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學生留學---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

[複製鏈接]

67

主題

103

帖子

7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nren 發表於 2004-2-6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費出國留學熱在持續升溫。當我們看著身邊一個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或信心十足、或忐忑不安地在父母充滿期盼、卻又依依不捨的目光中走出國門的時候,內心有了五味的感覺:在為他們喝彩、祝福、鼓勵之外,又隱隱地捏著一把汗。

  每年的高考前後,更是留學熱中的「酷暑」。一些成績處於「兩頭」的孩子,即學習
拔尖、估計在國外上大學能有更大發展的,和沒有把握考上大學或沒有把握考上重點大學、熱門專業的孩子及他們的父母,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求學的希望瞄準了國外的大學,無論家庭有無殷實的經濟基礎。畢竟,開放的社會帶來了寬鬆的環境,今天的孩子在自身發展的道路上又多了一種選擇。誰願意與機會擦肩而過呢?

  然而,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認真地審視這一舉動時,竟會發現不是所有出去的孩子都是心甘情願地走上這一條路的,也並不是所有出去的孩子都適合走這條路。因為,在海外求學的歲月並非都是那麼陽光燦爛,留學的路也並非都是那麼平坦。當然,也並不是所有渴望能到國外見世面、長本事的學生都能得到家長的支持,都能如願以償――

  孩子的未來誰說了算

  目前,有兩種留學生的人數最多,一是大學畢業到國外讀研究生;另一是中學階段出去或高中畢業去讀大學預科,也有直接升入大學的。據北京市教委有關出國留學的部門證實,去年北京有5919名公民辦理了出國留學手續,其中以北大、清華等著名學府大四學生居多;其次是高中生,他們傾向於去歐美國家,如美國、英國、瑞士、紐西蘭、愛爾蘭、德國、芬蘭等國以及澳大利亞。在過去的3年裡,申請在英國讀本科的中國學生數量增長了近10倍。到5月中旬為止,中國今年已有4812人申請在英國上大學,比去年同期的2854人增長了69%,成為全球申請英國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而初中生則更傾向於去韓國、日本等國家。

  高考壓力,就業壓力,國外寬鬆的教育環境和對孩子個性的張揚、創造力的開掘,嫻熟的外語功底,中外文化的兼容,加入世貿后的國際背景――無不是留學熱的有力佐證。但是,面對千千萬萬青春年少、遠走他鄉的學子,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和父母的想法一致嗎?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留學,我心裡真的沒底」

  在北京一所重點中學念高二的王宇成績穩居班級前十名,考上名牌大學肯定不成問題,他為自己設計的目標是重點大學的生物系,並相信自己的未來不會黯淡。正為高考備戰的王宇近來心裡很亂:「父母希望我到英國讀大學,已經請在英國的親戚開始張羅了;還讓打算出國的同學和父母的好朋友勸說我放棄在國內上大學的想法。認為這樣能提高我在相同時間內學習知識的含金量,而且喝了洋墨水,將來生活和事業的空間會大得多。為了徹底說服我,父母還有意今年暑假花幾萬塊錢帶我到歐洲看看。他們的決定讓我進退維谷,說實話,我沒想過自己到英國學什麼,日後在國外搞研究或找工作,我心裡一點底也沒有。目前反饋回來的有關留學的消息並非都是好的,這更讓我猶豫。我是個挺內向的人,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很怕一個人出去生活,雖然說一個人出去可以鍛煉自己,但我缺少出國的勇氣和自信。有時,一想到父母都是普通的知識分子,不能歸為大款之列,我出去讀書一年就得十幾萬,無疑要花掉他們所有的積蓄,我的心就被壓得透不過氣來。我說不準自己大學畢業以後會不會改變想法,至少現在我不想出去。」

  王宇的父親也不隱瞞自己的想法:孩子不離開父母,總也長不大,很難事事獨擋一面。王宇是個男孩子,更應該到外面闖蕩闖蕩,這對他是極好的鍛煉。就學習而言,王宇的成績是不錯,可萬一高考時狀態不好、有什麼閃失,進不了理想的大學、理想的專業,肯定會影響他的發展。出國就不一樣了,即使什麼也沒有學到,在那個環境里英語水平肯定錘鍊得非同一般,還能開闊眼界,處事的態度會豁達得多。至於經濟問題,不是他考慮的。

  點評:條條大路通羅馬,誰能說只有考上重點大學和熱門專業的孩子日後才能成才?鍛煉孩子也並非只有出國一條途徑。我們不能用出國好還是不出國好這樣簡單的方式,看待孩子的發展,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各不相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才是最好的。

  「我就是想出去開闊視野」

  孟梅是對自己的未來想得比較明白的女孩。她現在杭州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讀大三,專業是國際貿易。或許是6年的外語學校生活的影響,還在高中階段她就有了留學海外的打算。她選擇的是去讀研究生:「也想過高中畢業去留學,但算算費用太高,雖然家裡的條件不錯,還是不忍心花掉父母的辛苦錢,何況國內也有不少一流的大學。我想出國,並不是看重那張「洋文憑」,主要是想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學一些先進的理念。記得上初中時,我們學校和澳大利亞的一所中學搞交流學生的活動。有一次,我們一起做一道奧林匹克競賽題目:一天中分針、時針共有幾次處在平行位置。中國的學生馬上就準備了草稿紙,列好方程式開始運算,可外國的學生卻直接撥動手錶的時針、分針。我很希望在這樣的教育中更新、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目前,我一邊苦讀專業一邊做出國的準備,已經考過了雅思,成績是7分,下一步是申請英國著名大學的獎學金,能拿到全獎最好,半獎也可以。我只在英國學一年,拿下碩士學位就回國,那時我23歲,這是女孩工作的最佳年齡,到25歲就太大了,當然我還可以邊干邊學。」

  孟梅的父母對女兒的計劃非常滿意,其實他們更想讓女兒留學海外,從上初中開始就默默地設計著女兒的前程。他們的良苦用心,換來了女兒今天雅思的好成績。至於留學的時間,父母覺得長一點也無妨。

  點評:一個人可貴的品質之一是正確地評價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規劃自己的未來。這一點孟梅基本做到了,清醒的頭腦和精心的設計,將掃除她日後路途上的不少障礙,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真不想讓兒子走」

  永江聰明好學,是學校有名的尖子生,多次在奧林匹克數學、英語競賽中拿獎,學校里的獎更是得了不知多少。看著身邊幾個同學緊鑼密鼓地為出國忙活,永江也動了這個心思。他向父母說出了這個想法,「爸爸媽媽表面上不反對,但提出了緩兵之計:大學畢業再出去也不遲。眼看同學的努力有了眉目,我心裡那個急呀。走投無路之際,我突然想到請老師幫忙。這招兒還真靈,爸媽勉強同意了。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盡量消除他們的憂慮。」

  永江的爸爸說:「孩子的成績一直特別好,考上清華、北大那樣的一流大學不成問題,我們心裡有這個把握。可是最近他的班主任和我談了一次,說孩子理科那麼好,如果有機會應該讓他出國念書,國外理科方面的教育在實驗條件和理論研究上都比國內好,在國外深造過之後,將來會更有出息。而且要出國,就要中學的時候辦,等到大學讀了一半了,一個是簽證難了,另一個也浪費了讀書的時間。我們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就去諮詢幾家中介公司,發現現在像我兒子這樣在中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申請出國讀大學的挺多的,於是也和兒子一樣認真面對留學的事,和他一起挑選國外的學校。現在,兒子申請的兩所美國名牌大學都發來了錄取通知書,我們雖然有些捨不得,但也特別高興。」高興之餘,永江的母親有了很多憂慮:孩子的興趣都在讀書上,其他的事情很少做,生活上基本不會照顧自己,身體又比較瘦弱。另外,家裡的錢只夠他出去后一年的學費,以後就要靠他自己了。儘管孩子信心十足,我還是不敢想象他自己打工掙學費的日子怎麼過。

  點評:父母的擔心是人之常情,但有一點做家長的不能忽視,即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俗話說有山靠山,無山獨立。當孩子心甘情願地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闖蕩,他自身的潛能和創造性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況且,在國外自己打工掙學費的大有人在,得來不易的錢更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珍惜」。

  不給自己找「罪」受

  於飛在一所普通中學念初二,在班裡居於中游,他最頭疼的事之一就是學英語,每次考試只能保持在及格水平。定居加拿大的姑姑曾幾次讓他到那裡讀書,他明確向父母表示不去,「那裡的課程全部用英語講,我受不了那份洋罪。你們不用擔心我能不能考上大學、將來有沒有好工作。車到山前必有路,考不上合適的大學,我可以上職高,有一技之長不愁沒事幹。」

  於飛的父母在出國問題上並不強迫孩子,尤其是他的母親,非常不願意讓正處於青春期的兒子離開自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生理髮生很大的變化,是非觀念和價值判斷還比較模糊,最需要家長的引導,一旦放手,有可能毀了一生。即便出去,也要等孩子成熟一些。」他父親舉了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是私營企業的老闆,通過中介機構把14歲的兒子送到美國去讀中學。孩子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除了新鮮感之外,更多的是害怕。由於語言不通,他無法與同學交流,只好由中介組織再介紹轉學,兩年中轉了3所學校,花了40多萬元人民幣,最後還是回了國,白白在國外浪費了兩年時間。我兒子現在這種心態不適宜留學,等高中畢業后再由他自己作決定。」

  點評:於飛父母的做法比較理智和實際,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也很負責任。愛孩子莫過於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選擇、學會自己作主。否則,即便他的生活環境很好,他生活得也不快樂。

  留學,我很被動

  王瑤出國前在一所普通中學上初三,成績處於上游,但考上重點高中還得使很大的勁。對於自己的未來,她想得不多,「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公司,即便考不上大學,將來的出路也沒什麼問題,日子照樣會過得挺舒服。所以父母幫我聯繫到英國讀書時,我真覺得無所謂,讓去就去唄。直到我到了倫敦,開始了獨自一個人在外語學校學習的生活,才發現離家后的日子有多難。我是通過一所中介公司出去的,滿以為會被安排得好好的,結果與事先說好的有很大出入,住宿和學習條件都不理想。那時,我每天醒來都大哭一場,也吵著要回家。後來媽媽反覆跟中介交涉,給我換了一所學校,又親自來看我。折騰了幾個月,我也就不再想回國的事了,只能既來之,則安之。努力適應這裡的生活,爭取能考上大學。」

  對女兒的現狀,王瑤的母親有些無奈:女兒剛走那陣子,一來電話就是她在那邊哭我在這邊哭,想想孩子小小年紀事事都得靠自己就心疼。當初說服自己狠下心來讓女兒出去,主要是考慮她出生時正遇上生育高峰,將來就業勢必也會遇上高峰,如何讓她在將來的競爭中佔有優勢呢?讀名牌大學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以其當時的學習成績,與其在國內花錢讀個一般大學,索性不如走出國門去鍍層金。現在看來孩子在國外比在國內苦多了,可從另一個角度講,對她也是個鍛煉,日後會比呆在父母身邊有出息。

  點評:像王瑤這樣稀里糊塗出國的人不少,尤以年齡偏低的小留學生居多。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精神準備,當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才發現獨立生活原來是這麼艱難。所以,對於這些衣食無憂、事事都要父母想在前面的孩子,在出國前給予生存和心理「培訓」是必需的;而他們的父母,也要三思而後行。

  少年留學值不值

  不少人把出國留學看成是孩子成才、日後獲得好工作高收入、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的捷徑;而海外留學者高超的外語水平、開闊的眼界、靈活的處世能力、堅毅的性格,也被看成是一筆巨大的「精神收益」。於是,為了如此的「高回報」,家長不惜花上大半輩子的積蓄,給予孩子高額的投入。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往往是自己說了算;而中學生出國留學,多半是家長意志。正是由於這種強烈的家長色彩,可以認為這是繼「鋼琴熱」、「美術熱」、「擇校熱」等等之後,又一輪新的「望子成龍潮」。本質上,這仍然是以老三屆為代表的家長們要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青春時代的未了心愿,只不過表現形式又有了新的變化而已。前文中提到的王宇母親,就說了一番很有代表性的話:「我們這一代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現在的孩子趕上了好時候,我要讓兒子上牛津大學,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在這種心態之下,不管孩子最終能不能讀上牛津,只要有一點點可能,家長們也要使出吃奶的勁,執著地走出「把孩子送出去」這一步。

  據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以上的家長支持子女留學,其中,非常支持的佔到20.1%,比較支持為41.5%,而不太支持的有30.3%,堅決反對的僅佔8.1%。他們所能接受的每年的留學費用為5萬及以下的佔到30.8%,5-10萬和10-15萬的均佔到23.1%,15-20萬的為13.8%,20-25萬以及25萬以上的均為4.6%。其中全年費用在15萬以下合計的比例達77%。此外,高中生預估的留學費用比初中生明顯高一些。

  當家長沉浸於留學的種種理由中,堅定地為孩子的海外求學鋪路、搭橋、疏通渠道時,也不妨冷靜下來算一筆賬:過早地把孩子送出去值得不值得?

  先說經濟賬。絕大多數國家的大學是不輕易直接招收中國中學生的,一般都要經過一個過渡階段的學習,如上大學預科和語言學校,這個考核相當嚴,沒有空子可鑽,許多小留學生就是因為邁不過去這道門檻而讓父母的心血付之東流的。假設一個孩子到目前中學生看好的英聯邦國家,首先要過語言關,一年下來的費用大約是12-15萬元人民幣;接著是讀大學預科、上大學,每年的費用也得十幾萬,幾年下來,費用直奔百萬而去。如果是初中階段出國,花費就更大。即使對中國的高收入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再說求學。國外中學的情況千差萬別,以英國為例,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教會學校、社區學校的收費情況大不相同,名牌學校一年下來折算人民幣要20多萬元,也有一些門檻很低承諾很多的野牌學校,只需6萬元,兩者的教育質量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以現在出去的小留學生的具體情況、自身條件和家庭經濟狀況而言,能夠讀上國外好中學的寥寥無幾,大多在一些私立學校就讀。在德國,高中畢業直接讀本科更不容易,即便是在德國通過了語言資格考試,也要經歷嚴格的學歷審核。所以,小留學生日後考入國外一流大學的難度,一點也不亞於考國內的一流大學,而把目光盯住自費留學群體的一些留學中介機構包括教育展覽會介紹的大多是二、三流學校,並不能保證較高的教育質量。哈佛、牛津等知名大學都是通過國家教育部設立專門獎學金直接招生的,提供免學費、獎學金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它們要的是人才;而現在的廣告和諮詢會都告訴你,要想出國讀書,就得出多少多少錢,歸根結底,它們要的還是你掏出口袋裡的錢。

  親情和文化

  不少人嚮往國外寬鬆、靈活、務實的基礎教育,但有一點不能忽視,即無論多麼先進的教育體系也無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親情。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最親切的環境,過早送孩子出國學習,使孩子相當長時間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失去了父母的支持、監督與幫助,對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會有影響。此外,家長還要考慮文化環境的問題。十四五歲的孩子頭腦中的許多觀念還不成熟,較容易融入異域文化中,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一旦到了另一種文化環境中學習、生活,勢必會面臨從價值觀念到行為方式的一系列衝突,而這時家長又不在身邊,不能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意志薄弱,有可能誤入歧途。果真如此,豈不是得不償失?所以,這層經濟以外的因素也不能不權衡。

  今年年初把18歲的女兒送到紐西蘭奧克蘭讀書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曾經也想讓女兒出去上中學,但考慮到女兒當時很單純、遇事少主見,還是把留洋的時間推遲了。從經濟上講,張女士覺得目前出去還是早了點,如果等女兒過了語言關再走更划算。女兒去了3個月,加上辦出國的費用,已經足足花了人民幣16萬,算下來,第一年至少得花18-20萬元。她提醒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到紐西蘭讀書的家長,要盡量縮短孩子在國外學習語言的時間,最好能在國內考完「雅思」,直接進入大學,或者去讀研究生更為經濟。

  就家長而言,若真的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留學生」,幾個方面的因素不能不考慮:正確評價本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多渠道了解留學國的基本情況,並將其與國內同等教育進行客觀比較,以確定讓孩子在該國留學有無必要;

  摸清「中介機構」和「擔保人」的真正動機,最好設法與正在留學中的誠實學生取得聯繫,詳細了解學校情況,以免盲目受騙上當。比如,了解準備就讀的學校是否被該國政府或權威機構認可、學校的概況、準確的通訊地址等;也可通過網際網路或直接和海外學校聯繫。家長要研究學校的真實情況,為孩子選一個好學校非常關鍵;

  尋找有良知、有責任心的「監護人」,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業和品格上獲得真正的「擔保」;

  調整好孩子的心理,讓他們學會適應和應變,平和地對待遇到的困難。

  孩子多大出去合適

  據有關部門報道,中國最小的留學生年僅3歲,被父母送到加拿大上幼兒園。

  近幾年,留學生的年齡一降再降,為此,教育部制定政策:出國留學必須在完成9年義務教育以後。於是一些孩子剛剛過這個「底線」,就急急忙忙衝出國門。

  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孩子多大出去合適?

  如果單從過「語言關」上考慮,年齡當然越小越好。但是,有時孩子的語言一點障礙沒有,卻依然感到交流的困難,這就是文化的差異。低年齡的孩子置身於一個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完全不同的國度,面臨從價值觀念到行為方式的一系列衝突是必然的。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精神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會茫然不知所措;如果他們再不與父母及時溝通、得不到必要的引導,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就如一位到悉尼留學的高中生,去了沒多久就哭著說支撐不住了,結果還沒考上大學就因為過度勞累和緊張得了精神分裂症而草草回國。這些未成年的孩子雖然成績優秀,但在家裡養尊處優,一夜之間要求他們在一個文化背景全然陌生的環境里,既要忙於語言學業又要顧及生存,壓力非同小可。

  孩子是單純而幼稚的,在為未成年的孩子作出國決定之前,父母應該把好關,觀察孩子的內在條件,審視一下孩子是否具備了自食其力、迎接挑戰的綜合素質,而不要盲目樂觀、草率決定,讓不該發生的事發生。

  孩子在什麼年齡留學應該與留學的出發點和期望值密切相關。一般說來成年人對母文化的認同已相當牢固,而未成年人更易迅速融入異域文化中。如果家長傾向於讓孩子儘早融入國外生活,又有相當可靠的監護人陪伴在身邊,或父母有一方在留學國,那孩子出國年紀大小就無所謂了,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煩惱,成人能引導孩子去解決。但對多數孩子、特別是那些打算將來回國發展的孩子來說,留學的理想狀態是能對中外文化兼收並蓄、融會貫通;這種文化上的「兼容」不但能令人在學識上有長足的進步,也有利於塑造新型的人格。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十八九歲高中畢業再出去比較合適。

  個性因素也是決定早晚送孩子出去的一個重要條件。那些性格堅強、開朗、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適應能力較強的孩子;以及在國內成績不太好、自信心較差,但確實有上升潛質、出去后能重建自信心、獲得較好的發展空間的孩子,早一點,比如高中階段出去會有好處。而那些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比較差、心理發育稍慢的孩子,最好等到高中畢業或大學階段,孩子能分析並把握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內心真正有了吃苦和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再做決定。在這件事情上,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可擅自作主。

6

主題

640

帖子

14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0
沙發
黑色戰士 發表於 2004-2-7 09:03 | 只看該作者
恩,看過很多反面教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