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年了,"財經冷眼"們為何還沒涼透?解剖殭屍流量的生存邏輯

[複製鏈接]

567

主題

609

帖子

2547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spa 發表於 2025-7-1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彭耀宗 #財經冷眼 #冷山時評 #新聞調查 #財經資料庫
朋友神秘兮兮推薦"財經冷眼"時,我以為發現了寶藏。結果點開一看——好傢夥,這哪是財經分析?分明是"互聯網哭喪專業戶",靠著唱衰中國混飯吃的表演藝術家。今天咱就掰開揉碎,看看這類賬號的"三板斧"到底砍中了誰的智商稅。
#彭耀宗 #財經冷眼 #冷山時評 #新聞調查 #財經資料庫
第一板斧:末日濾鏡下的中國
"財經冷眼"最拿手的是給經濟數據加"陰間濾鏡":

失業率上升?"中國正在系統性崩潰!"
樓市波動?"房地產泡沫明天就炸!"
哪怕GDP增長5%,他們也能解讀成:"注水!迴光返照!"
實則 :
中國經濟的複雜性遠超非黑即白的論斷。新能源車出口量全球第一、光伏產業佔有率超80%、C919打破波音空客壟斷——這些在他們內容里的出場率,比彩票中獎還低。
套路拆解 :
選擇性失明+情緒槓桿。只放大痛點,忽略任何進步,把"發展中的問題"包裝成"末世前兆",專門收割焦慮流量。

第二板斧:鍵盤俠的"免責聲明式批判"
這類賬號永遠在扮演"戳穿皇帝新衣的孩子",但細看會發現:

噴完外貿疲軟,建議?沒有。(總不能說"建議別做外貿了"吧?)
嘲諷完地方債,方案?不存在。(莫非想號召網友眾籌還債?)
典型案例 :
一篇《中國製造業大逃亡》的爆文,通篇用"某企業""某老闆"當論據,結尾升華:"這就是體制問題!"——至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案例?那不屬於他們的敘事宇宙。

本質 :
"罵街經濟學"。輸出情緒零成本,提出方案要擔責。他們深諳一個真理:憤怒的轉發量永遠高於理性的點贊 。

第三板斧:製造"沉默螺旋"
最諷刺的是,他們一邊高喊"揭開真相",一邊教導粉絲:

"別和家人爭論政治"(翻譯:讓身邊人繼續'愚昧'吧)
"轉發就行,別在評論區吵架"(潛台詞:異議會破壞信息繭房)
高級PUA玩法 :

用極端案例讓你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
再暗示"周圍人已被洗腦"強化孤獨感
最終引導你形成條件反射:只有關注他們,才能獲取"真相"
為什麼這類賬號能火?
情緒代償 :現實壓力需要發泄口,"罵體制"成了安全閥
認知捷徑 :複雜問題簡單歸因(全是政府的錯),省去思考能耗
身份認同 :關注者潛意識裡覺得"看透真相"=智力優越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警惕"二極體"敘事 :如果一個賬號永遠只展示硬幣的一面,它要麼是蠢,要麼是壞。
追問三個問題 :
數據來源是否經得起交叉驗證?
批評之後是否有建設性意見?
長期內容是否呈現多元視角?
記住一個原則 :真正的危機,從來不需要靠尖叫來證明存在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