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煙雨蒙蒙江南行

[複製鏈接]

15

主題

3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9058 發表於 2006-3-1 1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樂天的一首《憶江南》,道出了江花、江水、江南的美妙。那湖邊依依垂柳,路旁殷殷梧桐,雕閣矮樓,小橋流水,平淡人家,宛如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畫,留香溢彩,確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觀。



生活在江南,每天畫中游,遊覽在江南,畫中聞留香,匆匆過客,兩目應接不暇。一份靚麗,一抹濕潤,似曾熟識的方言土語,恍惚在世外桃源,在雲中漫步,飄飄然卻兩袖浸風,陶陶然亦樂在其中。



南京篇



飛機穩穩的在南京機場落下,天色正午,卻沒有耀眼的日頭,雖然灰濛濛的天空,可濕潤潤的空氣依然沁人肺腑。南京,山環水抱,蔥籠毓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自然風貌久負盛名。自然界厚賜於南京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歷史在此又遺存下燦爛的文化。孫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沿街高大的梧桐樹,雖然落葉凋零,但是每一根粗壯的樹枝,彷彿都能詮釋南京城的歷史和炎炎夏日帶給百姓的涼爽。適逢春節,滿街五湖四海的各色方言,讓原本雲霧騰騰的石頭城愈加顯得神秘。



中山陵,一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的陵墓,三山環抱,鬱鬱蔥蔥,霧靄中,孫中山先生的雕像俯瞰著神州大地;雕閣碑坊,鬼斧神工,煙雨間,三民主義的神韻雲遊於崇山峻岭。





據介紹,俯視中山陵,陵墓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瞻仰中山先生的人群在陰雨綿綿中列隊緩緩的進入大廳。圓形的瞻仰室,頂棚上莊重的深藍色襯托著青天白日,漢白玉製作的中山先生雕像,靜靜的卧在深達5米的墓穴之中。瞻仰室外,臨高目遠,雲靄中的中山陵全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

15

主題

3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4
沙發
 樓主| 9058 發表於 2006-3-1 13:17 | 只看該作者
夫子廟,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門前有秦淮河做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則為古色古香的旅遊文化商業街。游春的人,為這條日顯出商業氛圍的古老街巷增添了幾多熙熙攘攘。




然而,對比之下,我更深切感到的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肅穆,1937年12月,30多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慘烈的倒在日本侵略軍的槍口之下。「江邊流水盡為之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屍體」。紀念館以萬人坑最為觸目驚心,那具具白骨,大多保持著臨死前的掙扎姿勢,而瞻仰的人們點起的祭奠香柱冒出的縷縷輕煙和供奉的紅色蠟燭的火焰,使整個紀念館籠罩在一片沉哀之中。



心情DD紀念夾雜著一種仇恨,30多萬無辜人的靈魂徘徊在山水之間......


南京,有近2500年歷史的中國文化名城,盛稱"六朝勝地、十代都會"。她既有自然山水之勝,又有歷史文物之雅,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園林化城市,作為南方重鎮值得一游。



風光遊覽指數:3



名勝遊覽指數:5



雨花石為首推紀念品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4
3
 樓主| 9058 發表於 2006-3-1 13:20 | 只看該作者
無錫篇
「小小無錫景,太湖魚米香」,感覺中的無錫,應該是小家碧玉,鄰居小妹般的嬌柔俊秀,然而此行的感受卻是無錫濃厚的佛教文化。靈山大佛,一尊現代人在唐宋名剎祥符寺舊址上奉建的釋迦牟尼佛立像,佛像八十八米高,青銅鑄造,精工細緻,栩栩如生。

大佛三山環抱,巍然屹立,氣勢雄偉壯觀。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而號稱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長39.8米,高7米,

正面"靈山勝會"石刻組雕,神仙道偉,千人千面;背面為"唐僧賜禪小靈山圖"。


遠觀大佛,天水之間,唯此唯大,由不得你肅然起敬;近拜大佛,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和所有佛家名寺名山一樣,廣場上一圈經輪任由進香者轉動,心誠則轉它一圈,忘卻人間煙塵和無奈,圖個心靜而思遠,討個心地寬廣,皆大歡喜。


無錫的另一個自然美景當屬太湖。太湖,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煙波浩渺,浩蕩無垠。冬季的湖水上,斑斑點點的是太湖蚌的飼養架,太湖的珍珠歷史悠久,清代慈禧太后曾讚譽:「東球南珠不如太湖珠」。其粒大質優,色澤純凈,自然亮麗,晶瑩滾圓,光彩奪目。遺憾的是,商人的經濟利益驅使當地珍珠價格雲山霧罩,有句俗話「會買的不如會賣的」,面對那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太湖珍珠,面對口若懸河的水靈靈的無錫小妹,即便是袋中羞澀,也會傾囊留下一兩串。然而,你千萬不要貨比三家,價格的差異會讓你有投湖自盡的想法。不管怎樣,留下的是一種紀念,積累的是一種見識。有一首歌讚美太湖: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不妨借衣還魂來個變化:太湖美呀,太湖醉,醉就醉在無錫妹,三寸不爛舌,十指弄珠飛,珠光寶氣生異彩,口若懸河雲中墜,好個太湖淡水珠呀,原本實在何必吹。

風光遊覽指數:4

名勝遊覽指數:3

太湖珍珠為首推紀念品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4
4
 樓主| 9058 發表於 2006-3-1 13:22 | 只看該作者
杭州篇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來文人墨客讚美蘇杭的詩詞數不勝數,北宋詞人柳永筆下的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重湖疊山獻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歐陽修的寫實更加的細緻:「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如今的西湖已然是在高樓大廈的包圍中,街上車水馬龍,人流摩肩接踵,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早已將歷史的描述揮之九霄雲外,尤其是現代建築群「宋城」,每天的仿古喧嘩讓西湖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和「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沒了蹤影。儘管如此,討得一份寧靜還是在細雨中西湖邊的漫步,杭州市政府為便利旅遊,將西湖邊所有的公園全部免費。於是,美麗的西湖將她豐腴的胸懷獻給了來訪的遊人,長堤、斷橋、三潭印月、柳浪聞鶯......數十個歷史悠久的名勝,引得遊客讚不絕口


杭州旅遊,沒有個十天半個月是不行的,蜻蜓點水樣的觀花賞月,只能留下遺憾。記得92年獨自一人來杭州,15公里的沿湖走廊,冒著綿綿細雨,漫步其中,那種韻味,那種享受真是神仙的味道,「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今的漫步,全然的沒有了過去的興趣,只是趕路,還是趕路,彷彿要趕回到大宋時期的「人在舟中便是仙」。仙也罷,雨也罷,來過杭州不枉此生!

風光遊覽指數:5

名勝遊覽指數:5

杭州絲綢、杭州龍井為首推紀念品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4
5
 樓主| 9058 發表於 2006-3-1 13:25 | 只看該作者
蘇州篇
   蘇州建城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變遷小,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其中拙政園、留園被列入中國四大名園。蘇州園林的特色是小巧玲瓏,各呈異彩,三步一景色,五步一變化。此行時間緊迫,只瀏覽了耦園、楓橋和f直。
   耦園,在蘇州算不上出類拔萃,但是那巧石疊翠,坐擁樓蘭的韻味足以讓一個北方漢子流連忘返,嗲聲嗲氣的蘇州評彈,同樣的那樣溫暖可愛,襯托著江南水色,品味著一盞清茶,恍惚是城南舊事在轉瞬間浮想聯翩。高高的屋脊挑檐,在陰雨中像似掛滿燈籠的酒肆茶館,有一股鄉間平淡人家的感受。


然而,張繼的《楓橋夜泊》中所描繪的楓橋,卻遠比耦園「恢宏」,透著一種蜿蜒水鄉中的大氣。「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斷然想不到,他身後的楓橋已然不是他夜半鐘聲,江楓漁火的場景。如今的社會,把一個楓橋早已經淹沒在人流車流之中。尋找張繼的楓橋,只有那一座彎彎的石拱橋和橋下綿綿的流水,而夜半之時登客船,體會月落烏啼也只能是一種夢境了。


相比之下,在f直卻可以酣暢淋漓的體會到江南水鄉的風韻,彎彎河道,曲折柳巷,小橋連著茶肆,流水擁著人家,臨街就是臨水,臨水便是生活,一幅祥和太平的水墨畫。如今的客船依然能夠載客,順水之下,瀏覽各色古橋。

f直是古橋之鄉,舊有七十二座半,現存四十座,絕大部分建於清乾隆年前,有的可上溯宋元。橋的造型有拱形、圓洞形、梁式,橋洞有單孔、多孔,用料有花崗石、武康石、青石,大小不一,風格各異。
風光遊覽指數:5
名勝遊覽指數:5
   蘇州刺繡為首推紀念品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3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4
6
 樓主| 9058 發表於 2006-3-1 13:31 | 只看該作者
上海篇
   遊覽上海有一種身臨異境的感覺,走在路上,彷彿腳下軟軟的,踩的全是鈔票,耳邊的上海話此起彼伏,不知說些什麼,讓外來人有一種寧可學英文不學上海話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喜歡外灘的景色,倒不是對面的東方名珠、國貿大廈亮麗奪目。是外灘在二十世紀初建築的那些洋樓比現代建築更有音樂感,更厚重。剛進入上海,第一眼看見的是路邊的牌子,上面紅色的大字: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


讓人捉摸不透,以為是頑皮的學齡前兒童圖鴉之作,細看來,有路燈杆子之處必高懸此牌,一路琢磨,不得其解。大上海,十里洋場,現今又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楷模,怎麼還要扮作可愛相呢?上海人講究效益,一點不假,城隍廟裡邊的節日氛圍略見一斑,金黃色的元寶堆成了一座高山,招財進寶掛得到處都是,甚至連城隍廟裡邊的奉香也有一種銀子的味道

不過上海的治安做得一直不錯,不管店大小,保安和聯防肯定對每一個來訪者投以關注,不時的提醒注意背包、看緊口袋。南京路建設得很不錯,比我92年來的時候氣派多了。感覺最刺激的是,進入上海的一路上,一直像是在空中飛行。高架路在路邊建築的四層左右穿行,車下邊的房子越發的渺小。高架路大部分是單行線,大概為了交通便利吧。不過,據朋友講,儘管這樣,大上海的交通依然到處堵塞



風光遊覽指數:3
名勝遊覽指數:2
   上海小吃為首推紀念品


丙戌年春節,江南之行,一路靚麗一路風情,那山,那水,那雕欄玉砌,那亭台樓閣;雖然江南行沒見過太陽,所到之處皆陰雨綿綿,上海還飄起了雪花。有點「冷風襲得遊人累,直把南方做北方」的感覺。但對一個愛好出遊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心情的釋放,也是永遠的懷戀。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7: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