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又不重用董仲舒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6-28 10:3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董仲舒,廣川人,即今河北衡水市,西漢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今文經學大師,他在景帝時任博士,武帝時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和「大一統」的學說,其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後,他擔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又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后辭職回家,著書寫作,年75歲逝世,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br />
怎麼說董仲舒也是個大人物了,但在正史中,既無他家族的介紹,也無他少時的經歷,連他的「字」都沒有,就如同唐代詩人孟浩然一樣,這個就有稍稍有點奇怪。<br />
從上面的簡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很長時間中並不是在中央朝廷任職,而是擔任渣渣封國的相,可見他並沒有受到重用,不過死後得還是得到了武帝眷顧,我們從他下葬的地名也能看出,「下馬陵」,大小官員經此必須下馬之地,也算是武帝對他的尊崇了。<br />
董仲舒治學是相當刻苦的,家有花園,他竟三年不觀,一心鑽研學術,他嚴於律己,「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大家都知道,在儒家經典中,《春秋》為《五經》之首,但由於是孔子編撰,以他「述而不作」的治學理念,微言大義,導致文字過於簡略,艱深難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