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62年中印戰爭印方最新觀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4-6 0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06年4月6日7:24  

 [B]米爾軍情網消息: [/B] 1962的印中戰爭后,印度軍方任命 Henderson Brooks中將和P S Bhagat 陸軍准將研究總結這次戰爭。但是政府沒有公開這份報告。然而一些專家努力將報告的一些內容拼湊起來。 Neville Maxwell就是這些專家之一,他對1962年的那場戰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文章中,印度人會驚奇的發現,當年中國軍隊擊潰印度軍隊,錯誤在於印度方面,具體的說是尼赫魯及其幕僚。訓練無素、取勝無望的印度軍隊在德裡邊界挑畔中國軍隊,給人民、財產及國家榮譽帶來災難。

  軍方關於印中邊界戰爭的報告於1963年完成,印度政府對報告內容高度保密,只是含糊地誤導民眾。那時,當權者竭力使政府相信,中國無緣無故的對印度發起了「偷襲珍珠港似的」突然襲擊。(如果公開報告的內容)報告中冷靜、詳細的分析表明這只是一個自我辯解的幌子。

  從上20世紀60年代後期直至90年代,一系列的研究向一些嚴肅的追尋者揭示了關於印度軍隊被命令向中國發起一場註定失敗的軍事鬥爭。自然地,隨著人們對這個事件的興趣的減弱,政府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份報告始終沒有被公開。報告沒有讓人民值得驚奇的內容,公開報告的內容也沒有什麼意義,只是很多的印度人還傾向於是中國侵略了印度的幻想。

  似乎現在看來,報告永遠也不會被公開;將來一個穩定、自信的、開放的新德里政府出現后,決定公開出版報告,報告的內容讓人費解,作者熟悉的內容也不會被公開。報告需要一個引言、光彩的序言描述作者對印中邊界戰爭的研究。

  兩個引言,一個簡要的回顧邊界戰爭的原由和過程;另一個描述錯誤在邊界爭端導致了印度軍隊內部的分裂,這是戰爭災難的關鍵因素,對這一點的,可以在Henderson Brooks的報告中看到。

  邊界衝突的起因

  印度,自獨立那刻起,就面臨很多外部的威脅。事實上,印度從獨立開始就和起臨國巴基斯坦衝突不斷,衝突的焦點在對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很重要的克絲米爾。這是英國離開后的遺留問題。但是它可被看作是內部爭端。

  1947年,中國處於內戰之中,似乎不對任何國家產生威脅;形勢驟然改變--1950年,中國人民政權在西藏建立。印度政府不得不評估中國對印度的潛在威脅,然後印度發現:中國的威脅很小,幾乎不存在。

  首先,由於地緣因素?兩國之間存在連綿的山脈,似乎調動大規模的軍隊是不實際的 (幾乎不能看到使用德國的V2火箭炮和州際彈道導彈),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印中兩國不可動搖的關係對於雙方的將來及亞洲乃至世界至關重要。

  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新中國領導人,對印度非常謹慎,暗地視資本主義印度為敵對國家。印度政治家認為,和中國戰爭的是不可思議的,通過1950『s,新德里的防禦計劃和國防開支看出,印度對其判斷的自信。

  20世紀50年代初,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及其幕僚形成並採取的政策導致了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不僅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從印度獨立的開始幾天,英國離去后,留下大面積的未界定的邊境是印度的遺產,同中國對邊界的爭議是印度遺產的一部分。中國的其他臨國也曾面臨相似的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的隨後十幾年裡,通過與北京的外交談判,邊界問題幾乎都得到滿意的解決。

  尼赫魯政府決定通過另外一個方式解決此問題,即是單方面研究並決定印中邊境的合適的分界並拒絕和北京談判。除非北京不可思議的接受印度單方面隨意地對中國邊界施加影響並侵佔其領土的行為,尼赫魯必然導致衝突。

  20世紀50年代,這種政策導致了印中兩國之間的邊境摩擦,增強了雙方的不信任,最終變成敵對。到1958北京迫切達成停火協議,以防止邊界衝突並通過談判達成邊界協議。印度拒絕任何停火協議,印度堅持認為,這樣會妨礙自己對領土侵吞的企圖,沒有什麼可以談的。印度聲明印中邊境已經得到解決,而中國不同意印度的聲明,因此印度開始指控中國侵略。

  自1961以來,印度試圖在所以聲稱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存在,驅逐在那些地方的中國人。北京一直警告如果印度不停止它的擴張行動,中國軍隊將被迫反擊。1962年10月12日,尼赫魯發表聲明,印度將驅逐所有其聲稱的領土上的中國人。這種是一種虛張聲勢,因為印度「指控印度侵略」,使得公眾的期望對他施加壓力。但是北京認為這是在向他宣戰。不幸的印度前線的軍隊被命令掃蕩比自己強大的中國軍隊,很快他們認識到:如果尼赫魯已經宣布了對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不會坐以待斃。

  10月20日,中國軍隊先發制人,擊敗了印軍無力的抵抗,並向動推進了一定距離。10月24日,北京請求停火併撤退,條件是印度同意談判解決。但尼赫魯決絕中方的請求。接下來的3周,雙方加強了軍事集結,11月15日,印度發起了局部反擊,激發了人民取得全面勝利的幻想。

  中國軍隊重新發起進攻,擊潰了印度第四師。到11月20日,印度軍隊沒有在任何有爭議的領土上組織抵抗。就在那天,北京單方面宣布停火,並準備撤軍:尼赫魯接受了。


  自然地,印度政府需要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印軍遭受戰爭失敗的恥辱。12月14日,印度J N Chaudhuri中將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著手調查並將這個任務交給Henderson Brooks中將和P S Bhagat 陸軍准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