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汝昌:做一個中國人太幸福了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1-14 0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佚名

   近日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筆者敲開了周汝昌家的房門。屋裡的一切是我沒想到的:幾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傢具,書籍、信箋等各種資料佔據了本就不大的客廳。女兒倫苓說這些東西誰也不能動。周先生的視力近乎失明,但他卻知道哪一件東西放在哪裡,這些東西陪伴他幾十年了。 周先生安靜地端坐在客廳的一角。滿頭白髮在陽光中格外的飄逸,眉宇間顯現的,仍是詩人的青春和激情。他講話時會把自己說笑了,帶動你也進入他那無限的精神宇宙,並感受著那個宇宙生生不息的躍動……
我怎麼會和《紅樓夢》結了緣分?

我出生在天津一個叫「鹹水沽」的村鎮,家有一個「花園子」,是天津人說的「草火(柴火)園子」。祖父酷愛文學藝術,因見園子里有明末遺存的古樹,就引泉搭橋,堆土作亭,竟然經營得很像個樣子了。我小時候母親就常給我講園子的舊事,母親說,那園子里花草樹木好看極了!每到花兒盛開時,祖父總是把全家各院的閨女媳婦們叫去,一齊去看花,那一大群花團錦簇的人,就由祖父帶領著各處遊逛,還給我們講這叫什麼花,那是什麼樹……母親總說,那情景真像是《紅樓夢》!

母親喜好《紅樓夢》,也常常講《紅樓夢》。母親的話,我並不全懂得,可是總也難忘,總在想象那個境界。她有一部《石頭記》,我就拿過來試著看。這也許就是所說的「前緣」吧。

我的本行不是研究紅學的,而是翻譯詩歌。上大學時,我學的是英語,我感覺到東西方的審美精神非常不同。出於個人的愛好,我很想研究中國文化中的美學、詩學、書法學、藝術學原理。可後來一想,《紅樓夢》本身就是集大成的作品,我不能放棄,因而才加緊研究它。

讓青年人基本了解傳統文化

現在有的年輕人可能不是很喜歡古典文學了,一是因為現在的人較浮躁,沒有耐心去讀大部頭的著作。二是在當下這種語言環境中,不少人的古文功底很薄弱,閱讀古書很困難,所以他們也欣賞不了古典文學的精華,這一點很可惜。

溫家寶總理到英國訪問的時候,曾召集一些高層華人開會,問在治國上有什麼建議?有一位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名教授是中國人,對溫總理說,中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特點,外國人才看得起你。如果你要學的都跟外國人差不多,人家不會看得起。現在,我認為,我們應該對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多下點功夫,讓青年人基本了解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中雖有糟粕,這是幾千年必然會附帶產生的,這部分我們要摒棄掉。但傳統文化有值得珍惜的東西,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它的光輝、偉大,是時間遮蔽不住的。所以,我們要編一些通俗易懂的書,用最簡潔的小文言文,讓青年人能讀懂它。這樣一步一步地培養、誘發學生的興趣,就會逐漸見功效。

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太幸福了

你問我如果我的耳目不壞,我現在會做什麼?我告訴你,如果是那樣,我現在的生活世界會廣泛得不得了。在我耳目不壞以前,我的興趣和我所能幹的事非常的廣泛。我好說、好笑、好玩、好樂。中國的樂器,笙、管、笛、簫,吹、拉、彈、唱,幾乎沒有我不會的。別人都說我聰明,一學就會,比別人強。這是因為我們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它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從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我為我們有一個這麼好的民族,為我們有這麼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而自豪。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太幸福了!

但有些人說漢語以及漢字的表達「不科學」、「不準確」、「太模糊」,所以比不上概念清晰、邏輯嚴謹的西方語言。我說,這種批評只能表明論者既不知道西方的語言,又不了解東方的漢字語言。中華民族有自己的觀察方式與感受體會渠道,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傾向,更有自己的表現方式,有特殊的濃郁的詩的氣質。漢字是具有大美至美的。

儘管我的視力極差,但我卻依然堅持自己寫作,不願走「口述」的捷徑。怎麼說,就怎麼記,那是白話,不是文。書面語的「音韻美」是口語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我更願意享受那種撲在紙上書寫的感覺。

尊重自己的生命

從宇宙的角度來說,地球有了人這樣一種生命是個奇迹,茫茫宇宙中人們的生命就顯得太寶貴了。可另一方面,生命又非常殘酷。你到森林裡去,大吃小,為什麼?它不吃,自己就會死亡,多殘酷啊?!生命如此寶貴,而又那麼殘酷,它可以使你驚心動魄。但人不是野獸,人應該珍視自己的生命。第一,尊重自己的生命,你能夠修鍊成一個人,這是最大的幸福,別辜負了它;第二,不能只講生命的享受、升華,那就忘了生命的殘酷。怎樣把殘酷的生命變成美好的生命,這才是我們要談的。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人能夠使自己的這個生命接受很好的文化教育、教養。當你曉得了文化教育的意義,你就能夠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品質、有道德、有素養的人,那你的一切表達、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的「生命」。現在我希望自己多活幾年,我不是貪生怕死。像我這樣年紀的人積累一些學識很辛苦。人剛成熟,可是已到了快結束生命的時候,這是人類的不幸,也是人類文化的損失。

周汝昌小傳

字玉言,號「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學者、資深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書法家和詩人。平生精力傾注於中華文化與詩文書畫理論的探討。曾評註校訂過唐宋詩詞、《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名著,著述頗豐。從1953年發表《紅樓夢新證》至今,先後發表《周汝昌夢解紅樓》、《和賈寶玉對話》、《石頭會真記》等40多部著作。(人民日報海外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