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戰期間駐南京日本軍民的反戰活動 ――不可忘記的歷史真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5-8-30 0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盛鴻      


編者按:今年是特殊的歷史之年,中日雙方正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那場戰爭,在中國各地,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歷史有多個側面,我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印證60年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以及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的苦難,特此獻上兩個版的「抗戰專輯」,也許,「反對侵略戰爭、愛好和平的日本人」,「反省戰爭的日本軍人」,「對苦難的中國人民流露出同情的日本人」等等感人的故事會帶給我們新的感動與思考。



1937年12月,當野獸般的日軍衝進南京,對已放下武器的戰俘與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實施數十天的血腥大屠殺時,日軍中一些良心未泯的人就對其部隊的暴行感到震驚、羞愧與自責,對苦難的中國人民流露出同情。



將南京的「二月蘭」變成日本的「紫金花」

1939年春,日本軍醫官山口辰太郎以「日軍衛生材料廠」廠長的身份,來上海與南京作為期兩周的考察。他先在上海探訪了他在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讀書時的中國同學、好友王長春,從王長春的口中他第一次聽到日軍攻佔南京后對中國軍民大規模屠殺的暴行。隨後他到了南京,親眼看到了日軍大屠殺的暴行給南京造成的嚴重的創傷與長期的蕭條,以及南京人民隱藏在胸中的對日本的仇恨。山口辰太郎在戰前曾到過南京,見到過20世紀30年代中期南京的繁榮景象。眼前的斷壁殘垣,白骨累累,令山口辰太郎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而陷入久久的痛苦思索中。

山口辰太郎是日本石岡市人,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藥學科。他在求學期間因家貧而受到日本軍方的資助,因此在畢業后,按照協議到日軍衛生材料廠任廠長。日本當局發動侵華戰爭后,嚴密封鎖與偽造中國戰場的消息,使得像山口辰太郎這樣的日本民眾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絲毫不知。直到他這次到南京考察,才了解到事件的一些真相。

一天,山口辰太郎在南京城外東郊紫金山麓的山野中,無意中看到了一片片盛開的紫色的小野花。他沒想到在被日軍摧殘得一片凄涼的南京土地上,竟還有這些不知名的成片小紫花在頑強地生存著、生長著。這些小紫花在南京被稱作「二月蘭」。山口悄悄地采了一些小紫花的花種,帶回日本家中栽培。他把對南京死難軍民的追悼與懺悔,都寄托在這些不知名的小花上。第二年春天花開了。山口對家人講述了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說:「在這每一朵小紫花的背後都隱含著一個屈死的無辜中國人的冤魂。」因為這些小紫花來自南京紫金山下浸透中國軍民血液的土地,因此他給這些小紫花取名為「紫金花」。

山口辰太郎從此變成了一位反對日本當局侵華戰爭政策的正義人士。為此,他受到了日本軍方的制裁,失去了衛生材料廠廠長的職務,全家的生活陷人困頓。但他沒有屈服,更不反悔。他決心要讓更多的日本民眾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暴行。他決心要讓南京的紫金花開遍日本,讓日本人民知道這每一朵紫金花后所隱含的歷史。就在紫金花在日本第一次開花后的那年――1940年的秋天,山口採集了200粒花種分寄給他的親朋好友,並隨花種附寄上他親自撰寫的一篇短文,大意是:

這是我從中國南京紫金山下帶回的花種,我給它取名「紫金花」,如果你喜歡的話,就栽種在你家的庭院里吧! 不僅如此,從1940年開始,山口辰太郎每年秋天都背著一袋袋伴和著泥土的紫金花花種,乘坐火車,從南到北,將它們沿途撒播到日本的廣大土地上。這個撒播行動一直持續到山口辰太郎1966年去世。山口辰太郎去世后,他的兒子山口裕先生繼續著其父的事業……



與日本當局決裂的女軍醫佐鄉渥洋子

佐鄉渥洋子於191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郊區一個工人家庭。1936年從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后,與一位日軍陸軍大佐結婚。八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