勢力的政府感覺到中國敢戰的勇氣,更要讓普通民眾為我國所利用,對敵對勢力的政府形成足夠的民間壓力。需要指出的是,釣魚島問題一旦能夠解決,東海問題也將有決定性的突破。這兩個問題本身的關聯性決定了他們是綁在一起的。

    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歷史及現實問題都決定了中國和日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雙邊關係狀態。這種狀態並沒有改變的趨勢。無論是我方首先選擇台灣問題還是南中國海問題,都有日本在東海或釣魚島問題上向我國發難的可能性。反之,當我國把首要的突破方向選擇在釣魚島的時候,台灣方面和南海周邊諸國都不太可能選擇向我國發難。

    日本無論如何看也是一個世界強國。其實力相對於台灣和南中國海周邊諸國都要高出不止一籌。這兩方面的力量都把獲得利益與日美聯繫到一起。沒有日本和美國對中國的牽制,他們也就不可能獲得利益。在他們眼裡,如果日本都沒有辦法獲得勝利,他們也就很難有大作為。在中日衝突中,另外兩方有相當可能性保持中立。特別是台灣方面,畢竟是曾經受到日本殖民的地區,又和大陸方面是同根同種。哪怕台獨分子想要在中日衝突的時候插上一腳,台灣民眾也不可能同意。也正由於另外兩方面的實力都比不上日本,我國的行動才具有足夠的震懾效果。

    在準備突破的時候,我們還是要考慮到美國的態度。我們一方面是嚇阻美國,另一方面又需要盡量避免和美國的直接衝突。這就要考慮到美國的承受能力。美國有意以局部戰爭試探中國的意圖,卻不想冒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對於我國來說,和美國的局部衝突又是很不利的。如果不將戰爭的規模擴大,我國很難獲得勝利。我國不是不敢而是不願意和美國進行大規模戰爭。通過一場對象非美國的戰爭打消美國的試探意圖對於我國來說有相當的積極意義。相對來說,三個方向中,也只有釣魚島方向對於美國的整體戰略布署的影響最小。

    南中國海,中國一勝,雖然不足以震懾另外兩個方向,但足夠對於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形成足夠威懾了。南中國海周邊諸國的實力本身並不足以和中國抗衡。有美國力量的存在才促使他們敢於和中國對抗。一旦他們發現在和中國的衝突中美國並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幫助,他們就會從現實利益的角度出發放棄繼續在南中國海方向與中國為敵。也就是說,一旦美國沒有在南中國海衝突中給予周邊諸國足夠的幫助,就可能造成美國對於中國進行牽制的一個戰略方向坍塌。由此,可以認為,美國在南中國海周遍諸國與中國的衝突中進行干涉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

    台灣問題,同樣也牽涉到了一個戰略方向的問題。只有這三個方向共同作用,才能夠一定程度上阻礙中國海軍的發展。台灣作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承認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一旦作實,甚至連再爭論的機會也沒有。在中國的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美國倒是很可能給台灣方面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甚至有可能,美國人會因為中國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就解決台灣問題而認為這代表著咄咄逼人的態度,對中國的行動於未來的影響更進一步誇大。在中國實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的風險過大,美國才更有可能放棄對於台灣問題的干涉。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戰術上,我們還是要相當程度地關注美國干涉所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如何避免美國的干涉。

    釣魚島方向不同於前面的兩個方向。這個問題僅僅是一個戰略方向的局部性問題。正因為如此,其相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實際上是不如其它兩個方向的。這裡不是說日本的重要性不夠,而僅僅是說釣魚島問題於美國的重要性不夠。釣魚島問題,不是一個徹底損害日本實力結構的衝突。它只是中日之間一場爭議領土的衝突。其地緣政治上的直接意義遠遠沒有某些人所描述的那樣大。甚至對於美國來說,在一些方面是對美國意圖的實現。美國希望日本來試探和消耗中國,並讓日本在亞洲繼續與中國為敵。釣魚島方向的衝突完全可以滿足美國的這些願望。也不至於讓美國出面。出於自身的利益,美國並不希望日本整體實力結構受到毀滅性打擊,極為可能在一個階段出面調和戰爭,防止戰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基於對中國戰爭潛力的考慮和實際利益方面的計算,美國出手的可能性少之又少。這時候出手,顯然將中日矛盾轉變為中美矛盾,與美國的初衷有相當距離。

    對手的選擇也相當重要。日本並非我們不能戰勝的對手。又足夠威懾其它兩個方向。日本的確希望突破和平憲法。可是即便日本要這樣做,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成果。這就意味著我國還有相當的時間來進行準備。時間的推移讓我國能夠很清晰地認識到我國軍事力量的發展趨勢。反而是日本,其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階段。日本的軍事技術相當先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整個系統上。日本的軍事力量有相當的節點是弱勢甚至空白。我國則將迎來一個換裝的高峰。這就意味著我軍未來將在技術上追趕日本的同時也佔有數量上的優勢。通過系統節點的優勢,我國就可以選擇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理由和日本進行一場戰爭。至於戰爭中究竟是誰先打第一槍,這很難說。人們更為關心的是戰爭的結果。

    筆者也並不認為自己所想到的這些事情美國的戰略研究機構和個人會想不到。可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美國在採取三個方向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政策之前就可以想到中國可能採取的措施。美國人同樣期待中國人犯錯誤。如果中國選擇了台海或者南中國海,那麼只能證明要麼筆者錯了,要麼中國有失誤。如果雙方在戰略謀劃上都不出錯誤,實際上就看誰對於那些難以預測的事情看得更准。比如說,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就很難有準確的估算。這些,都是戰略家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此,就可能出現雙方都策劃好了之後且都沒有出現重大失誤,從而在戰略謀劃上處於平局的結果。這種狀況就屬於戰略的中間地帶。最終不是看誰的戰略高明,而是看誰有把戰略意圖執行到底的決心以及對於周邊有聯繫的事物具有更為準確的把握度。如果說義大利的戰略意圖是要佔領梵蒂岡,那無論梵蒂岡的戰略應對多麼正確,也改變不了梵蒂岡被佔領的結局。這一點上可以看到,謀略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上是居於輔助地位的。不能因為謀略而忽視了實力的重要性。當然,也不能否認精妙的謀略更有可能讓對手犯錯誤。包括中國和美國,對於對方的態度都是不夠了解的,遠遠達不到孫子兵法中所要求的知己知彼的狀態。雙方在戰略謀劃上都有猜測和估算的成分在裡面。這其間所造成的模糊重疊恰恰可能是一種雙方都滿意的狀態。而中國和美國在中國於釣魚島方向採取突破行動之後的反應,筆者認為也正屬於可能的模糊地帶。美國的戰略線得以保全,日本卻更為反華。不過日本的反動可能會不僅僅針對中國。只不過美國人認為日本在二戰中已經失敗,臣服於美國而不會有異心。這是美國的判斷,筆者也不能說就一定錯了。只能用事實去看看日本究竟做怎樣的選擇。

    釣魚島問題並非一個孤立於中、日、美三國圈子裡的問題,它的影響會波及到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三角同盟——美、日、韓軍事同盟。相對於中國來說,韓國自身的民族主義情緒是自上而下的。韓國在處理獨島問題的時候並不像中國這樣面臨著廣泛的聯繫。中國不得不從整體上進行斟酌,韓國卻主要從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上來進行考慮。加之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約束力,很難想象韓國與日本因為獨島問題而發生戰爭。現在來看,韓國國民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韓國本身是一個小國。相對於中國現在在釣魚島上的防守角色,韓國在獨島問題上處於進攻者的位置。獨島方向資源少,戰略位置也不是特別重要,這也是獨島問題能夠到現在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普通的韓國國民是不會想這麼多的,他們所看到的只是現在韓國在獨島問題上的優勢地位而已。很遺憾,也有一部分中國人因為韓國在這個問題上所獲得的優勢而抱怨。做一下更深入的探索,就會發現韓國處理獨島問題的簡單性和中國處理釣魚島問題的複雜性。與其做一隻張揚的驢子不如做一隻潛伏的獵豹。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也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這才是我國仍然能夠隱忍的關鍵性因素。筆者從感性的角度上也希望立刻去收復所有屬於我們的土地和海洋,可是有這麼簡單做到么?法國為了收復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也經歷了漫長的等待。礙於形勢,在錯誤的時間去試圖收復國土將造成更大的屈辱。其損失可能會造成更長時間的領土流失。理性角度上,有時候等待是相當無奈的。勾踐卧薪嘗膽也是忍耐,急於報仇很可能造成勾踐永遠也沒有機會報仇,更無言稱霸。不能僅僅看到忍的屈辱,要看到不忍可能帶來更大的屈辱。又或者,忍的背後是巨大的榮耀。這些,都構成了忍的動機。讓國家領導人背上類似的負擔是不負責任的。高層所能獲得的情報和信息都要遠遠多餘我們。操持一個大國,而且是一個不是特彆強大的大國,其難度是我們所難以想象的。中國還不是美國,美國的確已經強大到了可以不要外交部的地步。中國還不行。我們不能因為看到韓國怎麼怎麼樣就盲目地認為我們應該怎麼樣。那隻能造成被動。當然,某些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的確需要民眾的造勢。這個,就需要憑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來把握了。

    可以想象,在釣魚島一戰而定之後,韓國會出現何種情況。這一點,暫時很難判斷,只能做一個基本的推測。以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民眾的狂熱渲染之下,即便韓國政府不選擇和日本通過一場戰爭來決定獨島的歸屬,也必然會導致日韓關係大幅度下降。美國的利益決定了日本才是美國在東亞的地區最重要的盟友。真正到了決定性的時刻,美日關係的重要性就會讓韓國感到自己至少一定程度上被拋棄了。這個時候,韓國要想對抗美國支持更多的日本,就必然尋求外部勢力。從現有情況來看,中國成為不二的選擇。當然,韓國未必就會完全與美國決裂,關係有所降溫卻不能改變。朝鮮半島的統一,中國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國家,不管朝鮮半島要以何種形式實現統一,都不得不考慮到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由此看來,韓國也有必要進行一些長線投資。釣魚島一戰之後,中日關係的進一步惡化也難以避免。在對日鬥爭方面,中韓隱性同盟的關係也將更加牢固。

    沒有歷史問題的話,美、日、韓三角同盟的關係將要穩固地多。日本的侵略顯然孕育了更為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日本一再對於侵略歷史否定和冷漠又不斷刺激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上升。這是美國所無法控制的。也是美國能夠計算卻無可奈何有或者根本不想奈何的。日本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自卑的感覺都融匯在這種沒有多少收益的負面活動上。既失去了像德國那樣高姿態重新站立於國際社會的機會,也失去一個痛改前非獲得周邊國家諒解從而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作用的機會。日本這麼多年來大多數外交資源都被消耗在了和中韓等國的拉鋸之中,在東亞地區之外大多是以金錢為後盾發揮一些短線作用。當日本試圖在更大範圍內發揮作用的時候,中國和韓國出於對日本的不信任而只能選擇封殺。這一點最明顯地體現在了日本入常問題上。如果日本能夠正確地對待歷史問題,中國和韓國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總之不得不在態度上有所鬆動。

    釣魚島問題如果按照筆者的設想得以解決的話,對台灣問題是一個巨大的推動。美國由於觸動的利益不夠大,不大可能選擇介入。這就給台灣人民和台獨分子一個不諍的事實,即美國並非隨意與中國進行戰爭的國家。這種印象所帶來的後果是直接的。失去了美國支持的台獨勢力甚至在民眾中的支持率也會只降不升。同時,釣魚島問題台灣方面也在參與。若然能夠通過強硬手段加以解決,必然使得兩岸民眾的凝聚力大大上升。同時,台灣民眾對於國家的認同感也將大大提升。在關係到自身命運的問題上,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客觀理性地剖析問題,最終抽絲剝繭,認清美國的利益之所在呢?想要在分析過程中不攙雜主觀意識,太困難了。這也是世界上能夠做國際關係分析的人多,而真正成為戰略家的人少的原因。戰略這盤棋,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意志的因素。既需要忍辱負重的大毅力,又需要單刀直入的大勇氣,還需要空城計的大智慧。相信台灣那時能夠做出客觀分析的人不會有幾個,似阿扁這類志大才疏的台獨分子更不會有這才能。就是他們有了這個才能,也不會有多少人相信。

    國家認同感的提升非常有利於統一的「一」。單單被動地等待,有可能引發內部問題,台灣問題的解決也將更加緩慢。釣魚島本身既是餌,也是魚。對於中國來說,能夠把釣魚島運作成為一個大餌,釣出東亞的新局面,卻也不失將其命名為釣魚島這樣一個名字了。至於美國,作為一個既鬥爭又合作的對象,一場戰爭也足夠讓美國認識到中國並非懼怕戰爭的角色。這一點對於某些產生中國已經懼戰印象的美國高層有相當的啟發。相信會促使他們回憶起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對於美國,甚至對於全世界來說,中國的行為都可以被認為是負責任的行為。中國用實際行動在避免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為什麼說英國和法國的綏靖主義錯了?因為他本來可以通過軍事手段將大規模戰爭遏制於萌芽狀態的。中國正是做著英國當時不敢做的事情。一方面,中國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扼殺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另一方面,中國通過捍衛國家領土的戰爭給美國一個信號。以期避免中美這樣兩個二十一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因為戰略誤判而發生誰也不願意看到的實力碰撞。至於日本真要記美國一筆,那也是美國人自己放鬆對於日本管制所造成的,更是我們所難以計算的。

    戰爭與和平的辨證統一也在此刻獲得印證。一場相對規模較小的戰爭避免兩大國因為戰略誤判而上演悲劇——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一場對象錯誤的戰爭。戰爭保衛和平,既然日本沒有認識到戰爭給自身和周邊國家地區人民所帶來的巨大創傷,那也有必要讓其進一步加深印象。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最大犧牲的中國連自己的國土都收不回來,那戰爭也就沒有結束。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之延續也就顯得無可爭議。

    既然是戰略謀划,就必然要有充分的戰術準備。這一點,無論如何都不能忽略。戰略上藐視對手才有敢戰能勝的勇氣,戰術上卻必須重視對手。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永遠是國家的終極追求。其它一切,也都應該以此為中心進行。機會,永遠只會降臨到那些有準備的人身上。沒有準備好,機會也就不是機會了,甚至會變成災難。我國現有的力量無法與美國進行全面的軍備競賽。在東亞地區,我國是有能力在局部地區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以戰爭實力遏制美國對我國可能的試探也可以定義為以戰止戰。戰爭的準備活動也是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充分的準備而最終讓敵對勢力放棄原始意圖,同樣是不錯的選擇。日本,其可用資源,特別是潛力資源遠遠比不上中國,且發揮還極大地受到了外部勢力的限制。只要願意,我國完全可以在日本沒有足夠時間反應之前做好比較充分的準備。這一點,筆者是有充分信心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從整體上我國是難以實現了。可是,中美雙邊關係上卻完全可以實現不戰而退人之兵的構想。利用美國也不希望大規模戰爭的心態以及中國通過捍衛國家領土的戰爭展現自身的決心,完全可以達到有效威懾的目的。和平崛起作為理念而非行為準則的意義在此得以體現。東亞困局,中國這樣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打破僵局而導致自身失去進一步貢獻於世界和平的能力,那才真是莫大的悲哀。

0

主題

592

帖子

1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1
沙發
xuxu5076999 發表於 2006-9-21 10:45 | 只看該作者
踏平小日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1 10:52 | 只看該作者
戰爭不是好事情——對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破壞力、殺傷力;消耗掉巨額資金、物資;影響民眾的正常生活……

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通過展現自身捍衛國家領土的戰決心,可以達到有效威懾的目的。

幻想「利用美國也不希望大規模戰爭的心態」的機會主義態度,非常不可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
4
winbel 發表於 2006-9-21 11:15 | 只看該作者
分析的很好,對台灣親,對日本硬,對美國和是基本國策,在釣魚島與琉球向日本開刀,甚至只在東海油田的開發中對日本給與致命打擊就行。但是眼下的2008年這道坎能過嗎? 阿扁要公投獨立,朝鮮要爆炸原子彈,這些都是眼下即將發生的事。如果真的發生,就逼迫大陸過早消耗實力而不能先滅日再求統一的大計。兩岸火拚與朝鮮拒美都是日本期望看到的。這種情況對大陸不利,但也無法迴避。如何應對? 考驗大陸的智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4762

帖子

11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139
5
cyf81287726 發表於 2006-9-21 14:0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6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6-9-21 23:15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分析的很透徹,但我有點疑問,現在是出手的時候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主題

2718

帖子

79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98
7
tangyuan 發表於 2006-9-22 10:38 | 只看該作者
d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64

帖子

9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98
8
cfwql 發表於 2006-10-11 15:49 | 只看該作者
看書回帖,天經地義,謝謝樓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9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9
zzcqh 發表於 2006-10-11 16:32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分析的很好,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382

帖子

49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9
10
wssandy 發表於 2006-10-11 21:35 | 只看該作者
統吧,早統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4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4
11
無量無邊 發表於 2006-10-30 22:58 | 只看該作者
設想很好,操作困難。
所有的問題都是一個問題--軍事實力問題。
軍事實力最本質的問題--國家科技水平和裝備製造水平問題。
國家科技水平和裝備製造水平問題的根源--制度和體制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