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扒糞者」――「一種高貴的尊稱」

[複製鏈接]

11

主題

249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月明星稀 發表於 2006-6-2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扒糞者」――「一種高貴的尊稱」

作者:葉治安
2006年05月30日東方網

  上個世紀初,以斯蒂芬斯、貝克、塔貝爾等為首的一批記者和作家痛感美國
社會政治道德的淪落,所以聚集在《麥克盧爾》、《角斗場》、《世界主義者》
等雜誌的麾下,向政界、商界及社會各個層面的腐敗與弊端,展開了無情的揭露
和猛烈的抨擊。「政府與黑道的勾結、金融保險的欺詐、藥品和食物的摻假、監
獄里的虐待、街道上的賣淫、甚至連教會中的黑暗」,都在他們犀利的筆鋒下被
一一曝光和鞭撻,人們把這場在美國社會和美國新聞史上留下深遠影響的運動稱
作「黑幕揭發運動」。由於這些記者和作家在文章中揭醜直接且用語尖銳,所以
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也不得不在一次演講中,說這些「黑幕揭發者」
「就像英國作家約翰.班揚小說《天路歷程》中的扒糞人,對美好的事物視而不
見,專門盯著卑鄙墮落的東西不放。」儘管總統與有些「扒糞者」的私交不錯,
他本人也是一位公認的改革派領袖,但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時為了考
慮和擺平「社會方方面面的關係」,所以也只得口出貶辭。但他沒想到,「扒糞
者」一詞卻在美國社會卻成了「一種高貴的尊稱」,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人民
喜歡並需要他們的社會中有這樣的「扒糞者」。

  實際上,縱觀人類社會任何一個時期的發展史,「勾結、欺詐、摻假、虐待、
賣淫、黑暗」一直是和社會形影不離且與時俱進的,這些社會陰暗面在某一個時
期或許有數量上的多寡,但在本質上卻是如出一轍的。所以任何一個追求進步、
追求文明的社會,都是以最大限度地遏制陰暗面的蔓延,儘可能地擴展陽光地帶
為己任的。而在這樣一種社會力量對決中,除了行政作為外,媒體就起著至關重
要的作用。因為,絕大多數百姓沒有或很少享有知情權,根本無從了解諸多「見
不得人的黑暗勾當」,所以需要媒體來充當他們的耳目喉舌,這就是現代媒體的
作用和責任所在。而要起到這個作用和肩負起這個責任,媒體就需要培養出一大
批「無欲則剛」的「扒糞者」。不管是主流、還是亞主流,或是非主流媒體,沒
有這樣的「扒糞者」,那麼它的社會功用也就微不足道了。

  但是今天,「扒糞者」頂桂冠更多地被戴在了一些「新聞業外人士」的頭上,
例如陳曉蘭、單志東、方舟子、何祚庥等。儘管這些「新聞業外人士」的每一次
「扒糞行為」不是(也不可能)盡善盡美,但他們擔綱的「扒糞者」角色卻是有
目共睹且不容置疑的,而這角色本來更多地是應該由媒體從業人員來充當的,可
惜角色錯位了。當然,在全國十幾萬的記者編輯中,肯定、也確實存在「扒糞
者」,只是相對整個群體數量而言實在不成比例,況且在名氣和作為上也不能與
上述幾人爭鋒。我臆度這是由於商業社會的浸淫,所以好多媒體的掌門人更願意
培養或喜好采編風花雪夜、撰寫鶯歌燕舞的業務人員,而「扒糞者」這樣的角色
會帶來麻煩,會給自己的地位帶來不穩定因素,所以何必自討沒趣、甚至是自討
苦吃呢?但也正是由於自降其志,所以使很多媒體不上檔次乃至不夠其格。

  一個世紀前大洋彼岸那些「扒糞者」揭露黑幕的終極目標就是呼籲社會的公
德和公正,這對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倒是不乏借鑒作用。所以,被譽為「社會良心」
的媒體不但要對上級負責,也要對得起受眾的企盼和信任。而現在最起碼應做到
這樣一點,就是不要再讓「業外人士」盡占「業內人士」的風光,鼓勵並培養更
多的「業內人士」勇敢地加入到「扒糞者」的行列中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23: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