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荀子》

[複製鏈接]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3 2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按:"良知-性善論"(孔子)和"私慾-性惡論"(荀子),一同才構成儒家的人性觀,社會應該以倫理教化和法制監督一同治理 - "仁政法治"/以仁待人-依法辦事,故轉載荀子前4篇文章。 - 僅供參考,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荀子

荀子 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勸學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不苟篇第三     榮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儒效篇第八
王制篇第九     富國篇第十     王霸篇第十一   君道篇第十二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議兵篇第十五   強國篇第十六
天論篇第十七   正論篇第十八   禮論篇第十九   樂論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正名篇第二十二 性惡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成相篇第二十五 賦篇第二十六   大略篇第二十七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堯問篇第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勸學篇第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
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
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
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
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
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
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硬喚瞬環F渲史遣幻酪玻
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
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
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故不積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P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之穴,無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鋼掄擼蘚蘸罩Α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蛇無足而飛,
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
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
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
大兮,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
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p而動,一可
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
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
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浴0痢⒎且玻浴⒎且玻瘓尤縵蛞印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校呵鐫級凰佟7狡淙酥?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
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擼鷥嬉玻桓擼鷂室玻凰擼鶥病S姓擼鷯氡繅病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
「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
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
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
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
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
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沙發
 樓主|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3 23:03 | 只看該作者
修身篇第二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槐匾宰遠褚病9史俏葉閉擼崾σ玻皇俏葉閉擼嵊岩玻悔期
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
進,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
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
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嗡嗡瑁囁字АD敝潢埃蚓呤俏ィ荒敝魂埃
則具是依。」此之謂也。
  扁善之度--以治氣養生,則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禹。宜於時通,利
以處窮,禮信是也。凡用血氣、志意、知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勃亂提K;食
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容貌、態度、進退、趨
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國家無禮則不寧。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此之謂也。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
謂之諛。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
非曰直。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多見曰閑,少見曰陋。難進曰ǎ淄宦I俁碓恢危
多而亂曰m。
  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
戾,則輔之以道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濕重
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G棄,則照之以禍災;愚
款端愨,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
神一好。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傳曰:「君子役物,小
人役於物。」此之謂矣。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事亂君而通,不
如事窮君而順焉。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
道。
  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勞苦之
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愨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
任。體倨固而心蘇跛襯游郟緩嶁刑煜攏浯鎪姆劍四患@塗嘀
事則偷儒轉脫,饒樂之事則佞兌而不曲,辟違而不愨,程役而不錄:橫行天下,雖
達四方,人莫不棄。
  行而供冀,非漬淖也;行而俯項,非擊戾也;偶視而先俯,非恐懼也。然夫士
欲獨修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其折骨絕
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將有所止之,則千里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
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識步道者,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意亦有所止之與?
夫「堅白」、「同異」、「有厚無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辯,止之也。
倚魁之行,非不難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學曰遲。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
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后,胡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步而不休,跛鱉
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一進一退,一左一右,
六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然而跛鱉致之,六驥不
致,是無它故焉,或為之,或不為爾!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
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遠矣。
  好法而行,士也;篤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聖人也。人無法,則倀倀
然;有法而無志其義,則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類,然後溫溫然。
  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
也?禮然而然,則是情安禮也;師雲而雲,則是知若師也。情安禮,知若師,則是
聖人也。故非禮,是無法也;非師,是無師也。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
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故學也者,禮法也。夫師、以身為正儀,而
貴自安者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此之謂也。
  端愨順弟,則可謂善少者矣;加好學遜敏焉,則有鈞無上,可以為君子者矣。
偷儒憚事,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加蘸范凰常趙舳壞苧桑
則可謂不詳少者矣,雖陷刑戮可也。老老而壯者歸焉,不窮窮而通者積焉,行乎冥
冥而施乎無報,而賢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遠害也早,其避辱也懼,其行道理也勇。君子貧窮而志廣,
富貴而體恭,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倦而容貌不枯,怒不過奪,喜不過予。君子貧窮
而志廣,隆仁也;富貴而體恭,殺艘玻話慚嘍凰ィ砝硪玻煥途攵菝膊
枯,好交也;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是法勝私也。書曰:「無有作好,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義勝私慾也。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3
 樓主|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3 23:04 | 只看該作者
不苟篇第三

  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故懷負石而投河,
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
「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是說
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盜跖貪凶,名聲
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貴
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詩曰:「物其有矣,惟其時矣。」
此之謂也。
  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
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於世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
不能則恭敬絀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
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
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寬而不K,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
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此
之謂也。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
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夸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
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詩曰:「左之左之,君
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義屈信變應故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則敬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知則明通而類,愚
則端愨而法;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喜則和而理,憂則靜而理;通則文而
明,窮則約而詳。小人則不然:大心則慢而暴,小心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愚
則毒賊而亂;見由則兌而倨,見閉則怨而險;喜則輕而Q,憂則挫而懾;通則驕而
偏,窮則棄而。傳曰:「君子兩進,小人兩廢。」此之謂也。
  君子治治,非治亂也。曷謂邪?曰: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故君子者,
治禮義者也,非治非禮義者也。然則國亂將弗治與?曰:國亂而治之者,非案亂而
治之之謂也。去亂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謂也,去污而易之
以修。故去亂而非治亂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為名,猶曰君子為治而不為亂,
為修而不為污也。
  君子e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類焉者應矣。故馬鳴而馬應之,牛鳴而牛
應之,非知也,其巳灰病9市略≌噠衿湟攏裸逭叩涔冢酥橐病F淥芤
己之,受人之鈁咴眨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
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
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
常,以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
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不形則雖作於心,見於色,出
於言,民猶若未從也;雖從必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
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
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操之則得之,舍之則失之。操而得
之則輕,輕則獨行,獨行而不舍,則濟矣。濟而材盡,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是何邪?則操術
然也。故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君子審后王之道,而論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議。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
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故操彌約,而事彌大。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也。
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內之情舉積此者,則操術然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愨士者,有小人者。上則能尊君,下則能
愛民,物至而應,事起而辨,若是則可謂通士矣。不下比以上,不上同以疾下,
分爭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身
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庸言必
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若是則可謂愨士矣。言無常信,
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公生明,偏生,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
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惡取捨之權: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
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孰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捨。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
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慮其可害也
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
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史
不如盜也。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4
 樓主|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3 23:04 | 只看該作者
榮辱篇第四

  x泄者,人之殃也;恭儉者,灞病K漵懈昝蹋蝗綣Ъ籩病9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
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巨塗則讓,小塗則殆,雖欲不謹,若雲不使。
  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殘者、忮也,博而窮者、訾也,清之而俞濁者、口
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辯而不說者、爭也,直立而不見知者、勝也,廉而不見
貴者、劌也,勇而不見憚者、貪也,信而不見敬者、好行也。此小人之所務,而
君子之所不為也。
  斗者,忘其身者也,忘其親者也,忘其君者也。行其少頃之怒,而喪終身之軀,
然且為之,是忘其身也;家室立殘,親戚不免乎刑戮,然且為之,是忘其親也;君
上之所惡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為之,是忘其君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
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聖王之所不畜也。乳彘觸虎,乳狗不遠遊,不忘其親
也。人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己誠是也,人誠非也,則是己君子,而
人小人也;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憂以忘其身,內以忘其親,上以忘其君,豈不
過甚矣哉!是人也,所謂以狐父之戈牛矢也。將以為智邪?則愚莫大焉;將以為
利邪?則害莫大焉;將以為榮邪?則辱莫大焉;將以為安邪?則危莫大焉。人之有
斗,何哉?我欲屬之狂惑疾病邪?則不可,聖王又誅之。我欲屬之鳥鼠禽獸邪?則
又不可,其形體又人,而好惡多同。人之有斗,何哉?我甚丑之。
  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
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強,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
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
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
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B者,浮陽之魚也,l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掛於患而思謹,則無益矣。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
乎哉!
  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
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材愨者常安利,盪悍者
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
害之常體也。
  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慮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
天下也。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上則能順天子之命,下則能保百姓,是諸侯之
所以取國家也。志行修,臨官治,上則能順上,下則能保其職,是士大夫之所以取
田邑也。循法則、度量、刑辟、圖籍、不知其義,謹守其數,慎不敢損益也;父子
相傳,以持王公,是故三代雖亡,治法猶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祿職也。孝弟原
愨,@錄疾力,以敦比其事業,而不敢怠傲,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飽食,長生久視,
以免於刑戮也。飾邪說,文奸言,為倚事,陶誕突盜,惕悍x暴,以偷生反側於亂
世之間,是奸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其慮之不深,其擇之不謹,其定取捨K,
是其所以危也。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
所以求之之道則異矣:小人也者,疾為誕而欲人之信己也,疾為詐而欲人之親己也,
禽獸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慮之難知也,行之難安也,持之難立也,成則必不得其
所好,必遇其所惡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親
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慮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
成則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惡焉。是故窮則不隱,通則大明,身死而名彌白。小
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夫不知其與己無以異也。
則君子注錯之當,而小人注錯之過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餘,可以為
君子之所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
習俗之節異也。仁義德行,常安之術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K突盜,常危之術也,
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
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惡,耳辨聲音清濁,口辨酸
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無待而
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跖,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
在俗⒋硐八字J怯秩酥幸玻俏藪徽咭玻怯龕鈧病
為堯禹則常安榮,為桀跖則常危辱;為堯禹則常愉佚,為工匠農賈則常煩勞;然而
人力為此,而寡為彼,何也?曰:陋也。堯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於變故,成
乎修為,待盡而後備者也。人之生固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人之生固小人,
又以遇亂世,得亂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亂得亂也。君子非得艘粵僦蛭抻傻
開內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禮義?安知辭讓?安知廉恥隅積?亦叨潰縵
而飽已矣。人無師無法,則其心正其口腹也。今使人生而未嘗睹芻豢稻粱也,惟菽
藿糟糠之為睹,則以至足為在此也,俄而粲然有秉芻豢稻梁而至者,則x然視之曰:
此何怪也?彼臭之而橛詒牽⒅視誑冢持燦諤澹蚰黃碩」艘印
今以夫先王之道,仁義之統,以相群居,以相持養,以相藩飾,以相安固邪。以夫
桀跖之道,是其為相縣也,幾直夫芻豢稻梁之縣糟糠爾哉!然而人力為此,而寡為
彼,何也?曰:陋也。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故曰:仁者好告
示人。告之、示之、靡之、儇之、`之、重之,則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g也,
愚者俄且知也。是若不行,則湯武在上曷益?桀紂在上曷損?湯武存,則天下從而
治,桀紂存,則天下從而亂。如是者,豈非人之情,固可與如此,可與如彼也哉!

  人之情,食慾有芻豢,衣欲有文綉,行欲有輿馬,又欲夫余財蓄積之富也;然
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雞狗豬彘,又蓄牛羊,然
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鋟,然而衣不敢有絲帛;約者有筐篋之藏,然而行
不敢有輿馬。是何也?非不欲也,幾不長慮顧后,而恐無以繼之故也?於是又節用
御欲,收a蓄藏以繼之也。是於己長慮顧后,幾不甚善矣哉!今夫偷生淺知之屬,
曾此而不知也,糧食大侈,不顧其後,俄則屈安窮矣。是其所以不免於凍餓,操瓢
囊為溝壑中瘠者也。況夫先王之道,仁義之統,詩書禮樂之分乎!彼固為天下之大
慮也,將為天下生民之屬,長慮顧后而保萬世也。其流長矣,其溫厚矣,其功盛姚
遠矣,非順孰修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
不可與及聖人之言。夫詩書禮樂之分,固非庸人之所知也。故曰:一之而可再也,
有之而可久也,廣之而可通也,慮之而可安也,反`察之而俞可好也。以治情則利,
以為名則榮,以群則和,以獨則足,樂意者其是邪!
  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則從人之欲,則瞬荒莧藎
不能贍也。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
分,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後使谷祿多少厚薄之稱,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故仁人在上,則農以力盡田,賈以察盡財,百工以巧盡械器,士大夫以上至於公侯,
莫不以仁厚知能盡官職。夫是之謂至平。故或祿天下,而不自以為多,或監門御旅,
抱關擊柝,而不自以為寡。故曰:「斬而齊,枉而順,不同而一。」夫是之謂人倫。
詩曰:「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蒙。」此之謂也。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354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5
Raist 發表於 2006-2-9 07:30 | 只看該作者
不知樓主何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 0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