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正在邊緣化 first也沒用

[複製鏈接]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6 18: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正經歷 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

從 古代農業文明時代 進入 現代工商文明時代

黃仁宇先生說 這次革命業已完成

事實上 至少接近完成


這次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的生存生活方式

同時改變了社會結構 政府組織 道德倫理 價值觀


這次大變革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西化的過程

從地理上說 必然是從中華文明圈周邊 向中央 逐步滲透 的過程

日本先被西化 然後 是 所謂小龍小虎之類



這次變革已經到了 綠葉襯出紅花來的階段

一旦變革真正觸及 東方文明的核心

就不再是簡單的西化 將是融匯創新 升華的過程

一個偉大的新文明必將誕生


在這個過程中 台港地區同胞以及 海外華人 的歷史貢獻 已經 有目共睹

任何人必須在這個歷史過程中 找尋自己的定位

融匯於中心 還是自外為邊緣

都是自己的選擇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沙發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6 18:33 | 只看該作者
關於與台灣朋友的爭論

本人認為:

立場不同 爭論無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主題

1484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3
haixia5688 發表於 2006-6-16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137

帖子

2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9
4
zqsunzqsun 發表於 2006-6-16 20:45 | 只看該作者
台灣是腐敗貪污混亂的代名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20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5
YuLG 發表於 2006-6-16 23:20 | 只看該作者
二樓言之有理;實際上這種所謂的「爭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爭論,因為死硬台獨分永遠都不會同我們擺事實、講道理,從而追尋事實真相,辨明真理謬誤;而只會堅持其「台獨理想」至死不休,即使再強詞奪理、再自欺欺人,這種堅持也將一如既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883

帖子

21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7
6
dj13579 發表於 2006-6-17 02:22 | 只看該作者
擺事實,是誰都知道不可能獨立
所以就用嘴皮子台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主題

2275

帖子

73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0
7
Taiwanfirst 發表於 2006-6-17 11:01 | 只看該作者
>>黃仁宇先生說 這次革命業已完成

算你有點學問, 但黃仁宇先生何時說過這句話?[/COLOR]

>>事實上 至少接近完成
台灣正在獨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8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7 11:28 | 只看該作者
黃仁宇的原文是這樣:

「中國長期革命業已功成---500年無此奇遇」

1985年發表於紐約 相關論述在其多本著作中多次出現

(可知正確的歷史學理論確有預見未來的能力)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9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7 11:40 | 只看該作者

再看黃仁宇先生的預測能力

歷史觀點:中國沒有發生大亂的理由
●黃仁宇先生
●何頻

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並不因為離開家鄉五十多年而有改變。在我採訪他的時候, 雙方都從電話里認出了對方的湖南腔。


1946年在美國雷溫烏茲要塞陸軍參謀大學學習
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一九一八年生於湖南長沙,其父黃震白曾為同盟會會員。

一九三六年,黃仁宇先生在天津南開大學入電機工程系。畢業后先在長沙《抗戰日報》工作,後來入成都中央軍校。

軍校十六期畢業后,黃仁宇先生任陸軍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一九四三年加入印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一九四四年五月曾在緬甸密支那負傷,受頒陸海空軍一等獎章。

抗戰結束,黃仁宇先生任第三方面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一九五零年以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身分退伍。隨即,黃先生赴美在密西根大學攻讀歷史,一九六四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南伊利諾大學及紐約州立大學任教,一九六七年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一九七零年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黃仁宇先生以歷史學家的身分參加《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專著包括《緬北之戰》、《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財政及稅收》、《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地北天南敘古今》等,其中《萬曆十五年》曾得美國書卷獎一九八二年及一九八三年兩次提名。現有中、英、德、法、日文版,中文版又有台北的繁體字版及北京的簡體字版。此外《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將於九四年一月底出版。

他不僅以「大歷史」史觀在國際史學界自成一家之言,而且他的著作雖多屬學術範疇,卻行銷於市,一版再版。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旅居紐約的黃仁宇先生,接受了筆者的採訪。

            
中國現在不象清朝末期

●何 頻:您作為著名的歷史學家,站在一個歷史學家的角度,怎樣來看鄧小平去世后 中國局勢的演變?

●黃仁宇:一位歷史學家不能預測將來的事情,只能從過去發生的事情提出若干建議。 我一直認為,中國因為對日抗戰已經創造了一個新體制的高層機構,又因為內戰,重 新安排了農村基層組織。現在趁著經濟改革的機緣,重訂上下間法制性的聯繫。從中 國朝代歷史的例子看來,和世界其他各國現代化的例子看來,中國已經完成了從破壞 的階段到建設的階段的轉變。

可是,歷史學家不是政治科學家,他不善於分析當前軍隊的動態,與政治人物的 去向,所以他不能斬釘截鐵地說,什麼事會發生,什麼事不會發生。



●何 頻:有人說,中國大陸現在的情況有點象清朝末期,您同意這個看法嗎?

●黃仁宇:我不同意這種看法。經過一百五十多年的大革命,與以前的情形完全不同。 我看和英國十七世紀的情形才能比較……。

●何 頻:那時英國與中國現在的情形有什麼相似之處?後來是如何發展的?對中國有 何借鑒的地方?

●黃仁宇:彼此都由過去農業體制改變成以商業法製為主的體制。也都由一個不能以數目字管理的局面進入一個可以用數目字管理的局面。改造的時間很長,動亂也極劇烈。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局勢的實際意義,直到事後,才能在歷史上清算出來,才能體會到各事前後連貫的真實意義。英國十七世紀的動亂,因宗教發難始,而以經濟建設終。中國雖無西方式的宗教問題,但是傳統社會由「尊卑男女長幼」的原則組成,民間供奉「天地君親師」之神位,所推翻的體制,也實具有宗教性格。

英國還有一點可以給中國借鑒的地方,即是體制改革近完成時,以法官判案的情形造成事例,為以後遵循。司法機關立法,積少成多,小處著手,可以補代議政治之不足。



●何 頻:現在的中國比較象中國自己歷史上哪個朝代?與歷史上各個大變動時期相比 ,中國大陸現在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黃仁宇:我覺得中國現在是處在一個建設的階段。我常常講,中國在一九二零年時象歷史上的南北朝,現在則象隋朝、唐代復興的開始,一切組織建設剛剛開始,不是一個混亂的時候,而是一個新局面出現的機會。

以七十年的時間完成魏晉南北朝三百五十年的改造,也難怪過渡期間動亂之劇了。

            
怎樣評價毛澤東與鄧小平


新的千年來臨,人類歷史開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紀元,歐元統一在西歐12國內使用,法郎、馬克、里拉將停止使用而成為歷史,歐洲的統一前景讓人聯想。中國加入了WTO,有望能脫胎換骨,換上歷二千年來未沒有之觀景。電腦、網際網路等等高新技術的出現,使人類提高了對自然包括自 我的認識水平,使人與人、人與自然更能和諧相處提供可能。世界貿易大廈被摧毀讓人們在樂觀中警惕,尚有許多問題並不能通過物質大大豐富來解決,人與人平等相處還須時日,當今世界既充滿希望也不乏危機.(周sD文)
●何 頻:現在有一股毛澤東熱,您個人是怎麼看待毛澤東的?

●黃仁宇:我在《中國時報》已經寫出來了,一方面他對我們個人帶來很大的痛苦,但 是另一方面他代表一種群眾運動,這個群眾運動把社會下層重新改變、組織起來。他本人家庭方面,也承擔了很大的犧牲。所以很多人說他功也很高,罪也很重,這個矛盾是存在的。作為群眾運動的代表,他是中國一個很偉大的人,但是他作為個人有很多弱點,對朋友不忠,過度的運動,總是破壞,等等。



●何 頻:您怎樣評價鄧小平?

●黃仁宇:鄧小平利用經濟改革造成中國新的上下之間的聯繫。我們講自由、平等,講 權力、義務,都是空洞的,不是實際的問題。實際的問題一定要用商業的方式,造成上下之間的聯繫。比如,現在中國開始講貨幣,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最近一兩年大陸開始談論這個問題,從前大陸連談這個問題的資格都沒有,缺乏基本的條件。過去提不到的事情,現在可以做到。現在討論的問題是貨幣制度怎麼改革,怎麼投資。

當然鄧小平的有利條件在於前人把他的工作已經做好了一部分,他只是把這些事情繼承下來,他的眼光是很高深的、很精明的,他儘力提倡經濟改革,逐步地在經濟改革同時把法制建立起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中國大陸已經在走向法制的道路。無形中權利、義務的關係的高樓大廈就建立起來了。

鄧小平的成功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而是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這三個階段的成功。



●何 頻:鄧小平在經濟政策上確實比較開放,但是在政治上他還是相當保守,八九年他甚至動用了武力鎮壓了群眾運動……

●黃仁宇:這個問題很不容易講。首先要看清共產黨的本質,共產黨的結構。它有五千萬多共產黨員,但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文盲。所以在中共決策時,不是高層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由下層的群眾決定的。

我也知道中國共產黨有很多困難。中國的很多事情不能當面講,或者講得太直接,很多東西講得太明白了,就會帶來混亂。中國的事情必須有忍耐性,長時期地慢慢來變化。中國底層有太多的潛在勢力,群眾運動的力量太大了。

             
歷史不會平白地重演

●何 頻:鄧小平去世后,新一代能否順利地接過他的權力棒,江澤民、李鵬、朱容基 這些人能否站得住腳跟?

●黃仁宇:這個問題又涉及到中共內部的派系問題,我很難判斷那些派系的情形會怎麼樣,軍隊內部情形到底怎麼樣,具體局勢如何發展。這不是我的專長,應該聽聽那些軍事專家、局勢分析專家們的意見。

你所謂「站得住腳跟」,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短時間的政策能否持續,這很難說。一是長時間內他們所代表的局面是否會整個垮台,我想不會。歷史不會平白地重演,尤其以中國過去幾十年犧牲之大,破壞之深,才能達到今日的局面。如果小不如意,即認為現局不能算數,須要一切重來,那不能和我所說「歷史上長期的合理性」切合。



●何 頻:現在台灣及西藏獨立的呼聲挺高。鄧小平這個政治強人去世后,如果新的一代接班人難於一下子控制局面,如您所說的群眾運動的潛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您是否認為台灣、西藏或其他地區可能獨立?

●黃仁宇:從長時間合理性看來,中國正進入一個統一與建設的階段,而不是一個分裂與破壞的階段。在歷史上講,中國現在是在長期動亂之後,到了一個促成和平、統一的機會,不是在一個混亂的機會。四分五裂,打起仗來,不是歷史基點所指示的方向,長期的合理性是需要統一了。統一的方式有很多,如聯邦制、邦聯制、自治等都可以討論。

任何一個國家現代化,都可能在新體制上產生問題,荷蘭在十六世紀的例子可供參考。



●何 頻:這樣說來,正好符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治久生亂,亂久求安」的古話。您是認為現在是沒有生亂的理由了?

●黃仁宇:你一再提及動亂,我可以從兩個立場來分析:一是害怕動亂,這本身就是好現象。要是人人厭亂,動亂的機會就不高了。相反,也可以是表示希望動亂,我當然不是指你這樣想,或者覺得動亂的公算甚高。讓我這樣說吧:動亂的本身不能解決問題。過去發生的動亂,尚且各有它們背景上的必要條件在。例如軍閥混戰,軍閥逐漸被淘汰。但是各省區間私人的軍事力量逐漸拼成一個中央軍,才能主持抗戰。即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各人都穿藍布襖,吃大鍋飯,但因此也節省了一段國家資本。

我想不出現在再要產生動亂的理由。我曾向大陸的朋友說過,在適合的階段中國共產黨應改名為中國人民黨或其他合適的名稱。過了時的意識形態則代之以放寬視野的歷史,也就是接受歷史的仲裁。傳統經典里的社會價值與現代經濟生活琢磨必會引導出來一套新的倫理觀念。這都是不待動亂可以解決的問題,動亂只距這些目標更遠。

至於還有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則因中國已能逐漸在數目字上管理,也可以用財政與稅收政策解決。我們不要忘記過去既有不公平,而且大家都窮,所以最窮的人窮得無以為生,才發生大規模的動亂。今日一般生活水準提高,問題的性質就與前不同了。

你最好強調我是一個研究歷史的知識分子,不能預見未來。從歷史的角度,可以很強調地講是否合乎這個基點。【發表看法】



(本文摘自即將在香港、台北出版中文版,在東京出版日文版的《鄧小平之後的中國》一書。作者何頻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中國時報周刊》主筆。該書並非對鄧小平之後中國局勢作單一的預言,而是通過與一批持不同觀點的專家學者交談,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觀察方法,分析和預測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外交、少數民族、港台等方面局勢演變的各種可能性。這是一本極具前瞻性和挑戰性的著作,也是近年海內外有關中國前途的作品中,吸納了最多不同見解的一本書。)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10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7 11:45 | 只看該作者

再看毛澤東先生的預測能力

毛澤東(1956.11.12.)
紀念孫中山先生[1]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作了尖銳的鬥爭[2]。他在這一場鬥爭中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
  紀念他在辛亥革命[3]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
  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4]的豐功偉績。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東西。
  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我們正在完成這個革命。
  事物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
  但是要謙虛。不但現在應當這樣,四十五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
  孫先生是一個謙虛的人。我聽過他多次講演,感到他有一種宏偉的氣魄。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情況方面,知道他是很虛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
  根據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報》刊印。


  
註釋:
  [1]這是毛澤東為紀念孫中山誕辰九十周年寫的文章。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11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7 11:54 | 只看該作者
台灣朋友即使不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子孫後代著想

海峽天塹在現代科技發展之下 早晚變通途

台獨就是死路一條

孫中山先生說得好,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主題

2275

帖子

73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0
12
Taiwanfirst 發表於 2006-6-17 13:31 | 只看該作者
好吧, 念在你有讀過黃仁宇, 有六十分的資格, 與你討論一下統獨爭議

依據黃仁宇」地理歷史觀」 的說法, 黃河上游泛濫, 下游就豐收, 上游豐收, 下游就大旱, 所以秦始皇必須要統一中國, 以上下游之有餘, 補另一半之不足, 避免沒飯吃的一方發動戰爭; 這是中國必須要統一的由來

到了後期, 由於北方民族冬季苦寒, 沒有飯吃, 所以冬季常常大舉南侵, 為了這各問題所以築長城, 甚至把北方民族納入國土, 以有餘補不足, 降低戰爭的發生機會

1. 那問題來了, 依照黃大師的理論, 現在的中國沿海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必要抽調賺的錢去支持大西部, 以有餘補不足嗎, 像是南水北調一樣, 不管是一國幾制, 五十年不變或者一百年不變, 台灣與香港為何要給你抽? 光憑這一點, 你摸著良心說, 台灣人支持獨立是不是責無旁貸, 誰叫當年清朝要割讓台灣?

那好, 你說不支持統一就打, 為了降低戰爭發生機率, 所以要統一, 這時出現第二各問題

2. 以有餘補不足這各做法不適用於現在社會, 因為現在不是專制體制, 民主時代日新又新, 有錢國家戰力越強, 以蘇聯為例, 是俄羅斯在經濟上補貼前蘇聯的烏克蘭, 白俄羅斯, 愛沙尼亞….所以葉爾辛讓前蘇聯那些國家獨立出去, 是因為俄羅斯已經負擔不起了, 是不得不為之舉, 這件事也有可能發生在中國, 不用顏色革命, 只要一次全球或是中國經濟大蕭條, 就會發生, 因此李登輝有七塊論的出現, 你認為呢?

3. 就算沒有前兩項問題, 以中國的人口要搶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目前是不可能, 因為美國也是靠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的需求起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的地位類似今日阿根廷, 即便如此, 美國二億五千萬人口也很難超越一萬美元人均所得, 所以美國透過美元本位制, 成為了世界中央銀行, 沒有這各地位, 美元不知崩潰幾次了, 再加上我之前說的魔術公式, 成為今天這麼有錢, 中國要取得類似地位, 勢必與魔術公式衝突, 你說怎麼辦呢?
台灣正在獨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主題

2531

帖子

845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45
13
cdcd cvcv 發表於 2006-6-17 14:40 | 只看該作者

字面上看

小FIRST的武工沒有老厚強,可能是年齡因素......
有什麼好爭的,真的要打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14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7 14:48 | 只看該作者
歷史上 分合趨勢變化的背後

最主要的是地理因素 在一段時間內技術因素可以起大作用 但技術廣泛傳播以後 地理因素必重佔上風

因此

在中國 合是主流
在歐洲 分是主流
==============================================

台灣之於中國

自明代開始 戰略地位日益重要

如今中國開始海洋時代 台灣更是特別重要

收復台灣是關乎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大事 當政必然謹慎

==================================

至於經濟發展

虛實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分析角度

這裡不便多言

趨勢一旦形成 很難改變

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 沒有妨礙後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1

積分
13
15
 樓主| 厚學 發表於 2006-6-17 14:53 | 只看該作者
給台灣小朋友們講講道理

讓他們處於「台灣文化大革命」的狂熱頭腦冷靜冷靜

也是各位兄弟 茶餘飯後 對同胞們應盡的一點義務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16
maba 發表於 2006-6-17 15:30 | 只看該作者
台灣屬於中國沒有其他原因,就因為法理。中國將來勢必與美國衝突是first一廂情願。小衝突有,大趨勢是互相依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主題

2275

帖子

73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0
17
Taiwanfirst 發表於 2006-6-17 17:09 | 只看該作者
[QUOTE=厚學]給台灣小朋友們講講道理

讓他們處於「台灣文化大革命」的狂熱頭腦冷靜冷靜

也是各位兄弟 茶餘飯後 對同胞們應盡的一點義務[/QUOTE]
看來你只讀了黃仁宇, 而且還沒讀透, 他只懂歷史與財政, 不懂經濟, 建議你多讀讀其它家之言
至於中國以合為主流, 適用於中國大陸陸塊, 不然琉球怎麼一直收不回來呢? 中國古代為何版圖不及日本呢?
美國經濟大蕭條, 但是美國各州財政基本獨立,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而且美國兩岸面海; 可是中國意圖以有餘補不足, 像胡溫目前做的一樣, 對財政很危險
台灣正在獨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6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3
18
daniu7365 發表於 2006-6-17 17:13 | 只看該作者
Taiwanfirst的話讓我看不懂,香港回歸快十年,我怎麼沒有聽說大陸內地從香港抽過一點油水?
現在到底是台灣在從大陸抽還是反過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主題

2275

帖子

73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0
19
Taiwanfirst 發表於 2006-6-17 17:54 | 只看該作者
[QUOTE=daniu7365]Taiwanfirst的話讓我看不懂,香港回歸快十年,我怎麼沒有聽說大陸內地從香港抽過一點油水?
現在到底是台灣在從大陸抽還是反過來?[/QUOTE]
現在不抽, 不代表以後不抽, 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代表五十年後開始抽, 不想被後代子孫怨恨為何害他們要負擔大筆軍費
台灣正在獨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88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20
shiwkcn 發表於 2006-6-17 20:58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好像你現在負擔軍費負擔的少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6: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