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的戰略安全評估

[複製鏈接]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5-24 1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蔡逸儒

5月20日,台北首度發表「國家安全報告」,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修改了十多次,但其內容卻是貧乏得可憐亦復可笑。所有的台灣媒體和在野政黨都冷朝熱諷一番,說是言不由衷的作文比賽產品,了無新意,連主其事的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都說不想要看。看來花了這麽多的時間、心力,動員了這麽多的學者、專家,所做出來的報告,還不如筆者日前在海外參訪,手中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在幾天內寫出來的文章內容更來得突出,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談到戰略安全問題,其中有主觀的判斷,也有客觀的現實,有內部的考量,也有國際的因素,究竟是要採取防禦型、攻擊型或合作型的安全戰略設計,都必須加以思考。

  對國家安全戰略最周詳的說法,應該是包括了廣義的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政治安全、國防安全、文化安全等各個領域,只不過外界通常都把重點放在狹義的政治及國防安全罷了。這種你輸我贏、我輸你贏零和競爭的狹義安全觀,現在已為一種新的戰略安全觀所取代,糧食、疾病、生態、能源、貧窮、人權、水資源、環保、跨國犯罪、洗錢、恐怖主義活動、宗教、打擊犯罪等問題都屬於新安全觀的範疇。

  

美、中兩種安全觀

   

  美國這些年來提出廣泛、合作的安全觀,而中國也有所謂的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就台灣的立場而言,雖然台灣難以形成自己特有,而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戰略安全觀,但大家不妨思考,前述二者何種最合乎自己的最大利益,到底是要堅決追求獨立,自外於中國的發展,當做外國牽制中國發展工具的戰略安全設計較合乎台灣的利益?或是追求事實自立,而非法理獨立,利用中國的發展,發揮台灣的燈塔效應,協助中國的現代化,使北京變得更為文明、理性更合乎台灣的利益?兩者之間究竟何者更合乎台灣,或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利益?不同的戰略思維會有不同的戰略設計,其中有不少值得討論的空間。  

  台灣當前安全威脅主要來自兩個層面,一是北京的敵意及不確定的兩岸關係,二是台灣內政問題。目前台灣的戰略安全態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部分由於台灣民主發展的成果,部分由於全球民主發展已成潮流,更凸顯了中國專制,不民主的一面,只要台灣不在兩岸問題上主動生事,被外界誤以為是所謂的麻煩製造者,台灣基本上能夠得到國際社會道德、心理及輿論的支持。萬一兩岸最後不幸發生衝突,只要引發衝突的原因不在台灣,世界上相關國家,尤其是西方民主先進國家,多半不至於全然置台灣的安危於不顧。

  至於不利的一面,在政治上,台灣受到中國的持續打壓,國際社會少有人敢於仗義執言。在經濟上,又因為中國的快速發展而有邊緣化的現象。在外交上,更因為中國的封鎖,台灣幾乎成了一個不存在的政治實體,已經少有國際能見度,除非中國同意,兩岸達成默契,否則台灣越見缺乏國際活動經驗,不能參與多邊的國際組織活動,若再加上內部朝野對抗、統獨糾葛、族群對立、我們不能昧著良心說台灣的安全沒有問題,要是處理不當,台灣確實可能出事。

應從新安全觀中得到啟發

  

  於今之計,我們只能期望,台灣能由上述新的安全觀念中得到一些啟發。有識之士要在主觀的判斷和客觀的事實之間,內外壓力之下求取平衡,在台日、台美、台歐、兩岸、東北亞、東南亞、大洋洲、紐澳地區,追求一個符合台灣利益的、平穩的、大的安全戰略設計。以合作而非對抗、互利雙贏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安全觀出發,由和平共處到和平競賽到和平過渡或整合,研究如何建構一個民主聯盟,來強化台灣的安全,思考如何利用美日的關切,如何在國內政局,尤其是外交與兩岸之間,追求一個平衡的戰略安全政策。

  換句話說,對外,台灣雖然在國際社會上確實受到相當不公平的對待,但與其滿懷悲情,衝撞既有體制,爭取同情而不可得,反而應該改變訴求重點,強調區域安全、民主繁榮、和平整合,要積極的參與區域的合作,以取代對抗的冷戰思維,避免被迫邊緣化。

  對內方面,解決問題之道首先在於勤修內政,其次則是統獨休兵,再來應是講信修睦,停止朝野惡鬥,不要再為了短期的個人及政黨政治利益炒作族群問題,凝聚共識,建構國家發展戰略方向。

  至於兩岸關係方面,台灣也應該以和平發展、維持現狀來取代統一和獨立的主張,然後在此前提之下,配合兩岸及國際的共同利益,兼顧區域及自我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內政的平衡發展,恢復兩岸對話、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簽定兩岸暫行架構或中程協議,成功的把台海安全區域化、兩岸關係穩定化、台灣民主精緻化、經濟全球化。

  或許這些才是最符合台灣,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最佳戰略方針設計。

隨  心  飛   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