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探索馬英九的策略

[複製鏈接]

1099

主題

2827

帖子

1577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4

積分
15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145 發表於 2006-4-3 01: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英九訪美颳起的旋風,吹回台灣能引發何種效應,由於距總統大選還兩年,健忘的台灣選民未必能感受或共鳴。不過綠營的「醋酸味」倒是隔著太平洋都聞得到,因為馬英九「入侵」了泛綠傳統意識形態的地盤,馬的策略顯示,未來如與蘇貞昌如對決,仍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決戰。

馬此行訪美以建立「新台灣論述」,爭取美方支持和回銷台灣為主軸,藉維持台海現狀為核心的思維架構,意圖涵蓋並破解台獨論述的用意明顯。簡言之,如以關係近疏和影響大小為序,馬英九正企圖建立對美、對泛綠和對北京的新論述,希望營造勝選及未來執政的框架,因此引起各方的關注和解讀。

台灣某獨派媒體指馬英九在華府表示,台灣須在美國和中國大陸間採取平衡,引起美方擔心可能成「另一個盧武鉉」。因為盧武鉉只考慮韓(岸)利益,尋求兩韓(岸)統一,不把美國利益擺第一位。這個比方有意挑撥馬與華府的關係,卻非全無道理。馬如全面繼承連戰路線,拋棄美國利益而以兩岸民族感情及和解共生為念,台灣對美國的依賴度將降低,進而損害美國戰略利益。或許華府對馬的關注和「面談」,就集中在這個核心焦點上。

問題是,即使馬英九變盧武鉉也需要北京的配合互動,台灣民眾不會允許馬英九拿台灣的熱臉去貼大陸的冷屁股,中共如不能與馬英九和藍營唱和起舞,即意味對台政策將全面失敗,但北京對馬似未必全然放心。大陸少數媒體炒作「馬英九威脅論」,認為他打出民主、人權牌,在促成大陸政治改革,甚至讓共產黨崩盤,此其一。馬的兩岸主張還帶曖昧成分,是其二。

馬英九倡議「一個國家不能宣布獨立兩次」(意謂中華民國或台灣早已獨立?),對照國民黨的「不排除台獨選項」文宣和「終極統一」說法,可見馬的「現狀」論述解釋和發展的彈性極大。

再說,馬的兩岸暫行架構和「五要」,維持現狀三、五十年不變,意謂兩岸三、五十年內不可能統一。對照台海這50年來的變化,最後到底誰和平演變誰,時間或歷史站在誰的一邊很難說,北京要全盤接受馬的提議中共內部就有爭議和困難,因此增加了馬的主張被接受的難度,甚至會影響「五要」的落實。這或可解釋何以中共對馬訪美言論迄今保持緘默了。

相對而言,馬英九開始進攻泛綠的意識形態版圖,他指台獨的核心理由只剩國際空間,吁中共勿再打壓,「否則連我們這些人都要站出來反抗了」,這是左右開弓,既逼中共表態,又想吸納中間偏綠的選票。他的台灣本位和台灣優先主張,與民進黨爭奪台灣主體性,譬如闡釋國民黨與台灣的關係,指孫中山逝世前交代戴季陶,一定要收復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一再代表國民黨道歉,都在解除國民黨傳統的罩門弱點,所以民進黨很緊張。但碰上台灣的主權問題,九二共識就未必能有力戰勝泛綠,也無法挑戰中共最敏感的主權堡壘,這是小馬哥的困境。

從整體格局看來,馬英九未來的成敗其實繫於中共配合和合作的成分,大於來自美國的支持。例如兩岸暫行架構或爭取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完全要靠中共鬆手,馬英九的選戰一方面靠陳水扁拙劣的政績,另方面的「彈藥」要靠北京靈巧的配合,這種配合可能意味北京讓步,對台灣釋善意,收放兩難之間中南海也會很頭疼。

這趟美國行,馬英九頂著哈佛法學博士光環,加上清新的形象,有評論謂是台灣近年在國際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但言談舉止間,仍顯示馬生澀、拘謹的一面。他要面對的是極度專精選舉操作的民進黨選舉機器,所以未來兩年美台軍售如何解套、扁會不會重獲華府信任;國共兩黨如何共同營造有利泛藍勝選的氣氛,譬如梵蒂岡與台灣斷交在即,25個台北的邦交國如何維持,防止台灣人悲情發酵和情緒反彈,都攸關馬英九論述的成敗。
(陳世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