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如何打贏台海戰爭?

[複製鏈接]

20

主題

23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台海快評 發表於 2006-2-28 0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到網友倚天立一篇洋洋數萬言的長篇宏論---《台海戰爭將是重新劃分亞洲和世界格局的"准世界大戰"》。本想匆匆一覽而過,卻被深深吸引其中。文章瑰麗萬千,氣勢非凡,縱橫萬里,指點八荒。更為可貴的是,其論述透徹,觀點新穎,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通篇充溢著愛國主義熱情和憂國憂民的思想。作者分析,海台必有一場鏖戰,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同仇敵愾,凝心聚力,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做此一博。戰機雖未來臨,但必須積極準備,必須撥開戰前的思想迷霧,不要心存任何文人天真的幻想。正如毛主席教導我們的,「丟掉幻想,準備打仗。」中華民族,能否在世界挺起脊樑,關鍵在此一戰!

  對於全體中國人民及所有海內外華人來講,台灣問題今天已經橫亘在我們面前,發展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成為了中國為發展強大而必須要跨越的一道障礙。解決台灣問題,需要所有熱愛自己民族和文化的中國人及海內外華人的參與,尤其需要當前的中國政府具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智慧。本篇文章從一個業餘軍事愛好者的角度,嘗試著探討未來大陸用軍事力量來統一台灣時,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並且提出一些軍事 、政治和文化上相應的對策,其中,特別提出了「在一定條件下,美國可能會成為中國收復台灣的幫手」這一論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大網友雖處江湖之遠,但愛國之心,拳拳尤在,我們在四面八方,都可以通過網路彙集到一起,共同來參與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為之「立言」,為之「獻計」,甚至為之犧牲。

  這篇帖子最先發表於「子陵軍事論壇」,在不斷寫作的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點擊率較高(累計點擊率過2萬),許多網友給予了熱心的支持和建議,並在跟貼里展開了有針對性的討論。最後,作者將全篇進行整理,重發於此,讓更多對「台獨」問題了解不多的中國人來看到這篇文章(包括我們的敵人),權且作為一次戰爭的「熏陶」和「演練」。

  中國必將能克服自己的困難,必將能繁榮強大,必將能同強大的敵人浴血奮戰,必將能象噴薄而出的朝日一樣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作者在此申明:只有作者對本文才擁有版權,只允許網友在網路上轉載使用,嚴禁任何個人或團體以文字形式出版,否則作者將有權追究盜用版權者的法律責任。

  上篇:軍事篇

  台海戰爭將是重新劃分亞洲和世界格局的「准世界大戰」

  中篇:政治篇

  撥開戰前的思想迷霧

  下篇:戰略篇

  堅定的國家意志,是中國打贏台海戰爭最根本的基石

  過去十年的統一工作中,我們正是沒有充分認清台灣問題的本質,政策出現一些失誤,才導致大陸對台灣的工作一步步陷於被動,才導致「台獨」日益坐大、猖獗,以至於到今天這種幾乎無法挽回的地步。

  在80 年代初及其前後,由於前蘇聯的巨大威脅,中國對美國有極為重要的戰略作用,所以美日對台灣問題的插手不甚明顯(那時的「台獨」主要性質還是台灣的地區民族矛盾),同時也因堅持「一個中國」立場的國民黨還掌握台灣島內大局,所以,那時的對台政策主要是以「和統」為主,主要寄希望於台灣政府為主,不管是81年的「葉九條」還是83年的「鄧六條」,都體現了當時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的真誠意願。

  實際上在80年代,特別是84年之後,大陸的軍事力量已經大大超越台灣,即使是空軍,因為殲-7、殲-8的服役,勢力也高於台灣一籌,加上挾「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之威,可以說那時是大陸收復台灣的第二個黃金時期(第一個黃金時期是建國之初到朝鮮戰爭爆發之前)。

  然而,90年後,「華沙條約集團」崩潰,在空前壓力頓然消失之後,美國立即意識到,正在冉冉上升的中國將取代蘇聯成為自己的第一號敵人,所以馬上著手進行戰略調整。1991年下半年,法國向台灣出售了四艘「拉斐特」護衛艦;1992年3月,以「務實外交」表現出強烈獨立傾向的李登輝當選台灣「總統」; 1992年9月,美國向台灣出售150架FD16戰鬥機;1992年底,法國政府批准向台灣出售60架幻影戰鬥機。

  以上事實,已經明白無誤的表明外國實力正加大力度插手台灣,台獨問題的性質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在世界戰略格局發生如此變化的的情況下,大陸對台策略的反應落後於現實,「只進院子,不進客廳」,沒有看清台灣已經發生了性質上的根本變化。1995年1 月,大陸提出「江八點」,把統一工作的重點逐漸往台灣民眾身上傾斜,並提出與台灣領導人實質上的對等談判建議,大陸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和平談判」上,仍然對李登輝和陳水扁沒有放棄幻想。96年以後,當大陸意識到「台獨語言」不僅僅是李登輝陳水扁的選舉語言,而且是兩人的奮鬥目標,大陸的政策又走進了另外一個怪圈:政治上的綏靖主義和軍事上的沙文主義,從而逐漸陷於被動之勢。

  從1992到2004,我們已經完全可以看出「台獨問題」的真面目了。

  台獨之日,實際上就是美日勢力對中國的宣戰之時。

  二、台海戰爭的必然性

  過去五十年,台灣問題是中國人民揮之不去的心腹大患,而五十年後的今天,台灣問題更是中國人民及全球華人無法迴避、無法躲開的尖銳矛盾,跳不過這道「堤坎」,中國將 不僅不能自守,還將一潰千里,亡國滅種;而越過這道「堤坎」,中華民族將迎來一個嶄新的蔚藍色的世界,將擁有一個輝煌的未來。

  中國人民必須具有迎接挑戰的勇氣和贏得勝利的信心。

  所以,兩岸形勢的未來變化將不以善良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台海必有一戰!

  由於「台獨問題」的特殊性質,兩岸之間將不可能實現「和平統一」,台海必有一戰!

  由於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堅定決心,如果兩岸之間將不可能實現「和平統一」,台海必有一戰!

  「和平統一」作為一個攻心為上的口號來講,對台獨勢力來講雖是莫大笑話,但對普通台灣民眾卻還有正義的號召力和現實的影響力DD誰願意讓自己的家園毀於戰火?

  應當說,「和平統一」策略的積極意義,有利於讓大陸擁有對改變台灣現狀的合法資格和主動權,有利於讓許多被蒙蔽的民眾看清「台獨」的真面目,其對全球華人乃至全世界的作用遠遠大於對台獨勢力的作用,所以,「和平統一」這個目標決不能放棄,並且要在今後的鬥爭中始終如一的貫徹下去,只是我們要在這個口號下做好 「非和平統一」的所有準備。

  三、台海戰爭的性質

  從表面來看,台海戰爭是中國大陸在延續了幾十年內戰狀態下收復領土、統一國家的主權之戰,而實際上,這場戰爭已遠遠超過了國界,變成了一個新興崛起的「准超級大國」,為了突破「遏制與封鎖」和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與另一個老牌超級大國的攻守之戰,所以,不管台海戰爭在未來哪年爆發,其性質都將是一次重新劃分亞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准世界大戰」。

  但對中國來講,因為這場戰爭具有民族戰爭、反殖民戰爭和反霸權戰爭的因素,因此即使由中國大陸開啟戰端,中國也將擁有戰爭的正義性,站到了道義的一方。相反,美日作為干涉者和實際的殖民者,實際上已站到了侵略者非正義的位置上,而台獨勢力分裂國家,挑起戰爭,也將受到歷史的審判,所以,美日台必然受到全世界正義力量的譴責和反對。

  四、台海戰爭的陣營

  台海戰爭的陣營問題,實際上就是網友多次討論而最後又莫衷於是的「美國是否捲入的問題」。

  其實,就像足球比賽前隊員出場名單一樣,從目前情況來看,台海戰爭中對壘雙方的陣營就還是一個未知的並且是隨時變化的因素。現在估計的對手,到時候隨著條件的改變可能會變成旁觀者或者同盟,而現在的中立者甚至盟友亦有可能會變成未來的對手。在一定程度上,這個變化將取決於未來大陸自身力量的發展和戰略措施的對錯與否。

  最上策:大陸VS台灣

  與台灣單打獨鬥,對中國大陸來講當然最理想,這離不戰而勝幾乎只有一步之遙,許多網友甚至不敢奢望這種結局。

  其實,大陸單獨與台灣來解決統一的問題,不戰而勝或者代價輕微,應該是統一之戰的最上策,而前提是美國成為我們的「幫手」而不是「對手」。實際上這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都有利於中國的情形下,美國為了其自身利益,迫於內外壓力,完全可能不得不變換角色而充當我們的「盟友」(此種情況後面再論)。

  上策:大陸VS日本、台灣

  對於台海統一戰爭,不論美國反對大陸還是支持大陸,日本都是大陸必然的反對者,也是戰爭必然的參與者。

  地理條件決定國家與民族的歷史命運,日本反對中國統一,應該說與日本的民族道德無關,而是達爾文生物進化原則決定的。大陸與台灣的統一,將形成中國空前發展的勢頭,中國的極端強大將大大剝奪日本島國的生存空間,將令其窒息和削弱,並有可能再次重複日本長期生活在中國陰影中的歷史,由此,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質量反對中國的統一,是一種應該預料到的正常反應。只是每個國家的反應要靠勢力來實現,勢力決定遊戲方式,勢力決定每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這個準則對日本如此,對中國亦如此。

  日本在台海戰爭中屬於后發制人的隱形力量,它捲入戰爭的深度視美國決心而定。

  第一、如果美國全力支持台灣而不惜與大陸展開除核戰爭以外最大規模的戰爭,那日本必然傾舉國之力捲入戰爭,不僅全力支持美軍作戰,甚至還會公開向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發動進攻DD此戰關係到日本日後千年的興衰,畢其功於一役,焉有不全力以赴之理?當然,美日就此一戰,只能大大削弱中國,還不能完全扼殺這個讓其「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的鄰居,所以,日本會小心翼翼控制戰爭的尺度,以免觸動中國龐大的核武庫而導致滅頂之災。當然,在戰前,日本也必然會秘密裝備相當數量的核武器,並有意無意通過各種渠道釋放出消息,以期平衡中國的核武優勢並打消中國動用核武的念頭。

  第二、如果美國迫於現實的壓力,勉為其難的壓制台灣接受大陸的統一,以免自己被拖入戰火兵燹,那日本就只能在背後作手腳,盡最大可能暗中破壞中國的統一,或者以自己放棄干涉而藉機要求大陸作某種承諾甚至利益的讓步,但無論如何,日本都只能扮演棄婦的角色,無可奈何地向隅而泣。

  不讓美國捲入戰爭,對中??慧。

  中策:中國VS美國、台灣

  如果戰爭結果難以預料,參戰的風險極為巨大,應該說日本人對參加台海戰爭是猶豫不決的,屬於見水脫鞋的機會主義者。

  前面說到,日本人參戰的力度取決於美國人參戰的決心,也取決於戰爭初期的規模大小和勝負走勢。

  假如美國沒有堅定的意願和中國開展大規模的長時間戰爭,只是為了在大陸進攻台灣時象徵性的助助威,以維護自己作為盟友的面子,最多和大陸來幾次空中摩擦甚至空戰,而不能根本改變台海戰爭的最終結局,日本人也不會貿然來淌台海這汪渾水。要麼擔心僅憑日本和美國的部分軍力無法打敗精心準備了幾十年的中國,要麼擔心美國人可能趁勢收兵後退,讓日本人來擋中國人的導彈而自己在後面揀便宜。日本人精於算計,他們要的不是戰場的壯觀,而是戰後的果實,如果在這場戰爭中跟中國斗個兩敗俱傷,大傷元氣,戰後必然要被美國人趁機進一步壓制,再也沒有朝鮮戰爭以後那樣的發展良機,也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即使中國戰敗日本也無法分享勝利果實,與其這樣,還不如暫時坐山觀虎鬥,自己坐收漁利。如果中國輸了,可利用地利之便分一杯羹,進一步削弱中國和擴大自己的勢力;如果美國輸了,為對付如日中天的中國,美國佬還要來求日本,屆時日本可藉此機會要挾美國人一把,趁機完全從F-15的機翼下獨立出來,成為和山姆大叔平起平坐的合作者。

  所以,在未來的戰爭中,日本有參戰的本能驅使,也有首鼠兩端的利益權衡。

  同樣,不讓日本參加戰爭,對中國的領導人來說也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智慧。如果把握好戰爭的範圍、烈度和時間,把台海戰爭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並且速戰速決,在短時間內贏得戰爭的勝利,不給日本人以選擇考慮之機,是打贏台海戰爭的一個關鍵因素。

  下策:中國VS美日台(甚至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和宏都拉斯等國)

  這種局面是台海戰爭中最壞的也是最可能出現的局面,這要求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領導人必須具有象毛澤東那樣的千古偉人所具有的非凡勇氣、超人膽識和堅強意志。

  從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的角度來看,在未來戰爭中,美國人組織一個對付中國的「亞洲版北約」的能力,要遠遠大於中國尋找盟國、建立反美陣線的能力。

  未來的世界各國中,中國可能會贏得廣泛的道義支持與同情,但說到盟友則幾乎為零。

  目前與中國的鄰國中,巴基斯坦堪稱盟友,但也只是在涉及印度、阿拉伯事務時,巴基斯坦才能體現出盟友的價值,而將來面對氣勢洶洶的美日聯盟,巴基斯坦也只會在道義上支持中國,如要出兵加入戰線、全力助戰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何況中國老大哥專心對付美日,巴基斯坦獨立面對印度,自保尚感不足,手腳焉能他顧。

  本來俄羅斯也應該成為中國的盟友,中俄合力抗衡「一超」,中國如果落敗衰退,俄羅斯必然無法單獨面對美日和歐洲的強大壓力。強秦滅天下而用「合縱」之妙計,六國為自救則有「連橫」相抗衡,但俄羅斯這頭自恃強大實則愚蠢虛弱的「北極熊」,實在無法領會中國古代智慧的精妙,貪圖蠅頭小利,出爾反爾,毫無國家信用,以鄰為壑,空守著一堆核武器而百無一用。大鎚可以砸碎刀劍,卻擋不住洪水慢慢的滲透侵潤、溶解吞噬,俄羅斯最終必然免不了被肢解瓜分的命運。實際上,美國和日本已經看到了中俄之間的這種又想聯合又相互防備的微妙心理,正對俄羅斯實施軟性進攻--日本贏得「泰那線」就是明證。對付俄羅斯,經濟的軟刀子絕對勝過原子彈。

  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印度,近年來頻頻進入國際視野,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的新亮點,但在一定程度上,印度是作為中國的平衡器和制約力而意外「走紅」的。現在中國、印度和美國的三角關係,實際上就是當年中國、蘇聯和美國的三角關係的翻版,美國人當年主動把手伸過太平洋,目的就是利用中國來圍堵咄咄逼人的前蘇聯,最後愚蠢的北極熊被拖跨了,中國對美國人來說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且隨著國力的迅速崛起強大,中國還反而替代蘇聯成了美國的第一號戰略敵人,在這個時候,和中國有夙仇而且各方面條件都符合的印度,也就自然而然被美國人選中,接替了當年中國的位置。所以,不管印度是誰執政,也不管執政者持何種心態與政策,印度絕對不會是中國的盟友,「俄中印大三角」抗拒美日聯盟只會是一廂情願的夢囈。

  從意識形態的表象和歷史來看,越南好象是中國天然的盟友,但是地緣形成的歷史宿怨使越南對北方鄰國的戒心比對太平洋彼岸的仇敵的戒心還要大,可以這樣說,越南成為中國對付美國的盟友的可能性,還不如成為美國對付中國的盟友的可能性來得大。

  在未來的中美對抗中,東盟大多數國家總的來講會站在中間立場,儘管他們並不情願看到美國大佔上風,但也不願意中國過分強大,中美力量在亞洲達到相互平衡,相互制約,其實最符合這些小國家的利益。

  在未來的台海戰爭中,韓國儘管有強烈的民族統一願望,但鑒於巨大的風險和戰爭損耗,所以韓國必然是一個絕對的中立者,

  台海戰爭畢竟是以海空軍為主,使用陸軍數量有限,橫渡海峽,30 萬PLA足夠了,另外,再擺30萬在中朝邊境,以作應變準備。中美開戰後,即使美軍支持,韓國也不可能向北方發動進攻,而中國又必定會用一切手段讓金正日稍安勿動。以今天的美軍海空力量,金正日即使有能力打過了38線,也沒能力再回得來,只要他再發動一次「南北戰爭」,他那泥足政權便要應聲坍塌。在這種情況下,金正日只敢守在門口充英雄,以他那精明務實而又色厲內荏的作風來看,他也只有老老實實的當觀眾。

  朝鮮是中國的一枚棋子,但卻是一枚不太聽話的棋子,其作用有利有弊,在未來的戰爭中朝鮮的舉動難以估計。有的網友擔心在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時,金氏王朝有可能投靠美國,對中國反戈一擊,以此來換取美國對其政權的承認,但是金正日及後來的金氏繼承人都應明白,美國畢竟是現代民主國家,商品的獲利是美國富有的基礎,而商品流通必須依賴於市場的開放,所以現代國家跟「家天下」的封建集權終究是水火不相容,即使美國暫時接受朝鮮「投誠」,待價值榨取完成,也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薩達姆,皮諾切特,諾列加等等,無一不是如此。

  但是,情況似乎並非如此悲觀。

  過去的盟友將會變成未來的敵人,而過去的敵人也會轉化為未來的朋友,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後,在美國控制全球的巨大壓力下,貌似「鐵板一塊」的北約終於分崩離析,法德兩國由過去替霸權為虎作倀的附庸者變成了今天霸權的反對者和制約者。尤其是法國,從戴高樂時代就對美國軍事和文化擴張充滿戒心,一直扮演著北約中桀驁不遜的「另類」角色,在今天的中歐關係裡面,法國別具熱情地為致力於擴大與中國的政治、軍事、經貿往來積極努力,為解除歐盟對中國的軍事禁運八方呼籲。法國這番熱心,並不是心血來潮對中國青眼有加,而是法國看到了高速發展的中國對建立「多極世界」有著重大的意義,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的中國有助於遏制美國帝國的瘋狂擴張,歐洲、中國和俄羅斯的聯合,可以制約美國軍事力量和商業文化力量對全世界多元文化的侵蝕、衝擊和破壞。

  所以,中國未來的盟友或潛在盟友極有可能是遙遠的法國、德國甚至歐洲。

  將來,即使法德不可能為中國出兵跟美國兵戎相見,但有法德甚至歐盟在世界範圍和聯合國內的牽制,中國不會在戰後面臨全世界範圍的嚴重經濟制裁和政治圍堵,因此,這將有利於中國在戰爭中放開手腳,有更多的選擇。

  中國的最後選擇,就是威脅使用和使用核武器。

  第1樓作者: 卡斯古昆 發表於: 2006-02-26 22:22:49 [到頂部] [回復] [編輯] [刪除] Re:中策:中國VS美國、台灣)

  五、台海戰爭的極端武器

  在強敵壓境、山河破碎的嚴峻形勢下,任何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會自然想到那鎖在重重機關後面的「死亡之神」。

  威脅使用和使用核武器,是中國戰勝最強大敵人的最後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中國的戰爭目的是實現國家的統一和拓展在西太平洋的生存空間,這雖然剝奪了美國的利益,但也只是美國在亞州的局部利益(何況這部分利益本身就是美國人強佔的),並不會威脅到美國在地球上的利益乃至生存。美國如果放棄戰爭,美國和中國必然會在亞洲利益的分配上達成平衡,也必然會得到中國在許多利益方面的讓步和補償;而美國輸掉戰爭,也只是失去了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局部利益,其全球利益同樣沒有受到威脅。

  當然,戰敗失去的肯定比談判得到的要多得多。

  反過來說,談判得到的,也肯定比戰敗失去的要多得多。

  但對中國來說,戰爭的失敗不僅意味著失去台灣,還將意味著失去國家的未來乃至國家本身。

  一方擦傷皮肉最多斷兩根手指頭,而另一方則是肝脾破碎動脈大出血,戰爭失敗導致不同的結局,也就讓交戰雙方具有了不同的決心和承受失敗的心理準備 。對於讓步和失敗的結果,美國可以接受,而中國則根本不敢想像,美國有充分的後退餘地,中國則完全是無路可退,所以,劉伯承的名言「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這個時候有著最高的指導意義。

  1962年爆發了「古巴導彈危機」,在美蘇僅有的那次短兵相接的「核對峙」中,眼高手拙的赫魯曉夫只是打算「訛詐」和試探美國的抵抗意志,而當時蘇聯既沒有走到必須與美國人同歸於盡的絕境,蘇共領導人也沒有和美國人殊死搏鬥的堅定決心,所以最後沒能抗過美國人的意志,灰溜溜撤出加勒比海,留下了歷史的笑柄。而事後解密的文件證明,神經瀕臨崩潰的肯尼迪原本差點向蘇聯人的「核訛詐」低下頭來,答應撤出設在土耳其的北約導彈基地,哪知赫魯曉夫的頭低得更快,沒兩個回合便退縮回去自甘認輸,使一場劍拔弩張的「地球毀滅戰」變成了雙方領導人呼籲「維護世界和平」的歷史滑稽劇。

  中美的這次衝突,與「古巴導彈危機」意義完全不同,一方面中國為民族解放而戰,為國家存亡而戰,另一方面美國人和日本則是為利益而戰,為掠奪而戰,中國人有 「拚死一博」的決心,這種決心是真實的、強烈的、完全可能付諸於行動的,而美日則完全不可能為台灣而和中國人同歸於盡,即使美日裝出有這種決心,那也是虛假的,色厲內荏的,完全是一種裝模作樣的恫嚇,不可能付諸於行動。所以,一旦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形成勢力強大的干涉同盟,堅決捲入台海戰爭,一旦面臨戰爭失敗、國土分裂的危急局面時,中國不僅必須旗幟鮮明的威脅使用核武器,並且在關鍵時候還要果斷的使用核武器,扭轉戰爭局面,要爭取勝利,敢於勝利。

  在台海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使用條件

  動用核武,必須是在我方常規軍事力量承受一定損失並且面臨戰爭全面失敗的情況下,才能投入使用;使用核武的目的,是消滅對方有生力量,核武只是常規武器的補充力量,而不是唯一手段,決不能逞一時之快,為打核戰而打核戰;

  第二,使用範圍

  核武的使用必須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絕對不能濫用,最好是在靠近台灣附近的海域內使用,而在這個範圍以外,我們即使承受損失也不能動用核武,這是一個文明大國應有的風範,也是我們爭取國際道義支持的負責態度,這樣才能體現出「台海戰爭是一場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質;

  第三,使用當量

  核武的當量必須要適當,最好是戰術核武,最多使用小當量的戰略核武,盡量減小殺傷範圍,並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四、使用對象

  使用核武是殺傷軍事力量,要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台灣平民的傷亡,台獨及其製造者才是我們的主要敵人,而台灣民眾包括被蒙蔽者理應得到我們的安全承諾和保護;中國使用核武的目的是殺傷干涉中國內政的外來入侵者,應該專門針對美日在台灣以東海域的艦隊和飛機,特別是要痛擊美國航母特混艦隊和日本的「八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沙發
maba 發表於 2006-3-1 01:58 | 只看該作者
太平洋,美國有關島,台灣的戰略意義並不像原來那麼大了。即使中國收復台灣,美國也沒什麼損失。談不上「失」「永遠的後退」。台海如果有戰爭,美國一定不會出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主題

2275

帖子

73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0
3
Taiwanfirst 發表於 2006-3-3 23:15 | 只看該作者
中^了二十年好日子, 也]想打仗, 倒是台橙撕萌兆輿^了, SS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5: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