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水: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秘密

[複製鏈接]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6 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1期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熱帶雨林、沙漠、草原、森林、稀樹草原等自然景觀的圖片放在一起,找來一些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讓他們找出願意生活在其中的景觀。結果是:大部分人選擇了非洲東部的稀樹草原。有人說這間接地證明了人類起源於非洲,因為人類的祖先曾經在那裡生活,人與那裡環境的選擇與適應作為一種遺傳信息流傳下來。非洲稀樹草原的圖片喚醒了人們深藏內心的關於故鄉的記憶。

    看來人們喜愛的環境與「你從哪裡來」密切相關。稀樹草原還屬於大背景,如果縮小範圍,讓人們選擇小尺度的理想居住地,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還會有不同的選擇。那麼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換一種說法就是最好的風水)是什麼呢?北大的俞孔堅教授對這個問題深有研究,他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依山面水,附臨平原,左右護山環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風水的話說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國人這種理想的居住景觀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將家用山圍護起來。

    這種偏愛圍合,把自己隱匿起來的四合院似的景觀模式與西方搶佔制高點、炫耀自己的城堡型的景觀模式剛好相反。形成這兩種模式差別的根本原因是,在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漢民族的主流社會就生活在陝西關中盆地,盆地的形象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而西方人則受到了希臘山地及雅典衛城的影響。

    儘管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理想居住模式,但還沒有一個民族像漢民族那樣形成了一整套關於理想居住模式和墓葬的吉凶意識和操作理論,也就是風水說。在英語中,找不到對應「風水」的辭彙。可以說風水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

    風水是建築師在設計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在設計香港中銀大廈時所遇到的「風水風波」。

    高達351米總共有70層的香港中銀大廈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在看過設計圖紙后,中國銀行給貝聿銘發去了電報,對大廈的立面展現的眾多加了框的巨型「X」形鋼架深表憂慮。因為在中國,「X」意味著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面才打「X」形的大叉。

    最後貝聿銘十分精明地把「X」橫向鋼架隱藏起來,並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變成類似佛教中的吉祥符號――萬字元的形象,這才皆大歡喜。

    雖然貝聿銘充滿詩意地將中銀大廈形容為雨後春筍,但大廈建成后,人們還是議論紛紛,因為風水師說,大廈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許多尖角和刀刃一樣的楞線。正對著這些尖角和楞線的建築紛紛感到了不安。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充滿了迷信和荒誕的色彩,但是這僅僅是站在科學的角度看,如果從文化和美學的角度看,就會發現風水並不是荒誕不經的。從上面的故事,我至少看出了風水的美學價值和對心靈的撫慰價值。

    譬如,從科學的角度看,中銀大廈的「X」形鋼架是合理的,從一般的建築藝術角度說,「X」形的鋼架也可能是美的。但是這些忽略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在中國 「X」形的符號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而風水師卻會注意到這些。如果說「美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那麼忽略了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東西,在中國人的眼中不會是美的。可以說風水是從文化的角度對科學的一種平衡和校正。

    許多西方人驚嘆中國大地上村落分佈所呈現出的美,其實這種美的形成跟中國人講究風水密切相關。儘管風水主觀不是為了美,但是客觀上風水成了中國人建築規劃的美的標準。

    風水另一個重要的價值是對心靈的撫慰作用。譬如,科學不可能說,中銀大廈像尖刀,正對著不好。但從心理感受上看,每天正對著一個巨大的明晃晃的尖角或者一條刀刃般的楞線,是會讓人感到不安的。而風水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我看了一些關於風水的書,有一些是痛斥風水為江湖騙術的。但大部分還是為風水辯護的,然而辯護的理由,卻是因為在風水中找到了科學。

    其實風水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完全不必向科學靠攏。這裡所說的科學是指16世紀以來誕生在西方的自然科學,是以數學和實驗為特徵的探索、認識、改造自然的邏輯和知識體系。因為這種狹義的科學產生在歐洲,全世界其他文明和民族都沒有產生這種科學,所以李約瑟才提出了「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這個很有影響的所謂李約瑟問題。雖然其他文明和民族沒有產生科學這種東西,但他們也都有一套與自然打交道、應對自然的知識和技術體系。比如中國就有《齊民要術》、《天工開物》等等,像中醫、風水也是這一體系的重要部分。其他民族莫不如此。

    今天產生於西方的科學一統天下,其他文明應對自然的知識和技術體系統統被判為迷信和愚昧。風水也不例外。我們承認西方的科學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方面,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創造了前人不能創造出的奇迹。但是力量強大不等於真、善、美;能創造奇迹,不等於應該創造奇迹,像核彈、克隆人這種毀滅地球和人類的奇迹就不應創造出來。科學的問題很大程度出在力量巨大和創造奇迹上,其實對待自然不應如此,中國人古老的智慧是:中庸為上,過猶不及。

    如今來自西方的科學越來越顯示出其局限性和危險性,如核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資源耗盡、環境污染、生態危機、克隆人等問題的出現,都在警示人們:科學與技術的無限制發展是不可持續的、是對子孫後代不負責的,科學不是衡量是非的標準。科學把人類帶向何方,還是一個問號。

    與其把科學當作真理,不如將其當作一種文化,一種來自西方的有其自身民族性的文化。

    對李約瑟問題的回答,完全可以反問:「中國為什麼要產生科學?」就像反問梨樹為什麼要結蘋果一樣。

    如果假設科學是人類思維發展的必然階段,對李約瑟問題則可以借用「搶先馴化」這樣一個概念來回答。所謂「搶先馴化」是說:假設有幾個民族都在馴化自己身邊的動植物,一旦某一個民族率先馴化出了幾種動植物,滿足了人類的需要,其他民族就會直接採用這些已經馴化的動植物,放棄自己的馴化努力。西方的科學有些像搶先馴化成功的動植物,由於其 「搶先出現」,使得其他民族的知識和技術系統失去了繼續發展的動力,否則其他民族也完全可以創造出類似科學或者比科學更好的東西。

    我們說起科學來,總是將科學的使命說成是探索自然的奧秘、認識自然的規律,但是有另一種說法,似乎說出了科學的另一面,那就是馬克思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沙發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6 20:07 | 只看該作者
李約瑟等問題,正確的應該是:
1)如果沒有中國文化,是否還能誕生西方民主和科學?
2)西方民主和科學,哪些源自中國文化的要素和原型?
3)現代科學和藝術,是如何具體從中國文化吸收養分?
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在海內外探索了近三十年 - 包括,科學-哲學-宗教-藝術等。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3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11 06:25 | 只看該作者
天下做學問如君者,就會少些以訛傳訛,當然這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我是學習傳統醫學的,最初大學畢業時,跟爺爺抄抄方,聽爺爺講清朝吳謙的《醫宗金鑒》跟民國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的應用體會。他自己的臨床實踐是在這上面找到共鳴的,我只是記下了,不知道怎麼用到爺爺這個程度,另外爺爺是保守的中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自己覺得這就是中醫了,越老越有價值,遂告誡自己只是有了一個養老的職業,不要期待年輕時有多少人相信你-找你看病。
到了我父親指導我的時候,就不是爺爺那時所講的「內不治喘,外不治癬,治也露不了臉-現眼」了,在醫院特有環境下,效與不效,就不能光憑病人自我感受了,要求我的治療是經受得住西醫檢驗的。辯證要准,再好的藥物也只能是「彈藥」,撐死了是個「核彈」,重要的是得有把好槍,你才能射准了。
幾年後,在爺爺和父親的方法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我便開始追求經典了。在源頭上尋找方法,於是才發現,中醫藥教學體系出了問題,所教的內容不能複製。歸根結底是認知上出了問題。
爺爺和父親反對我不好好看病,讀那些書,「種田人有認不全的草,讀書人有認不清的字」,不如多臨證。但機緣巧合,在診療過程中,與一些精通醫卜命相的佛道結緣,讓我在學古籍上面少作了很多無用功。更有一些一詞半語之師,叫我受益匪淺。
於是,我對於中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很多前所未聞的臨床「禁區」裡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有一天我要用我的方法教授徒弟,跟現代的不同-現在是給老師付錢的徒弟,我要給我的徒弟錢。叫他不去爭論有和無,解決人的疾苦,教授人的養生,不枉中醫醫人之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4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11 06:51 | 只看該作者
風水是可以影響人的運氣,但是正如老子所言:"智慧出,有大偽"。風水到了有改變的程度,是要有時間的,不知哪個風水師能夠等到改變之時再收費?自然也沒有這一「職業」的衡量標準,應該適應所有為道者之共同準則:為利而不害。
自從日本人盜走敦煌的道經,日本人的道術才得以成就,從南北韓的龍脈一釘可見一斑。中國的道術便只有民間流傳了。
這也是只要中國稱道,與日本便永遠無「好」的歷史原因之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5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15 02:03 | 只看該作者
中-西文化交流:
需要進行1)古文的現代化詮釋2)西文的中文化翻譯3)準確把握辭彙或概念定義4)系統化理論化相互對應轉換等。

以筆者的觀點認為:
風水就是環境-建築-生態-人文等因素對人體-心理-行為等相互影響的模型化體系。
即使,社會已經全面現代化了,中醫等應該仍然能以自身特色補償西醫的某些缺乏。
- 中醫等傳統科技-文藝-哲學等,許多都可以有發展的空間或發掘的方面。
- 比如,西方許多日用化妝品-洗滌液-康復護品等,也採用了天然草藥等。
- 筆者就奇怪-為什麼沒有開發中醫經絡模型-中藥歸經的計算機軟體系統?- 中醫能夠發展,比如-國內已經開發了許多中醫診斷-理療器材-包括微循環診斷等。

對於科學,必須分別看待:
1)西方近現代科學與東西古代科技文化的相關性;
2)科學知識和方法本身與科技和工業的社會倫理;
3)近代還原性的科學與現代的系統有機的科學等。
對於宗教,必須分辨:
1)個人信仰與組織行為;
2)道德精神與宗教說教;
3)傳統文化與現代政治。
宗教是保存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 - 以史為鑒的道德倫理和智慧啟迪的教化。
如果導致侮辱自身民族或毀謗民族文化,那就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

李約瑟問題:http://club.backchina.com/main/thread314365.html
科學與倫理:http://club.backchina.com/main/showthread.php?t=302220
科學與美學:http://club.backchina.com/main/showthread.php?t=302724
宗教與道德:http://club.backchina.com/main/showthread.php?t=225129
宗教與科學:http://club.backchina.com/main/showthread.php?t=270254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6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15 20:03 | 只看該作者
建議閱讀:http://club.backchina.com/main/thread316181.html

光譜紅移的理論基礎追蹤到奧地利科學家對聲音波動現象研究的多普勒效應。
最早對於聲音的波動研究,建議參觀中國的一個古迹或墨家的資料- 傳音壁。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7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18 01:44 | 只看該作者
全球化未來社會 - 「中醫-儒學-國畫」等走向世界化,西方「文化-科學-藝術」等走向東方化。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8
huasendg 發表於 2006-4-11 14:39 | 只看該作者
答案:依山面水,附臨平原,左右護山環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風水的話說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國人這種理想的居住景觀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將家用山圍護起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