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領青春:迷惘在都市網路里

[複製鏈接]

4

主題

24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1

積分
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痕 發表於 2004-3-29 0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王朔的筆下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都市白領的頹廢青春,石康的作品體現的是60年代出生的都市白領的頹廢青春,那麼以慕容雪村為代表的這批網路寫家,眼下製造出的大批「迷惘都市系列」,正描摹著70年代出生的都市白領的頹廢青春。

  這是特定的一個群體。從這群人的精神特質中折射出的,或許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而是一個時代的某種精神內核。

  以「城市」為識別標籤的網路小說,眼下是天涯社區、榕樹下、清韻、西祠、網易、新浪等網站的點擊熱門。繼殘酷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下稱《成都》)去年躥紅網路以來,眾多後繼者《成都往事》、《深圳,今夜激情澎湃》、《濟南垃圾》、《杭州泡泡》等等,在標題中將國內幾大著名城市一網打盡。其文中的濃墨重彩:青年的迷惘與叛逆,對城市的獨特感受,以及他們在城市現代化中的不適應,使這些作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稱――「迷惘都市系列」。

  文字注重質感和溫度,講究閱讀快感,是這類作品的特點。拿《上海夏天》來說,像「流一滴眼淚吧,親愛的,只要一滴,就可以救活,在千萬層地獄下,受盡苦難而死的我」之類的抒情詩句,在作品中頻繁穿插;而在玫瑰水手眼裡的重慶,「朝天門碼頭在狹窄的江岸,像一艘悲情的巨輪,無聲地擱淺……夜晚的山城像個溫暖無底的深淵,引誘人陷落」……

  有人評價道:「那種細節的感觸像沙礫劃過玻璃,可以觸碰到令肌膚戰慄的掌心老繭,可以深切到在臉龐上消失的最後一個冰涼的手指尖。」

  而這批網路寫手,從早期的寧財神、李尋歡,到稍晚一點的安妮寶貝、黑可可,再到眼下正當紅的今何在、慕容雪村、何員外,無論個性多麼迥異,但「肖像」卻是驚人的相似―――年齡25歲 30歲,大學文化,生活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白領,過著小資生活。

  一位圈內人士分析說,這些網路寫手大多為理科出身,寫作對他們來說多是副業,也是愛好。儘管作品總是流露出某種偏激,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現實中其實正常又理性。「大概是理科出身的人性格上更孤僻,孤僻的人似乎更容易藉助文字來宣洩自己對周遭的不滿。結果是,在這個網際網路瘋狂普及的年代,一不小心,他們集體成名了。」

  作為「迷惘都市系列」的代表作,《成都》在2003年春天,由榕樹下網站CEO李尋歡一手操辦,正式授權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推出,並很快攀上了各地大大小小的圖書排行榜。據網易公司網站部高級經理王毅透露,像醉魚的《我的北京》等作品,其實早在《成都》前就頗獲好評,但受到更大範圍的關注,也還是在《成都》走紅后。

  「迷惘都市系列」的主人公們,從年齡到職業到文化程度,完全就是這些寫手自身的「翻版」。關於現實和理想的落差,關於傳統價值觀與新倫理的衝突,是作品試圖表達的思想內核。

  眾多小說中,主人公對自己、愛情乃至友情,一致持懷疑態度。「愛情就是隨波逐流」、「背叛和放縱似乎已經成了這時代的通行證」……類似詞句俯拾皆是。「當男人遭遇慾望的急流時,還懂得選擇遵守誓言的貞潔嗎?女人被孤獨圍困時,偏離方向是不是命運必然的安排?」這是《成都》主人公陳重的人生觀。

  這些作品中赤裸裸跳躍著的性迷惘、理想的失落、金錢、痛楚、燈紅酒綠……在網上激起了熱評。

  對這類文字的流行,某位老文學青年的一個強烈直覺是,「現代人迷失了生活的意義」。他認為,今天,物慾橫流的世界里找不到一片意義的星空。性在這些網路小說中被無限放大,徒勞地對抗著現代生活的緊張與無奈。然而,除了充斥著下半身思考的文字以及滿足一些人的閱讀快感之外沒剩下什麼。

  即便是年僅20歲的新生代作家、湖南新聞網文化頻道主編易術,也將《上海夏天》之類的文字斥為「自戀的、個人化的、情緒化的、肆意誇張某種生存狀態的作品」。易術認為,真正好的文學作品,需要作者用一種近乎於純真的心態進行寫作,而不是藉助文字的細膩、炫目和對性的大膽解構,去吸引讀者。

  面對這類網路文學是否已構成一種文化現象的提問,平日積極參與社會話題探討的某知名人文學者,也表現出「劃清界線」的姿態:「我從未看過、也未聽說過這類文字。我相信很多人文學者的情況大概和我差不多,這種事似乎與『學者』沒什麼關係。」

  也有學者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試圖剖析「迷惘都市系列」。社會心理學博士宋振韶認為,它們是一批有了些許人生體驗和感悟的網民,出於興趣而表達出來的一些對人性、生命、情感的看法和觀點,稱它們為「文字」可能更貼切一些。

  事實上,在城市中,今天的人們比過去感到孤獨和苦悶的時間更多。造成孤獨和苦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際溝通――事實上,溝通的方式越多,人們反而越疏於溝通。日益增多的網民在網路上傾訴、表達,折射出來的就是人們內心對溝通的渴望。

  然而,人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網路中,除非網路上有足夠吸引他們的東西。

  面對鮮花與棒喝,網路寫手的回應,顯然屬於太極高手那一類。自稱「懷疑主義者」的慕容雪村說,我壓根兒就不想表達多麼深刻的人類情感、社會現實,我只是在寫一點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而平等的語言、現實的情節、一代人共有的困惑,才能夠讓讀者有興趣聽你講下去。言下之意,這不過是網路時代的一場文字遊戲。


http://207.44.155.132/main/forumdisplay.php?s=&forumid=7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 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歡迎到「軍事小說」觀觀遊覽
沙發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3-29 02:40 | 只看該作者
這不過是網路時代的一場文字遊戲~~~~~~~~~

反正看書也只是自己的一種享受,不一定非要從書中讀出什麼教育性質的東西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