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t自由平等的楷模――華盛頓

[複製鏈接]

15

主題

373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ws0225 發表於 2006-2-22 2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775年6月15日,在第二屆大陸會議上,由華盛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的提名獲全票通過。第二天,大會正式向他本人宣布了這一任命。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44歲的他誠懇地說:「雖然我深知此項任命給了我崇高的榮譽,但我仍深感不安,因為我的能力和軍事經驗恐怕難以勝任這一要職。鑒於議會的要求,我將承擔這一重任,並願竭盡所能為這一神聖的事業效勞」(《華盛頓選集》商務印書館)。
擔任大陸軍總司令時,大陸會議批准給他個人每月500美元的薪金,他拒絕從國家那裡領任何薪水,他把從軍看作是自己對國家應盡的義務。他表示「對金錢的考慮是不能促使我犧牲家庭的舒適與幸福來接受這一艱巨的任務的」。
5天後,他一接到大陸會議正式頒發的委任狀就動身奔赴疆場了。他深知生命無常,甚至想到了戰死沙場的可能,所以在出發之前他給親人留下了遺囑。
在6月18日寫給夫人的告別信中,他無比真摯地說:「親愛的帕齊,請你相信,這一職位並不是我自己去謀求的。我曾竭盡全力擺脫,不僅是由於我不願離開你和我們全家,而且由於我也自知,就我的能力而言,的確難以勝任。我在家中同你在一起度過的一月,那種真正的幸福要遠遠勝過我在異地他鄉若干年後始能盼到的遙遠的希望。」
在6月19日給朋友的信里,他再次談到「自己既無能力又無經驗,很難擔當如此重大的職責」。他能夠保證的只是三點:「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忠於職守;廉潔奉公。」透過這些私人信件,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謙遜決不是虛偽造作。
華盛頓所統率的部隊衣衫襤褸、裝備簡陋,大部分都是臨時招募的,缺乏基本的軍事訓練,而他的對手卻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1776年聖誕夜的特倫堡一戰,華盛頓出其不意、打了一個大勝仗,被譽為「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迹」,大陸會議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把軍事指揮權全權授予華盛頓將軍。面對這一巨大的榮譽和權力,他體會更多的是責任,在寫給大陸會議的信中,他虔誠地說:「大陸會議把軍事職責方面的最高的和幾乎無限的權力授予我,我感到無上榮幸。但我決不認為,大陸會議如此信任我,我就可以不履行公民的義務。我時刻牢記一個道理:刀劍是維護我們自由的不得已的手段。」
大陸會議一度還曾授予他為期60天的非常權力,包括任命准將以下的軍官,徵用一切軍需品,運走或埋藏可能落入敵手並對敵人有用的物資等。華盛頓從沒有被權力沖昏頭腦,他始終堅信「刀劍是維護我們自由的不得已的手段」,顯示了他人格中最純潔無私的一面。
在勝利即將來臨的時刻,華盛頓回首征程,雙眼模糊,為了贏得這場戰爭,他在長達6年的漫長歲月里,從未回過自己的家,即使過家門也不入。
1781年,勝利已成定局,經過多年戰爭的洗禮,大陸軍已成為新生的美國的中流砥柱。作為總司令的華盛頓戰功赫赫,有著世界性的聲望,更是美國眾望所歸的人物。那時美國新大陸上涌動著一股要求君主制的思潮,誰能成為新的君主?手握重兵、打贏了獨立戰爭、擁有巨大威望的華盛頓自然是首選的人物,「打江山、坐江山」何其順理成章!
率先提出這一建議的就是華盛頓的部將、曾任米夫林堡守備司令的劉易斯?尼古拉上校。1782年5月,他致信華盛頓,列舉軍隊遭受的種種不公,並把這一切歸咎於共和政體,他說:「那種把我們從難以想象的困難中引向勝利的才能,那些得到軍隊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導和指導我們在和平的道路上前進。有的人把專制與君主政體混為一談,覺得很難把它們分開。因此,我所建議的政體的首腦有一個顯然較為溫和的稱號,但是一旦其他問題都得到解決,我認為很有理由採納國王的稱號。
在當時的美國,這並不是劉易斯?尼古拉上校一個人的看法,不少將士都有這樣的思想。王袍加身呼之欲出,華盛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抉擇。但他立即就作出了決定,寫了一封措辭嚴厲、不留任何餘地的回信:「我非常吃驚地閱讀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見,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戰爭中發生的任何變故都沒有像你說的軍隊中存在的那種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懷著憎惡的心情看待這種想法,並給予嚴厲的斥責。」
「我想不出我有哪些舉動會鼓勵你寫這樣一封信,我認為這封信包含著可能降到我國頭上的更大的危害。如果我還有點自知之明的話,你不可能找到一個比我更討厭你的計劃的人了。……如果你還重視你的國家,關心你自己和子孫後代,或者尊重我的話,你應該從頭腦里清除這些想法,並決不要讓你或任何其他人傳播類似性質的想法。」
在那個關鍵的歷史時刻,華盛頓堅定拒絕了對他的王袍加身。他的態度對美國消除君主制的威脅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既然美國最有威望和實力的人物公開反對君主制,嚴詞拒絕國王的頭銜,誰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接受加冕呢?正是他的這一選擇為美國成為民主制國家開闢了道路。
1783年9月3日,英、美和約簽定,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之後,美國最終贏得了獨立、自由和尊嚴。
11月2日是星期天,在普林斯頓附近的洛基希爾,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發表了飽含深情的告別演說:「你們在部隊中曾是不屈不撓和百戰百勝的戰士;在社會上,也將不愧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平民生活的儉樸、謹慎和勤勞的個人美德與戰場上更為壯麗的奮勇、不屈和進取精神同樣可貴。」最後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願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台了。隨後即遣散了部屬。
兩天後,當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時,岸邊送別的人流如潮水一般,華盛頓和大家一樣為分離的悲傷所打動,他們熱淚盈眶,無數次地擁抱、乾杯,然後,華盛頓就走了。他眼含熱淚,不停地揮動手中的帽子,與8年炮火硝煙中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依依惜別。
1783年12月23日,對於硝煙剛剛散盡的美國來說,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大陸會議將在安納波利斯舉行一個隆重而樸素的儀式,美國獨立戰爭之父、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將在這裡交出委任狀,並辭去他的所有公職。
當華盛頓走進議會大廈時,沒有人給他獻花,也沒有聽到議員們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號子。他只是在議員的對面獲得了一個普通的座位。
然後由議長作了介紹;華盛頓就站起來以鞠躬禮向議員們表示尊敬;議員沒有鞠躬,他們手觸帽檐還禮,體現一種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
華盛頓發表簡短講話。他說:「現在,我已經完成了賦予我的使命,我將退出這個偉大的舞台,並且向莊嚴的國會告別。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奮戰已久。我謹在此交出委任並辭去我所有的公職。」
議長則答道:「你在這塊新的土地上捍衛了自由的理念,為受傷害和被壓迫的人們樹立了典範。你將帶著同胞們的祝福退出這個偉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並沒有隨著你的軍職一齊消失,它將激勵子孫後代」。
華盛頓向大陸會議辭去一切公職,親手交回了大陸軍總司令的委任狀,經過八年抗英后解散了軍隊,正式解甲歸田。
據史書記載,整個儀式十分簡短,前後只有幾分鐘,但正是這個幾分鐘的儀式卻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動不已。當華盛頓將軍,這個為了贏得戰爭不僅變賣了家產,而且因操勞過度生出滿頭白髮、眼睛也幾乎看不見了的總司令發表講話時,每個人的眼裡都蓄滿淚水。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壓力,僅僅依靠內心的道德力量就自覺放棄了在為公眾服務的過程中聚集起來的權力。人類有了這幾分鐘,那些大大小小爭權奪利、不惜弒父殺子的英雄故事黯淡了;那些裝神弄鬼、沐猴而冠,一朝手握權柄就以百姓為芻狗,運用人民交付的權柄就像運用自家廚房裡的一根柴火棍的所謂「領袖」、「導師」黯淡了;那些以各種美妙的名義取得「天下」,而後千方百計延宕、推諉,甚至在垂暮之年還死死抓住權力之柄就像抓住救命稻草的「救星」、「偉人」黯淡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匆匆起程,沿著熟悉的波托馬克河馬不停蹄返回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弗農山莊。
「戲已經演完了。我不再肩負公職,有如釋重負之感。我希望能在餘生中為善良的人們做一點事情並專心修身養性。」對華盛頓來說,動蕩的戎馬生涯已經結束,新的生活開始了。他給遠在法國的戰友拉法耶特寫信說:「親愛的侯爵,我終於成了波托馬克河畔一個普通的百姓,在自己的葡萄架和無花果樹下休閑納涼,看不到軍營的喧鬧和公務的繁忙。我此時所享受的這種寧靜幸福是那些貪婪地追逐功名的軍人們,那些日夜圖謀策劃、不惜滅亡他國以謀私利的政客們,那些時時察言觀色以博君王一笑的弄臣們所無法理解的。我企盼能獨自漫步,心滿意足地走完我的人生旅途,我將知足常樂。」
從將軍到公民,在他而言再平常不過了,就像當初應召為國服務。一旦勝利降臨,戲劇落幕,他就坦然地告別這個舞台,沒有一絲的猶豫和留戀。他是戰士、是公民,為國服務是天職,是上帝的召喚,是他對這片大地與生俱來的情懷。對於大陸會議和美國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他始終深懷感激。
1784年4月4日,他在給拉法耶特夫人的回信中這樣描述:「而今,我已聽不到武器的撞擊聲,看不見營房的繁忙景象。無官一身輕。我現在過著安逸的家庭生活,在自家葡萄架下和無花果樹下乘涼。我住在一幢小別墅中,四周放置著農具和羊皮。我只求從容地沿著生命之河順流而下,直至被葬入我祖先的沉寂的宅第」(《華盛頓選集》220頁)。
他嚮往田園生活的寧靜,不願炫耀自己的開國功勛,他甚至謝絕了終生摯友克雷克醫生代表一位作者為他立傳的請求。他一直認為讚美他個人而不寫整個獨立戰爭將使他陷入尷尬和不快。與不惜代價瘋狂追逐世俗名利的人截然相反的是,他追求精神上的淡泊,所以在自家葡萄架和無花果樹下的那些日子成了他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此時,我希望能悄然無聲地融入山川大地,了斷與塵世的一切糾葛。」正是這樣的境界使他斷然拒絕了王袍加身的巨大誘惑,有史以來,他是第一個打贏了戰爭就回家的統帥。
華盛頓的私人秘書托拜厄斯.利爾說:「在弗農山莊居住的那段日子可能是華盛頓先生一生中最快樂幸福和無憂無慮的時光了。」這話也不完全正確,在那段日子裡,他非常思念早已離開的少年朋友,並深深懷念已謝世的先人,他的父母、哥哥,心中涌動著難以言說的感情,他夢囈般地寫下了:「我親手栽下的樹木迅速成長起來,似乎它們已知道我行將衰老,在我與世人告別之際,要用它們的濃蔭為我遮陽蔽日。」
從1783年到1789年,卸掉軍權的華盛頓,回到弗農山莊務農。在此期間,到山莊拜訪的國內外人士絡繹不絕。招待客人吃住給華盛頓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賓夕法尼亞州議會通過代表向大陸會議提出動議,要求對華盛頓的貢獻和犧牲給予補償。他明確表示,絕不接受任何補償。他家鄉所在的弗吉尼亞州議會將波托馬克河與詹姆斯河的股份各贈送他一百五十股,他知道此舉顯示了國家對他的高度評價、愛護與關懷,他如果拒而不受,可能被看作對國家美意的不敬,甚至「被誤解為蓄意炫耀自己的無私與美德」,經再三斟酌,他最後將全部贈與捐獻給了慈善機構。
在遺囑中,他從自己龐大的遺產內撥出專款資助教育事業,並特別規定,在夫人瑪莎死後,解放弗農山莊所有的奴隸。對兒女沒有任何特殊安排,完全讓兒女憑自己的能力和奮鬥過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兒女也就普通的在美國社會無聲無息。華盛頓私之高,少有其比。
如果不是局勢的變化,這位曾拒絕王袍加身的偉人將在美麗的弗農山莊度過余年。1786年,新生的美國邦聯面臨著一場政治危機。由於州權過大,當時的美國一直無法擺脫混亂狀態,這樣就出現了籲請華盛頓出山做國王的民意。不但一大群軍官們的集體意見如此,就連革命功勛漢密爾頓,也想讓華盛頓做國王,自己做首相,將美國建成一個類似英國的君主國。
8月1日,他在寫給約翰.傑伊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憂慮:「短短數年,變化竟如此驚人。據聞,即使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在無所顧忌地談論君主政體。言論出自思想,再進一步即往往成為行動。這一步卻是無法挽回和重大的一步!…我雖已退出這個世界,但我坦率承認,我不能將自己置於漠不關心的旁觀者的地位。」 他說:「政府只是民眾的工具,當民眾選出的代表違背了民眾的利益時,民眾可以撤銷他們公僕的資格」。
三年前,他拒絕了王袍加身,三年後,他雖身居鄉間,卻不容許他的祖國滑向君主制的泥潭。他不相信贏得了獨立的美國人民不能自己管理自己,他不相信流血犧牲奮鬥得來的建立於平等自由基礎上的制度「是一種空想和無稽之談」。作為美國的締造者之一,他堅決不希望發生這些「深以為憂的結果」,為了他參與選擇和創立的這個制度,他再三猶豫之後,還是再次告別了心愛的家園,1787年5月9日早晨,他動身前去費城,參加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影響都極為深遠的制憲會議,這一去又是8年。
華盛頓1787年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使人們現在津津樂道的美國民主傳統,在建國之初就建綱立制,並成為美國的慣例。
1789年華盛頓作為惟一候選人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統,可他連去臨時首都紐約的路費,都是借錢湊足的。當他坐著自家馬車上路時,他將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
1789年4月30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一屆總統。這天一大早,他便來到教堂禱告,然後在全副武裝的儀仗隊伴隨下,穿過紐約市中心來到華爾街的聯邦大樓;國會兩院的全體成員和來自13個州的人們正在等候他。他就職演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在這裡,我若忽略了對統管宇宙、臨在各國、輔佑人類的全能者的熾熱的祈求,將是特別不妥的。我熾熱地祈求他的祝福,使合眾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神聖不可侵犯......」
1792年是總統選舉年,他對麥迪遜說:「他情願拿起鋤頭去掙塊麵包吃,那也比現在這種處境強」。國家需要他繼續幹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為惟一候選人,選舉團一致通過他繼續連任。他開創了至多連任兩屆總統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別演說中,他已下定決心,謝絕將自己列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這一年,中國的乾隆皇帝傳位給嘉慶,整整作了61年皇帝。
華盛頓沒有制指定接班人,而是讓人民通過選舉產生。這是他對人類政治文明的傑出貢獻。他告訴世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不需要由強權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選舉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擊背叛自己的傑弗遜,也不為約翰?亞當斯吶喊助威。
1797年喬治?華盛頓告別了政壇,他演說道:「在導致政治穩定的所有見解及行為中,宗教和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是人們幸福的源泉、國民責任感的柱石。強調愛國主義,試圖否認它們是徒勞的。真正的政治家,應同時是一個虔誠的人,當尊重並珍惜它們。它們與個人及公共福祉之間的聯繫,即使用一整卷書也無法充分描繪。因此,在對待『沒有宗教,精神亦可維持』這一觀點時,我們當十分慎重。無論精心的教育會對人們的精神架構產生多大的影響,理性和經驗都促使我們認為:離開宗教原則,民族精神不可能興旺。」 
他本可稱帝,可他連總統都不想當,僅幹了八年[1789-1797] 就回家了。華盛頓是聖公會的會友。他拿出四萬元在他家鄉興建一所長老會大學,為紀念他而命名為華盛頓大學。
華盛頓開創了政治的新紀元。他雖大權在握,卻始終聽從良知的召喚,謹慎謙卑地使用權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偉人中的偉人。後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原來政治家還能夠是這樣一種高尚的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結合到什麼程度。華盛頓猶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燈塔,時刻提醒著擁有或想擁有權力的人們,不要在權力的迷宮裡暈頭轉向。    
華盛頓不僅是美國的功臣,而且是人類的楷模。這是近代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力、僅依靠內心的民主自覺就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巨大權力的典範!他是人類歷史上光芒四射的燈塔,引導著黑暗的專制社會中追求自由的人們。
華盛頓不是天生正確的神。他沒有這樣認為,他的同胞也沒有這樣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後也有人指責。美國人在歌謠中吟唱:「吹響讚美的喇叭,讓華盛頓的英名,響遍世界,贏得歡呼」,但並沒把他捧上神壇,恭維他是美國人民的大救星。美國人從沒有把自己命運和希望,寄托在聖人的手中。他們敬仰華盛頓,卻對權力始終保持著警惕。

8

主題

601

帖子

1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0
沙發
daviddvdd 發表於 2006-2-23 14:03 | 只看該作者
政治人物中,他是我第一佩服的人,了不起,對權力毫無眷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3
空手 發表於 2006-2-23 17:3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人從沒有把自己命運和希望,寄托在聖人的手中。他們敬仰華盛頓,卻對權力始終保持著警惕。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549

帖子

51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8
4
laoda1 發表於 2006-2-25 12:18 | 只看該作者
沒去過,不發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1544

帖子

34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6
5
Deux 發表於 2007-11-26 08:24 | 只看該作者
華盛頓家裡有奴隸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主題

1226

帖子

51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5
6
luckyice2 發表於 2007-11-27 00:22 | 只看該作者
五千年前就有堯舜禪位了.美國這是奴隸社會的特徵.按樓豬的意思,無政府主義,取消官僚體系是最民主的.

樓豬在邏輯上有個悖論,如果把權利讓出來是民主,那麼接受權利的就是獨裁.華盛頓只是把權利移交給別人,和中國改朝換代有何區別.既然對權利保持警惕,為何不取消權利?美國總統的權利在西方國家中是最大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385

帖子

8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6
7
無言 發表於 2007-11-27 10:27 | 只看該作者
這哥們還真有點詭辯之才,可是你自己還是出了錯,堯舜那叫禪位,華盛頓的接班人可是選舉出來的。奴隸社會的特徵可不包括禪位,這點歷史知識不用別人給你上課了吧?

作者可沒有說無政府主義,取消官僚體系是最民主的,可不知道你是怎麼理解的。

----如果把權利讓出來是民主,那麼接受權利的就是獨裁。

唉,你應該多吃點核桃、芝麻之類的東西補補腦子,你很需要增強閱讀理解的能力了。

中國改朝換代基本上都是開國君主通過戰爭打下的天下,你說有什麼區別?

吃魚可能會被刺卡住,為什麼還要吃魚呢?

美國總統任期最長兩屆,而且受到國會等諸多因素的制衡


原帖由 luckyice2 於 2007-11-27 00:22 發表
五千年前就有堯舜禪位了.美國這是奴隸社會的特徵.按樓豬的意思,無政府主義,取消官僚體系是最民主的.

樓豬在邏輯上有個悖論,如果把權利讓出來是民主,那麼接受權利的就是獨裁.華盛頓只是把權利移交給別人,和中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1544

帖子

34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6
8
Deux 發表於 2007-11-27 16:2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無言 於 2007-11-27 10:27 發表
這哥們還真有點詭辯之才,可是你自己還是出了錯,堯舜那叫禪位,華盛頓的接班人可是選舉出來的。奴隸社會的特徵可不包括禪位,這點歷史知識不用別人給你上課了吧?

作者可沒有說無政府主義,取消官僚體系是最 ...


堯舜是禪位,有沒有選舉的操作,我們不知道。就算完全沒有吧。

雅典共和國和羅馬共和國的領導總是選舉的了。可惜依然是奴隸社會。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是沒有選舉權的,可是他們有勞動的義務。到了羅馬共和國,只有奴隸主貴族有進元老院的權力。有大批的奴隸可以無償的壓迫,上層階級當然可能會聯合起來,團結一致研究怎麼統治奴隸們了。

美國建國的時候呢?有奴隸嗎?奴隸多嗎?他們有選舉權嗎?印第安人應該更沒有選舉權吧。美國婦女什麼時候開始有選舉權的?

呵呵,看來美國跟羅馬共和國的制度很像啊。一批流氓地痞,渡過大西洋,生生佔了北美大陸,屠掉了大部分倖存的印第安人,又從黑非洲販賣了幾千萬奴隸(數倍於此的黑人死在販奴的途中),最後這些流氓們達成協議,共同管理這片本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共同壓迫這些奴隸。不過是古典共和制的重演而已。

獨立宣言立說人人生而平等。看來要麼是他們胡說八道騙人,要麼奴隸不是人。也許兩者都是吧。

[ 本帖最後由 Deux 於 2007-11-27 16:3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9: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