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王下19: 1-37>

[複製鏈接]

3372

主題

3392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640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10-2 0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下19: 1-37】【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在列王紀下第十九章中記載了,希西家王在聽了臣僕們的話后,就派人求問先知以賽亞;亞述人再次寫信威脅希西家;希西家就向神禱告;以賽亞轉達神的應允;神差遣使者殺了亞述軍。本章首先說到:【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一切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你的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故此,求你為余剩的民揚聲禱告。『】「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希西家王聽見臣僕們轉告他,亞述軍長拉伯沙基辱罵神和他本人的話,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這是自卑及悲憤至極的表現。「進了耶和華的殿」是向神禱告,將案情陳明在神面前。「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家宰」是王宮事務總管;「以利亞敬」是一個忠臣(賽22:20-25);「書記」負責對外文書;「舍伯那」是一個奸臣(賽22:15-19);「祭司中的長老」指年長的祭司們。「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先知以賽亞」是先知書《以賽亞書》的作者,歷經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四位猶大王(賽1:1),一生在南國猶大為神說話。「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希西家如此說」這是轉述希西家王的話;「急難」指國家正面臨存亡的危機。「責罰」指神借亞述軍懲罰猶大;「凌辱」指神子民受到外邦人的侮辱。「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這是指他們的痛苦像「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無助。「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一切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你的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希西家清楚地知道亞述使者是在「辱罵永生神」,因此大有能力的神必然會「發斥責」,所以他一面承認自己無能為力,一面要先知「為余剩的民揚聲禱告」。【希西家王的臣僕就去見以賽亞。以賽亞對他們說:『要這樣對你們的主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我必驚動(原文是使靈進入)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希西家王的臣僕就去見以賽亞。以賽亞對他們說:『要這樣對你們的主人說」,「你們的主人」是指希西家王。「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神親自向對希西家說:「不要懼怕」,這就讓希西家得著了信心。「我必驚動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神預言亞述王即將撤軍,返回本國。「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這是預言亞述王將會遇刺喪命。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見亞述王攻打立拿,原來他早聽見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亞述王聽見人論古實王特哈加說:『他出來要與你爭戰。』於是亞述王又打發使者去見希西家,吩咐他們說:『你們對猶大王希西家如此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說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乃是盡行滅絕,難道你還能得救嗎?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裡呢?『】「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見亞述王攻打立拿」,「立拿」位於迦特及拉吉之間,就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書10:29)。亞述王攻打立拿是為了要防止埃及人派兵援助猶大。「原來他早聽見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這說明拉伯沙基離開耶路撒冷的原因。「亞述王聽見人論古實王特哈加說:『他出來要與你爭戰』」。古實」位於埃及尼羅河之上游;「古實王特哈加」是當時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第六名法老。「於是,亞述王又打發使者去見希西家,吩咐他們說」,亞述王不希望腹背受敵,所以想要先解決耶路撒冷城的頑抗。「你們對猶大王希西家如此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說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上次拉伯沙基所恫嚇的對象是一般平民(18:27-35),這次所派的使者是要恫嚇希西家王。亞述王擔心埃及援軍逼近,所以希望儘快拿下耶路撒冷,他就恐嚇希西家「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就是要他趕快投降。「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乃是盡行滅絕,難道你還能得救嗎?」「盡行滅絕」就是廢除其王,擄掠人民和財物,遷徙被擄的民(17:24-28)。「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歌散」是哈博河的上游支流河邊;「哈蘭」位於幼發拉底河上游,是從米所波大米到巴勒斯坦商道上的重要城市;「利色」位於幼發拉底河以南。「提拉撒」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巴里河之間。「伊甸人」指原居住伯伊甸(摩1:5)的人,這些國的神卻不能拯救這些國。「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裡呢?」「哈馬」原屬亞蘭。「亞珥拔」是亞蘭北部的一個城鎮;「西法瓦音」位於巴比倫的北方;「希拿」是巴比倫某地。「以瓦」屬亞蘭,這些地方都被亞述征服。希西家王面對亞述王的恐嚇,他該怎麼應對呢?希西家王的反應實在很寶貴。

【希西家從使者手裡接過書信來,看完了,就上耶和華的殿,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禰是天下萬國的神,禰曾創造天地。耶和華啊,求禰側耳而聽!耶和華啊,求禰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打發使者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它。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禰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禰耶和華是神!『】「希西家從使者手裡接過書信來,看完了看」,「書信」不同於上次拉伯沙基的當面喊話,此次是由使者傳遞書面恐嚇;「就上耶和華的殿,將書信在耶和華面前展開」。就是將對方的威嚇、侮辱的話原原本本呈現在神面前。「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希西家禱告「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就是仰望施恩座之上的神,倚靠那位願意與自己的百姓同在、又願意施行拯救的神。「你是天下萬國的神,你曾創造天地」,這是說到,真神創造並統管宇宙萬有。「耶和華啊,求你側耳而聽!耶和華啊,求你睜眼而看」,希西家求神「側耳而聽!」又求神「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打發使者來辱罵永生神的話」,因亞述使者所帶來西拿基立的信函中,有蔑視並毀謗活神的話。「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亞述諸王」指亞述帝國歷代列王;「列國和列國之地」,指米所波大米亞和迦南一帶地方。「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它」。「列國的神像」指列國的人所信奉的偶像假神。「所以滅絕它」指本來就該被滅絕的。「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希西家的禱告不只是求神「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更是為了「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禰耶和華是神」。信心的禱告必然是以神為中心,不但陳明人的需要,更看重神榮耀的彰顯。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既然求我攻擊亞述王西拿基立,我已聽見了。『耶和華論他這樣說: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搖頭。你辱罵誰?褻瀆誰?揚起聲來,高舉眼目攻擊誰呢?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你借你的使者辱罵主,並說:我率領許多戰車上山頂,到黎巴嫩極深之處;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樹和佳美的松樹;我必上極高之處,進入肥田的樹林。我已經在外邦挖井喝水;我必用腳掌踏干埃及的一切河。耶和華說,我早先所做的,古時所立的,就是現在借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這事你豈沒有聽見嗎?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驚惶羞愧。他們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頂上的草,又如未長成而枯乾的禾稼。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使你從你來的路轉回去。】「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這是神借著先知以賽亞,回答希西家的禱告。「你既然求我攻擊亞述王西拿基立,我已聽見了」,「求我攻擊亞述王」就是轉守衛為攻擊。「我已聽見」就是禱告已蒙應允。「耶和華論他這樣說: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搖頭」。「他」指亞述王西拿基立;「錫安的處女」與「耶路撒冷的女子」都是指耶路撒冷城的居民;「藐視」、「嗤笑」和「搖頭」,都是表示對西拿基立的狂妄不屑一顧,嗤之以鼻。「你辱罵誰?褻瀆誰?揚起聲來,高舉眼目,攻擊誰呢?」是指西拿基立辱罵、攻擊各國的偶像假神。「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以色列的聖者」,就是那位創造萬有獨一的真神。「你借你的使者辱罵主,並說:我率領許多戰車上山頂,到利巴嫩極深之處」,「你的使者」指拉伯沙基。「許多戰車上山頂」是指軍力強盛,能克服險惡的天然地勢;「利巴嫩極深之處」,就是連利巴嫩高大茂密的樹林也不能阻止其軍隊的進攻。「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樹和佳美的松樹;我必上極高之處,進入肥田的樹林」,這是說到利巴嫩的樹林高大且茂密,叢山峻岭的天然險阻。「我已經在外邦挖井喝水」,「外邦」指迦南地列國;「挖井喝水」因迦南地降雨量稀少且不穩定,軍隊所到之處,飲水成為極大的問題。「我必用腳掌踏干埃及的一切河」,這是亞述誇大自己的軍力,連當時的強國埃及也不是其對手。「耶和華說:我早先所作的、古時所立的」,表明亞述帝國橫行中東,都是在神的計劃和管理之中。「就是現在借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是指現今亞述國的強盛,使四圍敵國的堅固城變為斷垣殘壁的石堆,這都是出於神的手,為要成就祂先前的計劃。「這事你豈沒有聽見嗎?」這是反問對方不認識真神的作為。「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驚惶羞愧「,「其中的居民」指前述一切「堅固城」的居民;「力量甚小」指相對於亞述的軍力,簡直不堪一擊;「驚惶羞愧」指面臨亞述的侵略,驚慌失措。「他們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頂上的草,又如未長成而枯乾的禾稼」,「野草」比喻弱小、無能為力。「青菜」比喻脆嫩、容易枯乾;「房頂上的草」因無法吸收充分的水,容易枯萎。「未長成而枯乾的禾稼」形容根本存活不了。「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指亞述王的一舉一動,全在神的掌管之中。「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你向我發烈怒」指亞述使者辱罵神的話,神都知道,也必懲罰。「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狂傲的話」就是目中無神,自高自大地向希西家和耶路撒冷所說威嚇的話。「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使你從你來的路轉回去」。亞述人常常用鉤子鉤住俘虜和奴隸的嘴唇、鼻子或雙頰,所以神說:「我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是預言將來必有人會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從你來的路轉回去」,就是無功而返。亞述帝國在列國中連連得勝,只不過是神使用他們來對付假神,但亞述王卻因此向神大發狂傲,神就就要來對付狂傲的人。

【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猶大家所逃脫余剩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證據」指神跡奇事的徵兆。「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就是雖因戰事而錯過了兩年播種的時節,卻因神的看顧與賜福,在前後兩年中仍有足夠的糧食賴以維生。「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就是直到第三年收割以前,仍可享受糧食,此後才開始自食其力,享受勞苦所栽種的。「猶大家所逃脫余剩的」指獲救的余民。「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象徵神的子民必連結於神、從神得著供應,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耶和華的熱心」,指耶和華那迫不及待要「成就這事」。【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這城」指耶路撒冷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射箭」代表遠距攻城;「拿盾牌」代表攻城中的護身。「築壘」代表近距攻城,這都是說,亞述軍必不會來攻打耶路撒冷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亞述王正在攻打立拿,距離耶路撒冷只剩48公里,但神預言:他再也沒有機會前來圍攻耶路撒冷,而是將直接撤回亞述。「這是耶和華說的」,這是鄭重地表示,凡是神所說的預言,必定會應驗。「因我為自己的緣故」,是指神的話不能失信,因祂不能背乎自己。「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是指神曾向大衛應許,他和他子孫的國位必永遠堅立(撒下7:12)。「必保護拯救這城」。「這城」就是耶路撒冷城。

【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裡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當夜」指先知以賽亞傳達神的預言的那個晚上;「耶和華的使者」原文是單數詞,表示神只派了一位天使,就輕而易舉地「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幾乎全軍覆沒。「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有人」指軍營中少數倖存的亞述人,他們看見「都是死屍」。「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尼尼微」是亞述的都城。「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裡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亞述王在數年後的「一日」,被自己的兒子殺死。這是神的作為,因神是掌管歷史的神,是掌管一切的神。今天當我們相信神是掌管一切的神時,我們就要相信,在我們生命中所有的環境都是神最好的安排。為此,願我們今天無論遭遇到任何的環境,都要堅定的信靠神,要迫切的禱告神,這樣我們必能得著神的恩典與拯救!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0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