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 郵輪行(15)-法國馬賽

[複製鏈接]

81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19 2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1 19:14 編輯




文獻攝影
阿諾德·范·根內普 (1873-1957)
1911年-1912
阿爾及利亞
-
阿爾及利亞陶瓷研究
阿諾德·范·根內普 (Arnold van Gennep) 文獻
阿諾德·范·熱內普(1873-1957)是一位法國民族志學家和民俗學家, 以其對不同文化的成年禮研究聞名. 熱內普出生於德國, 父親是荷蘭人, 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生活和接受教育, 法國是他母親的祖國. 熱內普學習了數量驚人的語言, 據他自己統計, 一共掌握了18種語言, 因此能夠有效地運用語言學和語文學方面的知識進行民族志研究. 他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學術界之外進行的, 有時甚至與學術界格格不入, 他本人在《半學者》(1911)中也曾描述過學術界. 熱內普的主要著作是《過渡儀式》(1909;《過渡儀式》), 他在書中系統地比較了特定社會中慶祝個人從一種身份過渡到另一種身份的儀式. 他發現了儀式遵循的三重順序: 分離、過渡和融合. 熱內普基於死亡和重生等自然象徵, 對這些儀式的意義進行了解讀, 認為它們是社會再生的形式. 熱內普也研究歐洲民俗, 將民間文學和習俗視為活生生的文化的一部分, 而非消亡文化的遺迹. 他的著作包括巨著《當代法國民俗手冊》(1937-58). 他還編輯了《法國信使報》中的「民族志-民俗-宗教-史前」部分, 並撰寫了《宗教、習俗和傳說; 民族學和語言學論文集》(1908-14).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rnold-van-Gennep
-
手鐲和陶瓷研究
歐仁·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
法國浪漫主義繪畫運動的關鍵人物, 以其對色彩和主題的情感化和戲劇化的運用而聞名. 德拉克洛瓦出生於一個政治顯赫的家庭, 很早就展現出藝術天賦, 尤其是在童年時期參觀盧浮宮后受到的啟發. 他曾就讀於巴黎皇家中學和巴黎美術學院. 受同為藝術家的西奧多·熱里柯的影響,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經常探討殘酷和激情等強烈的主題, 例如《希俄斯島大屠殺》和《自由引導人民》, 這些作品成為了革命熱情的標誌性象徵. 德拉克洛瓦的藝術之旅也帶他去了北非, 他在那裡的經歷為他創作了《阿爾及利亞婦女在她們的住處》等作品提供了靈感, 體現了他對異國文化的迷戀. 儘管取得了成功, 但他仍面臨著來自當時評論家和沙龍品味的挑戰, 他們常常拒絕他大膽的風格選擇. 他的遺產包括超過850幅油畫、大量素描, 以及對色彩和形式的豐富探索, 為印象派等未來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礎.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至今仍以其情感深度和充滿活力的表現力而備受讚譽, 標誌著他作為浪漫主義的領袖地位, 儘管他經常與對文明的悲觀態度作鬥爭.
https://www.ebsco.com/research-starters/history/eugene-delacroix







20世紀初, 阿爾及利亞大卡比利亞地區
赤陶, 馬賽穆塞姆博物館
卡比利亞陶瓷以其獨特的形狀和圖案, 引起了民族學家和收藏家的興趣, 後來又引起了遊客的興趣. 人們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在20世紀推動了陶瓷藝術向商業化轉型.
https://admin.mucem.org/wp-conte ... ranees-240619-2.pdf  


編織, 阿爾及利亞奧雷斯
阿爾及利亞奧雷斯地區的編織工藝深深植根於沙維柏柏爾人的傳統, 體現了數百年的手工傳承. 讓我們來深入了解這項迷人的工藝:
奧雷斯編織的文化意義
柏柏爾文化遺產: 奧雷斯山脈是沙維人的家園, 他們的編織傳統是柏柏爾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紡織品通常以幾何圖案和象徵保護、生育和自然的象徵性圖案為特色.
使用的材料: 最具代表性的材料之一是阿特拉斯雪松木, 原產於奧雷斯地區的貝萊茲馬生物圈. 這種木材不僅用於農業, 還用於傳統工藝, 包括編織工具和織機.
工藝與產品: 地毯和毛毯採用天然顏料染色的羊毛編織而成.
​​籃子和其他功能性物品採用世代傳承的精湛工藝精心製作而成.
象徵意義: 設計通常承載著文化敘事—之字形、菱形和其他圖案在社區中充當著視覺敘事的載體.
環境與文化背景
貝萊茲馬生物圈保護區位於巴特納省的奧雷斯山脈內, 憑藉其豐富的自然資源, 包括雪松林和用於染料的多種植物, 支撐著編織傳統.
編織通常與陶藝和珠寶製作等其他工藝同時進行, 成為當地節日和文化活動中充滿活力的一部分.  -AI
-
西班牙和葡萄牙女性
普哈達斯, 馬金(西班牙, 約1915)
馬德里出版, 1872
https://artnetworkafrica.com/mus ... ashion-and-culture/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Algerian-War





塔皮亞研究
泰奧菲勒-讓·德萊耶(法國, 1896-1970)
1928-1931, 摩洛哥拉巴特
紙上水粉畫

81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43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0 18: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1 20:00 編輯


路易-歐內斯特·巴里亞斯(法國, 1841-1905)
《布薩達的少女》, 或《賣花人》, 1894
青銅, 13 x 10 1/2 x 11英寸
底座左側鐫刻: E. Barrias Susse. 鑄造標記: Suss fres. Edts。底座右側鐫刻並註明日期: 版權歸SUSSE FRES所有, 1894
1995.27
這件青銅雕塑是巴里亞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的縮小版, 這件作品於1890年在蒙馬特公墓為他的朋友兼學生、東方主義畫家古斯塔夫·阿希爾·紀堯梅(Gustave Achille Guillaumet, 1840-1887)的墓碑而立. 紀堯梅卒於阿爾及利亞小鎮布薩達, 這是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一個法國前哨. 巴里亞斯不僅從紀堯梅的一幅畫作中汲取靈感, 還重新運用了他早期的作品《梅加雷的處女》, 描繪了一位以類似姿勢紡線的女子. 少女沉思的姿態和向下的目光傳達出一種憂鬱的情緒, 與作品的紀念性特質相得益彰. 這尊雕塑為蘇塞兄弟鑄造廠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鑄造廠製作了三種尺寸的青銅版本, 每種尺寸都有兩種不同的版本—全身像和少女半身像. 此外, 鑄造廠還製作了更精緻的版本,包含各種材質和鑲嵌工藝.
-
從其他博物館借的說明, 這件古董複製品不少, 一般均略作變通.
https://daheshmuseum.org/portfol ... -the-flower-seller/


織布工人
說明模糊, 細節不詳.


皮奇尼斯科的織布女工
阿爾弗雷德·德·柯松(法國, 1820-1895)
1852-1857
布面油畫
馬賽美術館
在引起東方主義畫家的關注之前, 織布女工是眾多遊歷義大利的藝術家創作的精美畫作的主題. 她們代表著義大利人民. 阿爾弗雷德·德·柯松以准民族志的方式, 精心描繪了她們的服飾以及她們所在房間的簡樸裝飾.


紡紗工
安托萬·加丹(法國, 1954-1934 阿爾及利亞)
勞動之家
殖民地獵奇創作. 畫面描繪阿爾吉尼亞南部家庭日常生活; 懸挂式搖籃床、織布機和蒸粗麥粉.
簽名「A. Gadan」
65 x 99 厘米
布面油畫, 署名左下「A. Gadan」
特別收藏, 法國
狀況報告: 總體狀況良好, 原裝畫布和畫框. 顏料良好附著力. UV檢查: 小型修飾 左上角有煙熏痕迹, 右下角有煙熏痕迹柱子.
帶框架尺寸: 82.5 x 117 厘米。
整體狀況良好,畫布及畫框均為原裝. 顏料與畫布附著力良好. 紫外線檢測: 左上角、右下角和右柱子處有少量零散修飾痕迹.
拍賣估價: 5,000 - 7,000 歐元
-
藝術家背景
安托萬·加丹是一位法國東方主義畫家, 以其對阿爾及利亞風景和日常生活的動人描繪而聞名. 雖然出生於法國瑟爾, 但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阿爾及利亞度過, 在那裡他的風格逐漸成熟, 呈現出細緻入微的鄉村和家庭生活場景.
關於《紡紗女工》
這幅名為《紡紗女工》的畫作描繪的很可能是從事傳統紡織的婦女—這一主題與加丹對日常勞動和家庭場景的興趣相符. 作品的構圖和筆觸體現了他獨特的現實主義風格以及對光線的敏銳感知.   -AI
https://www.invaluable.com/aucti ... -to-55-c-26e49babe3


路易絲-瑪麗·佩雷工作室
路易絲·瑪麗·佩雷 (1897-1975)
路易絲·瑪麗·佩雷 (1897-1975) 是一位法國油畫和水彩畫家, 擅長描繪法國城市和風景. 她也曾在北非生活過一段時間, 並在突尼西亞創作了許多風景畫. 她風格優美隨意, 她的作品至今仍廣受歡迎, 無疑與她在世時一樣.

這位著名藝術家創作的精彩法國街景畫作
https://www.thewallingtongallery ... rie-peyre-1897-1975


路易絲-瑪麗·佩雷工作室
1/ 1953年突尼西亞旅行筆記頁
2/ 20世紀阿爾及利亞之旅速寫本
3/ 傢具及物品
4/ 割禮遊行,作品複製品



西奧·梅西爾 Théo Mercier
全權委託
地中海
法國馬賽 MUCEM 博物館
常設展覽, 2024 年 6 月 5 日開幕
Théo Mercier 通過其作品, 分析了我們的視覺和文化遺產如何在歷史長河中沉澱, 並由此揭示其中和諧的矛盾. 應策展團隊的邀請, 他全身心投入到常設展覽「地中海」的創作中, 並參與了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 (MUCEM) 和水下與海底考古研究部 (DRASSM) 的展品儲備. 這份全權委託提供了一系列與展覽主題相呼應的作品, 通過兼收並蓄的碎片和物品, 對地中海的概念提出質疑。藝術家質疑長期以來盛行的美學準則以及博物館在遺產創造中的作用. 博物館與物品建立新的關係並重新安置它們, 這也是 Théo Mercier 的創作方式. 通過對舊物、收集的材料和展覽設備的再利用、組裝和混合, 他引導我們去想象物品的其他可能形態、歷史和流通方式.
搜索中突然發現這個專展的展覽手冊, 博物館主頁中要收費下載. 非常詳盡, 前邊還沒過編輯時限的部分可以拾遺補缺.
https://admin.mucem.org/wp-conte ... ranees-240619-2.pdf
https://theomercier.com/en/expositions_spectac/11530-2/

來自拉巴特的阿拉伯城新娘
讓·貝桑斯諾(法國, 1902-1992).
1934-1939, 摩洛哥
現代攝影印刷品
巴黎布朗利碼頭博物館—雅克·希拉克
讓·貝桑斯諾於1930年代遊歷摩洛哥. 他記錄了摩洛哥傳統服飾、服飾和珠寶的多樣性, 並創作了照片、素描和描述性筆記, 將知識與敏銳的觸覺融為一體: 「我的方法是藝術家、繪圖員和畫家的結合, 服務於民族志研究.」

一塊布—一個「發明」的標誌
瑪麗亞·瓦雷拉(希臘, 1984),
2021
用金線綉制的演算法設計, 圖案位於由服飾元素組成的旗幟上.
希臘服飾史博物館, 雅典
希臘, 藝術家惠贈
-
使用舊嵌入代碼以避免大規模刪除, 就是費點勁兒. 不過再次應用可以適當強化永久性記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43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1 20: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3 01:37 編輯




地中海文明與多元文化......






《無皮》
2024年3月首映
布雷斯特國家石英劇場
可巡演
每天, 在城牆后, 無臉的人們彼此相愛, 精心構建著一片記憶的大陸. 當世界末日來臨時, 愛與慾望如同消費品的包裝般被丟棄. 這些墮落的情感, 這些如今被丟棄在過去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堆中的垃圾, 究竟還剩下什麼?泰奧·梅西耶的新作《無皮》彷彿潛入情色與污穢的深淵, 是一個由壓縮廢料製成的巨大四面裝置, 三個男性角色在站立觀眾的注視下移動. 這個反烏托邦的烏托邦描繪了一對居住在資本主義廢墟中的三頭夫婦…… 當這片世界末日的人造燈光亮起時, 觀眾發現自己被兩堵高聳的金屬廢料牆包圍, 並在空間中央發現了一個由破紙搭建的競技場. 在這裡, 兩個披著第二層乳膠皮的偽男性角色, 在我們無法觸及的地下世界的表面與深處之間穿梭. 當他們與環境融為一體, 改變著它時, 第三個金屬角色獨自在地上世界的邊緣走廊中穿梭. 這第三個金屬角色不知疲倦地來來去去, 如同機械天使或渴望愛情的監控攝像頭. 事實上, 正是通過這個悲劇角色的視角, 這段愛情關係的戲劇性將我們吞噬. 在整個戲劇中, 這對偽男性角色不斷在慾望的表達與壓抑之間轉換和變異. 他們消化著世界的殘骸, 同時也是生命的精髓: 如同他們賴以生存的碎石床, 他們不過是過去的殘骸和自身未來的殘骸. 如同求愛一般, 這些男性化的亞當和夏娃蛻變、吞噬、溶解、混合、融合, 并吞噬著我們眼前殘留的一切. 他們攜手, 無休止地循環著彼此的關係, 並創造出一種既脆弱又發自肺腑的情色語言. 他們的語言或許無人知曉, 是肉體的顏色和敞開心扉的垃圾填埋場的氣味. 因此, 在這座顛倒的伊甸園的核心,《無皮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既貧瘠又叛逆的愛情故事的墮落起源. 因為, 如果說碎屑是這個雙層生態系統的唯一滋生地, 那麼角色的劃分似乎也清晰地顯現出來. 如同社會悲劇的造物主, 這個幻滅世界的隱形建築師似乎用鐵腕統治著這三人的關係和權力動態. 面對這個常態帝國,《無皮者》實際上是在以一種變異的方式重演《創世紀》的密碼. 如同同性戀一樣, 廢物在世界上成為抗議和混亂的場所. 如果說不孕不育的身體被視為破壞「正常」世界平衡的某種東西, 那麼泰奧·梅西耶試圖從廢墟中創造的人際關係模式, 則首先是激發對生命本身的熱愛. 他以既黑暗又誇張的抒情筆觸, 呈現了一幅風景畫和一場表演, 向觀眾傳遞了對消費社會的情感解讀、對控制系統的抗爭, 以及最重要的, 一首對愛與蛻變的讚歌.
-
《Skinless》完全由經過分類和本地採購的廢料製成, 也是與法國回收巨頭PAPREC合作的成果, 後者為此次在法國和歐洲巡演的展覽提供了材料. 泰奧·梅西耶運用沙子和借用生態的實驗, 對生態負責的生產方式進行了反思.
https://theomercier.com/en/expositions_spectac/11530-2/

當今地中海遺產






地中海
發明代表
法國文化部, 國家博物館系統


++

小丑之路
瑪莎·馬凱耶夫作品展
彷彿偶然, 一場歡樂的慶祝
展品: 物件、繪畫、雕塑和電影
地點: 法國馬賽歐洲與文化博物館 (MuCEM), J4 濱海藝術中心 1 號, 郵編 13002
時間: 2024年12月4日至 2025年5月12日
票價: 11 歐元
遊樂場和馬戲藝術是歐洲與文化博物館 (Mucem) 歷史的組成部分, 博物館擁有全球最精美的此類文物收藏之一. 馬查·馬凱耶夫 Macha Makeïeff 和 文森特·喬瓦尼 Vincent Giovanni 汲取館藏精華, 通過一場動人心弦、以人為本的展覽, 將這一藝術類型的珍寶重新帶回公眾視野. 每位參觀者都可以在此創作屬於自己的個人表演.
https://marseille.love-spots.com ... 11718-en-piste.html









這是什麼馬戲團......








切斯特·A·金斯頓, 1893 - 1988
約1930
法國國家圖書館, 表演藝術部, 4-COL-180 (149)
© 法國國家圖書館
切斯特·金斯頓, 本名切斯特·A·基斯林, 喜歡將自己千變萬化的柔身姿勢形容為「中國謎題」. 事實上, 如同跨越兩個世紀的歐洲雜耍藝人和魔術師一樣, 他身著中國服裝並搭配了精心雕琢、上漆和鍍金的布景和道具. 他於1919年首次亮相法國, 在奧林匹亞劇院演出, 隨後又於同年在蒙巴爾馬戲團的舞台上亮相. 瑪莎·韋斯克和朱麗葉·韋斯克對他的表演印象深刻, 並創作了一幅水彩畫, 記錄了他的動作. 他定居巴黎地區, 並與法國舞蹈家瑪莎·「加布里埃爾」·曼蘇埃勒(人稱埃斯梅拉達)結婚. 作品的奇特性為他帶來了無數的演出機會, 尤其是在 1920 年的奧林匹亞劇場, 他出現在一個節目中, 節目中簡單地提到了他的名字, 周圍環繞著問號……當時,《喜劇》雜誌認為他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安的景點」, 第二年, 他在那裡被稱為「(...) 非凡的切斯特·金斯頓, 這個神秘而冷靜的中國男人, 在所有人面前讓自己消瘦和扁平化, 令世界震驚!」 1923-1930, 他定期出現在奧林匹亞劇場、冬季馬戲團或梅德拉諾馬戲團的節目中, 每次都引發同樣的讚美之詞. 1933年, 當他從美國長途旅行歸來時,《喜劇雜誌》的專欄稱讚道「他的作品始終如一, 充滿智慧, 他的茶盒, 他的幻燈片放在狹窄的箍里, 放在椅背上, 他溫順而漫不經心的身體進行著千變萬化的遊戲, 輕鬆的扭動和解開, 就像一場夢……」. 他最後一次露面是 1947年7月在亞眠市馬戲團.
資料來源: 切斯特·金斯頓 (Chester Kingston), 1919年1月27日《費加羅報》的奧林匹亞劇場.
- 切斯特·金斯頓 (Chester Kingston), 1920年2月20日在科莫迪亞奧林匹亞酒店......
https://expositions.bnf.fr/cnac/grand/cir_2801.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43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3 04: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3 19:47 編輯


狄奧多拉(約公元497-548年, 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一位拜占庭皇后, 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的妻子, 可能是拜占庭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性. 她的智慧和政治敏銳性使她成為查士丁尼最信任的顧問, 並使其能夠利用其官職的權力和影響力, 推行有利於自身利益的宗教和社會政策.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 ... ne-empress-died-548



沒有動物
美麗就消失了
藝術野獸們, 你們在哪裡?


《紅寶石》芭蕾舞劇服裝
《紅寶石》是一部由喬治·巴蘭欽編舞的璀璨芭蕾舞劇, 以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鋼琴與管弦樂隨想曲》為背景. 它是巴蘭欽長篇芭蕾舞劇《珠寶》的第二幕, 該劇還包括《祖母綠與鑽石》. 每一幕都通過音樂、動作和服裝展現不同寶石的精髓.
《紅寶石》主要亮點:
編舞: 喬治·巴蘭欽
作曲: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
首演: 1967年4月13日: 紐約市芭蕾舞團
風格: 爵士樂變調,詼諧幽默,充滿活力
基調: 輕佻 Flirtatious、犀利現代
音樂火花:
斯特拉文斯基的樂譜活潑生動, 節奏複雜並融入了揚琴等東歐元素. 巴蘭欽的編舞以快速的腳步、稜角分明的姿勢和俏皮的互動體現了這一點.
視覺效果和舞台效果:
舞者身著由卡琳斯卡設計的紅寶石色服裝, 線條流暢, 風格大膽. 這部芭蕾舞劇以其「高個子女孩」獨舞角色而聞名, 需要非凡的魅力和精準的技巧.
文化影響:
《紅寶石》常被譽為巴蘭欽對美國爵士樂和百老匯的致敬之作. 它深受紐約市芭蕾舞團、堪薩斯城芭蕾舞團和洛杉磯芭蕾舞團等舞團的喜愛, 至今仍是這些舞團演出季的常客.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Wot2bhZEM《珠寶》(完整版《紅寶石》) —莫斯科大劇院  'Jewels' - Bolshoi
吉娜·米爾羅伊
6.88萬訂閱者
6,927 次觀看 2023
巴蘭欽的《珠寶》在莫斯科大劇院上演. 主演: 葉卡捷琳娜·克雷薩諾娃和安德烈·梅爾庫里耶夫這對明星搭檔. 獨舞: 葉卡捷琳娜·希普琳娜. 與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的藝術家們合作. 作曲: 斯特拉文斯基.
www.instagram.com/andrey_merkuriev_fan_page




阿道夫·博爾姆在角色中
德彼得魯什卡

彼得魯什卡服裝
舞蹈
亞歷山大·貝諾爾斯下午茶, 1943


BEBY 1888-1958 aristodemo frediani
阿里斯托德莫·弗雷迪亞尼, 藝名貝比(Béby), 是一位著名小丑和雜技演員. 1882年出生於德國比勒費爾德, 1958在法國卡斯特爾逝世.
人生與事業亮點
家族傳承: 貝比的父親奧古斯特·弗雷迪亞尼(Auguste Frediani)曾為鞋匠, 后成為雜技演員和馬戲團導演; 母親埃米莉亞·雅科皮尼(Emelia Jacopini)也是馬戲團演員. 他的哥哥古列爾莫·「威利」·弗雷迪亞尼(Guglielmo 「Willy」 Frediani)也曾在馬戲團表演.
早期雜技表演: 貝比和威利自幼便在父親的托斯卡納馬戲團(Cirque Toscan)表演. 他們的馬術雜技表演為他們贏得了在著名劇場演出的機會, 例如1900年的巴黎新馬戲團和1908年的巴納姆貝利馬戲團.
轉型小丑: 在遭受傷病困擾后, 貝比於1918年從雜技演員轉行成為小丑. 他與小丑安東尼特組成了著名的二人組, 並成為「小丑」的「奧古斯特」, 他們的合作持續了15年.
後期合作: 1933年後, 貝比與其他著名小丑合作, 例如梅斯、帕斯蒂斯、亞歷克斯和皮波, 繼續塑造歐洲小丑的傳統.
電影演出
貝比還出演過多部電影, 包括:
《公共事務》(1934)
《胡安妮塔》(1935)
《德拉克洛什兄弟》(1936)
《陽光下的女孩》(1952)
他的藝術遺產作為歐洲經典馬戲藝術的象徵而流傳至今, 將肢體喜劇 physical comedy 與感人至深的表演融為一體.  -AI




小蒂奇 哈里·雷爾夫 little tich harry relph 1887-1928
哈里·雷爾夫, 藝名小蒂奇, 著名英國音樂廳喜劇演員和舞蹈家, 1867年出生於肯特郡卡德漢姆. 他以其古怪的表演而聞名於世, 尤其是標誌性的「大靴子舞」. 他穿著滑稽的大靴子, 表演雜技, 令倫敦、巴黎和紐約的觀眾讚嘆不已.
以下是他1887及之後職業生涯的一些亮點:
藝名由來: 1884, 他採用了「小蒂奇」(Little Tich)這個藝名, 靈感來自蒂奇伯恩的索賠人, 一個以身材高大而聞名的人物—雷爾夫身高只有1.37米, 這讓他的名字顯得頗具諷刺意味.
美國巡演(1887-1889): 在美國巡演, 不斷完善他的「大靴子舞」, 並以他用靴尖保持平衡的同時以極端角度傾斜的能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啞劇表演的成功: 1891-1893, 他主演了英國各地的聖誕啞劇, 其中包括在德魯里巷皇家劇院的大型演出.
錄音: 他用蟲膠唱片錄製了他的幾個人物速寫, 包括《煤氣巡查員》和《西班牙夫人》.
小蒂奇一直活躍在娛樂界, 直到1927中風去世. 1928年, 60歲.




弗拉特里尼家族
法國馬戲團演員
以弗拉特里尼兄弟而聞名, 由三人小丑組合組成—保羅、弗朗索瓦和阿爾伯特(1877-1940; 1879-1951; 1886-1961). 他們的才華、魅力和精湛的演技廣受讚譽, 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重新點燃了人們對馬戲的興趣. 他們的父親古斯塔沃·弗拉特里尼(1842-1905)是佛羅倫薩的義大利愛國者朱塞佩·加里波第的追隨者, 是一位馬戲團空中飛人和雜技演員; 他們的哥哥路易斯(1867-1909)與保羅一起擔任小丑. 弗朗索瓦和阿爾伯特也是以搭檔的身份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的. 1909 年路易斯去世, 留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家人, 保羅也沒有舞伴.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 剩下的兄弟組成了一個獨特的三人組合: 弗朗索瓦保留了他優雅、浮誇、面色蒼白的傳統角色; 阿爾伯特扮演倒霉的、衣衫襤褸的奧古斯特, 他設計了怪誕的新妝容: 高高的黑眉毛、誇張的嘴巴和鼓鼓的紅鼻子(這種妝容影響了無數後來的小丑); 保羅則加入了這個組合, 扮演一個新角色—公證人, 他化著淡妝, 喜劇風格介於他兩個兄弟之間. 弗拉特利尼兄弟曾在歐洲和俄羅斯巡迴演出, 之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了巴黎的梅德拉諾馬戲團. 到 1923, 他們已成為巴黎寵兒, 受到普通民眾和一些知識分子的欽佩, 比如劇作家雷蒙·拉第蓋和讓·科克托, 他們都以弗拉特利尼兄弟為原型創作了角色. 弗拉特里尼兄弟的許多孩子也成為馬戲團演員, 其中最著名的是保羅的兒子維克多(1901-1979)和維克多的女兒安妮(1932-1997), 他們繼承了家族傳統, 在法國成為了成功的小丑. 阿爾伯特的回憶錄《我們, 弗拉特里尼》於1955年出版.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Fratellini-famil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43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9-23 19: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9-24 01:54 編輯


馬查·馬基夫的創作
吶喊, 2021
瑪莎·馬凱耶夫身兼作家、導演、視覺藝術家、布景和服裝設計師, 設計了眾多戲劇和歌劇作品. 在歌劇方面, 她曾與約翰·埃利奧特·加德納、威廉·克里斯蒂、路易斯·朗格雷、克里斯托夫·魯塞、勞倫斯·埃奎爾貝等大師合作……她的劇目非常豐富. 近年來, 莫里哀一直是她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 尤其以成功在中國巡演的《特里索坦或學者們》(2015) 和《偽君子定理》(2021) 最為突出. 與此同時, 她還執導了2019年在阿維尼翁上演的《劉易斯與愛麗絲》, 以及2021年布爾加科夫執導的《逃亡》. 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她經常參與傑羅姆·德尚和讓·貝洛里尼的作品製作. 她還策劃了多個展覽, 包括法國電影資料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和巴黎大皇宮. 瑪莎·馬凱耶夫曾於2003年至2008年擔任尼姆劇院藝術總監, 之後於2011-2022 執導馬賽國立劇院「La Criée」, 並在此期間開發了融合戲劇、音樂、舞蹈、影像、造型藝術和馬戲表演的節目. 自2022年7月起, 她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創立了自己的劇團「Mademoiselle」, 專註於藝術院校的創作和傳播. 她目前正在為法國現代藝術博物館籌備展覽, 並致力於改編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的戲劇《我是誰》.
https://www.theatre-odeon.eu/en/ ... rts%20and%20circus.



雜技演員(受傷的孩子)
古斯塔夫·多雷, 1874

雜技演員
古斯塔夫·多雷和埃米爾·韋尼埃
18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4 14: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