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好萊塢垃圾!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7-2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ollywood Shit!
(好萊塢垃圾)
by The Liu Bros.

沒看過導演麥克爾·貝(Michael Bay)的電影,就不會對Hollywood Shit(好萊塢垃圾)有深刻的認識。麥克爾·貝――早年靠拍電視廣告和音樂電視(MTV)起家的導演,其特點是鏡頭語言嫻熟,技巧精湛,最擅長動作片。此人是頭號專拍好萊塢商業垃圾大片的導演,堪稱好萊塢「主旋律」電影的代表。主要作品有《Bad Boy》(中文譯名「絕地戰警」,不知是誰譯的),《The Rock》(石破驚天),《Armageddon》(世界末日),《Pearl Harbor》(珍珠港),《The Island》(克隆島)等。曾與麥克爾·貝長年搭檔的好萊塢另一個電影大腕兒――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也是Hollywood Shit的最大製造者。(上圖為二人合影)



信奉「大片等於高票房」的好萊塢電影商人,使得典型的Hollywood Shit都有著共同特點:造價都十分昂貴,我們稱之為「expensive shit」(「昂貴的屎」),成本沒有低於一億美元的;都啟用最貴的明星,身價不到2千萬美元的不用;由於經費充足,主創班底都是最好的,技術上大都製作精良、嚴謹;特技十分花哨,令人眼花繚亂,不惜血本。觀眾看完就忘,也是此類電影的一大特點。有人會問,如此昂貴的電影究竟又是如何變成最昂貴、最一絲不苟的「shit」?



這些昂貴的電影也都同時具有共同的致命弱點:

(一)編劇弱智,故事枯竭。大多為程式化的故事,人物蒼白,機械而簡單的人物情感,不自然的人際關係,胡編爛造的情節,不合時宜地煽情……。好萊塢的大多數商業大片不僅機械,而且還很愚蠢。

(二)好萊塢垃圾大片的導演大多過於迷信情節和噱頭,為了加快節奏而加快節奏,導致無目的、無邏輯的、機械地快速切換鏡頭,根本不符合劇情的發展和需要。最為典型的當屬《加勒比海盜》。導演在好萊塢幾乎成為技術工種,稱自己為「Filmmaker」(直譯就是「電影工作者」、「電影人」、「電影製作者」或稱「拍電影的」。好萊塢電影人不象咱們國內某些電影人特喜歡把自己尊稱為「電影藝術家」,拍電影對人家來說就是一種職業,也沒把自己當回事兒,這點不象咱中國電影人,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三)過分依賴明星。



好萊塢的極端的商業化和模式化,使好萊塢過去的輝煌不復存在,造成電影觀眾連年下降,電影票房下滑。大片不再是靈丹妙藥,大片很難救市,大片帶來的都是(票房)「大災難」(一位好萊塢電影人的原話)。近年的好萊塢大片《亞歷山大》,以及麥克爾·貝去年的新片《克隆島》和他以往的《珍珠港》在美國都票房慘敗,被稱為「票房災難」(box-office disaster)。而奧利弗·斯通導演的《亞歷山大》更是成了價值2億美元的「Shit」。

在眾多好萊塢垃圾商業電影中也不乏一些上乘之作,如我們所喜歡的新版《King Kong》(金剛),《E.T.》(外星人),《Terminator 2》(終結者2,台灣譯名「魔鬼司令」),《Titanic》(泰坦尼克號),《Indiana Jones》(「奪寶奇兵」,不知是誰譯的),《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來)等。



現在看來,四、五十年代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與今天的好萊塢電影相比,確實應該被稱作「藝術電影」。

最近,大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對好萊塢的現狀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說,好萊塢再寫不出好劇本來,我們該去中國和印度找劇本了……。也許斯皮爾伯格能在印度找到好劇本,但在中國基本上沒可能了,因為中國根本沒有好編劇、好劇本。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3 09:14 | 只看該作者
潮起潮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1685

帖子

3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1
3
丁巳 發表於 2006-7-8 07:10 | 只看該作者
You are wrong; There are many good stories in China, but have not been found by any chinese Directors. They are too busy to copy Hollywood, to repeat other's successful stories but forget that we chinese have souls to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