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和華使大衛得勝>

[複製鏈接]

3422

主題

3442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32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10-24 2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耶和華使大衛得勝>
讀經【代上18: 1-17】【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歸服大衛,給他進貢……。】在歷代志上第十八章中記載了,神在大衛之約中的應許和祝福,成為大衛在爭戰中得勝的經歷,就是「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本章首先說到:【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歸服大衛,給他進貢。】「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非利士人曾嚴嚴的轄制以色列人四十年,他們一直是百姓頑強的敵人,如今大衛主動出擊,攻打非利士,把非利士人徹底治服,就「從他們手下奪取了迦特和屬迦特的村莊」。「迦特」等同於非利士人的「京城」(撒下8:1),所以當「迦特」被奪取,代表非利士人要伏在大衛之下,不能再成為他們的威脅。大衛的得勝證明神親自成就了祂的應許。大衛」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歸服大衛,給他進貢」。這也是神對大衛應許的實現,是神使大衛得勝。而大衛之所以攻打摩押人,是因為摩押人是「毀壞擾亂之子」(民24:17)。【瑣巴王哈大利謝(在撒母耳記下八章三節是哈大底謝)往幼發拉底河去,要堅定自己的國權,大衛就攻打他,直到哈馬,奪了他的戰車一千,馬兵七千,步兵二萬,將拉戰車的馬砍斷蹄筋,但留下一百輛車的馬。】瑣巴王哈大利謝(在撒母耳記下八章三節是哈大底謝)往幼發拉底河去,要堅定自己的國權」,「瑣巴」是位於北方大馬士革和哈馬之間一個亞蘭王國。此時瑣巴王哈大底謝正準備「往幼發拉底河去」擴張勢力,「要堅定自己的國權」。因此「大衛就攻打他,直到哈馬,奪了他的戰車一千,馬兵七千,步兵二萬」。原本瑣巴王是很強盛的,甚至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中東的霸主,但大衛在神的幫助下戰勝了這強大的敵人,大衛也因此把以色列的國界擴展到伯拉大河,實現了神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但大衛在此遵守了【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的命令(申17:16),他就「將拉戰車的馬砍斷蹄筋」,免得百姓把信心放在眼見的馬匹車輛上。因為人的眼目很容易從神的身上轉移到人以為可靠的事物上,結果迷失了方向。大衛主動除去了這個試探,讓百姓學習單單仰望神:【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

【大馬士革的亞蘭人來幫助瑣巴王哈大利謝,大衛就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於是大衛在大馬士革的亞蘭地設立防營,亞蘭人就歸服他,給他進貢。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他奪了哈大利謝臣僕所拿的金盾牌帶到耶路撒冷。大衛又從屬哈大利謝的提巴(或譯:比他)和均二城中奪取了許多的銅。後來所羅門用此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的銅器。】「大馬士革的亞蘭人來幫助瑣巴王哈大利謝,大衛就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亞蘭人」的京城在「大馬士革」。這時亞蘭人為著自己的利益,他們就來幫助瑣巴王。亞蘭是當時一個很強大的敵人,論實力比以色列強多了,但是他們這一出兵,神就讓大衛殺了亞蘭人二萬二千,並且「在大馬士革的亞蘭地設立防營,亞蘭人就歸服他,給他進貢」。同樣大衛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乃是「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所以大衛能得勝四境的列國,不是以色列國在軍事上強大,征服了四境之敵,乃是「耶和華都使他得勝」。這也表明大衛的得勝都是神在帶領他鞏固他的國度,因此大衛在戰爭中奪取了「許多的銅」,就預備將來建造聖殿(代上18:8),「後來所羅門用此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的銅器」。

【哈馬王陀烏聽見大衛殺敗瑣巴王哈大利謝的全軍,就打發他兒子哈多蘭去見大衛王,問他的安,為他祝福,因為他殺敗了哈大利謝(原來陀烏與哈大利謝常常爭戰)。哈多蘭帶了金銀銅的各樣器皿來。大衛王將這些器皿,並從各國奪來的金銀,就是從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人所奪來的,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哈馬王陀烏聽見大衛殺敗瑣巴王哈大利謝的全軍,就打發他兒子哈多蘭去見大衛王,問他的安,為他祝福」。「哈馬」位於瑣巴以北,當瑣巴王哈大底謝擴張勢力的時候,周邊國家就要受到他們的欺凌。所以當「哈馬王陀烏聽見大衛殺敗瑣巴王哈大利謝的全軍,就打發他兒子哈多蘭去見大衛王,問他的安,為他祝福」,並且「哈多蘭帶了金銀銅的各樣器皿來」。哈馬後來一直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直到被亞述所滅(王下19:13)。但大衛知道他能「殺敗瑣巴王哈大利謝的全軍」,並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使他得勝,所以「大衛王將這些器皿,並從各國奪來的金銀,就是從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人所奪來的,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大衛深知神應許他的兒子所羅門將來會為神建殿,因此他要預備好一切的材料。大衛在領受了神所賜的大衛之約后,他的人生就有了一個目標,餘生的首要目的就是為建造聖殿預備材料。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在鹽谷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大衛在以東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他。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在鹽谷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大衛在以東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他」。大衛又征服了以東人。大衛帶領百姓,連連勝過各方的敵人,歷史上有哪一位君王,能像大衛一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呢?但這都是因為,「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在本章中重複兩遍說:「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由此可見,大衛並非是戰無不勝的軍事天才,他也可能會被打敗,甚至戰死,但神若使他得勝,他必獲全勝!今天在我們的人生中,也充滿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爭戰,先是與自己私慾的誘惑爭戰,再與仇敵的誘惑爭戰。但羅馬書8: 37告訴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此今天我們要想勝過私慾的誘惑,勝過罪惡的引誘,勝過今世的潮流,勝過惡劣的環境,勝過各樣的患難,必須要緊緊的依靠主,這樣我們必能得勝有餘!

【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洗魯雅的兒子約押作元帥;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亞希突的兒子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作祭司長;沙威沙作書記;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衛的眾子都在王的左右作領袖。】「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秉公行義」,就是遵照神的律法,以神所設立的準則治理國家。這使大衛凡事都能領受神的同在,以致他大大蒙福,國家也因他而得福。大衛又設立體制,使以色列的國家體制開始制度化。「元帥」是軍隊的統帥。「史官」負責記錄國家大事、管理政府的檔案和文件,兼作傳令官。  「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可能是文士抄寫錯誤,因撒上22:20說:「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撒督」是非尼哈的後裔(代上6:4-8),他和以利的後裔「亞比亞他」一同作祭司長。到了所羅門王的時代,撒督代替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王上2:35)。「書記」負責管理外交公文,相當於外交部長。「比拿雅」是大衛的護衛長,在所羅門的時代取代約押作了元帥(王上4:4)。「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是來自地中海克里特島的雇傭兵,作大衛的近身侍衛。「領袖」可能指「王室顧問」。神的百姓各就各位,神的國度才能「堅立」。而大衛有了神的應許,他就緊緊抓住神的應許,一面對外南征北戰,一面對內「向眾民秉公行義」,積極支取神的得勝。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知道,雖然神自己會負責成就祂的應許,但我們「與神同工」的人不能消極怠工,應當緊緊跟從神的帶領,因為【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林前3:8),我們就要忠心在神面前盡本分!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9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