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實話能實說嗎??――「冰點事件」引爆歷史教科書「冰風暴」

[複製鏈接]

24

主題

305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冰點事件引爆歷史教科書冰風暴

北京《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因刊出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的文章,一度被封,主編及副主編被調職。事件引爆歷史教科書的冰風暴。袁偉時文章對教科書論述及中共史觀的批評,被當局大加撻伐,指「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諷刺的是,中國近年的教科書已逐漸改革,對太平天國及義和團的論述已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超越僵化的教條。宣傳官員未能與時並進,違反胡溫體制「和諧社會」的訴求。

北京《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事件在海內外激蕩起一個強烈的政治氣旋,然而誰也沒料到,在環流的中心卻正萌生一場凜冽的歷史教科書「冰風暴」,政治的透骨寒霜向中國學界、新聞界襲來。事緣「冰點」周刊月前登載了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的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這本來是學術討論問題,卻被中宣部及外交部嚴厲批判,「冰點」周刊遭關閉,稍後雖獲准復刊,但主編與副主編李大同、盧躍剛被調離。

這場「冰風暴」的核心正是教科書。學者袁偉時對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有關「義和團」的論述和中共欽定「革命史觀」的批評,其實早已是教育界與知識界的主流共識。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正是要擺脫這些意識形態的束縛。但恰恰是這種實事求是、響應時代訴求的歷史觀點,卻被思想僵化的意識形態官員以慣性的權力邏輯,對學術探討無限上綱,把學界拖回「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極左年代。「冰點」事件更是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破除左傾僵化教條、思想解放運動的一大顛覆,直接關係到中國的下一代用怎樣的史觀去認識歷史,從歷史學習中建立怎樣的社會觀和價值觀,這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前途。「冰風暴」爆發,正是中國知識界、新聞界及家長們正視中國歷史教科書問題的時候。

袁偉時的文章提出了一個歷史教科書「要講真話」的問題,提出了中國人如何「以史為鑒」的問題,提出了中國近代史研究如何打破前中共理論權威胡繩設定的「以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為綱」的框架、以真實的歷史告訴青少年,避免讓天真純潔的孩子吞食「變味乃至有意無意假造的丸丹」而誤入歧途。

但發表該文的《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被團中央指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中央有關部門提出了嚴肅批評」,該周刊被勒令停刊整頓。袁偉時的文章被中宣部新聞閱評小組批評為「和帝國主義一個鼻孔出氣」,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徑「翻案」、「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r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指該文「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損害了中國的形象」。

新版教科書已在改革

但袁偉時提出的有關對太平天國、義和團以及辛亥革命的重新定義,以及還原歷史真相問題,這些年實際上已經在神州大地悄悄地推展,中學歷史教育事實上已經進行改革。目前在廣東省等多個省份不少中學使用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二零零二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歷史與社會》教科書,就與舊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有關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的章節上,不但在內容上作了大量的刪減,原來歌功頌德的描述大量刪減,只留下一些基本事實部分,比如在有關太平天國運動,就放在第三課「舊體制與新探索」上,全部的介紹大約五百字左右。並在文中的「讀與思」部分,把太平天國提出的所謂平等的口號,與實際施行的「分貴賤」、「判尊卑」禮制進行了比較,指出洪秀全出行由六十四人抬轎的事實,讓同學進行對比。

而在有關義和團的介紹里,卻仍然沒有離開「三大革命為綱」的框框,仍然較正面地評價義和團的一些所作所為,給人一種義和團是反壓迫、反特權、只殺「作惡多端」洋鬼子的印象,僅僅在「讀與思」的欄目中,提出了「應該如何全面地評價義和團」的問題。

這些年,在中國內地的一些史學領域,事實上已經重新認知有關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的歷史事實。這些研究,也已經在中國大陸這些年製作的一些有關電視劇中呈現出來,比如有關太平天國的電視劇,就揭露了不少太平天國非常腐朽的史實,早就顛覆了之前被捧為絕對正確的歷史r而著名的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則揭發了義和團不少違反普世價值、濫殺無辜的惡行,使不少中國人發現,這些被官方教科書視為英雄的所作所為,並非全是讓中國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官員意識形態仍僵化

顯然,對比中國學術界和民間的認知,對比中國成千上萬的中學校園裡目前正發生的積極變化,北京中宣部和外交部顯得相當的滯后,但他們至今還在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繼續揮舞政治大棒,阻礙中國的前進。

據亞洲周刊獲悉,北京中宣部在整肅「冰點」的主編和副主編之後,不少「冰點」的編輯記者都要求離開,但當局威脅他們「要離開『冰點』,就必須離開《中國青年報》」,變相地強迫他們留下,而讓「冰點」在三月一日復刊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須登載批駁袁偉時的文章,要「肅清餘毒」。據消息人士表示,這篇批判文章實際上是中宣部直接交給團中央,等於是「中宣部直接派過來的」。

袁偉時認為,當然「可以寫文章來討論批評,但我也可以反批評,透過討論,讓讀者看到什麼是對的」。他說s「我的文章可能有錯,但為什麼現在還在用政治的大棒打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要封人家的報刊,這種做法事實上與胡溫提出的法治社會相違背,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他表示,要捍衛中國公民的尊嚴和權利,捍衛學術自由,捍衛他畢生追求的自由、民主和現代化。

動輒打棍子不合憲法

袁偉時認為中宣部的激烈反應並非偶然,而是「兩種歷史觀的衝撞,兩種思想文化制度的衝撞」,一種是憲法肯定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一種是「原來的舊的管制方式」。而前一種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制度,並沒有動搖共產黨的領導,「學術爭論問題,不要動不動就用打棍子和扣帽子的方式,毛澤東就曾經說過,對於思想認識問題,不能用強制的方法解決,用強制的方法,不但無效,而且有害」。

袁認為,胡錦濤表示要「建設和諧社會」,也必須加強民主法制的建設,否則中國的學術文化就發展不起來,「中國的青少年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從小就戰戰兢兢,沒有敢說、敢做、敢笑的精神」。「我們老是說要培養諾貝爾獎得主,要培養出比爾.蓋茨,而如果總是這樣的一種教育制度,我們永遠達不到那個目標,永遠培養不出有創造力的人才」。

袁偉時說,被中宣部「打棍子」的那篇文章並不是新作,是他在二零零二年六月就已經寫好的,他發現「公民的心智狀態對自己乃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提出了「決定公民和國家發展成敗的最重要條件是制度環境」r提出了歷史教科書問題對中國發展的影響r提出了火燒圓明園是不是無法避免的問題r提出了反右、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三大災難的根源之一,其實與歷史教科書讓一代一代中國人「吃狼奶長大」有關。他說,二十多年過去了,而我們的青少年還在繼續吃狼奶。

袁偉時表示,他的這篇文章零二年十二月發表在廣東省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雙月刊《東方文化》上,當時的「反應很強烈」,但由於該刊發行量只有三千冊,不被留意。而這次經《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重新發表之後,「中宣部如此大動干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因為發表該文被撤職的「冰點」周刊前主編李大同則告訴亞洲周刊,他是透過一本雜誌發現袁偉時教授這篇文章的,「我認為寫得很好,決定再次發表」,就與袁偉時聯繫。李大同說,這篇文章當時看到的人不多,他認為該文「對國際關係有理性的思索,不是像某些人那種盲目的民族主義」,而中國近代史很複雜,「我們的歷史都講是西方對中國如何不公平,但情況恰恰相反,是我們對西方人先不公平,比如將西方人稱作蠻夷、中華帝國是世界的中心,要求他們要對中國的皇帝下跪。如果歷史繼續歪曲,將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鼠目寸光的『憤青』和新的義和團」。

袁偉時表示,他是在九十年代之後就發現「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有很多問題,有很多觀點要清理」。而他提出的這些有問題的歷史公案,其史觀是建立在當時中共的理論權威胡繩最早設定的「以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為綱」的基礎之上。

袁偉時研究晚清歷史之後,發現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並不是像這位中共主流的理論權威說的是「三大革命」在推動,而是多方面的,包括當時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等。「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十九世紀有些國家,比如美國、德國和日本,發展得很快,是什麼原因t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為什麼這麼坎坷t這些都是應該考慮的」。

原籍廣東興寧的袁偉時出生在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當時恰逢「九一八事變」,他說「懂事時就是抗日戰爭時代,就知道中國是受欺負的。二戰結束之後,很希望多災多難的中國能夠從此富強,後來內戰爆發,正處在初中階段,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直到一九四七年,從老家到廣州念高中,才知道了一些道理」。當時,有兩份雜誌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對我一生道路的選擇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兩份雜誌,一份是由儲安平辦的《觀察》,「這份刊物以中立和自由民主的立場觀察中國的問題」r另一份是由欽本立等人辦的《世界知識》,「這是一份有中共背景的刊物」。

袁偉時說,他與不少當時同情共產黨的知識分子一樣,都在思考中國的前途問題,基本上接受了中共的立場,反對美帝,支持蘇聯,也看了很多小說和歷史書,但影響最大的是胡繩的《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和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透過這些書,了解到中國不能富強的原因是西方列強侵略r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才能讓中國富強。

袁偉時在高中時代很相信這樣的說法,因此他在十八歲時,就參加共產黨領導下的組織「廣州愛國民主協會」。該組織在一九四九年之後,通稱「廣州地下學聯」。袁說,他當時很想參加共產黨,但當時的環境不發展黨員。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廣州解放后,就馬上轉為青年團員,不久組織又馬上找我談話,動員我入黨」。一九五零年,袁偉時成了中共入城之後發展的第一批黨員。他說,「當時相信和支持共產黨的口號,很希望國家民主富強。而支撐這個理想的,就是對歷史的認識,以及當時讀了馬克思主義的書,相信馬克思主義」。

在這樣的理想下,袁偉時決心研讀經濟,考入了中山大學經濟系,後來到復旦大學,也是念經濟。但後來的國家經濟政策都是一元化,不讓有獨立見解,讓他「很反感,很失望」,在無奈之下,他在七十年代轉去念哲學,之後就在哲學系教近代中國哲學。

但哲學也要與政治文化聯繫在一起,要與歷史文化聯繫到一起,因此,袁逐漸進入了晚清歷史的研究,並從研究中發現了「三大革命為綱」的理論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發現太平天國洪秀全的那一套很反動,生活極端腐朽」。

中國選擇的路徑錯了

袁說,近代以來,有很多西方先進的思想傳到中國來,但卻無法在中國生根,走了很多的彎路,「中國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很多,外國侵略固然是重要的因素,比如前期以英國的侵略為主,後期則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蹂躪,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想想,為什麼中國無法抵擋帝國主義的入侵t為什麼無法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現代化國家t所以,我們也要從內部因素上反思,而這方面,主要是我們的路徑選擇錯了」。

他認為,路徑選擇錯誤不僅是思想文化問題,而且與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文化有關係,「中國沒有城邦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傳統,也沒有大學獨立的傳統,更沒有法治的傳統,比如英國一二一五年就有大憲章,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因此,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缺陷不能忽視,這是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寫歷史教科書時,就不能如此膚淺地去看」。

對於中國的近代史,半個世紀以來都是一樣的說法,根本不從制度方面去探討,而如果不從制度的改造開始,中國就無法完成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歷史任務。袁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在一九九二年出了一本書《晚清大變局》,二零零三年新版加了一篇文章,「就講這個問題」。

袁偉時說,他的這些觀點,其實都是一貫的,「從歷史的環境、歷史事件、觀點和歷史人物」,形成了他對近代中國歷史的一整套解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又在一九九八年在廣東的媒體發表了另一篇有關近代中國歷史研究的文章《近代中國研究s一論獨霸到三派鼎立》,提出了歷史領域的研究也應該解放思想,質疑原有的歷史結論。一大批原來被迫或自願認同三大革命為綱的史家,紛紛衝破思想牢籠,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他批評「三大革命高潮為綱」的說法隱含著一個前提,即為歷史上的所謂革命辯護就是為通過長期革命戰爭建立的現政權的合法性辯護,而否定三大革命也就是否定了現政權的合法性。袁偉時認為「這是個荒唐和令人發噱的邏輯」,他們似乎沒有察覺s只要所謂「三大革命」之中的一個逃脫了失敗的命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革命隨之失去存在的根據,何來「合法性」t

中共不應自比義和團

袁偉時說,任何現代政權的合法性都只能在自身的作為中去尋找。其中有兩個主要途徑s一是建立民主制度,讓公民通過定期的選舉表達對現政權的態度。二是通過自身的作為去贏得公民對現政權的支持,而「把中共與義和團等不分青紅皂白殺人放火之徒相提並論,實在不倫不類」。

在這篇文章中,袁偉時提出了史學要不要說真話的問題。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如果不敢正視歷史和社會的真實情況,理智就不可能融入這個國家的文化,成為民族魂不可缺少的部分。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民族從不害怕民族自省,因為這是推動自身前進的不可缺少的動力。靠虛假構築起來的盲目自大雖可滿足一時的民族虛榮,但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往往被狂妄愚昧的權奸利用,把整個國家推向危險的深淵,義和團就是活生生的典型。

袁偉時還提出了「歷史文本是獨立的學術還是權勢者宣傳工具」的問題,認為在現代社會,學者和知識分子是獨立的群體,他們與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社會管理階層和以企業家為代表的經濟管理群體鼎足而三,在互動中維持社會的正常運作。他們應是思想和知識的中心,向後者提供教益,而不應倒過來成為後者的馴服工具。如果他們自願或被迫缺位、錯位,其後果常常是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記憶猶新的圖景。

而中國目前有關歷史教科書的問題表明,「近代中國研究中思想解放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袁偉時認為,「這不是某些史家一時的胡塗和失誤,而是當局半個世紀文化教育的失誤」。中國的知識階層在知識上固然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更可怕的「是他們缺少學術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牢固信念,根本不知道這是國家創新能力和民族文化更新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

******
袁偉時小檔案

袁偉時是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1931年生於廣東興寧,1947年在廣州上高中時喜讀《觀察》、《世界知識》雜誌,1950年考入中山大學主修經濟,畢業后在上海復旦大學讀完碩士研究生課程,1957年返回中山大學任教,後來覺得在思想一元化之下經濟理論無從發揮,轉而研究哲學史、近代史、思想史。主要著作有s《中國現代哲學史稿》、《帝國落日s晚清大變局》、《中國思想散論》、《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和人物》、《路標與靈魂的拷問》等。

□ 《亞洲周刊》二○○六年第九期

2

主題

66

帖子

135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35
沙發
除韃虜復中華 發表於 2006-3-6 02:05 | 只看該作者
實話當然不能實說,彭德懷是怎麼慘死的?胡耀邦,趙紫陽又是怎麼死了?時下中國,除了貪污腐敗,什麼都是假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3
phtsl 發表於 2006-3-6 02:37 | 只看該作者
[QUOTE=除韃虜復中華]實話當然不能實說,彭德懷是怎麼慘死的?胡耀邦,趙紫陽又是怎麼死了?時下中國,除了貪污腐敗,什麼都是假的。[/QUOTE]
大實話,別聽他們成天吹,權當看漁民小品了。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保有財產的權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