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代中國四大名捕

[複製鏈接]

958

主題

2251

帖子

142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4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q55 發表於 2006-9-17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方周末

  ■編者按:這是中國第一支、也是目前惟一一支專業追逃刑警隊伍。在雲貴交界的烏蒙高原,他們寫下了新武俠傳奇,人稱「四大名捕」。

  名捕「捕頭」———44歲的王俊卿,名列全國「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選人之一。但他和他的弟兄們也會時刻想到,哪一天「壯烈」了,自己的事迹或許要被別人在英模會上報告。目前,中國平均每天有1名警察殉職。四大名捕的故事,或許會讓你對中國基層警察有一個新的認識。

  

  四大名捕最新班底 李益倫/書法 吳畏/攝 向春/製圖

  ■憑藉出色的追逃術,「四大名捕」6年讓上千逃犯落入法網,其中包括比邱興華更狠的角色

  ■出擊「獵物」時,他們崇尚猛虎的風格;緝拿成功后,他們「以人為本」———為逃犯擦屁股

  一個比邱興華更兇狠的角色

  穿著20多公斤的防彈衣,傾盆大雨中,4名警察荷槍實彈,在懸崖邊的樹林里埋伏了兩天兩夜。他們在守候一個極其危險、狡猾的逃犯———周二全。

  這是一個比近日連殺10人的邱興華更兇狠的角色。1990年,周二全成功越獄,此後連奪12命,傷24人,搶走幾十個孩子換錢花,並強暴了近百名婦女。

  而埋伏的警察,就是後來被稱作「四大名捕」的貴州威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追捕中隊的4名隊員——王俊卿、陳文光、張美德、趙強,他們專門負責追捕逃犯。

  

  「周二全製造了一個無人寨。」貴州威寧縣東風派出所聯防員羅招舉,指著各羅窩寨說。

  今年8月,本報記者走進了這個無人寨。面對一處失去房頂的廢屋,羅招舉臉上的肌肉扭曲起來———1998年的一個夜晚,周二全用殺豬刀捅死了主人楊興華夫婦及兩個兒子。起因是楊妻貌美,周二全要強行將其帶走,而楊家人不從。

  「周二全作案后,被我伯父撞見。結果他把我伯父也捅死,移屍到這裡。」羅招舉指著門后的角落說。

  楊家右側50米是一戶崔姓人家,也被周二全滅門。寨子里的另外4戶舉家外逃。

  周二全常身背火槍、長砍刀、殺豬刀在各村寨出入,要吃要喝。東風鎮劉、張兩家人對周二全切齒痛恨。周二全曾多次當著一家老小的面,強姦他們的妻子、兒媳。更慘的是楊二保,一天夜裡周二全把他從被窩裡拎出,強姦了他的妻子,至天亮又強姦了他16歲的女兒,楊二保活活氣死。

  當地人說,這個惡魔讓負責稅收、計生的官員都不敢開展日常工作,周二全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一方的社會安定」。自1992年起,公安部、貴州省公安廳每年都將其列為重點抓捕對象,威寧、畢節及附近六盤水、昭通等地,先後出動了數千警力抓捕。

  抓捕周二全(圖中)讓四大名捕一戰成名。圖左為張美德,圖右為陳文光 吳畏/圖

  但大規模的行動每次都失敗了。在當地人的描述中,周二全身長一米八五,力舉500斤,能像豹子般在山間奔跑。此人身上、臉上長滿濃密毛髮,外號「毛公牛」。

  被追捕的周二全惡上加惡,只要懷疑有人給公安提供線索,他一律不留活口。1992年5月,采拖村村民鄧運光和警察打了個招呼,就被砍死在家中,死者還包括他8歲的兒子。

  雲、貴、川三地警方再次調兵圍捕,但周二全消失了。

  冒死撲倒「毛公牛」

  每年7月起,大霧就會鎖定烏蒙群山。這為逃亡者創造了極好的條件———30米外,你根本辨別不出人影。

  1999年10月,威寧縣公安局追捕中隊成立半年後,正式接手周二全案。這時,他們還沒有拿到兇手的照片,他們在雲貴數十分縣市穿梭,艱難的收集證據。

  「最大的困難是我們不敢進村,」王俊卿說,「怕給老百姓帶來殺身之禍。」

  他們從2000多條線索中篩選出一個最有價值的線索,要向某村民求證,對方死活不開門。為此,抓捕中隊在雨里往返10多次,執著的精神終於感動了村民。

  村民提供的這條線索把周二全鎖定在雲南宣威雞公山。6年前,由於警方的全力追捕,周二全跑到此地,化名金碧義。逃走前,他還擄走了威寧的一名已婚婦女。1999年,那個被迫成為「壓寨夫人」的女子生下了一男兩女。

  「捕快」們決定在周二全的必經之路——母雞溝設伏。1999年11月18日晚,天空終於放晴,星光下,一個粗壯的身影走了過來。

  「捕頭」———追捕中隊長王俊卿,起身攔住了這個人。王俊卿懷疑這人身上裝著炸藥,伸手去摸,碰到了一根斷指。

  手上有根斷指是周二全的身體特徵。中隊長斷定,此人正是殺人強姦狂魔周二全。

  王俊卿一把抱住他,張美德等聽到動靜,馬上撲了上來。

  中隊長抱著周二全摔倒在地,「毛公牛」猛地掙脫,從懷裡抽出殺豬刀。生死關頭,王俊卿抓住了對方的下陰。此時,張美德撲了上來,抓住周二全的胳膊;陳文光和趙強撲上來,每人按住周二全的一條腿。

  王俊卿騰出右拳,猛擊周二全的頭部,打歪了他的鼻樑;張美德用膝蓋將其肋骨頂斷了兩根。陳文光則掏出手槍,朝他的腳踝射擊。

  搏鬥持續了40分鐘,雙方几次滾到懸崖邊。力大無窮的「毛公牛」幾次甩脫對手,但抓捕中隊———加上當地警官李彪強等3人,最後全部壓在周二全身上,終於將其制服。

  四大名捕

  他們體會到了「一戰成名」的快感。這4個身懷絕技的警察,讓當地人聯想到一部武俠小說———《四大名捕》。

  威寧,是烏蒙高原的中心。它位於貴州最西部,與雲南、四川接壤,18個民族共120萬人口在此聚居。地形複雜、人口貧困、文化素質低,使得此地的治安一度處於混亂狀態——1999年前,該縣每年要發生不少命案。

  來自警方的統計說,全國20%的逃犯會跑到烏蒙高原;而在本地作案的人,七成會隱匿在烏蒙高原的密林里。

  「我1998年到這裡就職,接手的第一件『禮物』就是積累下來的幾百起命案。」威寧公安局前局長林科俊說。王俊卿則稱,抓捕中隊亮相時,在冊的逃犯有近700人,其中大半屬於重特大逃犯。

  而威寧警力嚴重不足———全縣共360名警察,只有逃犯的一半;另外是無經費保障,這裡是國家級貧困縣。這兩個難題,導致很多大案經年不破。

  缺乏安全感的公眾對警方不滿。有人舉家搬遷,走前把公安臭罵一頓;更多的人———比如周二全案中的受害人———數千村民集體上訪。這影響了當地的形象,因為有人借用武俠小說里的一個地名形容威寧———「惡人谷」。

  林科俊決定成立一支專業隊伍追捕逃犯。他精挑細選出16名警察,組成4個追捕小組,以3個月為限,考察其能力。4個小組捷報頻傳,久抓未獲的殺人嫌犯楊永泰在「實驗」中被捕。

  4個小組中,王俊卿和陳文光帶的小組抓獲逃犯最多,林科俊讓他們「強強聯合」,1999年4月,「追捕中隊」成立,共4名成員。這是中國第一支專業緝逃隊伍。

  現年44歲的王俊卿———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兼追捕中隊中隊長,是靈魂人物。他當兵時就練就百步穿楊的槍法,數次交火,都在百米外擊斃狂奔逃犯。此人也擅長謀略,《孫子兵法》、《軍事謀略與追捕戰鬥》總是放在枕頭下面。由於領軍者的勇氣和智慧,在幾千次追捕行動中,中隊無一人犧牲。

  白皙敦厚的陳文光,也是一名神槍手。「實驗」3個月內,他率兩名刑警抓獲重大逃犯13名。

  張美德是「大力士」,能雙手各夾一個體重150斤的逃犯奔跑十餘公里山路,背負50公斤重物翻越2500米高山。他能用十餘種方言唱山歌,化裝后,他曾高唱山歌進入寨子,迷惑逃犯。此人一頓能吃5斤麵條,或100多個雞蛋。這也給他帶來麻煩———1000多元工資根本不夠養活自己,妻子不得不蹬三輪車掙錢維持家用。

  趙強被稱為「飛車王」———可以在陡峭的山路上,只用兩個車輪著地前進。當車的某個地方出現損傷,他憑聽覺就能查出問題。

  「我喜歡虎的獵殺」

  溫瑞安筆下的「追命」,是四大名捕之一,他的絕技是千里追蹤術。而威寧「四大名捕」也把「盯」發揮到了極致。王俊卿說,只要任務一下來,他們就盯著不放,直到拿到逃犯的線索,鎖定他的行蹤,「他走路我們也走路,他攀崖我們也攀崖,追他到天涯海角」。

  當追捕中隊盯住越獄5年、一路搶劫強姦的顧穩才后,雙方在交火中跑出10多公里。「四大名捕」追得興起,索性甩掉鞋子狂奔———田地剛被翻過,土質特別鬆軟,總是鑽進鞋裡。逃犯最終被擊斃在一座小山上。

  另一個抓逃犯的訣竅是,不給對方任何機會。「名捕」們的行動中,很少有長時間打鬥。那種出手時的迅猛,如同撲向獵物的虎。

  「我喜歡這種動物,它會悄悄靠近獵物,然後雷霆一擊。」王俊卿說。

  為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手段是,在逃犯將要出現的地點設伏。

  這是耐力和毅力的比拼。王俊卿最難忘的伏擊是2001年初夏進行的。「四大名捕」在廢棄的農舍中蹲了7天,那間屋子散發著濃重的潮氣,蚊子、跳蚤把他們的皮膚咬成了荔枝皮。但忍耐,讓他們最終成功。

  而在每次行動前,四人都要權衡利弊,制定周密的方案。「要分析逃犯的文化結構、心理素質、家庭成員結構及在當地的人緣。」王俊卿說。比如,逃犯在當地人緣不好,就可大規模地調動公眾;否則,只能用秘密手段探聽消息。

  無數智謀在抓捕中被使用。對付殺人者管小兵時,「四大名捕」曾聲稱「撤退」,結果成功地引誘對方出山。抓捕殺人犯冷名時,王俊卿扮成買肉的農民,走到逃犯的賣肉攤前,一把擒住了對方。一個目睹此幕的女人驚叫:「我的菩薩天,哪個曉得他們是公安啊!」

  威寧縣公安局提供的數字稱:7年來,「四大名捕」共抓獲逃犯1400多名,其中重特大逃犯429人,包括公安部、貴州省公安廳及各地公安機關督辦的69個兇徒。

  此間,「名捕」已歷三代,但始終保持著4人編製。趙強、陳文光先後調任他職,宋傑和金雲賽接替了他們。宋傑是新「飛車王」,金雲賽擅長格鬥。

  枯燥而折磨人的活兒

  「名捕」們再次出發,時間是2006年8月23日。本報記者全程跟蹤了這次跨省追逃。

  由於宋傑受傷,王俊卿只能向其他單位借駕駛員———之前的合作,讓公安局的司機們吃盡了苦頭,他們發誓不再碰追捕中隊的方向盤。

  獵豹越野車沿102省道,經過草海、觀峰、玉龍幾個鄉鎮,向雲南昭通方向駛去。追捕的目標仍是一個殺人潛逃者。張美德掏出一個紅本子,上面是逃犯的情況,有些「重點」還以紅線標明。這樣的本子,張美德4個兜里各揣一個,王俊卿的包里裝著6個。

  千里追捕途中 記者 曹勇/圖

  霧氣籠罩著山林,「大力士」向窗外指點著:這附近,曾隱藏過60多名殺人犯;這個屋子前,我們抓到一個;那塊田邊,也逮住一個……

  大約11時,大霧讓能見度下降到30米。借來的年輕司機對路況很熟,「獵豹」仍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前進。在外人看來,這幾乎是在「玩命」———路只有兩車寬,彎曲而陡峭,右邊是毫無遮攔的懸崖。

  「這條路算不了什麼,不到真正危險路段的1/10。」王俊卿笑笑說。

  今年3月時,「四大名捕」需要在24小時內跨越1300公里,趕到雲南西雙版納抓逃。當翻越白馬雪山——海拔4738米時,驚魂地帶到來了。越野車的屁股在懸崖邊打起滑來,右後輪的一部分已懸空,「我只有咬著牙,輕輕地慢慢地點著油門,一點一放,好讓輪胎在雪面上產生抓力。」回憶當時的情景,「飛車王」宋傑縮著脖子說。這裡掛著警示牌——數車墜谷,9人喪生。而幾個小時後路過的梅里雪山上,路段左面是幾乎90度的峭壁,雪崩、泥石流隨時可能發生;從路的右面望下去,波濤洶湧的瀾滄江像是一根細小的麻繩……那30公里路,中隊走了5個多小時。

  而在很多時候,追逃路線圖是用腳趟出來的。

  在威寧,很多小道會吞噬生命,即使你是熟悉地形的獵人。但追捕緊急的時候,「名捕」們也會冒險在這些小路上行走。2001年冬追捕一名殺人犯時,山上雪深及膝,白茫茫一片中,張美德差點摔下懸崖。下山時,又下起了雨,滿是泥濘的羊腸小道讓警察們不知摔了多少跟頭。「看到我們這樣辛苦,被抓獲的逃犯良心發現,他試圖替我們背包,好減輕罪過。」張美德說。

  他們曾帶領一條警犬在風化裸露的岩石上追蹤,5天下來,狗跑得拉血,4個爪子全都掉光。此後,「四大名捕」再沒借到過警犬。威寧縣某鄉政法委書記說,他曾跟隨「四大名捕」夜間追捕,結果連摔5個跟頭,眼鏡摔沒了,只好揪著王俊卿的衣角走路。

  越野車在山嶺間繼續前行。8月23日的午後,一個小高潮出現了———當車拐上大路時,20米外有人猛地轉過臉,並裝著不經意地退向一條小路。

  「看那人的裝束,很像我們此行要找的人。」張美德說。他們也不動聲色地從另一條小路包抄過去,截住了對方。

  但那個男子只是非法小煤窯的打工者。兩名警察似乎習慣了撲空,王俊卿依然笑笑說,「10次追捕有一次不落空就算好的。」但他的神情有些失落———空手而歸時,大家通常不講話,只是悶著頭走路。

  「事實上,追捕是一種特別枯燥而折磨人的活兒。」中隊長說,「捕獵的刺激只是一瞬間,而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分析、計劃和空跑上。但你的一切都要圍繞它。我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因為一閉上眼,那些逃犯就出現在面前,想控制自己不去想都沒有辦法。我必須時時刻刻想著技術難題,還得絞盡腦汁怎麼做到讓隊員們毫髮無損。」

  殺人犯也是人

  又一個逃犯落網了。

  今年3月,雲南某火車站,人們看到一個胖警察背著一個帶手銬的人走進車廂。

  「你背的是誰?」好奇的人詢問。「一個殺人在逃11年的疑犯。」警察回答。

  「殺人犯你還背他?在地上拖著走不就是了嗎?」

  「他的腿斷了,不能走。背他也是我的職責,他也是個人。」

  這個胖警察就是張美德。他回憶說,最後一句話剛說完,背上的人抖顫起來,他朝人群笑笑:「警察背殺人犯,我康忠華總算享受了。」

  「我們不會讓他們餓著,我們吃什麼就給他們吃什麼。」張美德說。他常常和逃犯手銬著手睡在一張床上。逃犯戴著手銬——特別是被反銬著時,上廁所很不方便,名捕們不知給他們擦過多少回屁股。對此,一個叫周云云的殺人嫌犯囁嚅著說:「這是折我的壽啊。」

  王俊卿對逃犯作過研究,發現很多人原本樸實,但貧窮和文化低毀了他們———某一天,可能為了1元錢就殺了人。所以當他們被抓后,警察們心裡常常泛起一絲同情。

  「一個個生命死在他們手上,他們又一個個『死』在我們手上,不能不令人生出很多感觸。何況,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我們的老鄉和鄰居,我們幾乎是一起長大的。」王俊卿說。

  九死一生的榮耀

  王俊卿、張美德及第二代「名捕」王文賢、第三代「名捕」金雲賽,都來自農村,中隊長的4個弟弟至今務農。王俊卿是「過著苦日子過來的」,高中時,他要自己掙錢交學費,挑一擔煤炭走30公里山路才掙幾分錢。「所以,我們知道老百姓希望我們做些什麼。」王俊卿說,「他們也從不來虛的。」

  名捕們常接到一個剛摘下的蘋果,一根煮熟的玉米棒,又或者一個烤焦的洋芋……某個清晨,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的警察們,被露宿農舍里傳來的嚯嚯聲驚醒。王文賢透過門縫往外看去,農舍主人正在磨刀。王文賢警惕地叫醒了其他人———他們剛從這個村子抓走了兩個逃犯。但結果是,農舍主人殺掉了母雞,想用這個方式表達對警察的心意。另一個黃昏,餓了一天的「四大名捕」被塞給了一書包土豆,那是修路民工第二天的全部食物。

  在很多時候,村民會充當他們的嚮導,陪他們走一晚;涉江時,人們會冒死提供渡船———稍有不慎,老百姓就可能被激流沖走。同時,名捕們也在感謝他們的「頭兒」———最艱難的條件下,「四大名捕」得到縣公安局最好的車,王俊卿和張美德都破例解決了「副科級」。「有些基層民警苦了幾十年,到退休都沒得到過這樣的待遇。」王俊卿說。

  「四大名捕」曾多次受獎,也有人不平:他們已經很「風光」了。公安局長林科俊說,「我們給不了他們別的,精神上的鼓勵總得有吧?」

  如今,「四大名捕」威名遠揚,貴州、雲南、四川交界的地區已形成一種默契,遇有棘手追捕任務,就請「四大名捕」出馬;甚至再遠的一些地區,在拿不下逃犯時,也請他們出山。

  2005年,貴州省委及公安廳召開「英模事迹報告會」,王俊卿作為8個英模之一出席。但他沒有看到戰友楊昌齊、張雙全———他們已經犧牲了。

  王俊卿下意識地摸了摸後頸的傷疤,那是一個殺人逃犯留下的——對方開槍打斷一片厚瓦,瓦從幾米高的房上掉下來,砸中了他。

  「會不會有一天,我的事迹也由別人來作報告呢?」王俊卿說。

  逃犯抓不住,公安局就是「糧食局」

  訪貴州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楊廣生

  記者:在公安機關的工作中,逃犯問題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楊廣生:逃犯,尤其是貴州的逃犯問題,一直是困擾公安機關的大難題。案犯逃跑了,你找再多的證據都沒用,不抓到案犯案子就等於沒破。案犯在逃跑途中還可能繼續為惡,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仍然受到威脅,公安機關拿什麼向黨和政府、向人民群眾交代?

  我們曾經想了很多辦法,也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都不好。老百姓是不管你有這樣或那樣困難的,他們只認一個理,案犯抓不了,你公安局就是「糧食局」,派出所就是「糧管所」。這個稱號長期以來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記者:是否很多地方的公安機關都有一個像追捕中隊這樣的專業機構?

  楊廣生:威寧追捕中隊的出現,是我們在這方面的一個亮點,它把打擊和追逃結合起來,本身是一種創新機制。

  據我所知,這種專門追捕逃犯的機構我們是首創,而且這麼多年也沒有聽說全國其他地方成立了類似機構,不過最近一些地方向我們表露了要仿效的意向。

  我們貴州也希望把這個經驗推廣開來,威寧所在的畢節地區,前兩年有幾個縣也仿效威寧成立了追捕中隊,但因為效果不好而流產;最近畢節地區公安局的陽局長跟我說,他決定在全地區每個縣都成立一個這樣的小分隊。

    記者:貴州公安廳對「四大名捕」作何評價?

  楊廣生:我們為有這樣的警察而自豪。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取得的業績是非凡的,他們被稱為「四大名捕」我認為一點也不過分。
    他們吃苦耐勞、樂於奉獻,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他們用行動實現了警察的自我價值。一句話,我們所說的「警魂」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了。我們打算讓全省的警察向他們學習。(錄入:陳利明)
 有朋自網上來,不亦樂乎?

10

主題

164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43
沙發
zanlaoqi 發表於 2006-9-19 09:46 | 只看該作者
通令嘉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5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1

積分
10
3
一缸魚 發表於 2006-9-19 21:00 | 只看該作者
靠!!!中國其他警察幹啥去了????感覺就像是貓把老鼠喂很大了再抓它就成了超級貓了!!
天天都在游泳的魚,大家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