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 哈佛大學為何把165個「高考狀元」拒之門外

[複製鏈接]

429

主題

1069

帖子

87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希望 發表於 2005-7-8 0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尋找「未來的領導人才」,幾乎是美國每一所大學都在積極追求的東西。學校學生會的領導,各個學生俱樂部的頭頭,各個學生活動的組織者,都是大學「捕獵」的對象。社會這個大課堂是青少年充分表演的舞台,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推銷餅乾的孩子,甚至比一個學生會主席更讓名校動心的原因。

中國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績為錄取的唯一標準,而美國高校招生則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高考的考分,平時的成績,再加上申請者的綜合素質,搞的是「三合一」。

美國常春藤名校在招生中使用的計算AI 學業指數 的公式,是根據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計算的,是呈現在明面的,量化了的東西;而「綜合素質」則是隱藏在背後的,不易量化的東西。

像哈佛、普林斯頓這種絕對頂尖級的學校,都公開宣稱高考成績和學校的平時成績都非常重要,但還要看申請者的綜合素質。越是高水平的學校,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狀元」,如1996年把165個高考成績滿分的「狀元」拒之門外,理由是對隱藏的分數後面的「綜合素質」不滿意。檔次低一些的大學,對「綜合素質」的要求就簡單一些。

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有各種社會活動成績來參照:

體育活動:參加過奧林匹克比賽、國際比賽、州際比賽、區域性比賽、學校間比賽;參加學校某一個運動隊,一級隊、二級隊,隊長或是隊員……

文娛活動:學過什麼樂器?在哪裡演出過?參加過什麼劇團?演過什麼角色 得過什麼獎……

校內活動:參加過什麼學生組織?任什麼職務?搞過什麼活動?取得過什麼成就……

校外活動:參加過什麼社會組織?任什麼職務?搞過什麼活動?取得過什麼成就……

個人興趣愛好:特長是什麼?有什麼成就?得過什麼獎勵……

高校招生辦公室對學生參加哪一類活動,一般來說並沒有特殊的偏好,往往不在於參加了什麼活動,而在於幹得怎麼樣。有些學生樣樣活動都參加,但沒有一樣特別突出,給人印象不深刻;有些孩子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突破,反而顯得突出。

據《招生ABC》等書的介紹,普林斯頓把AI(學業指數)分為5個等級;同時,也把「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特點」分為5個等級:

第1等:參加奧林匹克的游泳比賽,能登上卡內基大禮堂 類似中國國家級別的劇院 演奏小提琴,獲得科技發明的產品專利,出版書籍……這是屬於「明星」一類的級別。

第2等:在體育或音樂領域內獲得州(省)一級的榮譽,如州的摔跤冠軍,省級音樂大獎賽一等獎。

第3等:是一個或兩個 學校級別的 運動隊的隊長,學校管弦樂團的指揮,學校學生會主席,等等。在普林斯頓的申請者中,這一類人才最普遍。

第4等: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但均是一般成員 如校刊編輯、足球隊員 ,既不是隊長或領導,又沒有顯示出領導才能。

第5等:很少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也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

學校校刊的主編,獲得童子軍最高段位???「雄鷹」級別的資格證書者,某個已經成功運作的公司的創始人……雖然在一般高中生里,已是鳳毛麟角的人物,但在人才濟濟的頂尖級大學的申請者當中,也只能列為第3等。

尋找孩子潛在的領導素質

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但美國社會又非常重視個人為社區做出的無償貢獻。社會上有許多組織和基金會給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在社區服務上有突出貢獻的獎學金。

美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求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我的兒子礦礦的學校對義務服務的要求如下:高一需要5小時,高二需要10小時,高三需要10小時,高四需要35小時。

這只是最基本的「畢業」要求。至於申請大學時,要在這方面打動招生辦的審核人員,有時從事六七十個小時的無償貢獻還遠遠不夠。

有些高中生的學業並不突出,就因為「學雷鋒」非常突出,而被大學錄取了。比如,有的學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發達國家去為窮人蓋房子,經年不渝,終於感動了「上帝」。

除了領導素質,美國大學招生辦還要考查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情況。

我認識一個來美國讀高三的中國孩子,他對我說,我真不敢相信他的美國同學到外面做好事,從來不用學校組織,都是自願的。其實,自覺自愿「學雷鋒」的人有,但美國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更多的是因為學校的硬性要求。

我兒子礦礦上的是天主教會辦的私立高中,要求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比一般公立學校嚴格得多。有一天放學后,他興緻勃勃地要開車出去。問他去幹什麼,礦礦閃爍其辭,說是出去找人。一個小時后,礦礦回來了。再三追問,他才告訴我,剛才是去附近的幾個教堂「找工作」去了。

原來,學校規定的60個小時的義工里,有一定的「工時」要在教會裡完成。其他孩子家裡都屬於各種教會,要做義工,「自掃門前雪」就行了。我們不屬於任何教會,礦礦有勁兒沒處使,還得求人「施捨」一份義工。

從高一到高四,礦礦干過的義工工種繁多。有到教會幹的,但大多是到城區里為窮人、傷殘人服務。什麼為窮人修建房子啦,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啦,帶市區里窮人家的孩子上公園玩啦……搬運工、建築工、「聊天」工、幼兒園的「男阿姨」……什麼都干過。十幾歲的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人同他談「助人為樂」的意義。很多時候,礦礦是硬著頭皮去干義工的。我常常開玩笑地「警告」他:不「學雷鋒」,就別想申請好學校。

把義工當作任務來完成的學生不少,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覺自愿地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社會服務里。美國高校更看重的是這種貨真價實的社區服務。

決定命運的綜合指數

在把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特徵分成等級后,高校招生辦公室再根據你的AI 學業指數 的等級和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及個人特徵的等級來做綜合評價。

以普林斯頓的5級製為例子,如果你的AI 學業指數的等級「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特徵」的等級都很高,例如:1/1,1/2,1/3,2/1,2/2,2/3,即學業指數是1級或2級,同時「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特徵」的等級也在1、2或3級之間,你被錄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那些兩方面都達到1級或2級者,無論是哪個學校,幾乎都會百分之百地錄取。

但是,如果你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蟲,即1/5或者2/5之類的結合,學習成績很好,考試優秀,但平常什麼活動都不參加,沒有任何特色,儘管一般的學校可能會收你,但哈佛這樣的頂尖大學,則很可能不會錄取你。這就是為什麼每年有2/3的各個高中的「狀元」被哈佛拒之門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華讀書報)
There is a sky, illuminating us, Someone is out there, that we truly trust, There is a rainbow, for you and me, A beautiful sunrise, eternally.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8: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