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色列十萬炸彈對黎民--民主與人權雜感(1)

[複製鏈接]

13

主題

15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魏生 發表於 2006-9-4 0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色列十萬炸彈對黎民--民主與人權雜感(1)
   
      以色列對黎巴嫩的戰爭停火已有十來天了。但是平靜沒有幾天的中東又傳來了讓人無法高興的消息。8月31號在中東地區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對以軍使用集束炸彈對付黎巴嫩平民的行為表示譴責,安南說類似於集束炸彈的武器不應該在人口密集處使用。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緊急救援行動協調員埃格蘭說得更具體,這些集束炸彈是以色列在黎以衝突即將結束的最後3天里,向黎巴嫩南部地區投擲的。他對以色列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深表「震驚」。而據聯合國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在黎巴嫩有大約359處地點散落著多達10萬枚尚未爆炸的炸彈,對當地平民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有消息報道已經有兒童因觸彈而傷亡。(國際上傳出的消息真主黨武裝的人數約為三四千人,以色列的10萬枚炸彈如果是對付真主黨的話,平均一個真主黨成員攤上25枚炸彈,真夠揮霍的。)。最新消息,9月2日黎巴議員在該國國會靜坐示威要求以色列解除海空封鎖,說明以色列停戰後至今還從海空封鎖著黎巴嫩。
   
      以色列這樣干目的何在呢?按照以色列官方的說法,他們的對黎戰爭是為了摧毀恐怖組織真主黨,打擊恐怖主義,似乎這是對國際反恐的貢獻;短期目標只是為了要回被抓的士兵。但是反恐為甚麼要殺死那麼多的平民呢?尤其是躺在濃濃的血跡中很多是兒童呢?反恐為甚麼開戰以來,以軍對黎巴嫩的機場,港口,電站,公路全面地盡情地摧毀,使黎巴嫩的基礎設施遭到了摧毀性的打擊呢?黎巴嫩南部而今幾乎是一片焦土,平民財產的損失更是無法計算。用以色列軍方高官的話說:「我們要將黎巴嫩炸得倒退五十年」。黎巴嫩的副總理說戰爭使黎巴嫩損失150億美元,經濟倒退二十至三十年。
     
      以黎衝突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自從拉賓被刺之後,以色列的鷹派一改拉賓的和解路線,推翻了以巴之間已經達成的和解協議。國家的戰略為鷹派所左右。鷹派自持擁有中東最強大的無人能敵的武力,設置隔離牆,搞定點清除,強行推行單邊和平計劃等等,一付咄咄逼人的架勢,奉行一條「以武逼和」的強硬路線。在這種情況下發生衝突是必然的,只是在何時在何地發生具有偶然性而已。黎巴嫩真主黨綁架兩名以軍士兵無異捋了虎鬚,成了觸發了這次衝突的導火索。以色列抓住這個藉口,不分良莠一概打擊,殺雞給猴看以震懾阿拉伯世界。
   
      筆者不太清楚恐怖主義的定義,從大家公認的恐怖事件如美國的911,如俄羅斯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如中國新疆的東突分子製造的爆炸事件等,能否得出一個準則,即針對平民而非武裝人員的武力破壞活動就是恐怖主義活動。如果這個準則成立的話,那麼以色列這些大量針對平民和民用設施少量對付真主黨的活動叫作甚麼主義呢?誰又能分得清它與恐怖主義的區別呢?
   
      對於這樣的指控,以色列可能說它是為了保衛以色列人生存的人權。從歷史來看,打從公元前猶太人被逐出自己的故土開始,幾千年來猶太人四處飄泊受盡欺凌,到二戰前夕希特勒的反猶種族活動達到頂峰。那時猶太人的人權問題值得同情,他們為了維護自身人權的努力得到人們的支持。二戰期間,中國就暢開自己的胸懷接納了不少避難的猶太人。然而,以色列立國以來漸漸地變了味了。角色開始了轉換,從昔日的暴力受害者轉換成今天的暴力害人者。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好了瘡疤忘了疼。還忘了中國有句俗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色列人對黎巴嫩人的行為只能有一個解析:人權的雙重標準。圈內的以色列人有人權;圈外的黎巴嫩人不配有人權。對此,筆者杜撰了一個詞:「有限人權」,即圈內有人權,圈外無人權。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以色列人為甚麼在對黎巴嫩的戰爭中殺害了那麼多的平民而在停戰協定即將生效時還要趕著投下那麼多的炸彈。這種對圈外人草菅人命的作法,在美國發動的對伊拉克戰爭中也是累見不鮮的,也就難怪美國乃至英國等對以色列的行為視若不見,西方的主流媒體也一致地幾乎一齊失語了。
   
      圈內圈外的雙重標準之所以在西方的國際政治中一以貫之,是因為他們引以為榮的民主觀從來也是「有限民主」。圈內講民主,圈外無民主。就以民主制的鼻祖遠至公元前的希臘民主為例,當時有選舉權的貴族有民主,奴隸則只有受奴役挨宰的份。稍近的至上世紀初,美國的黑人沒有選舉權,黑人也就只能是二等公民。三年前發生的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圈內的美國人民當時多數同意開戰,圈外呢聯合國不支持對伊動武,甚至其盟友法德也反對開戰,但是也擋不住美國仍然一意孤行,專橫地打著民主的旗號(當然是在美國指控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慌言破產之後)對伊侵略。可見在「有限民主」論下,美國政府的鷹派用專制的手段推行民主,目的自然不是為了中東乃至世界的民主,而是美國的利益特別是石油軍工巨頭的利益。作為題外話再說一點,9月3日,有消息說,美國最近民調,有2/3的人反對伊戰,有60%的人認為伊戰使美國更易受到恐怖主義的襲擊。美國的民意有可能對今後的大選產生對民主黨有利的影響。是否如此,請拭目以待。
   
    寫到最後,僅以小詩一首作為結束。
    聲言黎戰為反恐,狂轟濫炸逞英雄,炸罷機場炸電站,童屍雜陳血正濃。
    民主人權視人用,圈內圈外兩不同,十萬炸彈對黎民,武力難圓和平夢。

                                                      魏生    09/03/2006

44

主題

645

帖子

16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0
沙發
zhiyuanjun 發表於 2006-9-4 08:00 | 只看該作者
從美國歷史上看,法律曾規定黑人有選舉權,但每個黑人只有三分之一票,這也算是為雙重標準----文中所說"有限人權"所開的一個先河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3
laodai 發表於 2006-9-4 10:30 | 只看該作者
「恐怖主義」總是別人,「和平主義」總是自己;
「專制政權」總是別人,「民主自由」總是自己;
「威脅世界」總是別人,「武嚇世界」總是有理。

這些都是超級大國必然要堅持的霸道理論,實際上比納粹更危險。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2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