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處境與父子賣驢

[複製鏈接]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1-29 0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醫處境與父子賣驢____(高粱蜀黍的偏見)
先說那個老掉牙的故事__父子賣驢。說的是,有父子兩個,趕驢上集去賣。
1. 路上有人建議,何不騎著?於是父騎著,子走著;
2. 又有人說:哪有這樣的?大人騎驢,讓個小孩子走路?這爺兒倆聽著有理,父親下來,讓孩子騎上了;
3. 又走了一程,又有人說了:小孩子騎驢,讓大人走路,太不孝了。兩人聽了,覺得這樣是不對。乾脆,爺倆一起上來吧。
4. 可走著走著,又有人指指點點地評論了:這倆人,心太狠,一頭驢子上坐二人,這驢受得了嗎?父子倆想了想,就下來了,可這路怎麼走呢?怎麼也是不對。終於有辦法了,___抬著!
5. 這下,路人更笑了。從來都見人騎驢,哪有活驢讓人抬的?
6. 這樣,這父子倆可真是找不著辦法了,心迷意亂。再加上驢子享受不了這待遇,走到一座獨木橋上,一陣掙扎,連人帶驢滾下河去,隨水而逝。
再看看目前中醫的處境:
1. 傳統的中醫看病效好,病人歡迎,可評職稱時,有人說:你說你治的好,有論文嗎?於是這中醫就去湊熱鬧,不評不行啊,人要吃飯,再說工作也要人承認不是?終於把自己的病例總結了些,算是臨床報道吧。
2. 有是有了,又有人說了,你這論文診斷不明,都是中醫診斷,你說治「腹脹」,可那是病嗎?也許是神經性的,或許是癔症,一個癥狀,不是病名啊?
3. 這中醫想了想,有理。就做病種的篩選吧,單治經胃鏡診斷的慢性胃炎,又過了三五年,寫出論文,又有人嘲笑了,這算什麼東西,這也算科研成果?每個人的方都不太一樣,量也不一樣,設計不嚴密,就算是有效,也經不起重複啊,不能重複的東西,不科學,科學的東西就得誰都能用,驢子都會才算。
4. 老中醫悲憫心生,為了大家都能學會中醫,相信中醫,使中醫科研正規化,割愛設計出了固定地治胃炎的方子,雖然有效率由99%降到了19%,總算是有個手段,讓中醫看起來科學化了。大面積臨床試驗,加上靈老鼠、笨驢子的一通摻合,大家如獲至寶般發現一個新方劑。
5. 於是有一部分人用開了,且有人因主持試驗獲某部科研成果大獎,被評為名中醫。這個老中醫呢,只是參與者之一。還在看他的病。這還不算,進一步有人從中找出最高頻使用的葯,獲博士學位,又有人分出化學單體,作為博士后研究。最後的結論是,在西醫的主技下,從民間發掘個補益氣湯治胃炎,經十年研究,找出主要是陳皮的作用。
6. 又經十年,確定了是其中的橙皮甙對胃平滑肌細胞的線粒體在起作用。大家歡呼,中醫科研的勝利,可門診上等著人工合成橙皮甙來治胃脹的病人,經過這幾十年的等待,已有不少先脹死的了。反看這個老中醫,開方連陳皮也不是常用,一致說他不科學,落後了,這把年紀還沒混上個副主任醫師,水平可知,主持陳皮項目的早帶中醫博士研究生了。
中醫進化到這裡,大家不難想象,怕是早已和那笨驢一起滾下河去,隨波而逝了吧?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沙發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1 19:59 | 只看該作者
故事很形像生動,的確如此。

西方許多藥物,就是這樣的開發專利和市場規模化的;還計算機、心身醫學等科學則以類似方式開發中醫等的理論。
也就是說將中國文化和技藝分解后消化-吸收了,就象人體腸胃消化食物一樣消化中國的文化,比如,西方採用中國瓷器的一種顏料材料做粒子物理學實驗。
已經到了21世紀,仍然有不少人在大罵特罵中國文化,然而,西方則是以這樣一種方式無聲無息地一點一滴地消化中國的一切文明成果。
這種開發東方傳統科技成果的系統西方化-具體化-程序化的方法,甚至都已經寫進了西方的中學教科書!驚訝嗎?!
中國人自己如何使中-西文化相互溝通,然後創造新的文化和科技,這就是一個巨大的策略和課題。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69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39
3
codesyla 發表於 2006-2-1 22:17 | 只看該作者
傳統的中醫看病效好,病人歡迎???
得個急病,是看西醫還是中醫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4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5:02 | 只看該作者
智者通天下。往來不窮謂之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盼聖人出!
有位干祖望-中醫前輩寫過一篇「還中醫本來面目」的文章,比較長。能說明些現在中醫的問題。中西方如果能夠不是片段的,正確地互補,受益的是人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5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5:30 | 只看該作者
《周禮 天官》記述了周代朝廷官員設置中醫官的職責:「聚天下毒藥以供醫事」。舉個極端的例子:中藥的斷腸草,常人不能吃,是豬的美食。在一些惡性病(如:惡性腫瘤)的治療上,卻能實現以毒攻毒之效。巴豆,常人吃會腹瀉,嚴重的會休克,死亡。卻是老鼠的美味,俗名肥鼠子。人蔘最為補益,我偏偏趕上過一例過敏的。花生無毒,在加這裡也發生了一吻要命的事。
再好的藥物,製作的再精良,只能是「子彈」,現在最牛是「核彈」,必需有個好的射手。不光是中藥,西藥也如是。如果你的運氣不好,碰到的都是「歪」手,受罪的自然是患者,如果所以我說過:人沒有該死的,都是治死的。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古代的藥王孫思邈所說的,醫道,乃仙道。為利而不害,才可能成醫。就是入地獄,不好的醫生也會被配把小鏟,不能住在十八層,得自己挖一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6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5:53 | 只看該作者
還中醫本來真面目

干祖望

  (一)開場白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我沒有看見,僅僅在讀《孟子》時讀到。  

  「佛頭著糞」,也沒有看見,不過歷史上王安石曾說過「佛頭上豈可看著糞」一句話。

  而現在中醫頭上著糞、全身不潔,倒親眼目睹,而且身為中醫而親臨其境。在一般人心目中的中醫形象丑不堪言:以迷言(易經、五運六氣)過日子,以魔術(氣功)騙病人,以垃圾(千奇百怪、亂七八糟的治病方法)賺鈔票。大名醫、特大神醫都是大騙子(張香玉、張小平、胡萬林、李洪志),等等等等,總之中醫的形象,成為不像人的東西。

  在哈哈鏡里扭曲得已非人形的中醫,落到這般地步,其咎不在自己本身,而是外來的污泥臭水向你頭上潑來,金箔在你臉上貼,一切障人耳目的霧露在你周圍環繞,終使你難睹廬山真面目而把一張面目全非的假面譜高懸示眾,身為中醫者你還有什麼好說?!

  一出「杏林錯」

  「花田錯」是京劇一出內容離奇曲折,而又貼近生活入情合理的好戲。劇情是說:劉月英囑丫環春來到渡仙橋畔書畫攤上找意中人卞濟。可春來找來了不務正業的小霸王周通。你說春蘭錯嗎?不錯!她就是不折不扣地根據小姐囑咐什麼地點、什麼位置、什麼大小年齡的年輕人去找來的。不錯嗎?為什麼去找書生而找來了阿混?其實道理極簡單,春來沒有認識卞濟的真面目,於是凡坐在這個卞濟座位上的便都是卞濟。

  在「縮小了世界的舞台」上是一出好戲,但在「放大了舞台的世界」上是一出大悲劇。在中醫世界里的悲劇是什麼?「杏林錯」。悲劇的主角男的是卞濟,女的是春來;卞濟是倒霉人,春來是上當者;中醫是卞濟,群眾是春來。

  既然談到京劇,再談一出被清末民初各伶羅百崴唱紅的《拾黃金》,劇情很簡單,說是窮人范陶,在長街上拾得黃金一錠,歡喜得跳躍如狂,把要飯的破缽、作為被褥的稻草、打狗的竹桿都向河中一送,以便迎接好的新的。直至送進了典當大門,才知道金是假的。非但白白空歡喜了一場,而且連所有家當也沒有了。他雖和春來絕對不同,卻因沒有學到「揭去現象,再看本質」的本領而與春來異途同歸--看錯了上當!

  為什麼壞蛋和騙子行醫,不冒充西醫而獨獨鍾情於中醫?因為西醫的真面目,無遮無蓋而一覽無遺,人所共見。中醫則不然,誰都認識不得。就利用這一點,就可以天馬行空地為所欲為了。

  不論看錯了的上當,或是看準了的利用,關鍵就是中醫的廬山真面目未能顯示人前。為什麼難露廬山真面目?因為頭上著糞、臉上貼金、周圍又有環繞著迷霧,四面八方的污源向你身上侵襲。看你中醫以後如何下去!

  污源呢,不少。

  第一是污泥濁水

  假冒偽劣的假中醫

  最致命傷的一拳黑虎偷心,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見《紅樓夢》第一回),真以假擾假成真(為筆者所對的下聯)」,真是附骨之疽。  

  且看80年代,一個普通話劇演員張香玉,在鋪天蓋地的氣功熱中,一夜之間成為「玉皇大帝女兒」,在西寧以中醫身份來治病。因為被孫悟空大鬧過的天宮裡沒有西醫,當然是中醫。直到身入囹圄而被摘去中醫招牌。

  90年代,又出現了《易經》狂熱,不知怎樣把中醫也拉上了「關係」。於是吉林張小平也不失時機的成了「佛門萬法歸一宗第57代傳人」而行醫。因57代前的老祖宗沒有西醫時代,當然又是中醫。終以治療致死了六條人命案而入獄,結束了鬧劇。

  21世紀除夕之夜,現已落座於監牢里的特級神醫胡萬林,又是一個中醫,本領之大、聲望之響、信徒之多、影響之廣,轟動了全國,甚至國際。中醫界8級地震,在寫此文之際還在餘震中。柯雲路又替他發現了一本連最有學問、通讀全部經典著作的老中醫也聞所未聞的「新的《黃帝內經》」,憑此一招,他哪得不神上加神。

  通緝犯李洪志,用來強身治病。外國沒有「什麼功」「什麼功」,當然又多了一個中醫。  

  上當之人和蔑視中醫者,都因沒有看到中醫本來的面目。李鬼若不是在「前面有五十來株大樹叢雜,時值新秋,葉兒正紅」(引《水滸傳》43回原文)之地碰到了李逵,他就永遠是黑旋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7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5:55 | 只看該作者
(二)有這樣的中醫特色

  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都有「與生俱來」的自衛功能。且看花卉草木,在它皮上開放創傷之後,自行分泌出粘液來修補;雞在冰天雪地中,必然蜷縮著它的一隻腳,這是保溫;貓狗在外傷之處,用唾液來頻頻舐潤;猴子更聰明、被胡蜂刺傷后,會得找天南星科植物葉子或根莖來塗塗擦擦。人為萬物之靈,即使上古時代的人,也已懂得創口用樹葉或花瓣來敷貼,齒痛含漱熱的或涼的液汁來刺激一下,疼痛處按摩,關節酸痛則在這處敲敲拍拍,腿腳抽筋去小步跑……等等。都非醫學範圍之內,充其量僅僅是醫與葯的元始雛形,卻已經成熟發展到「學」的醫學,有什麼關係!?但現在很多一見這等小事,也因為「是中醫」的,甚至恭維為特色。這是對中醫的侮辱。

  用膏藥為突出中醫特色

  《××日報》:「×××中醫院,獨具特色,使用小膏藥……。」你首先應知道小膏藥是什麼!它是覆蓋創口的,在民間遇到小零件如紙匣、小鏡子、筆筒之類開裂有縫者,也可粘貼固定,完全和現代的橡皮膏布一樣。中醫僅僅是一般性取用而已,無特色之可言。如一定要認為是特色,那麼現在中醫外科早就取用橡皮膏布而丟掉膏藥,那你是否不承認他是中醫。

  提痧、括痧  

  提痧和括痧,在權威的《中國醫學大辭典》上沒有它的一席之地,證明中醫學中沒有這個治療方法。當然或許你認為這是解放前的著作,而且還是私人作品,但再翻一下解放後由政府主持編篡的《中國大百科全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8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5:58 | 只看該作者
(三)民間的丹方、單方、驗方

  丹方、單方、驗方,雖然不知道從哪一個旮旯里冒出來,其開始於漢或更前一些時間是肯定的-且看漢代文獻如劉安《淮南子》芡實(雞頭)治淋巴結腫,東方朔《神異經》涕竹治麻風病……。但自張仲景開始經過歷代醫家到今天,真正中醫哪一個去睬它?這樣汗牛充楝的正統中醫文獻從來也不提及一言,是拒之於中醫大門之外的。即使不論醫專論葯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不把丹方寫入正傳,僅僅用小字在註釋條目中一筆帶過,因為它是藥物學專業書,不能不談。

  再讀丹方專業的代表之作,清鮑相H的《鮑氏驗方新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9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01 | 只看該作者
(四)《易經》、五運六氣

  這一大盆污泥濁水中含有大量的膠和漆,要是一沾身上,就難以洗刷得掉,真是「附骨之疽」。甚至部分中醫(當然是微乎其微的少數)還認為是中醫「生命之源」,中醫精髓所在之處,甚至也出了鐵桿「衛道之士」。1957年章次公提了「五行值得懷疑」之後「言猶在耳」「繞樑之音」未息,全國中醫討伐之聲遍地烽起,一場「五行大辯論」論了兩年多,弄得章次公成了中醫罪人、歧黃逆子。四十二年後的今天又提到這個敏感的「國王的新衣」者,是否也要步章氏後塵?成了第二個章次公或第二個小孩子?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不過讀通了中醫經典著作,沒有憑《易經》來治病的論述,即使接觸過數以百計的大名醫,也未見到他們用《易經》來治病。不知怎樣一夜之間「起龍翻燕,照夜燭天」般冒出了《易經》治病。一如出之一轍的柯雲路也在一夜之間發現了新《黃帝內經》,使早已神通廣大、神迷意奪的神醫胡萬林如虎添翼、錦上添花而更神采飛揚,把他由柯雲路執筆的美麗神活也更神彩到神之又神。可惜的是禍福無常,神狗乾郎的神醫神差鬼使的接駕到牢獄里,終於神飛魄散在神怒人怨聲中暫時畫上一個休止符號。

  儘管中醫又加上《易經》而豐富了你的祖遺寶庫,同時又有《中國醫易學》、《醫易啟悟》與《名醫與周易》等落英繽紛,滿天飛舞的出版物,一時間遮天鋪地的出來,正是振興中醫的大好機會,可是不爭氣的打滾在臨床第一線的中醫們,對此外星飛來的桂冠,受寵若驚地不敢「哂吶」。

  再說五運六氣,的的確確是中醫的中心內容,而且昔者你不懂它你就無法成為高級中醫。它在中醫學的身份、地位、實用,完全和儒家(專業文化的學者)中的八股文一模一樣,你不懂就根本無法進入儒門,它的身份、地位之高,不言可喻。但談實用,老實說,比「衛生紙」更不如。衛生紙使你衛生清潔,而它則反而潑你一身污泥濁水。筆者曾在1999年第20卷4期《江蘇中醫》上發表了「閑話運氣」的小文章,把它批駁得體無完膚「(33頁)。可能象你大名醫,我則小人物,而專業於小到無可再小的小科,人微言低,誰都不屑與你計較。再則50年代與21世紀除夕,時代不同了,思想變化了,所以過了半年,太平無事地一無反應。你說沒有,那也不是事實,也接到了幾封表示共鳴、欣賞、讚美的嗜痂之癖的同行或其他讀者的書信。

  其實我早就估計不會有人來批駁的,昔者有見識的大名醫,早就否定這個五運六氣了。如:

  何夢瑤(1693-1783)曾謂「運氣之說,拘牽不通,固為有識者所不信」(見《醫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0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07 | 只看該作者
對於(四)的觀點,我不苟同於干老。《易》經和五運六氣是作為好醫生要必需要的。而《黃帝內經》書中無處不現這方面的內容。對於歷史傳承的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而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1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08 | 只看該作者
(五)第二是臉上貼金   

  小到「杯水」大到「傾盆」的污泥濁水,從四面八方、前後左右地向你中醫身上比祖國傣族、泰國、緬甸等國潑水節潑水更長期、勢猛地潑過來。早已無法保持其廬山真面目時,而更有好心人替你臉上貼金,把已無法面世的真面目,又進一步地遮蓋起來。而且臉上貼金除具備了和污泥水一樣外在性損害之外,更增多了在部分幹部及中醫心理、思想方面起到麻醉、腐蝕、體解,終於使你耳目失聰失明,志氣消磨一凈,動力軟化成癱而成為宇文化及帶兵殺到午朝門而他尚在後宮同妃嬪宮女們歌舞飲酒的隋煬帝楊廣。替你臉上貼金的大體上有:

  中醫隊伍龐大、人丁興旺  

  中醫隊伍的天天擴大,這是有目共睹的客觀存在,而且更有登記表、統計表可稽。拿從業人員多寡來衡量事業盛衰,更是天經地緯地無可非議。  

  相傳乾隆皇帝某次下江南,駕到鎮江金山寺拈香,事前通知該寺,並預告每個和尚賞二兩白銀。到那天方丈率領眾僧在山門接駕。只見山門內外兩側到彌陀殿、兩廂、天井、大雄寶殿、藏經閣以及大小天井、長短走廊里光頭密布,一如數十斤元宵(湯糰)在大鍋里燒煮時的「白浪翻滾」,只見光頭不見地面。乾隆大悅,旁顧方丈祝賀他「佛門興旺」。方丈則陪笑得言不成聲,含含糊糊回答一聲「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其實金山寺里的真和尚不到20名,其餘的都是昨天用五錢銀子從市上招得來而錐剃去頭髮的老百姓。連數不清「一二三四五」的小三子也「叨倍末座,得附驥尾」。現在中醫興旺人多,基本上假和尚在那裡充數,小三子也不少。

  一、有自知之明者,知道西醫隊伍里擠不進去,索性自報中醫。為了保險,稱中西醫結合。

  二、中醫出身,學校、祖傳、從師三馬并行。只需一個老醫承認他或她「是我的子孫」、「是我的學生」,如再加上「熟人好辦事」的熟人有實權者,就可大搖大擺跨進了中醫大門口。

  三、中醫還有一個先天性特點,只要你有「一技之長」的,也就認為是「郎中」「大夫」。所以不管你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長的短的、胖的瘦的、學者或文盲、君子或小人,都是名正言順的中醫。且看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北京市宣武區服務公司編的《修腳術》在第一章、第一節、第一句就謂「修肢,是一種為廣大人民所熟悉、所歡迎的醫療技術」。但我還迷惑不解的,為什麼不歸於西醫而獨獨歸到中醫隊伍里?而且西醫是以操刀手術為主,中醫是執筆內服藥為主,這樣的捨近求遠?!以此類推,點痣的、捏腳的、腳部按摩的、莫名其妙地扎幾針的、專門撥火管的、在疼痛紅腫處拍幾拍、站在病人面前或背後像音樂指揮家一樣的沒有指揮棒的指揮了一通,甚至鵝白療法、飲水療法、甩手療法、退走療法……等等等等,當然是中醫了。但還感到萬幸者,洗頭房、洗腳室沒有掛上中醫招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2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10 | 只看該作者
(六)解放前,公認社會上有三隻社會垃圾箱,一是和尚、二是丘八(兵)、三是中醫。不論你上至失意政客、中為江洋大盜、下至偷雞盜鴨者,在活不下去時,可以在這三隻垃圾箱中隨意擇宜而取地投身進去,連門票都不需購買。現在從新中國成立后,和尚在正規學校,非好兒女沒有資格當兵,第三隻垃圾箱也曾搗毀了。但不知怎樣,第三隻垃圾箱又有逢春再葆青的暗潮,誠如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3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11 | 只看該作者
(七)六、中醫隊伍里假冒偽劣色色俱全,但「劣」在四害中僅佔1/4,可他的危害性、隱蔽性、挖中醫牆角之禍,遠遠超過3/4的總和還大。因為他們的的確確躋身於金山寺20名真和尚中的真和尚,甚至還受過了「戒」。可是連59個字的《往生咒》都念不出。把《往生咒》開展誦讀,則把「南(那)無(摩)」讀為「男河」。「伽伽那(其其mo)」讀為「家家拿」。和尚是真的,而無質量。這種沒有質量的真和尚能否也算佛門弟子的一員?這種沒有質量的真中醫,恐怕為數不為太少,可能你沒法鑒別而只能讓他混在300人中(「濫竽充數」的故事)永遠地把竽吹下去,南部處士也豢養得肥肥胖胖。真中醫中的南部處士,是的的確確為正統的師傳出身,或學校畢業。但一臨床,卻連「辯證論治」都不會運用,只能見什麼病,就用什麼葯。中醫賴之以生存的「五診十綱」、「理法方葯」都丟了,你還成為中醫嗎?人是依賴空氣和飲食而活的,你沒有空氣和食物,還能活得下去嗎?一個不呼吸、不進飲食的人勢所必然的在戶口薄上被註銷,那麼這個假的真中醫等於不呼吸的活人,是不是要中醫統計簿上保持他一個名額。

  這種假的真中醫所以產生之因,也是多方面的,大多為高考志願是西醫、或誠心致意當西醫,但所求不得,只能以中醫作渡船、中轉站,一到時機,就暗渡陳倉地偷渡到西醫五國。不論學校畢業生或培訓班,一定有一百分的尖子,也有零湯糰的等外品,那麼他們就是等外品;不論什麼行業,必然有不思上進、好吃懶做的傢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他們就是這等人。也有大事干不來、小事不願干,自以為小小中醫無出息,幹起來哪裡來的勁?白大褂一披在醫院裡雲遊四海,說不定還出境作短途游旅……。至於他們的表現,也不外乎處方都用中成藥,因為肚子里沒有「方」。但他也有補救辦法,只要《臨床常用中藥手冊》往口袋裡一放,就可「打遍天無敵手」,書上早就把咳嗽痰多、傷風感冒、肝痛拉稀……的葯,開列得詳詳細細,一覽無遺。假如來一號痰多咳嗽,什麼陳皮、半夏、川貝粉、象貝粉、杏仁……依樣畫葫蘆照抄無誤。他也不知道「痰」症還有風痰、濕痰、燥痰、頑痰、驚痰、脾虛生痰、脾陽無溫生痰、腎水泛濫生痰之分。以上諸葯僅能應付風痰、濕痰,除此以外的痰症用它便成催命符。好在即使把病人醫死了,也毫無責任,書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對病用藥嗎?!其實用中成藥還是「中醫用中藥」,不失為孝子賢孫,而還有更多的卻在用西藥――當然其中也有誠實君子,不肯干那「掛羊頭、賣狗肉」的欺騙勾當,光明磊落,為表示「表裡一致」,於是乾脆索性把聽診器在頭頸上一套。

  這樣金山寺的和尚,毋怪乎乾隆皇帝的龍心大悅而說出一聲「佛門興旺」。

  俗諺「一粒鼠糞,可以壞一鍋粥」。那麼現在的鼠糞不止一粒,十粒百粒千粒萬粒,甚至量多於米,燒出的粥,你說是怎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4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12 | 只看該作者
(八)中醫醫院遍地開花  

  中醫事業的作為代表性代表,當然以醫院的多少最有資格。在建國之初僅僅四所、病床30張;經過50年奮鬥建設已發展到以百倍、千倍來計算數字,這塊6~6厘米的大金箔貼在中醫臉上,應該是「受之而無愧」。但你「冷一下腦子定一下心」來觀察一下,你的臉不可能不「晴轉多雲,多雲轉陰,陰轉雨」。

  筆者這20年中跑遍了台灣在內的全國各地,參觀了無法計數的大小、公私中醫院。早已西化的台灣不談。當進門第一事的迎賓座談會或迎賓儀式會上,書記或院長介紹院況中首先千篇一律(從來沒有超越出「一律」之外的)要介紹洋設備,更特彆強調出大的、齊的、高價的、進口的,似乎只有洋設備就是中醫院辦得優劣、高低、成敗的標準。當然還有許多經濟、行政、醫生、床位、營業……等必需介紹的內容,而獨獨沒有挺腰、昂首來介紹本院中醫對某些病的治療成效超過國內甚至國外,而且誠懇的請來賓把這些病人送來,驗證驗證我說的是真話或吹牛。

  南京市曾有一家唯一市裡最高級兼教學醫院的中醫院,曾在一家很有影響的報刊上登過這樣的廣告「×××中醫院,設特色鼻炎專科,選用進口藥物及注射等法治療……」。一個中醫院把西醫取用了五六十年之陳舊貨,奉為「中醫特色」。舉一反三,言盡於此。

  名老中醫、名中醫、教授、專家多   

  現在有這樣一個時代特徵,每一提到或寫到中醫醫生時,上面必需要加一個「名」字,不加上一個「名」,單單中醫師三個字,似乎有殘缺不全之感。寫的人不寫不行,受的人不寫不樂。一個願寫,一個樂於接受,第三者又誰肯提出異議。一如米田共三字一定要連在一連,否則哪裡還有一個「S」字。

  名老中醫也好、名中醫也好,橫豎是時代的特徵,誰還見怪而稱怪。  

  一批年輕人對名老中醫的看法是「他們排隊排在前面,當然買得到。我要排在前面照樣可以買到。」說得對嗎?卻也不能評他一個「錯」。對於解放之初可能有這一回事,現在則沒有了。至於名中醫的故事,1994年6月25日南京《揚子晚報》載有「淮陰市第二人民醫院,請來著名中醫師辛學忠來該院開診,辛自稱其自製的藥品治腫瘤有特效。每粒膠囊2-3元,外用藥枯瘤酒每瓶1,651元……」。元月10日,市葯政對辛進行調查發現,辛學忠根本不是什麼醫生,而是黑龍江省農村的一個在街頭擺地攤賣狗皮膏藥的個體戶。

  教授、專家。也照抄1999年9月2日南京《江蘇商報》12版「外來和尚搶攤中小醫院」一文中的一節:「但記者要求出示專門的職稱證明書時,該領導卻又閃爍其辭,始終拿不出來。據了解,這樣的『專家』,往往與醫院沒有任何關係。一般是向院方繳納房租和管理費,有的還與院方進行藥費分成。」雖然不能「以管窺天」,但一粒老糞你總不能不承認。

  這一批名醫、教授、專家和中醫何其「緣深三生」,不去冒充西醫而冒充中醫。  

  還有少數「博導」「碩導」的教授,是不是真正的教導你的博士、碩士學生?有誰去察訪或檢查!現在一考再考、橫考豎考,都是考主治以下的小八辣子,我們還是克守古訓--《禮記》的「刑不上大夫」。

  著作及出版的熱氣騰騰

  著作一詞,內有不同檔次:凡是你把你的知識,從腦子裡滲透出來,通過手臂,再到指頭而傳到筆頭上或電腦鍵盤上傾瀉出來,凝結固定在白紙上,稱為「著」、「撰」或「作」;把別人許多著作,加以分析、歸類,然後成為對某型知識的系統性讀者,如《字典》《辭典》《集成》《大全》《文獻摘要》……之類的書,稱為「編」、「輯」或「纂」。雜誌、報章、刊物的「編輯」,最是典型的這項工作的工作者。更有依靠抄集人家的文章,或用漿糊、剪刀剪貼而成者,是「文抄公」、「剽竊犯」。

  更有一種,從來所沒有的,是隨著新中國成立而與之俱生的。過去你有了知識與靈感,就可著書;有興趣就可以編書;沒有知識而卻有著書的慾望者,就剽竊。你什麼都沒有當然可以不寫。而現在則為了定職稱、晉陞等等原因,從而不能不寫,即使沒有知識、沒有興趣、沒有慾望,還是軟騙硬逼的要你寫,那你不能不寫。用什麼原料來寫?只能將讀過的書本照抄或默寫出來。好在這原料是一如地球的海洋一樣不是領海而是公海,隨便哪一個國家的船,都可像蘇東坡說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見《前赤壁賦》)。所以它的性質是「鸚鵡學舌」,風格是昔日刻苦攻讀的學子「讀書筆記」,唯昔者是主動而出於自願,現在是被動而出於強迫的不同。名稱則無言可答。生產固然艱苦,但要它變成鉛字則並不困難,只需你捨得將審稿費、錄取費、排版費投到中醫期刊、雜誌編輯部,除極少數幾家鐵門緊閉,休想闖入之外,還是可以如願以償。

  最後還是觀察它們的「質」。因為它等於舊報紙,在「量」不在「質」。
 

  現在的出版物之多,是無可否認。質嗎?剽竊的為數不少,獲益是收舊貨的增加營業額;「編」與「纂」也很多,但你千萬不能閉了眼睛自說自話,這一樣的出版物,基本上都是工具書,對中醫事業的貢獻,的確「功不可沒」,給中醫的臨床、研究、撰寫、教學方面的支助,是一言難盡的。我有這樣一個怪脾氣,凡1912年之前的書籍,見一本買一本,之後,除張錫純、張山雷、丁甘仁、謝利a、陳存仁之外寫的一概不買。但這一型的書籍,只需書店裡出售的,我書廚里都有。

  期刊、雜誌而能擠掉「鸚鵡學舌」的水分,還是值得滿意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5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13 | 只看該作者
(九)中藥走入國際市場  

  中藥走入國際市場,外匯越掙越多,加之中成藥的紅遍全球每一個地方,以「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典出《公羊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6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16 | 只看該作者
(十)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醫學事業的要求,也是發展弘揚中醫的必由之路。自1955年始,在這43年中做出了不小貢獻。但引以為遺憾者,以中醫這方面來說得到的實惠好像很多,但也不能抵消所受負面的影響。

  其一,中西結合工作,一如植物無性繁殖的嫁接技術,最主要的是兩方面的親本,必須都要選擇最最優秀的特性,以兩個優秀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更優秀的第二代。現在請看這兩個親本的優秀特性,各自投入多少?如現代科學化、依靠實驗數據、現代化工作及機械、人多力大新成果不斷出來、先天性善於總括等都是西醫所獨具的絕活。可惜中醫真正的生命之源僅僅兩項:   一、使用兩千多年到今天還沒更新更好的東西來代替它的獨特理論和通過「辯證論治」的精神、「理法方葯」的手段來組成的真正傳統理論;   二、為兩千年間歷代先哲的例如「女子肝常有餘、男子腎多不足」、「治風先治知」、「若葯不瞑眩,厥疾弗廖」、「舍脈從證,舍證從脈」、「實瀉其子,虛補其母」、「見痰弗治痰,見血弗治血」、「釜底抽薪」等經驗總結,其量固少,其質殊高。 現在結合工作的西醫親本,所有優點,全部獻出。而中醫呢?明顯的攤在工作台上無法看到,就是氣味也沒有聞到。這樣一邊倒的結合,能不能稱得上結合?從所有成果看成績,只能稱中藥西醫結合。中醫的臉往哪裡擱?甚至連蒙不潔的面目也沒處找。

  此外,本來西醫化的中醫行動,還是偷偷摸摸地干,現在則言正名順了,有誰敢加以議論,假中醫頭上的中醫帽子套得更牢,十二級颱風也吹不掉他。  

  從所出成果來看,中藥的收穫最大,成績最大、貢獻最豐、聲譽最高、獎品最富,這樣追風逮電之勢,非把「中醫藥」改為「中藥醫」不可。

  以中醫作宿主的寄生蟲

  這批寄生蟲,沒有向中醫潑污泥濁水,當然也沒有貼你的金,超然乎中醫圈圈之外,但他們糟蹋中醫形象的工作,倒也不甘落後。

  筆者自1993年收到第一封××市《中國人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7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2 06:19 | 只看該作者
(十一)真正中醫是這樣的
  從無到有  

  固然是有了人類,就有人的疾病,同時人也就有自衛能力,可是你生了病卻沒有人來替你治療。空假說的話,是巫替你禱祝皇天和你的祖宗來保佑你。大約公元前1000年左右,醫生才從巫師的手裡奪過了治病權,才有了醫生。

  至公元前770-221的春秋戰國時,才有專業的醫生,如醫緩、醫和、長錄君、秦越人……等人。有人說還有扁鵲,其實他不是人名,而是任何醫者都可稱為扁鵲,一如現代的「大夫」、「郎中」、「醫師」一樣。就是《史記》有傳的扁鵲,也不過是「醫生」兩字的同義詞,這裡所指的是秦越人。另外相傳黃帝時的雷公、歧伯、俞跗、桐君……等,我很懷疑是不是確有其人。因為公元前1000年及其之前,生了病,只有祈禱的「巫」,而沒有治病的「醫」,那麼公元前4000多年以前,醫生還沒有,哪裡會有「名醫」?就是《黃帝內經》,也是秦漢時的產物。文字的開始在殷墟的甲骨上,上溯三千年字都沒有,怎能寫書?

  不過當時的治療手段,可能已有針灸砭石熨,就是現代的針灸醫生。因之可以說中醫的第一個兒子是「針灸」,也就是說其時只有針灸醫師可以作為中醫的法定代表。

  二兒子的產生

  那時針灸是正統的醫生,但也有內服藥治病的逐漸出現,只是用藥簡陋,組合粗糙,「內雞矢醴」(雞糞酒浸劑)(見《素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18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2 2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19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3 02:20 | 只看該作者
干老,沒能認真研究《黃帝內經》,《素問》和《靈樞》各八十一篇,中醫到今天應用的治療原則多出自《靈樞》上。不是簡單的幾個兒子說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20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3 02:5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現代儒家。
對於中醫藥的歷史知識,我也是從大學的書本中獲得,但由於著書作者之喜好,並沒有一合理之全貌。從醫學史,到各家學說莫不如是。尤其對於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更是莫衷一是。
我在《四庫全書》中讀徐彬注的金匱要略中,糾正了許多我的教科書認識之謬者,我推測這也是為什麼近百年,中華尚無一普遍公認的明醫現世的原因。
從藥學上,也沒有把切為臨床實用的《十劑》納入教學內容。只從《神農本草經》《本經》《唐蜀本草》《本草綱目》上摘錄的局部體會納入了教材。後學怎麼能夠找到門路。反覆告訴學生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你怎麼能臨證多?莫非人人都要從「失敗是成功之母」上,獲得真知?唯一得結論:倒霉的是患者。
幹什麼都得有正確方法,否則哪來的發展和進步,中醫如此,修行如此,修鍊如此,書法亦如此。言由心生,字為情書。不讀豐坊的《書訣》,你怎好獲得書法晉級的階梯。但他可不是名人,在明朝他只是個臭名昭著的作假高手,可謂古往今來第一人,能夠惟妙惟肖模仿各名家之作。不學其人品,重要學人家的方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1: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