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開中國歷史上阿房宮遭「焚」之謎

[複製鏈接]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1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李毓芳教授來到了阿房宮遺址現場,尋找埋藏在土層中的那座宮殿的蹤跡。調查結果顯示,整個遺址現存面積將近50萬平方米,要想弄清遺址當初的規模,就必須破開土層,直接探察到秦時期的地面。


  考古隊員開始用探桿去尋找它原始的邊界,不久探鏟遇到了堅硬的土層,隨之提取上來的是些極其細密的黃土,這是一種經過人工夯築的土質。經過測量,台地的地上部分有10米之高,東西長將近1200米,南北寬400多米。和人們想象中那個大氣磅礴的阿房宮相對照,地基似乎不應該只有這區區半平方公里,原來這個遺址只是當年阿房宮前殿坐落的地方。考古發掘開始向縱深推進,考古人員破開土層去尋找宮殿建築的證據。

  焚燒痕迹 未露端倪

  至今遺址中還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痕迹,會不會是勘探過的區域碰巧錯過了宮殿被燒的部分?李毓芳認為從自己考古發現的事實來看,或許項羽當年根本沒有點燃阿房宮,這是阿房宮遺址沒有發現火燒痕迹的唯一解釋。

  在考古隊發現的阿房宮前殿的土檯子,李毓芳的探鏟接觸到了堅硬的夯土,她發現這是一堵東西向的夯土牆。土牆建在檯子的北沿上,中間寬,兩端窄,牆體最寬處有15米,窄的地方也有6米多,全長近千米。

  在發現夯土牆的地方,探方的底部又露出了瓦礫,然而除了少得可憐的一點秦代瓦片,這巨大的台地竟然只是一個平平整整、乾乾淨淨的夯土堆,絲毫沒有宮殿建築的蛛絲馬跡。

  考古人員順著夯土台的北沿挖出了一個100米長的探方,把夯土台的邊緣打開了一個剖面。經過清理人們發現,夯土台地基的南面是一個坡道。古時,為了運輸黃土,夯築地基,通常都會修建一條坡道。如果阿房宮前殿已經建完投入使用,沒有道理再留下一條運土坡道。這條不應該出現的坡道,讓李毓芳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宮殿有可能並未修建完畢。

  重閱歷史 證實真相

  為了印證考古發掘得出的結果,李毓芳再次翻開年代久遠的歷史典籍。當初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宮的時間是公元前212年,但在公元前209年,他就突然病死在了出巡的途中。在這之前,阿房宮和秦始皇陵是同時進行的兩大工程,為了儘快安葬秦始皇,秦二世不得不決定停止阿房宮的工程,搶建秦始皇陵。從秦始皇計劃修建阿房宮那天算起,阿房宮前殿的工程總共歷時不到4年。這座巨大的宮殿,在短短的幾年是很難完成的。

  李毓芳從地基的中部採集了一些夯土土樣。顯微鏡下,不僅沒有出現大塊的碳灰顆粒,甚至連植物細胞的蹤跡也少得可憐,土樣檢測的結果再次佐證了考古發現的結論:在阿房宮前殿上除了三面牆以外,沒有任何宮殿建築,阿房宮前殿根本就沒有建成。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272

主題

1566

帖子

52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7
沙發
yang..yang 發表於 2006-1-23 19:59 | 只看該作者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4

主題

2270

帖子

87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3
小黛 發表於 2006-1-24 09:39 | 只看該作者
有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3

主題

8754

帖子

671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11
4
一壺清茶 發表於 2006-1-24 12:2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謎團慢慢揭開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