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江西大屠殺,蔣光頭狠哪!

[複製鏈接]

4

主題

481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ihongwei 發表於 2005-10-9 14: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29年紅軍撤出井岡山後,國民黨軍在井岡山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整個井岡山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敵「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物就搶」,使井岡山上到處是斷壁殘垣,屍骸遍野,幾乎所有的房子被燒光,活下來的不足八百人。

國民黨匪軍殺害了茨坪村的110餘人,用槍屠殺了正在小井紅軍醫院的100多名傷病員。
每隔3、5天就輪番上山燒殺,大井村反覆燒了9次;
下井被燒13次;
茨坪區被燒7晝夜,房屋的三分之二,計2574間被燒毀;
從下庄到荊竹山50多里路內,所有民房一齊化為灰燼。
大小五井120多戶人家被殺絕了69戶。

此外,根據地的人民群眾被殘酷倒算,處以巨額罰款,因而賣兒賣女,背井離鄉的不計其數。敵人還實行;十家連保坐條例,發現1家有革命分子,即將連坐10家,盡數殺害。


井岡山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甚至1957年以前,八面山、黃洋界下面的幾十個山頭,只有茅草,從上往下看,像倒放的籮底,當地人形象地稱為「萬籮倒谷」,到今天,井岡山地區都極少有當年烈士的後代。

留下來的,只是北山烈士陵園碑石上密密麻麻刻著的名字。

紅軍長征后,國民黨佔領瑞金,叫囂「茅草要過火,石頭要過刀,人要換人種,谷要換谷種」,僅頭兩個月,全縣被殺害的就有一千八百多人,武陽區一次就被槍殺了五百多人,寧都縣滿門抄斬的有八千三百家。

在反動口號下,一時間,蘇區成了血與火的世界。很多村子成了「無人村」、「血洗村」,據估計,在這場大屠殺中被國民黨匪軍殺害的至少在70萬人以上!



  藍衣社的「別動隊時代」開幕了。

  別動隊首先開始的,是對前線周邊10餘縣原和平居民的編保編甲工作。編保編甲從社會調查、戶籍調查開始。

  便衣先進鄉摸底,對鄉村的人口、結構、誰家有人「通敵」、誰家田地被充公或者瓜分等情況進行調查。這非常類似於後來土改時期工作隊的「劃分成分」準備。

  然後,就是一個區隊或者一個分隊的「下鄉」。這一帶的精壯已經很少了,共產黨的徵兵運動在過去兩年內聲勢非常浩大。這樣,他們的小股武裝也幾乎沒有受到反抗。一個支隊接管一個甚至兩三個縣,中隊接管集鎮,區隊、分隊則深入到村莊。小半個江西在一夜之間被他們接管了。

  接管地方后,他們在祠堂或原來的蘇維埃公所,設立了無數的「臨時衙門」。大堆大堆陳舊的戶籍資料被翻檢出來,以方便清查戶口、劃分保甲。

  在他們進村進戶之前,原來和蘇區有聯繫、或者有子弟在紅色部隊的人家幾乎跑了個精光。此時,蓋有康澤私章的勒令以布告方式,出現在村村鎮鎮:及時回村「報到」並登記戶口者,視為「及時自新」,別動隊不咎既往。違者「一經察覺,罪及全家」。

  這個一手軟、一手硬的野蠻政策非常見效。方舟,這個一度負責瑞金編保組甲的康澤嫡系,後來曾談到,連朱毛經營日久的紅都瑞金,都有一千幾百名「赤色群眾」到縣政府辦理「自新」。

  逃亡地主、富農一批批地回來了,他們迅速成為了別動隊在當地的民間基礎。保長、聯保主任的人選,就在這些人中指定產生。而臨時衙門、保甲長產生后,「標準戰略村」、保甲制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和驚人的恐怖被推行著。

  蘇區周圍的幾十里方圓都被闢為環狀的「無人區」。康澤目光冷峻,指揮著別動隊員和臨時徵集的士兵,將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村民驅趕出他們的鄉井、田土,這是這些村民們在亂世賴以生存的唯一依靠。他毫不留情,而且安置工作非常草率。

  標準「戰略村」把數以百萬計的原住民,都象牲口那樣圈禁起來了。在村民被驅趕進戰略村后,非常嚴厲的「保甲制」就開始了。

  這個「保甲制」是現代史上最聳人聽聞的制度之一。它規定,任何一家人要證明自己的「良民」身份,需找到四家作保,保證不「通敵」、不收留一切嫌疑分子、不供給物質給蘇區。五家連保連坐。「如有敵情」不舉報者,槍斃滅門。一家犯事,該家毀家滅戶之外,其餘四家也「殺無赦」!

  「五戶連保」以及「一家出事、其餘抵罪」的政令,在熟悉當地的保甲長支持下,異常順利地取得威懾效果。方舟《回憶別動隊始末》一文寫到:不管是他作為中隊長進駐瑞金后,還是在戰爭結束前的其它地方,因為對「已『自新』的農民,聯保主任都暗中監視」,這個嚴密陰森的民間特務網使地方整肅,「幾乎沒有人通敵,沒有一粒米流進蘇區」。

  一個多月時間,別動隊就控制了近20個縣的數百萬居民。「戰略村」、編保編甲完成後,在別動隊員、保甲長帶頭下,數以十萬計的居民被發動起來。他們手執「刀片、長矛、鋤頭」等原始武器,走上大小路口,布置了數以萬計的「民眾盤查哨」,以盤問、檢查過往路人。

  「禁運」、封鎖交通等措施,就是在強大的民間管制以及「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形成了對瑞金的鉗制。

  物質禁運圈沿閩西、贛東、贛北等臨近蘇區的地界為第一圈,後方各省依次鋪開。各綏靖專署部隊、民團,都在別動隊的特權下被要求配合禁運。許多遠離蘇區的地方也設置關隘,進行由外到內的嚴密盤查。盤查的重點是食鹽、藥品、布匹、煤油等緊缺物質,但日用品、煙草等五花八門的物品,也都列入了禁運名單。

  此外,為「釜底抽薪」、搞垮蘇區經濟,蘇區較為富足的產品,如紙張、木材、鎢砂、樟腦、山貨等,更嚴禁流出。

  各盤查隊伍一旦發現蘇區交通員、二道販子、走私的馬幫馱隊,不論有無「私通敵區」嫌疑,一律就地槍斃。其次,對稽查部隊則一手軟一手硬:凡勾結私運者一律槍斃;凡查獲物質或舉報受賄者,一律予以重賞。重賞是獎勵給有功人員「全部抄沒」,並連升「兩級薪餉」。

  稽查部隊無不戰戰兢兢,格外賣力。後來,蔣介石以「滴水不漏」來評價別動隊的這個工作。

  物質極為匱乏的蘇區,立即感覺到這個扼制的威脅。

史料記載:在從境外流入物質變得非常困難以後,為反封鎖,蘇區的一些高級幹部開始親自領導物質工作。 「……在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紅軍工作部長李克農、執行部長李一氓兩位部長的倡導下,成立了聯合消費合作社,總社設在瑞金。中央蘇區一些縣的保衛局在總社的推動下,也相繼成立了消費合作社。」

  這些小型的「合作社」繼續組織著越來越困難的私運,並集中食鹽等物質限量供應。但當組織私運的人一個個被捕獲、槍殺后,物質的匱乏乃至沒有盡頭的飢餓,仍然象魔鬼一樣冷冰冰地使蘇區一片絕望。當時身患「打擺子」症,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毛澤東,接到何長工送來的特效藥奎寧后,據說「流下了眼淚」。因為僅僅為這一小批藥品,就死了一個交通員。

  傅連璋醫生回憶:毛澤東由此記住了比他小10歲的「康澤」的名字。幾年後,他對埃德加-斯諾談到了瑞金的毀滅:「……封鎖……尤其是極端缺鹽。……整個地區人口銳減,有時是被強行大批遷徙,有時更乾脆地被集體屠殺」(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20多年後,他進一步指出,毀滅瑞金的兩個主凶,一是蔣介石,再是康澤。

  在數以萬計的保甲長的協助下,幾萬民工被發動起來。一條一條的簡易公路被修建、連接,不斷地通往蘇區、通往瑞金。

  在公路逐漸形成環狀包圍時,依照德國顧問建議而構築的「堡壘」接連出現了。無數的鋼筋、水泥、磚瓦、土灰、工兵、民夫延綿數百里,被調集往前線。四個月之內,江西共修築了2,900餘個鋼筋水泥堡壘。

   《劍橋中國史》記載了這次工作:

  「……至少有2萬人被征來修建700英里的公路,目的是提高部隊的機動性。……他們的推進路線排滿了碉堡。……碉堡構成了支援網……這時民團被派駐守這些碉堡,而正規軍則轉入進攻狀態。」

  埃德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