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碉樓之鄉-開平.

[複製鏈接]

4

主題

45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pchan 發表於 2005-12-20 1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迎龍樓

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裡村,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為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裡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著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
迎龍樓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樓高3層11.4米,為全村制高點。第1、2層為明朝大型紅泥磚砌築,紅磚規格為33×15×8厘米,牆厚93厘米,為明代原構。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用青磚加建了第3層,開窗比第2層大,樓面為木樑板結構。樓的四角各有一個落地式塔樓,塔樓的第2、3層開設了射擊孔,樓頂為傳統硬山頂式,風格拙樸,造型簡潔。
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徵,樓名為「迎龍」是期望它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迎龍樓建成后,在保護民眾避免了洪澇和盜匪的侵襲起了其應用的作用。迎龍樓方形的建築形體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是開平碉樓傳統最原始的模式。

錦江里

錦江里碉樓群 錦江里隸屬開平市蜆岡鎮,東北距開平市區22公里。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由黃氏家族按規劃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黃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黃貽桂畫定村首界麵線,規定縱巷寬1.5米,每三排建一橫隔巷,第一條橫隔巷寬1.5米,從第二條橫隔巷開始一律寬60公分,劃出統一面積的宅基地由族人認購,要求房屋統一為6米高。村后並列著的瑞石樓、升峰樓、錦江樓3座碉樓.........................



自力村碉樓群

自力村隸屬開平市塘口鎮,東距開平市區12公里,是由安和里(俗稱犁頭咀)、合安里(俗稱新村)和永安里(俗稱黃泥嶺)三條方姓自然村組成。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犁頭咀首先立村。該村民居格局與周圍自然環境協調一致,村落布局為零星狀........................



馬降龍碉樓群

馬降龍碉樓群位於開平市百合鎮百合墟東南面,東北距開平市區15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條自然村組成,為黃、關兩姓家族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現有村民171戶、506人,80%為僑戶。海外僑胞多於國內人口,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
馬降龍村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青山綠水之間。身臨其境,翠竹撲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人們辛勤勞作,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該村有13座碉樓,這些碉樓造型別緻,保存完好,掩映於村后茂密的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
馬降龍碉樓在保護當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據記載,1963、1965、1968年開平發生3次大水災,洪水漫過民居屋頂,村民登上碉樓得以避難。




方氏燈樓

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由今宅群、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地名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為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為挑台敞廊,第5層為西洋式穹窿頂的亭閣,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歷史上為古宅鄉的方氏民眾防備北面馬岡一帶的土匪襲擊起到了積極的預警防衛作用。



適廬

位於百合鎮厚山村委會蝦邊村村中,建於20世紀二十年代,是開平第一個農會――蝦邊農會及中共地方黨組織的活動據點。該樓的標準層3層,頂部亭閣2層,第4層正面為柱廊式,四角均有一個「燕子窩」,窩內均設有槍眼。頂層為歐洲城堡式。適廬古色古香,堪稱「三合土」碉樓的代表作。

雁平樓

位於百合鎮齊塘村委會河帶村,1912年旅居加拿大華僑為防止匪盜而興建,耗資三萬雙毫。因其是當地最高的建築,號稱與天際飛雁齊平,故名「雁平樓」。





日升樓與翼雲樓

日升樓與翼雲樓位於赤水鎮大同村村口,始建於1926年,屬於私人建造的用於防匪、居住的碉樓。兩樓並排而立、相互依偎,數十載的風雨侵蝕使之留下斑斑痕迹。該樓為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原名耀華坊,隸屬赤坎鎮靈源村委會,為旅加華僑出資興建,故名。村場由加國知名建築師規劃,村中有10座古民居、1座碉樓,多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間。這些建築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國傳統灰塑、羅馬柱、圓拱、花雕等建築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赤坎古鎮

赤坎鎮有350多年歷史,是一座具有濃郁南國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僑鄉古鎮。堤西路古民居多建於20世紀二十年代,由僑胞、鄉村祖嘗、商號老闆興建。樓高一般2至3層,是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洋建築的結合體,即在傳統「金」字瓦頂及青磚結構的基礎上,融入當時先進的西洋混凝土建築材料。整齊而風格各異的騎樓是其一大特點。



風采堂

風采堂位於市區風采中學內,又名「余氏名賢忠襄公祠」,總建築面積5364平方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動工,歷時八年建成。風采堂既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築的藝術特色,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瑰麗雄偉,別具一格。

4

主題

45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6
沙發
 樓主| kpchan 發表於 2005-12-20 1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5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6
3
 樓主| kpchan 發表於 2005-12-20 17: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12-21 08:34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5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12-28 22:31 | 只看該作者
歡迎kpchan朋友來旅遊天地,在文字里添加些圖片就更精彩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3 10: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