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怎樣解開網路文字的惡語攻擊困局

[複製鏈接]

28

主題

27

帖子

5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朱蓬蓬 發表於 2006-3-24 1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怎樣解開網路文字的惡語攻擊困局
朱蓬蓬
自網際網路開通以來,由於文字作者不同的立場觀點和語氣態度,往往造成相互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最新的事例是白燁和韓寒。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在新浪博客發表了《「80后」的現狀和未來》,認為「80后」的作者和他們的作品「進入了市場,尚未進入文壇」。「這批寫手實際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學創作的愛好者」。
白燁的文章發表后,韓寒立即作了回應。說「文壇是個屁」,白燁「顯露出狹隘的圈子意識」。
至此,白燁認為韓寒用髒話罵人,已經不是文學批評,涉及人格侮辱和人身攻擊,宣布關閉個人博客。這種不愉快的場面不能不令人關注。
無庸置疑,時代發展到今天,自由的網際網路,給個人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給相互提供了便捷聯繫的通道,給人類提供了生存發展的條件。但同時,這也是對個人文明和自省能力的一種挑戰,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減少之後,應該注意:「濫用」和「善用」僅是一線之差,一念之差。
回顧自上個世紀近代文學的發展演變,中國文人似乎在動亂的戰爭中,由於利益的(或者是立場觀點的)支配,而發揚繼承和光大了「相傾」的毛病。當年,魯迅和創造社的幹將郭沫若等  有過一場文字的對罵,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文人中也有種種不能協調的矛盾,這些「對罵」和「矛盾」,也許是由於當時信息不能十分通達所至。然而積累下來,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文人之間的歧異、覬覦、積鬱、誤會,仍然暗暗地存在,以至在階級鬥爭的影響之下,一個又一個著名的或並不著名的文人,在相互攻奸的造勢中,不是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就是被改造得灰頭土臉,一些人甚至被逼走上絕路,了結了本來應該是輝煌的生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許多文人得以解放,並開始反思自己在經歷的歷史中的行為,內疚或者懺悔都已經無濟於事,過去的終究是過去了,中國的未來需要創造和建設。遺憾的是,經過了大風大浪,同時期的兩個人,中國文學史都會留下他們的名字,王蒙是成功的,官至文化部長;劉賓雁是失足的,命將客死他鄉。
巴金先生被人們拉扯著活到了百歲,他留下的「說真話」和「寬容」的餘音,似乎也將在以後的百年中迴響。
鄙人理解,創傷的癒合是需要時間的。但改革開放已經近三十年了,各條戰線上的人民都在闊步前進,以縮短和世界的距離,文化人還有什麼理由故步自封繼續相互斥責呢?
竊以為,白燁沒有必要對「80后」做否定的結論,他們也許幼稚了點,但希望在新人一代,給他們的應該是支持和鼓勵;而韓寒呢,應該尊重文壇,批評一下「圈子意識」也未尚不可,只要有理有節,但一聲「文壇是個屁」,就不但漫罵了別人,也否定了自己。
中國人已經做了太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再不應該「相傾」了。2004-3-23《參考消息》特刊發表記者馬世駿訪諾貝爾獎評委訪華團團長佛勒斯特羅姆,說到幾代人的諾貝爾情結,「醫學和生理學獎可能在5到10年內獎給中國人」,但在文學方面就根本沒有提及,「也許還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當然,安慰自己不要太在意諾貝爾文學獎,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再不要「窩裡斗」了,自己對自己否定了,還怎麼要別人來肯定呢!網路文字的惡語攻擊困局必須解開,不知寫手們以為如何?      2006-03-24
朱蓬蓬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Blue Ivy 發表於 2006-3-24 19:10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人的網路語言也絕對可以顯示其修養, 韓寒無疑是沒有修養的一類了.
白燁對「80后」做否定的結論,也沒有必要, 現在的一代人不都在這些文學創作的愛好者的作品下長大成人了么.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6: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