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抽煙、喝酒

[複製鏈接]

166

主題

178

帖子

22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gateyue 發表於 2006-9-8 1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同時抽煙又喝酒 小心癌症上身
過量的飲酒容易造成急性胃炎,急性肝炎,急性胰臟炎,根據統計,有75%食道癌、50%口腔癌、咽喉癌、喉頭癌與長期酗酒有關,長期喝酒者乳癌發生的機會約增加10%,且抽煙又喝酒者發生食道癌、口腔癌、氣管癌,較不抽煙喝酒者高三十五倍,因此如果真不能拒絕酒精的誘惑,醫師建議,慢慢喝,節制酒量,以品酒代替牛飲;喝酒前先進食,才不會讓酒變成穿腸毒藥。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90~95%的酒精是由肝臟來代謝,1~3%由肺排出,1%由小便排出,所以就算不酗酒但長期喝酒,也是會造成肝臟的負擔,臨床上更證實,百分之百會導致脂肪肝,10~35%會有酒精性肝炎,10~20%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王志堂還指出,女性較男性容易發生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這是因為相同體重下女性體內脂肪較多,水份含量較少,同時胃內分解酒精的「酒精去氫脢」活性低,只有男性的一半,所以喝相同量的酒,女性較男性易醉,易發生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或酒精引起的問題。

假米酒要人命談甲醇中毒
近來一連串因食用米酒而引起甲醇中毒,造成失明,甚至是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造成了社會大眾「談酒色變」;您知道嗎?若是不幸誤食了含有甲醇的米酒,可以喝真酒來解毒。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蔡維禎表示,一般可以食用的真酒成分是乙醇,假酒成分則是混雜甲醇,喝下含有甲醇的酒類時,甲醇會與體內的酒精去氫脢結合,經其代謝形成甲醛、甲酸,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在這個化學變化的過程中,若是劇毒的甲酸在體內停留時間過久,在血液中便會造成嚴重的酸中毒;在腦組織中,會造成腦水腫,甚至是腦出血;在眼睛部分,就會造成視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嚴重者會失明;其他明顯的症狀還包括腹痛、嘔吐等。

蔡醫師強調,上述的症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而是要視喝下甲醇的濃度、數量、時間及有無飲用乙醇而定;若是血中甲醇濃度超過每10c.c.血液50毫克,就必須考慮用洗腎來治療,否則病患可能產生痙攣、昏迷致死,即使存活之後也會造成失明的後遺症。

蔡醫師進一步說明,假酒的解毒劑便是乙醇,即是喝真正的酒來解毒。其實甲醇和乙醇的代謝途徑是一樣的,但是甲醇代謝後會產生毒性的甲酸蓄積而造成酸中毒,乙醇代謝後則是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若是喝酒後數小時內,發現腹痛噁心等症狀,且接著出現眼睛痛、畏光、頭痛等現象時,便可以立即喝下真的酒,如紹興酒,每公斤體重約5西西,並立即送醫。不過,進一步確定診斷及解毒,則必須要計算血中甲醇的濃度,仍需要專業醫師的裁定;只是,若可以及早喝下真酒,有助於延緩毒性發作,讓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蔡醫師最後強調,許多因喝假酒而喪命或是失明的民眾,都是因為認知的問題而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在此呼籲大眾,甲醇中毒並不是即刻的毒性反應,而症狀像喝醉酒一樣不易區分,需要一段醞釀的時間。因此,當您喝下酒酒醉之後,若是不舒服的狀況持續時間相當長,且有眼睛或全身不適、頭痛等症狀時,就應該即刻送醫檢查,看看到底是否是誤食假酒,以免延誤治療最佳的時機。

酒喝多少剛好?安全量比一比
雖然景氣不佳,但是應酬喝酒的情況似乎沒有多大影響,也造成許多健康問題,國泰醫院提出了每週喝酒安全量建議,讓不得不喝酒的業務人,在打拚事業之餘,也能兼顧身體。

國泰綜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楊逸菊指出,以成年男性來說,舉啤酒為例,每週不可超過14罐罐裝啤酒,單次不可超過4罐;若是葡萄酒或相似酒精濃度的酒類,則每周不可超過2公升,單次不可超過570cc;若是烈酒類就量更低,每週不可超過630cc,單次不可超過180cc。若是成年女性,則安全的量約為上述的一半。有了這樣的標準,喝酒的度量就好拿捏多了。

假設不慎酒精攝取過量,則會引起高血壓、心律不整、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炎、貧血、皮膚病變、情緒障礙、生殖功能減退、胰臟發炎、高血脂症、痛風、肌肉無力等健康上的問題,造成身體很大的傷害。所以務必要謹守限度。

此外,楊逸菊指出,徹夜未眠或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腦部葡萄糖分的代謝速率,而使腦部無法完整地運作,有損其正常的功能。所以長期的熬夜會降低工作的效率及品質。一般人的所需睡眠時間因人而異,通常介於5至9小時。睡眠除了注重量以外,也應注意品質。煙酒、咖啡及部份的減肥藥(如食慾抑制劑、促能量消耗劑)都會影響睡眠的品質,應儘量避免。補充維他命B群,有助於腦部及神經系統的穩定,蔬菜、水果是很好的來源。

若是長期睡眠不足,會引起慢性疲勞的問題,屆時就須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來做調整,調整內容包括壓力的管理、家人的相處、生活的作息、運動習慣的培養等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