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五絕的平仄

[複製鏈接]

8

主題

243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pen_0032 發表於 2006-9-8 0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請教各位高手一個問題:
       如果五絕中的第三句是「仄仄仄平平」,那麼第四句的平仄應是(    )
A. 仄仄平平仄           B.仄仄仄平平
C. 平平仄仄平           D.平平平仄仄

我看了答案是選擇D。可是怎麼也不懂。還有詩的平仄我一直搞不懂,還請
教各位高手幫忙指點。小弟在此謝了先。

141

主題

162

帖子

23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4
沙發
上官雲水 發表於 2006-9-8 09:05 | 只看該作者
五言絕句的第三句不可能出現「仄仄仄平平」的情況,因為此句的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主題

3739

帖子

90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04
3
阿弟 發表於 2006-9-8 12:19 | 只看該作者
嘿嘿 .我也不懂 .上官大哥能不能解釋下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6:14 | 只看該作者
近體詩,從體例劃分,有三種:絕句(每首四句),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礎是絕句,明白了絕句,其他就好懂了。

絕句de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上面說的這種基本格式,其實是五言絕句的一種。試舉兩例。
例一: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
(詩中第一個字,本應用仄聲字,卻用了「天」字,是平聲字,但在此處是允許的。

例二: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一」 字,在唐韻里是讀仄聲的。)


絕句和律詩,都有一個要求,即偶句必須押韻,單句不用押韻(首句是個例外,押韻或不押韻都可以)。拿絕句來講,第二句的最後一個字和第四句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押韻。如《登鸛雀樓》中的「流」字和「樓」字就是押韻的。押韻的字又必須是平聲字。當然,也有押仄聲韻的詩,但很少,不屬於一般情況,在此暫且不論。
按照偶句平聲押韻的要求,再加上對和粘的規則,我們就可以從上面講過的那種基本格式,推導出其他各種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這個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換一種首句,就是一種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為首句,那麼,下一句必須與之相「對」,又必須以平聲字結尾以便押韻,那就只能選「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須與第二句相「粘」,又必須以仄聲字結尾,那就得選「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與第三句相「對」,又必須以平聲字結尾,那就只能選「平平仄仄平」。這樣就產生了第二種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舉例:
南山宿雨晴,春入鳳凰城。
處處聞弦管,無非送酒聲。
——劉禹錫《路旁曲》

依此類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為首句,就可以推導出第三種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詩: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陽微。
寂寂深煙里,漁舟夜不歸。
——司空曙《黃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為首句,又可推導出第四種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詩: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

以上是五言絕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種。其實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換先後次序產生的。不同的首句,導出不同的格式。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6:22 | 只看該作者
再補充一點「對」和「粘」的規則
從上面所舉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叫「對」。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這也是「對」。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從頭兩個字來看,平仄卻是相同的,這叫「粘」。律詩要求做到這種「對」和「粘」。如果不符合這個要求,就叫「失對」、「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詩律學的術語,從一首詩的開始算起,每兩句叫做一「聯」,每聯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對句」。這樣也就是說,每一聯的出句和對句必須「對」,上一聯的對句和下一聯的出句必須「粘」。「對」和「粘」,看一句詩的頭兩個字,由於第一個字有時可平可仄,所以實際上主要以第二個字衡量「對」和「粘」的標準。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聲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聲字,符合「對」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與第三句的「窮」字都是平聲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窮」字是平聲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聲字,又符合「對」的要求。掌握了「對」和「粘」的規則,我們就可以根據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導出其他各種平仄格式。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43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5
6
 樓主| open_0032 發表於 2006-9-8 23:43 | 只看該作者
[:494:]
哈,謝謝大家了,特別謝謝Ivy了,解釋的這麼清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