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汲取歷史留給我們有益的文化知識

[複製鏈接]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1-26 0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看道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教給了人們如何善待自己的方法,當然也是體現中醫實在易之處。
道,教給人獲得認知世界的方法,《黃帝內經》是道在人身而用的實踐心得。將各種理論化為人體所需,人體所用是《黃帝內經》對人類的貢獻。這也是《黃帝內經》能夠賦予中醫-醫人理念,而不是醫天,醫地的原因,當然了,我給中醫學的定義就是醫人的學問。
國內很多有學問的人痴迷於道的宏觀認知,反覆印證著道對中醫的「生成」作用,對於已經轉化為切為人用的醫道-《黃帝內經》,反而而曲徑之。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從漢河上公章句解釋為「萬物無不背陰而向陽,回心而就日者也」開始,詮釋得非常多了,都有道理。
我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得不僅僅是萬物生長靠太陽的道理,而是負陰而抱陽,負陽而抱陰的意義;沖氣以為和表達的則是「反者道之動,虛者道之用」的體用。
就地而言:生長在近赤道的人,是負陽而抱陰的,近極地的人是負陰而抱陽的;對中國而言,生長在南方的人是負陽而抱陰的,生長在北方的人是負陰抱陽的。
就時而言:夏天時的人是負陽而抱陰的,冬天時的人是負陰而抱陽的;晝之午的人是負陽而抱陰的,夜之午的人是負陰而抱陽的。
無論因時,還是因地,都是因人用而說。對人而言,身冷者,就喜近熱。冷為陰,熱為陽,就是負陰而抱陽;身熱者,就喜近冷,就是負陽而抱陰。譬如身熱之人,喜食冷物;熱程度不同,喜冷程度亦殊。由於年齡,季節,情緒等諸多因素引起食冷不當,久而久之,身熱之人便會有變,待其反其道而行事,近病矣。所以要衝氣以為和,貴在於和,為之有度,便不為傷。正是由外對內的影響,人身體產生了變化,記錄這些推而廣之(由陰陽到五行,不斷的分級,細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部《黃帝內經》,這也是中醫為什麼易的原因。
當然,以人之動物之本性而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的就是:男子負陽而抱陰,女子負陰而抱陽,男女交合(陰陽合和),衍生萬千,自是道化。《黃帝內經》則是站在「和」的角度做了如是之誡:「黃帝問岐伯曰:女不可近乎?岐伯曰:日,節之」。
正因為負陰而抱陽,負陽而抱陰的意義,所以【《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便說女子用7數說起,男子用8數說起。即「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而對於7和8的解釋,則更是成百上千。
人類應該汲取歷史留給我們有益的文化知識。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沙發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4 14:21 | 只看該作者
我說的這個有益的知識,是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一個方法,是反向思維的-「反者道之動,虛者道之用」的體用。這個思維方法貫穿《黃帝內經》的始末,也是中藥與中醫相和為用的介質。比如生長在中國東北部的野生人蔘,它會生長在山的背陰面上,背陰的環境營造的是偏寒涼的土壤特性。這種能夠適應寒冷環境的能力培養了人蔘溫熱的藥物屬性,所以人蔘是「負陽而抱陰」的。同年的參,又會因季節採挖的不同,再分程度-夏參沒有東參溫熱。中藥的寒熱溫涼四性就是這麼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3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4 14:35 | 只看該作者
中醫運用中藥進行治療,也是利用藥物屬性,與人體的現行狀態(負陽而抱陰-喜涼;負陰而抱陽-喜熱)選擇相適宜的藥物進行治療的。就是哪些糧食,蔬菜類的「藥物」也是運用同樣的道理來服務於人的。當然現行狀態的屬性判斷,是要認真判斷的-這就是為什麼中醫有良劣的關鍵。
其實,每個人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這是我不贊同西醫完全依靠「儀器數字」而不是認真分析病人的感受的原因)。但人沒有很好地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態的習慣,似是而非的記憶為不負責任的醫生提供了犯「錯誤」的機會,也給自己留下了危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4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4 14:56 | 只看該作者
人們隨著每一段的年齡不同,都有一個可參照的限度。中醫把人生分成生,長,壯,老,已五個階段的,現在人們習慣分兒童,少年,青壯年,中年,老年。把握住每一段最初的狀態,作為那一個階段的參考值。(其實,醫生就是比人們更多儲存了這些數值,來更細化地將人體的生理狀態與病理狀態相比較而判斷人的健康。)
從對不同季節的飲食,穿著,起居的量值變化記錄,獲得自己的身體「屬性」。耐涼,耐熱,耐油,耐肉,耐海鮮,耐生,耐甜品,耐麵食,耐米食,耐辣,耐醋,耐鹽各種調料等等,還有相同節氣的穿衣蓋被等等,運動,力量等等多方面認清自己。學會「反」用,受益無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86

帖子

1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5
5
 樓主| boobnuncle 發表於 2006-2-4 15:03 | 只看該作者
我是一直努力想讓傳統中醫簡化下來,讓人們多了解自己,學會愛護自己的身體。當然有病還是要看醫生的,雖然我們的醫生有些機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6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4 19:14 | 只看該作者
道(WORD)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LOVE(和睦)。

天 - heaven/spirit;
地 - earth/materials。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7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6 18:23 | 只看該作者
歷史概覽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t ... 26.html#post1491626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