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得不警惕的事情:作品和作者本人的互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houpao 發表於 2006-1-6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作者:葉雨]


互動的意思是「相互影響」。
這裡討論「作品和作者本人的互動」。

那麼問題來了:你寫的作品和你作者本人,有沒有相互影響的關係?

葉雨的回答是:有,而且很大!

首先你肯定是你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也是最能體會作品情感和背後含義的第一個人。所以你不但受你作品的影響,而且很有可能受影響的程度也是最大。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不好的心情」的惡性循環。

失意、失戀、挫折、悲痛的感覺最讓人有感觸,悲劇性的凄美的藝術感染力也是最強的。
所以古今歷史上,文人們在最失意的時候,卻往往是最有創作力的時候。李白被貶,卻成就了一位最偉大的詩人;曹雪芹在家道衰敗后,《紅樓夢》才得以誕生。

然而,這些充滿悲哀的具有巨大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對於它們的作者本人,卻又是一個「雪上加霜」。作者們因為被自己作品的感染,陷入了更深的悲哀。但是另一方面,這種更深的悲哀又會帶來更強烈的創作感覺,從而能寫出更加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來。

結果呢,對作品而言,是個良性循環;對作者而言,是個惡性循環。
作品侵吞著逐漸消沉虛弱的作者的營養,開著越來越燦爛的花。
有不少作者,其實明知道自己繼續消沉和陷入悲哀不好,但是害怕失去創作靈感,他們選擇了繼續自己的惡性循環。李白酗酒、曹雪芹抑鬱,對他們生活的心情甚至壽命都有巨大影響。

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作者,儘管能創作很有悲劇震撼力的作品,但是僅僅是寫作時候的短暫感受。創作完以後能抽身出來,正確區分現實心態和創作心態。

生活的燦爛和愉快的心情才是真實的我,才是生活的意義。

所以,我不得不在這裡提出了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問題:別讓自己的人生被自己的作品弄得更糟!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1-6 12:44 | 只看該作者
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作者,儘管能創作很有悲劇震撼力的作品,但是僅僅是寫作時候的短暫感受。創作完以後能抽身出來,正確區分現實心態和創作心態。 生活的燦爛和愉快的心情才是真實的我,才是生活的意義。


謝謝!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