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複製鏈接]

9

主題

714

帖子

15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arlsql 發表於 2006-6-4 0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妞妞今天給俺推薦的,楊瀾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所做的演講:《成長:你唯一的把握》。原文共6節,因為比較長,只摘了最後兩節,偶覺得和婚家沾上些邊兒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楊瀾的Blog看。
=======================
五:個人的成長需要明確人與自己的關係

經常有人說,這個人有多重性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性格。總保持一致,不出現混亂,那我們就是神仙,不是人了。但是否可以通過成長,追求一個相對完整的人格呢?我認為是是可以有這樣的機會的。雖然對於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說分數教育不好了,我們要進行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後來又變成了學鋼琴,學畫畫等技能的培養。但這是不是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未見得。我覺得最欠缺的,從幼兒園開始,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會聽到一個詞是INTEGRETY,這個詞就是指人格的完整性。作為人應該有尊嚴,有行為的準則,這恰恰是我們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其實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無論人成功與否,人最大的快樂和痛苦都是來自精神層面的。

記得採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頓大學。他講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貧窮的農村,十幾歲前從未讀過書,只是在家放豬。這時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出外讀書,他母親把家裡僅有的麵粉做了幾個饅頭,給他帶上。跟他說:你要出去好好讀書,只有這樣才有前途。當時他還不太願意出去,就問他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回來?他媽媽說:到秋收,你就能回來看我們了。這樣他就和一個遠房親戚走了。可沒想到,之後的戰亂讓他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來,再也沒見到他的父母。談到這裡,我問:「如果當年你媽媽不堅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會怎樣呢?其實我的問題是有誘導性的,我想讓他說,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會依舊很貧困這類的話。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實並不在乎,如果我留在農村,也許我的父母就不會餓死。」因為他的父母是在五十年代末,活活餓死的。他的話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在其它場合也經常說起這個故事。

雖然我是1998年採訪他的,過了這麼多年,至今有人問我採訪了這麼多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誰時,我仍然是說他。諾貝爾獎算不算成功,應該算成功,對許多人都是終生難以企及的。但在親情和人的倫理面前,相對於人的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所以我前面說,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鼓勵和刺激每個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時代。但在成功之上,是不是還有些其它的東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礎和基石。

另外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採訪就是採訪王光美女士。以前她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老革命。其實大家不知道,她是我國第一位核物理專業的女碩士。而且現在大家想得到的機會,當時她都有,出國留學、全額獎學金等等。但是作為當時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她有自己的追求,就毅然去了延安。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中。大家可以想象當時她所經歷的壓力,那是一種排山倒海一樣的,能把個人撕碎和吞噬掉的壓力。但她並沒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她講到,當時劉少奇被批鬥,她也在旁邊陪斗。有一次批鬥會,劉少奇在一個舞台的中間,被揪打得很厲害。她不顧一切地就跑過去,拉著他的手,和他一起挨斗。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最讓我感動的還不是她在巨大的災難中所表現的原則和對自己感情的忠實。而是在特殊的年代過去之後,她給我講到:當時她身邊有個工作人員,教她小女兒唱打倒她爸爸媽媽的歌謠,並慫恿女兒當著王光美的面唱。可以想象這種設計是非常刻薄和陰毒的。我就問她:你後來找到這個人了嗎?她說:我不想知道。我要是想知道,這個人會倒霉的。所以我根本不去問,不去調查這件事。因此,她也是給我極大震撼的採訪人物;在受到了一個巨大的不公之後,能去寬恕,不去追究,我認為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這些心靈的震撼和撞擊,包括對我的人生觀,都產生過一些非常大的影響。

毋庸質疑,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個繁榮的,一切都在建設當中,是有很多的希望。人家有美國夢,我們也可以有中國夢的,這樣一個時代。諸位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也有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許多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和心理平衡的。從醫學上講,恐怕也是誘發許多疾病的深層次原因。培養人格,我覺得特別是學醫的人,在這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熏陶中有著特彆強烈的切合點。如果我們說以人為本,沒有什麼比醫生更要以人為本了。醫學在中國古代被稱作「仁術」。

對於醫生人格的培養,被希波克拉底和孫思邈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了。大家恐怕早已知道,我在這裡是班門弄斧了,不過當我查到孫思邈的《大醫精誠》里的一段話,仍然特別感動:「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我覺得凡人成佛了也不過如此了。但是我想他為醫生提出了一個極高的人格和道德要求,不用我贅言,大家都有這種心情的感應。這樣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繁榮,些許有些嘈雜和混亂的社會非常有意義。

我們希望看到是一個有愛心的、和諧的社會。當然這裡也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我也在博客上寫了:在這世界上,並非人人都有,被稱為心的東西。那是因為前些天,看到深圳的歌手叢飛生前幫助了300多位貧困的學生來求學,但是當他去世后,有人採訪這些學生的時候,有的學生就說:我怎麼知道他有什麼目的呢?有記者問:叢飛去世時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如果當時你知道,會幫助他嗎?請注意,記者問的是你當時知道的話,完全是個假設,因為他已不在人世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怎麼幫他,我一月才掙三四千。說得非常理直氣壯。請注意說這些話的,都是曾接受過他幫助的人。所以作為旁觀者都覺得很寒心,我們這個社會真是什麼地方搞錯了。

9

主題

714

帖子

15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1
沙發
 樓主| karlsql 發表於 2006-6-4 03:57 | 只看該作者
六: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今年 「母親節」所在的那個星期大家看到的天下女人節目是我採訪一位叫潘芏的母親。她是吉林人,在外企做到一個中層的管理職位,收入也不錯,在當地已經非常好了。她放棄了這些,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大連,開了個兒童村,收養單親的服刑人員的子女。這裡給大家一個概念:中國的刑事犯罪,一半以上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30-40%是服刑人員子女。所以她做這件事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不僅給這些孩子愛心,也為我們這個社會增加了安定的因素。當然這些年做的很苦,而她自己的兒子,長期見不到媽媽,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請允許我哭泣」,說:我的生活太壓抑了,每天那麼多功課,媽媽也不在我身邊,我的苦惱沒機會去和人說,真想到曠野里去大哭一場。十幾歲的孩子寫的一篇作文,我覺得非常感動。我當時就問潘芏:這邊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連自己的孩子都沒照顧好,怎麼照顧那邊的孩子呢?潘芏很誠實,說:我不知道怎麼辦。我走了,那邊孩子又該怎麼辦?有一個觀眾說得好:這是我們社會的缺失,我們不應該讓潘芏面臨這麼一個選擇,我們的社會在做什麼呢?所以這些,大家是要看人身體的疾病,我們這個社會也同樣有很多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克服它,救治它。也正是這樣一些原因,所以我希望今後將更多的時間放到公益事業方面。

我成立了陽光文化基金會,希望推動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動慈善的培訓等等。有人問:你圖什麼?我覺得很難說清,你覺得有一種動力要你去做這件事,而且做了以後,心理有一種非常大的滿足感。我想當你們未來,伸出你們的手把一個病人從死亡上拉回來時,不需要別人問你:你圖什麼,你是為了掙你那工資,當然不是,我相信,當你這麼做時,你心理一定充滿了極大的滿足感和快樂,我希望這種快樂被加倍放大,我們的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也許你在某種場合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會有人會妨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換句話說,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

俺們很喜歡她的這段結束語。平衡的引喻出自前面楊瀾採訪基辛格時,基辛格對有關和平的問題的回答,「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618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3
vingxliang 發表於 2006-6-4 09:59 | 只看該作者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唉..現實真是如此滴.呵呵..
謝謝樓主karlsql的分享.
阿彌陀佛
自在隨緣
www.amtb-aus.org;
www.dfg.cn
http://www.pllc.c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6

主題

3283

帖子

13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無極-留級-太極-太太急

Rank: 4

積分
1394
4
眉正經 發表於 2006-6-4 10:00 | 只看該作者
楊瀾? ouch!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70

主題

4422

帖子

27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4

積分
2741
5
紫衣 發表於 2006-6-4 10:13 | 只看該作者
不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但可以享受成長的樂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6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6-6-4 10:32 | 只看該作者
是噢,人一定要成長。這也是一種成功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6-4 11:25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成熟的男人比一個成功的男人要重要……

同理,女人也同樣吧……

更何況,成功的定義,在每個人的心中並不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1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