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秋季養生

[複製鏈接]

68

主題

74

帖子

10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金沙 發表於 2006-8-25 1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夏秋之交,艷陽當空,既有炎夏的餘威,又有秋乾的特點,人們在經過了盛夏過多的發泄之後,體液缺乏,燥感顯露,會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癥狀發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發傷風、咳嗽、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夏秋之交養生的關鍵在於防燥。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以潤清燥;多喝開水、淡茶和湯,以水解燥;心平氣和,睡眠充足,以靜化燥;加強鍛煉,以動御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時節,暑氣已消,雖然有時白天還較熱,但夜間往往已涼意襲人,有一條諺語說「白露身勿露,免得著涼與瀉肚」,就是提醒您做好自我保健。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轉換的過渡季節,入秋以後,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加大,空氣濕度減小,天氣變化快,乾燥而多變的氣候會給人體帶來不適,特別是夏末秋盡,夏火未盡,人們會感到口乾舌燥,皮膚皺裂。另外,天氣轉涼還容易引起胃腸毛病複發。因此,秋季保健十分必要。朋友們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在乾燥的室內經常噴灑些水,保持空氣濕潤,同時注意飲食調養,加強體育鍛煉。(9月)
現在正是由夏季向秋冬季過渡的秋季,氣候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空氣乾燥,人們易受風涼,從而引起頭痛、咽干、咳嗽等一系列疾病。秋季養生,飲食上宜滋潤而忌耗散,防止秋燥對肺氣的損傷,衣著上宜輕裝薄素,適當受些寒涼,提高耐寒能力,起居上宜早睡早起,緩和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當然,最主要的是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才能適應氣候環境的千變萬化。(10月)
秋季是由夏向冬季轉換的過渡時期,天氣變化往往會使人措手不及。現代醫療氣象學家認為,入秋以後,人們應科學地安排衣食住行,才能避免天氣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安全度過「多事之秋」。由於秋天溫差大,夜涼白天熱,應適時添衣保暖,飲食以清潤為宜,多喝開水、淡茶,多吃水果,以解秋燥,秋天天高風勁,陽氣漸斂,睡眠應充足,早睡早起,以順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10月)
深秋季節晝夜溫差大,同時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乍涼還暖。冷暖的不規則變化,常引起各種疾病,最常見的有中風、支氣管炎、哮喘、胃病複發和傷風感冒。這些疾病的預防,關鍵是要做到在每次冷空氣入侵時,注意保暖。(10月)
深秋時節,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晝夜溫差懸殊,天氣乍寒還暖,冷暖變化極不規則,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最常見的有中風、支氣管炎、哮喘、胃病複發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人體受冷空氣的刺激,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促進了血栓的形成,同時,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所致,因此,秋季保健十分重要。
常言道「禦寒鍛煉自秋始」,秋季里,為了抵禦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來,適應嚴寒氣候的侵襲,就應該不斷提高自己身體的抗寒能力,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

1

主題

2183

帖子

44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9
沙發
寧磊 發表於 2006-8-25 10:4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指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1082

帖子

32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2
3
發表於 2006-8-25 14:26 | 只看該作者
春捂秋凍不生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