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 郵輪行(11) 羅馬梵蒂岡博物館

[複製鏈接]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20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20 17:49 編輯


阿努比斯神像 Statue of the god Anubis
阿努比斯是埃及萬神殿中最古老、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他掌管木乃伊製作和喪葬儀式, 也是墓地之主. 在埃及圖像中, 他被描繪成豺狼或長著豺狼頭的人. 這尊雕像有力地證明了阿努比斯是一位融合神祇的神祇, 在羅馬神話中, 他被比作墨丘利: 這位長著豺狼頭的神, 兩耳之間一彎新月, 上方有一個小小的太陽圓盤, 身穿短上衣、斗篷和鞋, 手握雙蛇杖, 是將死者送往冥界的擺渡人(「靈魂引路人」). 這座雕像1749在安齊奧潘菲利家族的土地上被發現, 並被捐贈給教皇本篤十四世, 並於1839年移交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館.
安齊奧潘菲利別墅
公元一至二世紀
帕羅斯大理石, 高155厘米; 寬50厘米; 深28厘米
22840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el-dio-anubi.html


「卡西烏斯別墅」雕塑群
這些雕像屬於一組埃及風格雕塑群, 1779年在教皇庇護六世執政期間出土. 它們來自提伯爾蒂納別墅, 但被誤認為是卡西烏斯的作品. 卡西烏斯是一位著名的羅馬政治家, 他策劃了謀殺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公元44年)陰謀. 它們可能是在哈德良皇帝時期為一座供奉安提諾烏斯和宙斯·卡西奧斯(一位起源於敘利亞的神祇, 守護水手, 其崇拜也起源於埃及的佩盧西姆城)禮拜場所而製作的. 哈德良可能在公元113年擔任圖拉真在北敘利亞的使節期間接觸了宙斯·卡西奧斯的崇拜, 並在登基后重建了佩盧西姆的神廟, 從而促進了該崇拜在地中海西部的傳播.
蒂沃利「卡西烏斯別墅」
公元二世紀
灰色花崗岩
22796: 高 163 厘米; 寬 34 厘米; 深 53 厘米. 編號 22797: 高 169 厘米; 寬 55 厘米; 深 37 厘米. 22798: 高 88 厘米; 寬 27.5 厘米; 深 18 厘米. 22810: 高 146 厘米; 寬 37 厘米; 深 53.5 厘米. 22811: 高 146 厘米; 寬 37 厘米; 深 53.5 厘米.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mp;gid=1&pid=3



五號展廳, 雕像
這座半圓形展廳, 現為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館的五號展廳, 曾是教皇庇護四世 Pope Pius IV 美景宮私人寓所一部分, 該寓所建於1562年, 由皮羅·利戈里奧設計. 在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館於1839年成立之前的歲月里, 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的眾多埃及文物已安置於這座半圓形展廳中. 展廳內還收藏著一些大型雕像, 例如所謂的「梵蒂岡圖雅」以及托勒密二世、他的妻子阿爾西諾埃和妹妹阿爾西諾埃-德魯西拉的雕像. 展廳中央有一扇門窗, 可通往壁龕露台, 俯瞰松果庭院. 露台上擺放著塞赫麥特女神的各種花崗岩雕像和三個殘破玄武岩石棺 basalt sarcophagi.
玄武岩  Igneous rock 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岩石之一. 以下是它的獨特之處:
玄武岩是什麼?
類型: 火成岩(由冷卻熔岩形成)
質地: 細粒(隱晶質 aphanitic), 通常呈深灰色至黑色
成分: 富含鎂和鐵, 以及輝石  pyroxene 、斜長石 plagioclase feldspar 等礦物, 有時還含有橄欖石 olivine.
形成機制
玄武岩是由低粘度熔岩在地球表面或附近噴發並迅速冷卻而形成.
玄武岩通常分佈在不同的海洋邊界、熱點地區和大陸火山區.
玄武岩的發現地點
海底大部分由玄武岩組成
著名地層包括哥倫比亞河高原(美國)、德干暗色岩(印度)和月球上的月海.
玄武岩的用途
建築: 路基、混凝土骨料、建築石材
製造業: 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和體育用品的玄武岩纖維
文化: 歷史上用於製作工具、雕塑和紀念碑   -AI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v--statuario.html

法老門圖霍特普二世頭像 Head of Pharaoh Mentuhotep II
這尊頭像出自一座砂岩雕刻的雕像, 主人是統一埃及的法老門圖霍特普二世, 其時代為公元前三千年末期, 即所謂的第一中間期末期. 他的名字鐫刻在雕像背面支撐柱上. 雕像面部被塗成深紅色, 以呈現男性人物的膚色, 這是埃及具象藝術的典型手法. 這尊雕塑是埃及大型肖像畫的典範之作, 可能出自位於西底比斯代爾巴哈里的門圖霍特普二世的墓葬神廟. 在一些法老王表中, 門圖霍特普二世被認為是私生子, 但他推動了眾多建築的建造, 包括神廟和教堂, 尤其是在上埃及地區. 門圖霍特普與其王朝的其他君主一樣, 在底比斯城有效統治國家, 這與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不同, 後者選擇下埃及的利什特作為王國首都. 第十二王朝創始人阿蒙涅姆赫特曾擔任維齊爾門圖霍特普二世.
西底比斯
第十一王朝, 門圖霍特普二世統治時期(公元前2010-1998)
彩繪砂岩, 高60厘米; 寬19厘米; 深44厘米
22680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mentuhotep-ii.html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1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20 17:48 | 只看該作者

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21 17:00 編輯



卡納克神廟出土狒狒
這兩尊雕像展現了狒狒(學名papio hamadryas L.)的典型形象, 端坐基座, 前爪擱膝, 後腿分開, 兩性特徵清晰可見, 尾巴盤繞於右側. 編號22651的標本的眼睛可能採用其他材質, 而編號22652的標本則以浮雕形式呈現並帶雕刻細節. 兩尊雕像的胸前毛皮均厚實緻密, 帶鱗片狀紋理. 編號 22651 雕像胸部有一塊空板, 形狀類似內殿, 編號22652的雕像則呈矩形, 表面光滑. 這兩尊狒狒保存完好, 表面略磨損但在吻部、側毛、雌性和爪子上均有大量紅色殘留(尤其是在22652號狒狒身上). 通過與卡納克神廟克農蘇神廟區域原址發現的類似狒狒雕像進行比較, 可以推斷, 這些雕像描繪的是「底比斯孔蘇」神靈的位格層面. 新王國時期, 這位神靈被同化為托特神的一種特殊形態, 而托特神靈的動物位格正是狒狒.
卡納克, 底比斯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1070)
砂岩
22651: 高93厘米; 寬48厘米; 深55厘米. 編號22652: 深62厘米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mpio-di-karnak.html

托勒密二世雕像組 Group with Ptolemy II
這兩尊雕像於1714年在羅馬維尼亞韋羅斯皮(Vigna Verospi)發現, 即古代「薩盧斯特花園」遺址. 根據傳統法老肖像畫, 它們描繪的是托勒密二世和他的妹妹妻子阿爾西諾厄二世. 它們最初豎立在赫利奧波利斯, 由拉吉德王朝的君主為慶祝阿爾西諾厄在托勒密十五年英年早逝而被神化而奉獻. 據信, 這兩尊雕像與圖雅王后的雕像(22678)一起被皇帝卡利古拉帶到羅馬, 卡利古拉命人將它們豎立在「薩盧斯特花園」中, 用來裝飾一座獻給他的皇室成員及其妹妹妻子德魯西拉的建築. 德魯西拉也英年早逝並被神化, 就像托勒密二世神化他的妹妹妻子阿爾西諾厄一樣. 為了加強與托勒密二世的相似之處, 卡利古拉下令製作第二座阿爾西諾二世雕像, 並將其奉獻給他的妹妹德魯西拉(22683).
赫利奧波利斯; 薩魯斯蒂亞尼花園, 羅馬
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二世和阿爾西諾二世); 公元前 40 年(德魯西拉-阿爾西諾)
紅色花崗岩
托勒密二世
貓. 22682: 身高276厘米; 寬度 43 厘米; 深度 96 厘米. 阿爾西諾二世, 貓. 22681: 身高270厘米; 寬度 42 厘米; 深度81.5厘米. Drusilla-Arsinoë, 貓. 22683: 身高270厘米; 寬度 45 厘米; 深度 82、5 厘米.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con-tolomeo-ii.html




壁龕平台 Terrace of the Niche
格里高利埃及博物館(V號展廳)的半圓形建築引領參觀者前往壁龕平台, 它佔據了松果庭院的北側. 平台建於1562, 當時正值教皇庇護四世 Pius IV 在位期間, 由皮羅·利戈里奧(Pirro Ligorio)設計, 靈感源自古羅馬廣場後殿. 利戈里奧用低矮優雅的布拉曼式半圓形座位取代了壁龕, 裝飾壁龕和壁柱 pilasters, 高度不超過正面. 平台內收藏著三尊來自孟菲斯的第二十六王朝石棺, 以及八尊來自卡納克穆特神廟的塞赫麥特母獅雕像. 另有四尊女神雕像(其中一尊僅存頭部)沿著半圓形的走向排列. 這座露台庭院中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青銅松果, 它原本是一座公元二世紀的羅馬噴泉, 在戰神廣場(Campo Marzio)被發現, 隨後被安置在舊聖彼得大教堂的四柱廊中庭. 1608, 它被運到如今以其名字命名的庭院. 在松果下方噴泉的兩側, 下方庭院中, 分別矗立著法老內克塔內布二世的兩尊卧獅.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el-nicchione.html

內克塔內布獅
這兩尊獅子雕像可追溯至內克塔內布一世統治時期, 基座上的長篇銘文表明它們最初位於雷胡伊(Rehuy), 可能對應三角洲地區的赫爾莫波利斯帕瓦(Hermopolis Parva), 即今天的泰勒巴格利耶(Tell Baqliya). 法老曾在這裡為托特神建造了一座神殿, 托特意為「分離兩位爭鬥者之人」. 這一稱號源於神話傳說, 講述了荷魯斯和賽特為爭奪奧西里斯在世間的遺產而展開的爭鬥, 托特在爭鬥中「分離」了他們, 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讓他們和解. 內克塔內布象徵著兩位神祇的和解, 象徵著上下埃及統一而強大的統治. 羅馬帝國時代, 這兩尊雕像被運往羅馬, 安放在萬神殿前, 或者根據另一種假設, 用來裝飾戰神廣場(Campus Martius)的伊西斯神廟. 這些獅子雕像在15世紀尤金四世教皇統治期間被重新發現. 應教皇克萊門特七世的要求, 它們被安放在萬神殿前的兩根柱子上, 后在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1586)統治時期, 它們被用來裝飾戴克里先浴場的幸福泉. 應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的要求, 它們於1839被一份複製品取代, 真品則被收藏於新建的埃及博物館.
赫爾莫波利斯帕爾瓦(泰勒巴格利亞)
第三十王朝, 內克塔內布一世統治時期(公元前360-343)
灰色花崗岩
編號22676: 高100厘米; 寬196厘米; 深73厘米
編號22677: 高73厘米; 寬187厘米; 深73厘米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i-di-nectanebo.html

--

六號展廳: 卡洛·格拉西藏品 The Carlo Grassi Collection
此展廳收藏了卡洛·格拉西的部分青銅器藏品, 由其遺孀內達·格拉西捐贈給教皇庇護十二世. 卡洛·格拉西是一位富商, 年輕時移居開羅, 先是靠煙草出口發家致富, 隨後又涉足房地產和航海事業. 短短几年間積累了巨額財富, 憑藉與賈科莫·巴拉的友誼, 他收藏了一系列古董和繪畫作品, 最早的藏品來自十九世紀, 後來又擴展到二十世紀. 如果不是他唯一的兒子伊吉諾自願參軍, 並在阿拉曼戰役中犧牲, 他本可以繼承這筆非凡的財富. 卡洛·格拉西去世后, 他的遺孀內達·米勒·格拉西決定將家族收藏的考古文物於1951年捐贈給梵蒂岡博物館, 以紀念丈夫和兒子, 而繪畫和東方藝術藏品則於1956年捐贈給米蘭市政府. 房間門上方牆上刻銘文, 紀念當時專門用于格拉西收藏的房間落成. 選材的考究和青銅器的精湛製作並不令人意外, 因為格拉西喜歡與埃及學家和考古學家相處, 經常邀請他們到他家做客, 他的家也因此成為當時學者和知識分子的聚會場所.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carlo-grassi.html

貓木乃伊瓮
這類銅貓是用來供奉祭品的器皿, 內含貓木乃伊. 貓通常在幼年時被勒死或折斷脊柱而死. 在墓地中發現了許多銅貓, 尤其是在貓女神巴斯特的城市布巴斯提斯, 以及中上埃及的其他城鎮. 這位女神原本是一頭令人恐懼的母獅, 後來被人們崇拜為一隻仁慈的貓, 需要定期通過儀式使其平靜下來. 她是太陽神的女兒, 被認為是「拉之眼」, 可以摧毀拉的永恆敵人—毒蛇阿佩普. 自古王國時期起, 位於三角洲東部的布巴斯提斯城(今泰勒巴斯塔)就對她進行了崇拜, 在晚期和希臘羅馬時代最為盛行. 在她那座歷經數個世紀擴建的神廟中, 人們為她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之為最盛大的宴會之一. 這尊銅像描繪的是一隻比真人略大的貓, 用後腿站立. 它的眼睛曾由玻璃糊或石頭製成, 現已失傳; 耳朵上有穿孔, 以便佩戴耳環, 耳環也已失傳. 雕刻的裝飾由一串貝殼和球形珍珠交替排列組成, 貝殼上懸挂著一隻象徵再生的烏吉亞特之眼, 以及一塊頂部飾有獅頭的半球形胸甲, 這可能指的是女神巴斯特的母獅形象; 頭部雕刻著一隻聖甲蟲 scarab, 同樣象徵著再生. 最初包裹小雕像的亞麻布條的殘餘也保存了下來, 用樹脂物質附著在雕像表面. 該藏品於1847年與其他青銅瓮和貓木乃伊一同進入梵蒂岡.
來源不明
第二十二王朝(公元前945-712)
青銅, 高45.2厘米; 寬8.5厘米; 深20厘米
18311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ummia-di-gatto.html


鱷魚荷魯斯石碑
這塊石碑因其裝飾風格, 屬於「鱷魚荷魯斯石碑」類別. 石碑正面刻畫的是少年荷魯斯神像, 雙腳站立在兩隻正面描繪的鱷魚上, 手中握著兇猛的動物, 象徵著他戰勝邪惡勢力. 石碑頂部通常刻畫的是守護兒童和生育的貝斯神的頭像, 梵蒂岡現藏的這塊標本便是其中之一. 這種將男神正面描繪成一個胖乎乎的嬰兒的肖像畫在托勒密時代初期得到確立, 而這一時期, 這類魔法石碑也開始廣泛傳播. 具體來說, 石碑邊緣和背面鐫刻的頭像講述了一個魔法故事: 荷魯斯被蠍子螫傷, 身負致命傷, 卻被其母親魔法女神伊西斯的魔法咒語所救. 這件物品的神奇功效, 體現在咒語和描繪的圖像中, 是由魔法激活的, 被蠍子螫傷或蛇咬傷的人必須飲用先澆在石碑上再收集的水才能痊癒. 蠍子螫傷在埃及戰爭中是一場災難, 常常導致死亡.
來源不明
公元前四-二世紀
閃長岩 Diorite, 高31厘米; 寬16厘米; 深6厘米
格拉西收藏, 捐贈於1951
37433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ui-coccodrilli.html

香爐
在儀式中, 焚香是「凈化」的一部分, 通常與祭水儀式相關. 焚香習俗—通常使用松節油樹脂 turpentine resin, 或乳香  frankincense 、沒藥 myrrh 或蘇合香 styrax —有時也出於實際考慮, 因為神廟內供奉神像的神龕是封閉的, 無法進行空氣交換, 因此需要凈化環境. 這種香爐被稱為「荷魯斯之臂」, 由一根長柄組成, 柄的形狀像紙莎草莖—象徵著繁榮和重生—一端是荷魯斯神鷹的頭像. 「臂」上雕刻著法老的小雕像, 跪在神像面前—理想情況下是跪在神像面前—雙手放在一個圓形裝飾的小容器上, 容器中盛放著多餘的香. 香粉被盛放在一個小碟子里焚燒, 放在「荷魯斯之臂」末端張開的手上. 抽屜里用來盛放香的小托盤也保存了下來. 這件器物上刻有一段簡短的世俗體銘文, 由於磨損, 部分文字難以辨認, 銘文位於獵鷹頭部和中央香盤之間. 「伊姆霍特普」這個名字出現了兩次, 可以確定是設計薩卡拉傑塞爾金字塔的建築師伊姆霍特普. 學者們認為, 這個名字的出現可能將該器物與一個確切的地理環境聯繫起來, 即薩卡拉, 或者更廣義地說是孟菲斯地區, 在希臘-羅馬時代, 伊姆霍特普的崇拜在該地區尤為盛行.
出處不詳
托勒密時代
青銅, 最大高度9.4厘米; 最大寬度6.9厘米; 長度50厘米
16301
安息香/蘇合香 styrax
安息香屬是一種迷人的開花喬木和灌木, 俗稱雪鈴花或蘇合香.
植物學概述
屬: 安息香
科: 安息香科
種類數量: 約130種
原產地: 主要分佈在東亞和東南亞, 部分種類分佈在南美洲以及北半球其他暖溫帶至熱帶地區.
外觀與景觀用途
這些樹木因其下垂的鐘形白色花朵而備受青睞, 花朵在春末夏初盛開. 它們優美的形態和易於管理的大小使其成為花園、林地邊緣和小型景觀的理想選擇。
熱門品種:
日本安息香(Styrax japonicus): 緊湊、優雅,廣泛栽培.
香雪鈴花(Styrax obassia): 樹勢較高, 花朵較大, 樹皮剝落.
藥用和文化用途
一些安息香屬植物會產生被稱為安息香或蘇合香的樹脂, 用於香水、熏香和傳統醫藥。安息香自古以來就因其抗菌和呼吸道功效而備受推崇.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ssi/incensiere.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1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21 16:38 | 只看該作者

皮奧·克萊門蒂諾博物館 Pio Clementino Museum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21 20:53 編輯


皮奧·克萊門蒂諾博物館 Pio Clementino Museum
教皇古典雕塑收藏的核心可以追溯到教皇尤利烏斯二世(1503-1513)時期原始藏品, 當時收藏於雕像庭院(Cortile delle Statue, 今八角庭院). 18世紀下半葉, 由於在羅馬和拉齊奧地區的考古發掘, 以及收藏家和古物學家捐贈, 教皇藏品規模得到了極大擴展. 受啟蒙思想影響, 一座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應運而生, 它向公眾開放並明確承擔著保護古代藝術品、促進對其研究和理解的使命. 博物館以兩位監督其創建的教皇—克萊門蒂諾十四世·甘加內利(1769-1774)和庇護六世·布拉斯基(1775-1799)—的名字命名. 博物館擁有數個大型展廳, 這些展廳是通過在英諾森八世(1484-92)時期的小型美景宮內及其周邊原有房間基礎上改造獲得. 古代雕塑被運到這裡, 古羅馬文物的缺失部分也得到了完整修復. 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亞歷山德羅·多里、米開朗基羅·西蒙內蒂和朱塞佩·坎波雷塞設計, 並由眾多畫家和室內設計師潤色. 根據《托倫蒂諾條約》(1797), 教皇國被迫將博物館主要傑作移交拿破崙, 並將它們運往巴黎. 很久以後, 隨著拿破崙戰敗和維也納會議(1815)召開, 在安東尼奧·卡諾瓦的外交努力下, 大部分藏品得以恢復.
梵蒂岡博物館轄下14個部門, 展覽散佈於10個博物館及眾多廳堂等-依不同教皇收藏品.
拜占庭-中世紀藝術
十五至十六世紀藝術
十七至十八世紀藝術
十九世紀及當代藝術
裝飾藝術
掛毯及紡織品
埃及及近東古物
希臘及羅馬古物
銘文收藏
伊特魯里亞-義大利古物
基督教古物
民族學收藏
歷史收藏
建築遺產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Pio-Clementino.html

方形前廳和阿波西奧梅諾斯閣 Square Vestibule and Cabinet of Apoxyomenos
參觀皮奧·克萊門蒂諾博物館, 首先要從方形前廳開始. 這裡曾是教皇克萊門特十四世(1769-1774)博物館的入口, 從入口拱門上方的拉丁文銘文「克萊門蒂諾博物館」(Museum Clementinum)可見. 如今在方形前廳, 人們可以看到盧修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巴巴圖斯(公元前290的執政官)的巨大石棺, 以及在阿皮亞大道沿線羅馬貴族西庇阿家族墓中發現的幾塊銘文. 穿過圓形前廳到達阿波西奧梅諾斯閣, 其名稱源於一座大理石雕像, 該雕像是李西波青銅原作複製品. 如今, 閣中保存著幾塊銘文, 以及一幅頭戴月桂冠的青年男子凝灰岩 tuff 肖像, 即所謂的「恩尼奧」(Ennio), 這幅肖像也曾在西庇阿家族墓中發現.
凝灰岩-由火山灰固結形成的輕質多孔岩石.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ll-apoxyomenos.html

Apoxyomenos
「Apoxyomenos」一詞源於希臘語動詞, 意為「清潔自己」: 古希臘運動員在比賽前會用沙子和一種名為刮匙(strigil)的勺子颳去塗抹 anoint 在身上的油脂. 這尊運動員雕像正用左手的刮匙颳去伸出的右臂上的沙子和油脂. 這尊雕像創作於公元50年左右, 是利西波斯晚年(約公元前320年)青銅傑作的大理石複製品. 這位希臘藝術家成功地刻畫了手臂的運動, 其強勁的前傾運動營造出空間感, 賦予了畫面深度. 這尊雕像1849在特拉斯提弗列區(Trastevere)一座帝國時代建築的挖掘過程中被發現.
1185
塗油 anoint (法文詞根)
塗抹或擦上油, 通常作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s/apoxyomenos.html

動物廳
由兩個房間組成, 教皇庇護六世(1775-1799)在位期間設立, 展出古代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通常經過大量修復, 有時甚至經過徹底重新製作, 旨在打造一個「石頭動物園」. 18世紀, 許多藝術家參與了展覽中的雕塑創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弗朗切斯科·安東尼奧·弗蘭佐尼. 這些展品均精選與自然和狩獵相關的藝術品. 動物是這個大廳的主角, 它們既可以相互之間奇妙的互動, 也可以與古代世界的英雄和神祇聯繫起來. 彩色大理石被用來暗示各種動物皮毛或羽毛 plumage 的顏色, 或者通過對比, 賦予藝術品獨特的色彩效果.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egli-animali.html

墨勒阿革羅 Meleager
墨勒阿革羅是埃托利亞 Aetolia 神話中的英雄, 在這幅畫中, 他是一位凱旋的獵人: 獵犬坐在他的右側, 左側是剛剛獵殺的卡呂冬野豬的頭顱. 他身披短斗篷 cloak, 披在手臂上, 斗篷末端被微風吹拂. 他可能攜帶弓或長矛但這些武器已失傳. 這尊歌劇是公元2世紀複製品, 靈感源自公元前4世紀中葉希臘原作, 據說是斯科帕斯所作但該原作現已佚失. 羅馬雕塑可能添加了斗篷、獵犬和野豬; 獵犬的耳朵和野豬口鼻部分是現代添加的. 這尊雕像在羅馬被發現, 可能是在波爾塞門和賈尼科洛山之間的某個地方, 或者根據另一來源, 是在皮吉尼葡萄園的埃斯奎利諾山上. 教皇克萊門特十四世(1769-1774)時期的一份文件記錄了這座雕像於1770年從聖科西馬托修道院  Monastery of San Cosimato 移至梵蒂岡博物館的事件.
490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imali/meleagro.html

美洲虎
這尊雕塑由不同的雪花石膏碎片製成; 其皮毛上的斑點為黑色和古黃色. 然而, 這隻貓科動物看起來更像美洲虎而非豹子, 因為其中心的斑點顏色比皮毛其他部分更深. 這種認定自然使得雕塑的中心部分不可能是古代作品, 因為美洲虎原產於南美洲, 在發現南美洲之前並不為人所知. 這尊雕塑1795被教皇庇護六世(1775-1799)購得, 因此可能是弗朗切斯科·安東尼奧·弗朗佐尼 Francesco Antonio Franzoni 的作品.
383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imali/giaguaro.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1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21 20:52 | 只看該作者

面具陳列館 Cabinet of Masks-石雕畫廊 Lapidary Gallery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22 16:36 編輯


面具陳列館 Cabinet of Masks
1771-1772, 建築師亞歷山德羅·多里將英諾森八世(1484-1492)宮殿方塔樓的一個大廳改造成博物館. 1780, 米開朗基羅·西蒙內蒂對大廳進行了徹底改造; 灰泥裝飾和繪畫作品由克里斯托弗·翁特佩格和多梅尼科·德·安吉利斯創作. 大廳因鑲嵌在地板中央的馬賽克而得名, 這些馬賽克來自哈德良在蒂沃利別墅的各個部分. 展出的雕塑中, 有幾尊女性題材的雕像: 一幅著名的「美惠三女神」群像複製品; 一尊深受歌德讚賞的若蟲 nympha 雕像; 以及一系列受古希臘藝術傑作啟發的阿佛洛狄忒雕像.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elle-maschere.html

圓廳
這座宏偉的大廳建於1779年, 其半球形穹頂模仿了萬神殿穹頂, 由米開朗基羅·西蒙內蒂設計. 牆壁上設有一系列壁龕, 用於展示巨型雕像, 壁龕之間由半柱支撐巨大的半身像. 大廳的地面上鑲嵌著令人驚嘆的18世紀馬賽克, 這些馬賽克出土於奧特里科利和薩克羅法諾, 年代可追溯至公元3世紀初. 大廳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紅色斑岩 porphyry 盆, 周長13米. 必定曾是羅馬帝國大型公共場所的點綴.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sala-rotonda.html

赫拉克勒斯·馬斯泰
這尊鍍金銅像於1864年在皮奧·里蓋蒂宮(Palazzo Pio Righetti)庭院地下、鮮花廣場(Campo de' Fiori)附近以及龐貝劇院附近被發現. 不久之後, 它被教皇庇護九世(1846-1878)購得. 發現時, 雕像水平躺在一條壕溝中, 覆蓋著一塊石灰華板, 上面刻有F C S(Fulgur Conditum Summanium)字樣. 因此, 雕像曾遭雷擊並根據羅馬習俗, 被允許與一隻羔羊的遺骸一起下葬. 雕像由彼得羅·特內拉尼(Pietro Tenerani)修復, 他使用石膏進行修復. 雕像描繪的是年輕的赫拉克勒斯拄著棍棒, 手臂上披著涅墨亞獅子的皮, 左手拿著赫斯珀里得斯的蘋果. 這件作品的靈感或許源自公元前 390-370 阿提卡學派 Attic School 模型, 其創作年代有多種說法, 大致可追溯至公元 1 世紀末至 3 世紀初.
252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rotonda/eracle.html

布拉斯基·安提諾烏斯
這尊巨大的雕塑於1792-1793年在普雷內斯特(今帕萊斯特里納)一處疑似哈德良別墅的地區進行考古發掘時被發現. 喬瓦尼·皮爾蘭托尼對其進行了修復, 並在羅馬的布拉斯基宮展出, 直至1844年被拉特蘭博物館購得, 最終移至梵蒂岡博物館. 安提諾烏斯是哈德良皇帝(公元117-138)最寵愛的人物, 他於公元130年在尼羅河溺亡並立即被皇帝封為神明. 這尊雕像創作於哈德良皇帝去世后的幾年, 安提諾烏斯的姿態融合了狄俄尼索斯和奧西里斯的神性. 他頭戴一頂由樹葉和常春藤漿果組成的王冠, 王冠頂端原本應該佩戴一條眼鏡蛇(蛇形)或一朵蓮花, 但現代修復者將其替換成一種松果. 酒神杖和神秘寶箱等狄俄尼索斯象徵元素也是現代作品的補充.
256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ntinoo-braschi.html


戰車廳 Hall of the Chariot
這座大廳由建築師朱塞佩·坎波雷塞設計, 同時他建造了位於下層的四門中庭 Atrium. 工程始於1786, 1795年竣工, 鋪設了地板, 其中可見教皇庇護六世·布拉斯基的盾徽(星辰和吹拂百合花的北風). 大廳內的雕像和石棺描繪了體育競賽和馬戲表演的場景, 包括擲鐵餅 discus throwing、摔跤和戰車比賽. 這些古老的作品或位於壁龕內, 或位於基座和祭壇之上, 圍繞著位於中心位置的巨型大理石戰車排列.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la-della-biga.html

雙馬戰車
這件精美絕倫的作品由弗朗切斯科·安東尼奧·弗朗佐尼於1788年修復, 並由古董部件和修復工作組成. 弗朗佐尼將戰車和其中一匹馬的古董部件組裝起來, 然後雕刻了第二匹馬(左側), 使這件雕塑重獲新生, 堪稱其傑作之一. 戰車車身至少從1516年起就被用作羅馬聖馬可教堂主教寶座; 它一直保留在教堂中, 直到1771年才被贈予教皇克萊門特十四世. 戰車外部生動的罌粟花和麥穗裝飾與奧古斯都時期的其他具象作品(例如和平祭壇的裝飾)相呼應. 戰車內部中央是阿吉厄斯(Agyieus)雕像, 這座錐形柱子是街道守護神阿波羅·阿吉厄斯(Apollo Agyieus)標誌性雕像.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lla-biga/biga.html
++

石雕/圖書館畫廊 Lapidary Gallery
寶石畫廊是梵蒂岡最豐富的寶石藏品所在地, 位於連接梵蒂岡宮和美景宮的長廊南側, 原名為「尤利安步行廊」(Ambulacrum Iulianum), 以教皇尤利烏斯二世(1503-1523)名字命名, 或稱「布拉曼特走廊」, 以設計該走廊的建築師的名字命名. 藏品核心部分由克萊門汀博物館的創始人克萊門特十四世(1769-1774)發起, 早在1772年就已在步行廊的北部布置完畢. 隨後, 教皇庇護六世和庇護七世的購藏以及私人收藏(澤拉達、加萊蒂、魯斯科尼、馬里尼)的捐贈使其規模不斷擴大. 當庇護七世決定建造如今的基亞拉蒙蒂博物館時, 這些石頭在1805-1808被從牆上取下, 並轉移到如今的畫廊. 同一時期, 畫廊也因大量新獲得的碑文而更加豐富. 新展覽策展人是加埃塔諾·馬里尼, 他自1772年起擔任梵蒂岡檔案館館長助理, 自1798年起擔任館長, 並自1800年起擔任宗座圖書館首任館長. 為什麼選擇一點陣圖書館館長擔任策展人?碑文收藏仍然屬於圖書館的職權範圍: 寶石銘文被納入手稿和印刷文獻收藏中, 作為信息來源. 事實上, 畫廊是一個真正的「石圖書館」, 圖書館本身的前廳(舊入口位於畫廊內)包含超過 3,400 頁的內容, 寫在石板、底座、紀念石 memorials  cippi、瓮、祭壇和石棺上,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 世紀. 這些壁畫分佈在 48 面牆上(其中一些是按照馬里尼風格排列), 內容涵蓋宗教、皇帝、領事和官員、軍隊、職業和手藝、家庭和社會、基督教以及奧斯蒂亞的發掘. 它們是了解古代和晚期世界諸多方面的重要來源: 人口、國家、國際關係、戰爭、陸軍和海軍、行政、法律和經濟結構、人名和傳記概要(職業、專業)、社會階層、個人和集體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對生者的榮譽和對死者的紀念、社會、宗教和建築領域的私人和公共慷慨行為、對死者和墳墓的崇拜、遺囑、私人和公共形式的社團生活、通知、指示、禁令、標誌、清單和地形數據. 地板上還展出了石棺、祭壇和基座. 牆上配拉丁文說明, 部分源自馬里尼展覽; 這些作品以羅馬數字編號, 從基亞拉蒙蒂博物館開始, 按降序排列, 右側為偶數, 左側為奇數. 為方便起見, 此處的展示按單面牆或牆組劃分為主題部分, 首先在左側(從基亞拉蒙蒂博物館開始, 直至畫廊盡頭), 然後是右側(按相反順序). 在各個部分內編號保持不變: 左側沿牆體降序排列, 右側則按升序排列.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ria-lapidaria.html

第一部分 宗教與敬拜形式
第47和45號牆:
兩面關於「神、女神和祭司」的牆彙集了「神聖」銘文, 或者更確切地說, 是那些與敬拜相關或以各種方式與公共和私人宗教領域相關的銘文. 因此, 它們提供了豐富的證據, 證明了官方或民間神祇的廣泛信奉, 以及家庭崇拜. 這些銘文鐫刻在祭壇、基座或其他供奉神祇的物品上—通常是在履行誓言之後—或是為了紀念聖地的建造、修復或祝聖而放置的. 有時還會出現一些與神祇或其祭祀相關的象徵性元素. 牆上還展示了紀念神職人員的銘文.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di-devozione.html

獻給神父的雕像底座
雕像的文字表達了元老院和蒂沃利市民對羅馬元老院議員卡尤斯·波皮利烏斯·卡魯斯·佩多的感激之情. 佩多被譽為拉丁姆城的傑出行政長官和守護神. 文字列舉了佩多在羅馬和帝國的各個職業生涯階段: 下級法院法官、猶太戰爭中被皇帝哈德良授予勳章的第三昔蘭尼軍團 Third Cyrenean Legion 軍官(132-135年)、財政官、羅馬平民 plebs of Rome 代表、裁判官、奧雷利亞·安蒂卡大道、科內利亞·諾瓦 Cornelia Nuova 和凱旋門領事道路主管(147年)、負責聖宴的神父、農神廟國家銀行行長、公共工程主管、德國南部行省的帝國代表和在那裡召集的軍隊指揮官(151-155年), 以及神化祭司. 哈德良(約公元 159/160).
Cornelia Nuova: 可能是相關紀念館-科妮莉亞 (活躍於公元前 2 世紀) 是公元前 2 世紀末羅馬改革家提比略和蓋烏斯·塞姆普羅尼烏斯·格拉古的母親, 她是一位頗具文化修養的人.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un-sacerdote.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1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22 18:06 | 只看該作者

石雕畫廊-梵蒂岡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23 02:48 編輯


第三部分 羅馬與帝國政府機構
第37和35號牆: 執政官(Consules magistratus dignitates)
題為「執政官、行政官、官職」的牆上刻有銘文, 以紀念或表彰羅馬統治階級成員和城市社區行政機構代表, 他們主要致力於推動公共利益干預。這使我們能夠(有時間接地)了解顯赫家族的名稱, 以及個人的生平簡介, 這些簡介被濃縮成一系列官職, 構成了所謂的「榮譽官職」(cursus honorum), 在帝國時代, 這些官職分為以下幾類(按等級劃分): 市政官職或地方官職; 騎士官職, 屬於「騎士」 knights/equestrian 類別的官員; 以及元老院官職, 代表國家政府的最高層級。
展品很多, 略去逐件細節. 爭取為下次出行功課和西班牙語哈哈留下一些時間. 地方台也有幾個西班牙語頻道, 不過網上幾個主要教學頻道均提及, 墨西哥發音/習語與西班牙區別不小.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e-nellimpero.html

第四部分: 奧斯蒂亞考古發掘銘文
牆33: 奧斯蒂亞遺址銘文
題為「奉教皇庇護七世之命從奧斯蒂亞土壤中發掘的銘文」的牆, 彙集了受教皇委託, 由朱塞佩·彼得里尼於1802-1805領導的奧斯蒂亞考古發掘銘文, 這些銘文的發現與藏品被安置在畫廊現址的時間相仿. 奧斯蒂亞與羅馬有著密切的政治、軍事和貿易聯繫, 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處於荒廢狀態, 成為盜竊和建築材料被盜的中心; 而此次考古發掘使這座古城的許多遺迹重見天日, 它曾是「小羅馬」, 是了解帝國首都日常生活的「窗口」.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scavi-di-ostia.html

第五部分 軍隊結構與組織
第31和29號牆: 百夫長、特選騎兵、士兵職責
兩面題為「軍隊統帥、保民官  tribunes、百夫長 Centurions、精選騎兵、士兵」的牆上,保存著與羅馬軍隊相關的文獻, 這些文獻不僅在帝國的擴張和防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且在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文獻大多是由親屬和戰友委託, 為在服役期間陣亡的士兵立下的墓碑和石碑, 但也有一些公共性質的文獻, 例如為皇帝建造的基座的覆板, 上面刻退役士兵姓名. 這些紀念碑有時配有趣的象徵元素, 向我們揭示了部隊名稱、軍銜和應徵士兵來源.
羅馬軍銜: 12類關鍵軍官和士兵
Tribunus laticlavius
高級軍官來自羅馬元老階層. 儘管元老院在帝國統治下失去了大部分政治權力, 但擁有元老級別的家族仍然是精英階層. 與19世紀貴族一樣, 他們也期望獲得高級軍職. Tribunus laticlavius是軍團的副指揮官, 是元老階層中級別最低的軍官職位. 大多數元老的兒子在十幾歲或二十齣頭時就開始了軍事服役. 他們在這個中級指揮崗位上至少待一年, 一年結束后大多數人會離開, 回歸平民生活. 這些軍官通常會在由家人或朋友指揮的軍團中.
奧古斯都總督
軍官所能達到的最高軍銜是奧古斯都總督, 即帝國各行省軍事長官. 大多數元老的職業生涯兼具軍事和政治職責, 因此他們為這一角色做好了準備, 但由於職位有限, 只有少數人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將軍統帥整個行省, 例如敘利亞或英國, 並統帥佔領該行省的軍隊. 平均任職三年但任期可能更長或更短, 因此有些軍隊缺乏穩定的領導.
長官
比元老低一個社會階層的是騎士, 大致相當於中世紀的騎士, 他們在軍隊中擁有自己的軍銜. 通常的職業道路分為三個階段: 輔助步兵大隊長官、前衛軍官 (tribunus anticlavius), 然後是騎兵部隊長官. 指揮輔助部隊與指揮軍團部隊的地位不同。輔助部隊是從行省而非羅馬公民中招募的. 他們的裝備標準不同, 而且被視為低素質部隊. 擔任長官(praefecti)或總督仍然為這些軍官創造了晉陞的機會. 他們通常駐紮在方圓數英里內沒有其他羅馬軍隊的地區, 並獨立行動, 從而可以自由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
安古斯提克拉維特護民官 (Tribunus angusticlavii)
在擔任兩個長官職位之間, 騎士軍官在軍團中擔任安古斯提克拉維特護民官(Tribune angusticlavii). 他們是參謀軍官, 每個軍團有五名這樣的軍官. 雖然他們的大部分工作是執行元老院官員命令, 但也有機會獨立指揮. 士兵分遣隊通常會從軍團中分離出來, 組成一個稱為「維克斯利特蘭 (vexillation)小組, 被派往帝國其他地區與軍隊一起作戰或執行特定任務. 安古斯提克拉維特人有時會被任命指揮「維西爾」(vexillations), 這讓他們有機會領導的不僅是輔助部隊, 還有軍團士兵。
營長(Praefectus castrorum)
軍團的第三號指揮官是營長. 與如此高級的職位不同, 營長通常由經驗豐富的士兵擔任, 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軍隊服役. 作為前首席百夫長, 他負責處理大部分行政事務以及需要了解軍團運作方式的指揮任務. 因此, 軍團長由兩位截然不同的人支持—一位是來自上層階級、缺乏經驗的年輕人, 渴望職業發展; 另一位是經驗豐富但社會地位低下的白髮老兵.
百夫長
騎士所能擔任的最低職位, 也是普通士兵所能達到的最高職位—百夫長. 這些人指揮軍團或輔助部隊中的百人隊—在軍團中, 百人隊通常由80人組成. 這些軍官負責日常指揮士兵, 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在軍營中. 有些人以百夫長的身份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 要麼是因為他們富有, 要麼是因為他們身為騎士, 無法獲得長官(praefecti)職位. 其他人則是經驗豐富的士兵, 通常服役15-20年, 並在較低級別的權威職位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對於一個普通但勤奮的平民士兵來說, 這是通往財富、地位, 甚至在地方行政部門任職的途徑.
Primi ordines
最資深的百夫長是 primi ordines, 即軍團第一大隊的百夫長. 百夫長可以通過在其他百夫長團中任職, 逐步晉陞到這一享有盛譽的職位.
Pilus prior
百夫長團是人們最認同的單位, 但六個百夫長團組成的大隊是軍團的基本戰場單位. 一定有人在戰鬥中指揮著大隊,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 但這項任務很可能落在了軍團長(pilus prior)的肩上, 即軍團中高級百人隊的指揮官. 正如這些不同的角色所示, 百人隊隊長(Centurion)一詞在今天的術語中涵蓋了多個不同的等級, 而非我們所認為的單一職位(六個軍階).
百夫長(Optio)
Optio 是百夫長的副手, 協助組織和指揮80名士兵. 這是統稱為「主要」(principale  具有最顯著或最重要的地位)的三個職位之一.
旗手(Signifer)
第二位主要職位是旗手. 他手持百人隊鷹旗, 為士兵們在周圍列隊並跟隨他們投入戰鬥創造一個清晰的點. 這是一個享盛譽的職位.
特塞拉里烏斯(Tesserarius)
第三位主要職位是特塞拉里烏斯(Tesserarius), 即百人隊的衛隊指揮官.
來源:
Adrian Goldsworthy (2003),《羅馬軍隊全書》.
安德魯·奈頓
安德魯·奈頓是《戰爭史在線》作者之一.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e-dellesercito.html
https://www.warhistoryonline.com ... itary-officers.html

第六部分 勞動世界職業與行業
第27和25號牆: 談判者辦公室和私人技巧
這兩面牆記錄了皇室和私人場所的商人(officia), 以及「藝術家、工匠、商人」, 為古代的勞動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事實上, 這些(墓葬)銘文提供了一個有趣而豐富的全景, 展現了為皇帝服務的人們以及那些獨立或受雇於重要富裕家族(其中一些屬於羅馬統治階級)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的人的日常生活; 他們通常是奴隸或自由民(liberti). 此外還有一些象徵性元素, 例如手工工具, 暗示所從事的工作類型, 或以各種方式提及羅馬與之相關的地點; 這些參考資料有時對城市地形學者很有價值.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ni-e-mestieri.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81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23 02:47 | 只看該作者

格雷戈里亞諾·普羅法諾博物館 Gregoriano Profano Museum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23 05:21 編輯


格雷戈里亞諾·普羅法諾博物館於1844年在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卡佩拉里(Gregorio XVI Cappellari)授意下, 在拉特蘭宗座宮內成立. 博物館展出了此前幾十年在羅馬及其周邊地區(切爾韋泰里、維約、奧斯蒂亞)進行的教皇考古發掘成果, 以及此前一直存放在雕塑庫中的許多其他文物. 1960年代, 拉特蘭宮原有的所有藏品均被轉移至梵蒂岡, 並於1970年為其新翼落成. 該建築項目受到教皇保羅六世的大力支持, 委託給文森佐·福斯托(Vincenzo Fausto)和盧西奧·帕薩雷利(Lucio Passarelli)事務所. 該建築以其對自然光的充分利用而聞名, 光線通過大窗戶和天窗漫射進來, 並通過消除空間內明顯的隔閡,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 事實上, 展區之間的隔斷通常由金屬格柵製成, 許多材料都固定在金屬格柵上, 這也為布局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 布局往往基於展品的來源. 格雷戈里亞諾·普羅法諾博物館記錄了古典藝術的各個時期和主題, 從古希臘到羅馬帝國晚期. 博物館的參觀路線始於專門展示希臘原始雕塑區域, 主要由墓葬石碑、許願浮雕  votive reliefs 和建築雕塑碎片組成. 隨後, 參觀者將穿過專門展示羅馬時代希臘原作複製品和重建品的區域, 尤其是肖像和理想雕塑. 羅馬帝國時期的雕塑在館藏中尤為突出, 包括來自公共和私人建築及紀念碑的重要作品, 以及肖像和標誌性雕像. 此外, 還有一系列結構嚴謹的墓葬雕塑(瓮、祭壇和石棺).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oriano-Profano.html

, . · : ;  (  ) -
帕特農神廟的大理石
這三塊潘泰利克大理石碎片於19世紀流入梵蒂岡,是帕特農神廟裝飾雕塑的一部分。帕特農神廟是伯里克利(公元前447-432年)在雅典衛城建造的神廟。神廟的象徵性裝飾是雅典雕塑家菲迪亞斯的天才之作。馬頭來自建築的西側,描繪了雅典娜和波塞冬在馬背上爭奪阿提卡統治權的場景;此處的碎片已被鑒定為拉著雅典娜戰車的第四匹馬。男孩頭像浮雕已被鑒定為神廟內殿周圍飾帶上的人物之一:他端著一盤供奉的祭品,這些祭品是在泛雅典娜節遊行期間為紀念雅典娜而獻上的。然而,這尊長著鬍鬚的男性頭像被認為是該建築南側的一塊間飾,拉庇泰人和半人馬曾在此發生過一場戰鬥。
註:2023年3月7日,教皇方濟各將這三塊大理石碎片贈予雅典及全希臘東正教大主教耶羅尼莫斯二世,目前收藏於雅典衛城博物館。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del-Partenone.html

, . · : ;  (  ) -
雅典娜與瑪爾敘阿斯
這組雕塑是米隆的傑作,現已佚失,描繪的是女神雅典娜與西勒諾斯(瑪爾敘阿斯)的形象。神話講述了雅典娜發明了雙笛(aulòs),卻因吹奏時面部扭曲而驚恐地將其摔倒在地。瑪爾敘阿斯被美妙的音色所吸引,試圖奪走這件樂器。瑪爾敘阿斯雕像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紀上半葉,於1823年在埃斯奎利諾山上發現。旁邊還有蘭切洛蒂雅典娜雕像的石膏模型,該模型於19世紀中期用於重建米隆創作的群雕。該群雕約存在於公元前460年,但當時僅從錢幣、浮雕和文獻資料中得知。此外,還有另一尊瑪爾敘阿斯雕像的複製品,由潘泰利克大理石製成,發現於圖密善在岡道爾夫堡的別墅中;此外還有一尊同樣由潘泰利克大理石製成的雅典娜頭像,出自哈德良皇帝時期。
9974, 37022, 9975, 9970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tena-e-Marsia.html

, . · : ;  (  ) -
Asàrotos òikos 馬賽克
這幅精美的馬賽克由細小的玻璃碎片和彩色大理石拼成,曾在羅馬阿文提諾山上一座別墅的餐廳地板上裝飾,當時正值哈德良皇帝統治時期。其裝飾主題被稱為「asàrotos òikos」,意為「未清掃的地板」,由帕加馬的索索斯於公元前二世紀創作,現由藝術家赫拉克利特創作,赫拉克利特已署名。藝術家創作的地板彷彿鋪滿了宴會的殘渣,這些殘渣通常會被掃走:人們可以辨認出水果、龍蝦爪、雞骨頭、貝類,甚至還有一隻正在啃咬核桃殼的小老鼠。作品中物體的堅實感源於巧妙的色彩運用,在白色的地板背景下營造出陰影。在房間原本的入口處,有一個帶有戲劇面具和儀式用品的圖案;畫面中央則描繪了一幅複雜的尼羅河場景。
目錄 10132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sarotos-oikos.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