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秋季謹防食物中毒

[複製鏈接]

68

主題

74

帖子

10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金沙 發表於 2006-8-25 1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至秋令,金風送爽,萬物成熟,豐收在即,食物中毒不能不防,秋季常見的食物中毒有:
    1.菜豆角中毒 菜豆角又稱梅豆角、四季豆、芸扁豆等,為普遍食用、味美可口的蔬菜,但烹調不當,常引起中毒,多發生在秋季。菜豆常含有豆素和皂素兩種毒素:豆素為一種毒蛋白,具有凝血作用;皂素對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並含有能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放置過久或霉爛的菜豆角含亞硝酸鹽會大量增加。因此,若食用未徹底煮熟或霉爛的豆角會引起中毒,常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出冷汗、四肢麻木、畏寒、發熱等。 加工菜豆角要徹底煮熟,勿吃貯存過久、霉爛的菜豆角是預防中毒的關鍵。
    2.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能使血液中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中的高鐵血紅蛋白大大增加。而高鐵血紅蛋白不但沒有攜氧功能,且能阻止正常血紅蛋白釋放氧的功能,因而出現組織缺氧,而引起呼吸困難,循環衰竭,昏迷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秋季引起這一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攝入腐爛的蔬菜,新腌制的鹹菜,或變質的殘剩菜等,因其含有較多的硝酸鹽,大量食用后,腸道細菌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發生中毒。因此,預防亞硝酸鹽中毒,不要吃腐爛的蔬菜、剩菜,腌制的「白菜」、「雪裡紅」最好在腌後半個月至3個月內食用。不法商人用亞硝酸鹽處理過的變質羊肉、豬肉、狗肉等,絕不要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3.嗜鹽菌感染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廣泛存在於海水中,在含食鹽濃度3%~3.5%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故又稱致病性嗜鹽菌。可致本菌食物中毒的傳染媒介主要為海蜇、黃魚、帶魚等海產品,以及鯽魚、鯉魚等淡水魚;其次是肉、鹹蛋類等。一般在進食帶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后,急起腹痛、腹瀉、頭痛、發熱,重者常有脫水,全身痙攣,神志不清,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而危及生命。預防的主要措施是:不生食海鮮,不在海灘或農貿集市上購買燒烤海產品;注意海鮮是否乾淨、新鮮,是否徹底加熱,蒸熟煮透。如有異味或發現半生不熟,切忌食用;吃海鮮時要佐以食醋、薑末和生蒜。剩菜、剩飯食前必經充分加熱。
    4.食魚膽中毒 秋季正是淡水魚豐收的季節,民間常有吃魚膽治眼疾的習慣。但大量事實證明,食魚膽可引起噁心、嘔吐,嚴重腹瀉,脫水,而致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導致魚膽中毒的魚類大多是淡水養殖的鯉科魚類,如青魚、草魚、鯉魚等。不管熟食、生食或魚膽汁沖酒服用均可中毒。中毒嚴重程度與食膽汁的量有關係,其預后與搶救的遲早有關,若處理不及時,常因急性腎、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珍惜生命,遠離魚膽是杜絕魚膽中毒的根本措施。
    5.吃蟹中毒 吃蟹,素有「九月團臍十月尖」之說。九月雌蟹的蟹黃(卵巢)已長得很豐滿,風味鮮美,其營養價值接近於蛋黃。十月,雄蟹的蟹油或蟹膏(精囊)成熟,富於蛋白質,味不亞於蟹黃。秋食河蟹正當時。
    蟹雖具有蛋、肉、魚等數鮮之美,營養豐富,人人愛吃,但食之不當,常引起上吐下瀉等中毒癥狀。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吃死蟹,未洗凈或煮透的蟹及蟹的胃、腸、鍶和心臟等。蟹死之後,蟹體內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引起蟹體腐敗或因蟹體內的蛋白質自溶,引起蛋白質中多種氨基酸的分解而產生毒素;蟹體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及多種細菌寄生場所,尤其是蟹的胃、腸、腮、心臟易被污物和成為寄生蟲生長和細菌繁殖的載體。因此,要防止蟹中毒,必須做到「死蟹;生蟹;未洗凈、煮透的蟹;蟹的胃、腸、腮、心臟等」四不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