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差異---新加坡聯合早報

[複製鏈接]

6

主題

19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河北家祺 發表於 2006-7-13 17: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在發表《國情咨文》時特彆強調,在數學和科學兩個科目上,美國學生的成績遠遠不如東亞國家的學生,所以聯邦政府將加大投資來提高教學質量,否則,美國經濟就會缺乏後勁,美國的勞動力也將喪失競爭力。

  針對布希此言,美國部分輿論最初不以為然,一是認為白宮誇大了亞洲學生的學業能力,二是認為中印等國雖然搶走了製造業領域的低技能就業機會,但卻不會削弱美國整體經濟的競爭力,因為其科技創新能力是難以超越的。

  針對這些質疑的言論,布希政府立即作出了反駁。勞工部副部長史蒂文·勞(Steven Law)指出,美國的發明專利和諾貝爾獎獲得者要比任何國家都多,但僅靠科技創新是不夠的,因為這只是一個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一半,另一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市場,而美國未來的勞動力難以支撐國家的競爭力。

  緊接著,在2月份,布希政府提出了一套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提高全國學校數學和科學的教學質量。在題為《美國競爭力方案》的報告中,白宮提出要在今後十年內撥款1360億美元,用於改善這兩個科目的教學現狀,包括培訓師資、增加教學設備以及為輟學者進行補課等等。

  除了部分輿論的質疑之外,布希政府的態度和政策,其實是反應了美國教育界、科學界以及各大企業長期以來的共同擔憂。早在十多年前,老布希總統就曾指出了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這個弊端,並且也試圖通過增加教育經費來提高教學質量。但根據美國最近發表的年度教育報告以及專家學者們的反應,這兩個科目的教學水平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

  因此可以說,美國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知識落後於東亞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韓國和台灣,並非是今日才有的問題。只不過在中印兩國經濟快速崛起的形勢下,它才顯得比過去更加突出,也使當政者更加擔憂。

  那麼,數學和科學成績不佳,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削弱美國的競爭力?6月11日,英特爾公司主席巴雷特(Craig Barrett)在接受美國一批教育專線記者聯合訪問時,以科技企業界首屈一指的大僱主身份,提出了諸多問題和看法,足以令美國政界、教育界和家長們不寒而慄。

缺乏自信的自我懷疑

  巴雷特說,美國學生比不上東亞國家,高中畢業生的數學考試題只相當於初中水平。而令人遺憾的是,教育部門和校方還在尋找各種理由,為低目標和低水平進行辯護。他警告說,因特爾在全球各地物色人才,哪裡的教育質量高,哪裡的勞動力素質好,它就會到哪裡去。雖然該公司的職員目前還是以美國人為主,但看中印兩國的發展趨勢,它將來無需再聘請任何一個美國人,也照樣可以繼續成功下去。

  巴雷特對美國教育體制的批評,對東亞國家其實是一面鏡子。長期以來,由於美國的大學教育很成功,所以東亞國家也一直認為其基礎教育也是成功的。特別是在華人社會,很多人喜歡把美國的基礎教育作為參照物和衡量標準,繼而對本身的教育模式產生了懷疑,甚至走到了自我否定的誤區。

  例如,不少人認為,華人社會的基礎教育只重視知識的灌輸,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導致他們「學得多而懂得少」。亞洲應該像美國學習,讓學生們有足夠的空間和個性自由,培養他們「質疑、批判權威的精神和創造力」,從而達到「學得少卻懂得多」的效果。

  在這些觀點的影響下,再加上「學生太苦」,課業負擔較重,壓力很大,很多人便開始對東亞的教育模式進行過度的反思和反省,最後竟然發展到妄自菲薄的地步。

美國希望借鑒東亞模式

  幾年來,中國一直在提反對應試教育,提倡所謂的「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方向究竟是什麼,不論是決策者,還是教育者以及家長,大家都是一片茫然。有些人甚至上綱上線,把行之有效的傳統教育模式與某些不良現象混為一談,包括把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統統歸咎於應試教育。殊不知,真正意義上的應試教育不僅為中國,而且也為美國造就了無數的人才。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美國最近幾年來一直在深入研究東亞國家的基礎教育,並且提出要借鑒東亞模式。上文提到的英特爾主席巴雷特,就對東亞國家的基礎教育非常讚賞。

  在這方面,美國有一個名為「亞洲協會」(The Asia Association)的機構專門從事這項研究工作。本月較早時候,這個機構發表了調查報告,列舉東亞教育模式的諸多優勢,並對其中的幾個做法大為推崇,包括精心制訂的教學大綱,教師備課非常充分,各種考試對學生具有激勵作用,以及卓有成效的師資培訓計劃,等等。在亞洲人看來,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不值一提,但對美國人卻具有啟發和參考價值。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東亞社會被人詬病的「沉重的學業負擔」,在美國人看來卻是一個驚喜的大發現。「亞洲協會」在報告中如獲至寶地說,中國中學的一個學年要比美國整整長一個月,中國學生做功課的時間是美國學生的兩倍,難怪他們的學業成績比美國學生強。報告說,「美國的教育再也不能自行其是了」,而應該借鑒中國的做法,也要對學生增加壓力。

  對於東西方教育的優劣之分,至今並沒有一個令人完全信服的衡量標準。但是,有一個標準大概可以為多數人所接受,那就是經濟學概念上的「競爭力」。對所有國家、所有社會和所有家庭而言,只要能使下一代具備足夠的競爭力,那麼,這種教育模式就算得上是成功的。唯一有分歧的地方,只在於用什麼方式,或者願意付出多大代價。而美國對東亞教育模式的欣賞,也許能幫助東亞社會增加一些自信。

新加坡聯合早報 杜平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3/forum_zp060616a.html

301

主題

1916

帖子

81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0
沙發
菜鳥潛水員 發表於 2006-7-13 17:39 | 只看該作者
我很懷念小學一年級的圖畫老師,他仍然是要求我們畫的「象」的,但畫的內容卻讓我們自由發揮,比如畫足球,我畫了幾個球員在踢球,球只是很小的一個點,他仍然給了我一百分。許多許多年沒見了,祝他健康幸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9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3
 樓主| 河北家祺 發表於 2006-7-13 17:42 | 只看該作者
提及到美國,它是一個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國家,最主要的還是文化素質教育和對兒童的文化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樣.

  先拿一節繪畫課為例,在中國的繪畫課上,老師通常是先畫出來一副示範性的畫,在讓學生去臨摹,把學生的思維鎖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完全的用圈圈框框把學生的想法規範起來.而在美國,老師則是給予孩子們靈感,讓孩子們的思維與想法飛起來,再讓孩子把想的畫下來,哪怕畫上的東西根本不存在,他們所畫的也都是最優秀的.在他們的作品之中沒有好與壞之分,因為老師認為孩子活躍的思維是最寶貴的.

  再舉一例,在中國的課堂上,老師會讓同學們背很多所謂的具有文學色彩的詩,曲,詞,散文等東西.而美國的課上,老師萬萬不會給學生強制性的灌輸一些詩,詞或是什麼帶有哲理性的東西,也不會讓學生去死記硬背一些什麼東西.他們的方針則是教會學生們遇到了問題后的解決方法,讓學生們無論遇上什麼問題都可以自己獨立開闢,尋找答案.

  中國的教育理念永遠都是在奢望學生們將一切知識都可以掌握好;而美國卻永遠會給孩子們想象的空間和餘地,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從各方面查閱所需要的答案和內容.

  曾經有一位中國的留學到美國的博士,在美國整整五年都一優異的成績取得獎學金,然而他去費解一點:"我覺得很奇怪,要是憑藉著成績而拿得獎學金,美國學生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的題目,中國學生往往就沒有沒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了!"這是兩種不同基礎的教育體系和歷年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中國人太習慣與在一個計劃的柜子里去施展拳腳了,且一但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於不少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不是自由,而是恐慌和茫然.

   一位華僑的母親問自己孩子現今的美國老師,為什麼不讓孩子背或記一點重要的知識和東西呢?老師卻笑者著回答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中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是學生要知道是上哪裡尋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多得多的知識更重要;再一個是他的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死記硬背是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一個來自中國的男孩,第一天緊張的背著書包走進美國的課堂,晚上放學回家,媽媽問正在利用電腦來查找東西的孩子一天過得怎麼樣,他只是用英文說了一句:"自由."

  看看美國學生空蕩蕩的書包和輕鬆的學習生活,再看看中國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寫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讓人感到一種神聖和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足以令人窒息,但是多少代人都順著這種令人窒息的理念,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一種文化的延續.它或許記載著自身的輝煌,但是,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的信息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能怎麼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3/forum_us060421b.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9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4
 樓主| 河北家祺 發表於 2006-7-13 17:44 | 只看該作者
請大家比較兩篇文章,因為兩篇文章說的是同一個事情. 我知道好多年輕人已經丟掉自信了. 有同學和我說 出國后發現 中國的教育是 失敗的. 我承認國外教育是很先進, 但是教育和 其他好多東西是掛鉤的, 比如經濟. 教育也屬於軟實力的一部分. 大家不要丟掉自信,中國強大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們中國最終會強大的,不要妄自菲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