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大因素謀殺中國人想象力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6-4-6 1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4月05日      


【來源:北青網―北京科技報】  
 
 思維標準化 知識無活力化 發散思維發展受阻 創新認知非凡化―――

  本報上期刊發的《中國青年成功觀太狹隘》一文,報道哈佛大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岳曉東研究發現,中國學生對創造力認知存在一系列誤區,既而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而在他的系列研究中,對於中國人創造力不足原因的最新分析也頗有創見,對此本報繼續刊出以饗讀者。―――編者

  月亮是燈嗎?

  一天夜裡,一位父親帶著3歲的兒子到外邊散步,兒子忽然指著天空中的明月問:「那是燈嗎?」父親機械地回答說:「那不是燈,是月亮。」但兒子還是堅稱月亮就是燈,父親開始覺得兒子很愚蠢,但仔細一想又覺得兒子沒說錯,因為月亮確實有照明的功能。而在中文當中,「明」字就是日、月相加!

  這位思前想後才發現月亮與燈聯繫的父親就是哈佛大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岳曉東。按他的話說,在兒子面前,他才是「愚蠢的父親」。但這件小事卻引發他去思考中國人缺乏創造力的根源。

  中國人較西方人缺乏創造力,這不僅是多年來學術研究的結論,也一向是教育界的熱點話題。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就曾提出疑問:為什麼中國的科技在唐宋時代就已領先西方,卻在明清時代落後下來。

  對此,人們一向認為這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影響,或是小農經濟的局限。但岳曉東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思考後提出,中國人創造力不足更多是當今教學方法的僵化與知識運用的不足所造成。在他看來,有四大因素制約了中國人創造力的發展。

  「孩子們入學時像個『問號』,而畢業時像個『句號』。」

  ―――教育家尼爾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4-10 04:43 | 只看該作者
有時候,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豐富,可能因為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好奇。

今天吃午飯的時候,我家三歲多的寶寶在吃麵條時,看到叉子上挑起的一根根麵條,來了一句「麵條像JELLY FISH」。

仔細看看,哆哆嗦嗦的小細面還真有點兒像JELLY FISH,只是我從來沒想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0: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