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不願回去: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哪去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科技時空 2006.5.6

「2000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這些人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的有751人,大約佔畢業生總數的20%,其中有587人同時選擇了美國,比例高達78%。

2001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 2217人,研究生2002人,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的有831人,佔畢業生總數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國,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長了9 個百分點。這一年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畢業32人,直接出國留學的達28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畢業15人,出國人數達到13人,比例為90%。

2002年出國更是熱,北大學生出國被拒絕很少,多數學生是自費出國留學。尤其是理工科出國率非常高。物理化學專業的學生出國率更高,有的幾乎全班端。

2003年因為非典出現有所降低。2004和2005因為各個方面原因沒有具體數字。

清華大學對於出國留學人員的統計數據諱莫如深,曾有記者曾多次向清華有關部門索要相關數據,得到的回復是:這些數據沒有得到教育部批准,不能隨便向外界公布。

這算個什麼理由?

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在這些年來對教育的指導方針還有發言人的講話,簡直就是不負責任。而教育發展到今天,教育部不應該回顧,反思,檢討嗎?

但是來自新華社的數據表明:1998年,清華大學畢業生直接申請出國留學的為760多人;1999年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關,達1120多人;2001年繼續保持在千人以上,而且每年都是持續增長的勢頭。這兩年更是增長強勁。

《中國青年報》曾經在清華校園做了一個隨機採訪,被採訪的18位清華學生中,明確表示希望出國深造的有14位,另外4位視情況而定。在被問到是否會回國時,表態堅決回國的只有3位;還有3位說現在是傾向於回國的,但不敢保證以後會有什麼變化;表示要看情況再作決定和不打算回國的各有4位。

我國重點投資建設的大學,給誰培養人才?即使全球是一家,我們也夠大方的可以了。但是綜觀全球發展形式,我們的地球村並沒有成為人人平等的和樂家園。我們自己尚需要大量的人才,為什麼要認為製造大學之間的差距,給人家培養人才,有的血本無歸?反過來,我們心中的人才卻幫助外國人掙中國的錢,甚至挖我們的經濟牆腳。

很多學生為了將來出國,在大二大三時就不去上基礎課,而時刻準備「托福」,天天捧著新東方但是教材。

而很多中學生都非常崇拜北大、清華,筆者所在地方的高中每年都組織一些優秀的中學生進京,去看清華和北大。能夠在高中階段進京的中學生在北京一定要留下北大、清華的門前的合影,在中學生心目中,這兩所學府是多麼神聖!

中學教育突出強調的內容之一就是考上清華、北大。各個高中評比的硬體之一的就是有沒有北大清華生,有多少。

在高中教育中,有多少家長把學校領導找自己的孩子談話,鼓勵他們考清華北大作為榮耀宣傳。而我們在高中工作的教職工求到校長膝下,恐怕也得不到幫助,他們只找那些有希望考上希望大的學生談話。因此,在高中就出現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教師說話好使的現象,他們有時可以左右學校制度,左右領導,可以拿著學校的津貼,而教師多數是白白加班,奴隸化。

其實這樣的管理教育機制就是當前養就學生冷漠,不能正視社會現實,有才無德,自私的根源之一。即使這樣,我們也希望這些人留在國內,畢竟是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而且我們更需要。

事實恰恰相反。而我們的教育依舊在宣傳,在政策上傾斜,在不講條件地照顧,甚至「護犢子」似的保護。可最終我們收穫的是什麼?

出去的人員不回來,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國內技術水平低,試驗設備差,研究環境不好。」我們承認國內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們的學術水平和學習研究的環境確實無法和諸如美國這樣發達的國家相比。而且在人才使用方面存在嚴重的不公。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為什麼要辦成把我們的精英送人的處境?

很多人在出去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做好了不再回來的準備。

另據統計,在我國的出國留學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費出去的,而學成回國的人員不到1/3,其中自費留學生回國率只有4%左右。絕大多數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靠獎學金自費留學的。如果按照上述比例推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黃鶴一去不復返。

為什麼不願意回來?國內的發展條件不好、體制不健全、國內的薪資待遇不高、國內的政策不夠有吸引力……同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起來,上述理由的確成立。

如果按照個人效益最大化的選擇,他們的確實現了個人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也正因為上述的種種原因,我們才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投入到社會各個行業中,以改善現狀,從總體上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北大、清華作為國家重點建設和培養的大學,擁有全中國一流的師資和教學環境、設備,據說,國家每年清華北大的投資都在10億元以上,而其他重點大學是它們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北大清華作為國家最寵愛的兩個孩子,不思回報國恩,我們又怎能對別的孩子有更高的期望?

據《南方周末》報道:教育公平問題最近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這一次,炮火所向,直指北大、清華,放炮的,是另外兩所名校的校長。

3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兩會」上表示,國家長期特殊支持北大、清華,「這不是國民待遇政策」。

4月4日,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重慶進行招生宣傳時,向媒體表示,各地人為助長北大、清華「掐尖」,會埋沒許多人才。

實質是:這兩所本來跟北大清華並駕齊驅的名牌大學,在國家政策的傾斜下,已經不得不退居其次。

我們放在北大清華的人才還是不是我們心中的人才?

紀寶成:經濟發展不平衡,要求教育平衡是很困難的。經濟發展的差距在城鄉、地區之間是客觀存在的。這就要靠國家財政進行再分配,要支持這些地方的教育,創造出教育大體平衡的環境。什麼叫「大體平衡」就是在基本投入上各個地區的學校是一致的,同時對不發達地區要採取特殊的鼓勵政策。

連紀寶成這樣的人物都無法接受的事實,我們老百姓就得接受。

葉朗教授在談到留學不歸問題時,引用老子的話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意為我們的根基在中國,鳥飛得再遠再高,最終應該還是要飛回來。

可是事實卻相反。

我們更需要優秀的回來,留下來!因為國家處在一個經濟發展的快速成長期,急需大量優秀的人才投入到各行各業中去,尤其是大批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應該遏制對清華、北大的政策傾斜,也應該想辦法把人才留住!這是國家和教育部必須做的,應該做的!

「事實上,美國的留學政策、獎學金政策就是要中國本科生去讀研究生。」新東方的出國留學專家、副校長徐小平在一次留學講座上這樣說。北大的一位教授也承認,之所以北大一些物理、化學專業的學生去美國留學的比例比較大,是因為美國這方面人才緊缺,因此這方面專業的學生申請赴美留學也比較容易一些。

我們的教育被人家利用了!我們的教育更是自欺欺人。我們需要把人文內涵迅速地加進人的血液中,這是棘手而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改變思想,改變不合理的用人機制,應該給人才良性成長發展的環境和氛圍。

我知道這樣一個真實事例。一個年輕一些的教師,在單位搞起了新課程教學研究,結果招致了組內和領導的千方百計的阻撓,老一些的教師和年輕一些的教師聯合起來,孤立他,打擊他,詆毀他,直至此人一去不返。這些人的心理是不想讓一棵高粱顯出自己的矮。

可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往往是從一棵高粱的領先起步。

那些沒有出國,就業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外企。原因和出國追求是一樣的。外企,尤其是那些著名的跨國公司,他們的待遇要遠遠高於國內的企業。

人為衣食住行,鳥為食亡,可以理解。

於是一批批人才就這樣流失了,前赴後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再看普通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報道,心理更頗不平靜。

一個大學生的就業底金居然僅僅500元,甚至提出「零」就業!

難怪大學生說:上大學有什麼用?畢業就失業,要不,讓女生上床去賣,男生動手去竊,去搶!

我們聽了這些話不要一味地指責大學生,而要反思。教育讓他們花了父母那麼多錢,沒有回報,沒有飯碗,應該臉紅自責的是社會!我們應該正視這令人震驚的事實。

我們的公有制企事業人員飽和,私有制企業是能夠少用決不多用。大學生成了誰也不喜歡的棄兒。

回味一筆數字吧,根據確切的數據:從小學到大學畢業,一個普通的大學生需要花費16萬元。參加工作一般在23歲或24歲或以後,以500底金,這個人不吃不喝來償還父母供養他上大學的費用,按照6萬元來計算,需要整整十年。那麼在他成人(十八歲)前後父母負擔的費用,需要他16年零7個月7天左右。

當然我的計算沒有將他將來升薪算進去。可是這樣的就業形勢,他即使長薪水,也是趕不上「物價」----生活的必須消費的上漲。

悲哀!

一方面是拚命地投資,出去了不回來;一方面是不投資,還要指責。什麼邏輯?

北大、清華享受的特殊待遇,但在高投入高接受的同時,國家是否得到了高回報?北大、清華最優秀的人才究竟在哪裡?中國普通大學和中小學被剝奪的投資能否補上?能否給千千萬萬的普通大學的學生,民族的絕大多數後裔以更好的教育學習條件?

人民期待國家的政策、體制、環境逐步發展、改進和完善,民族期待我們的一流人才有耐心和信心融入到這個過程中來,為國家創造輝煌!

中國在改革發展了20多年的今天,仍然是低價勞動力在創造社會的GDP的增長!

如果一個團體,缺少了知識精英的支持,他們會馬上尋找,用來支撐和完善團體的發展、生存。大家能夠明白我這樣舉例的目的,一個社會如果讓知識成為廉價勞動產品,社會的發展會是什麼狀態?

歷史是一個鏈條,我們沒有理由讓政策傾斜造成的差距,使一代人成為歷史的斷條。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沙發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5-6 07:57 | 只看該作者
有什麼辦法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22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69
3
寒英 發表於 2006-5-6 10:21 | 只看該作者
那有這麼多精英,一個大學生剛畢業真得不是什麼人才,沒有必要這麼憤憤不平.成為人才的條件並不苛刻,本人認為,只要能自覺的運用科學的認識論,方法論,思想不是太懶,就具備了人才的基本素質,我相信這種人應該不少,如果這種人遇到適合自己的環境,發揮出他的最大的潛能,就是最理想的情況.我認為,目前的中國,不是潛在人才太少,而是對人才的認識有誤,大多數地方好像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天才,好像能找到一個人能馬上解決一切問題.日本的人才多不多呀,按國人的觀點是多的不得了,看著他們到中國來一個以專家似的,其實,只要具備人才的基本素質的人,大概3年就可以達到他的程度,所以不是人才不多,是使潛在人才成為真真人才的條件不夠.要逐步具備這個條件,首先要資金,其次要不怕失敗,就是這樣也還要時間.想跨越式的發展,那找神仙吧,否則,連門都沒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22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69
4
寒英 發表於 2006-5-6 10:36 | 只看該作者
另外一個建議,清華北大最好是大量擴招,只建教學樓,不建學生宿舍,現有的宿舍提供給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我認為,象這樣的學校,每年至少應該招5萬.特別是要擴大對中西部的招生規模,專門對美歐日出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57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83
5
紅塵一葉 發表於 2006-5-6 10:41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我罵他們,肯定有人誰要是你本人,還不是一樣~~~鬱悶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6
Hanxin 發表於 2006-5-8 17:07 | 只看該作者
所以不能光指責中國是世界加工廠(垃圾場),
中國更是世界技術市場的輸出大國!
只可惜白白的送出去了不說,
還無償支付出了無窮的培養費!

看看楊老活得多自在,82歲回國還有28陪伴!
這種人國家為什麼還在給他投入?

有這樣的老「前輩」做榜樣,
中國最優秀的人才不過80歲,
怎麼能回來?!

只要不重視知識的「領導」掌權,
這種想象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